蔣介石去世,葬禮上「古稀老人」張學良,留下16個字揚長而去

2021-02-13 健康小知識vip

 研究歷史,很多時候會發現一些很殘酷而現實的道理,有的人一生爭來爭去,最後也只是落得種種無奈與遺憾,當歲月流逝,等到遲暮之年再回首,發現一生恰似「一壺煮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也許這就是一個人一生的經驗教訓吧,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看似僅僅是在讀別人的故事,實際上又何嘗不是在學習過好自己一生呢?歷史中的那些人與事,很多時候就恰似我們一生經歷的人與事一般,學會了,一生將會少走很多彎路。

01張學良參加蔣介石葬禮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病逝於臺北陽明山官邸,享年88歲。四天後,一位特殊的老人前來弔唁,宋美齡特意安排秘書將他引至蔣介石的遺體前,讓其做最後的道別。

「古稀老人」看起來有些悲傷,慢慢走到蔣介石的水晶棺材旁,他的手指明顯感覺在顫抖,他順著水晶棺材撫摸著,似乎有很多話想和蔣介石說,可是最後只能忍住,沒有開口。

這個老人就是張學良,一個一生與蔣介石充滿恩怨情仇之人,此刻依舊前來悼念蔣介石,他手裡的輓聯讓眾人驚訝,只見上邊寫著「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16個大字。

這副輓聯,是張學良親手所寫,一字一句都寫出了他與蔣介石一生的恩怨,兩個曾經爭鬥嚴重的人,如今以一個人的離開宣告結束,一切似乎終於有了一個結尾,留下輓聯之後,「古稀老人」張學良揚長而去,往事清零,愛很隨意,這也許就是這一生給他最後的一種感情吧,爭來爭去,一輩子得到了什麼呢?

02張學良與蔣介石交惡原因

遙想當年,也許張學良都忘記了他們是什麼時候開始爭鬥的,也許那得從47年前說起吧: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在與蔣介石兩人未曾謀面的默契配合中,衝破層層阻力,最終宣布東北易幟,並且歸順於南京政府。此事件標誌著北伐的徹底結束,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中國終於實現了一種形式上的大一統。

按理來說這次兩人的初次合作可以算十分順利,既然沒有見面就如此默契,可能兩個人在很多方面是談得來的。1929年7月7日,距離張學良東北易幟半年之後,他應蔣介石之邀,到北平作述職報告,兩人在北京飯店正式第一次見面,這應該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歷史時刻。

兩人確實是有一些共同點的,對局勢十分在乎,對很多事情兩人都保持著一致的默契,簡直就是最佳合作搭檔,在北京飯店吃飯過程中,兩人首次談到中東鐵路的問題,經過一場激烈的談論,各抒己見,最後蔣介石語氣堅定地告訴張學良:

必要時刻不惜以武力奪回中東鐵路!若是發生戰爭,我一定做你的堅強後盾,十萬大軍、百萬軍款那都不成問題!

說這句話的時候,蔣介石就差拍著胸膛說了,態度堅決,讓張學良十分放心,打算大幹一場。果然,張學良一回到東北,就立馬開始行動,直接下令將中東鐵路的電報電話業務收回,將蘇聯職員全部遣送回國。

張學良如此激進的做法,當然迅速就引發中蘇雙方的武裝衝突。從1929年7月末一直到11月,張學良的東北軍和蘇軍發生大小戰鬥數十次。可惜的是,雖然有過蔣介石的口頭支持,但是火力不支的東北軍始終還是處於劣勢,如此多的戰爭,最後都是東北軍失敗,更加糟糕的是,幾場戰爭下來,張學良已經損兵折將九千多人,而蘇軍僅死傷八百餘人。

眼看形勢十分糟糕,張學良不得不尋求蔣介石兌現那天的承諾了,就十萬火急給蔣介石發出一封接一封的電報,希望蔣介石能夠派出援兵來支持自己,奈何蔣介石始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消息。

張學良面對這樣的境地,進退兩難,他對蔣介石實在無語,可是他卻不知道,此時的蔣介石已經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自從北伐結束之後,從1929年1月開始,蔣介石就在對各地軍閥展開削弱,結果引起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西北的馮玉祥等人不滿,相繼向蔣介石發難,以至於蔣介石根本無暇顧及與蘇方打戰的張學良。

張學良吃了敗仗,也只能怪自己年輕氣盛,畢竟這種情況下,自己還能有什麼辦法呢,即使對蔣介石有萬種怨言,又能怎麼樣呢?

1929年底,張學良元氣大傷,出力不討好,什麼都沒有得到,最終還只能通過談判解決中東鐵路的問題,他越想越覺得蔣介石這個傢伙言而無信,後來的合作自然也就十分困難,並且經過此事之後,張學良對蔣介石已經產生一些恩怨情仇,為後來兩人關係的發展埋下隱患。

03結語

也許人生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一件突然的事情,就可能將兩個人的關係變得十分糟糕,兩人之間一旦產生隔閡,後來想要再去改變這段關係,也就十分困難了,不管是朋友還是合作夥伴之間,似乎都是這樣的道理,信任比什麼都重要。

就是這個導火線,導致蔣介石與張學良兩人一生的恩怨情仇,直到最後蔣介石去世,張學良的16字輓聯,說盡的還是兩人一生的恩怨情仇,隨著最後張學良這個「古稀老人」揚長而去,似乎才宣示著兩人一生的恩怨就此結束!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相關焦點

  • 蔣介石去世,葬禮上「古稀老人」張學良留下16個字揚長而去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病逝於臺北陽明山官邸,時年88歲。四天後,一位老人前來弔唁,宋美齡特意安排秘書將他引至蔣介石的遺體前,做最後的道別。
  • 蔣公去世後,張學良來到他葬禮上,只留下16個字就離開了
    歷史中也留下了兩位名垂千史的民族英雄張學良和楊虎城,但是這兩人卻成為蔣介石心中的一根刺。 張學良歸順國民政府以後,對於蔣介石更是如虎添翼,張學良多次在戰爭上幫助蔣介石,才讓蔣介石能夠獲得多個勝利。
  • 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到場後留下16個字,轉身掉頭走人
    在這天過後,長達5年的呼籲國共合作抗日終於得到了實現,而張學良楊虎城也成為了教科書上的民族英雄。這對於全民族來說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但是唯獨蔣介石例外。 被監禁了50多年,張學良對蔣介石的態度十分複雜,蔣介石葬禮上留下了這十六個字 蔣介石在西安事變後立馬監禁了張學良和楊虎城。張學良一直被監禁在貴州重慶等地。隨著南京重慶的失守,蔣介石便逃到了臺灣,並將張學良也押去了臺灣繼續監禁。這一監禁又是幾十年。
  • 張學良參加蔣介石葬禮,心情五味雜陳,思考3天後留下短短16字
    眾所周知,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和張學良關係破裂,蔣介石將張學良軟禁。張學良的在宋美齡的保護下,雖無生命危險,但長達半個多世紀失去了自由。期間張學良曾多次請求蔣介石把他放出來,但蔣介石一直不同意。對於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係,很多人都想不通,張學良曾是蔣介石的老師,又是他的軍師。但是張學良卻把蔣介石抓了起來,蔣介石獲得自由後,又把張學良囚禁了起來,兩人的一生愛恨交織。1975年4月5日,87歲的蔣介石在臺北的士林官邸病逝。蔣經國操辦了蔣介石的葬禮。葬禮的排場很大,蔣介石的遺體停放地點在國父紀念館,很多知名人士到場。
  • 蔣介石去世,張學良親赴葬禮現場,留下16字,令人動容!
    蔣介石和張學良可以說是兩個冤家了,他們的一生一直因為政治糾纏在一起。從1928年張學良成為新一代東北王時,蔣介石就是他的好友之一,還為他高興,並且送去祝福。後來在中原大戰中,他也助了蔣介石一臂之力,可以說是一對摯交好友了。但是兩人好起來是因為政見相同,這撕破臉皮是因為政見相左。
  • 張學良被軟禁數十年,蔣介石去世,他出現在葬禮上,表明兩人關係
    張學良也因為這件事情被軟禁,沒有實際的自由。在蔣介石的葬禮上,七十多歲的張學良講出自己與蔣介石之間複雜的關係。葬禮上張學良表達二人關係張學良還給對方送去了武器和彈藥,這在蔣介石的眼裡是忌諱的行為。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讓蔣介石對張學良曾經那樣的情誼一點一點耗盡了。
  • 蔣介石葬禮,74歲張學良親臨,送來16字輓聯引起不小的轟動
    蔣介石在1975年的時候因為心臟病突發在臺北病逝。 1.張學良悼念蔣介石 臺灣同胞對於蔣介石自然是敬重的,當初如果沒有蔣介石從大陸劫運的金鈔,臺灣也不會有往後的安定和飛速發展了。蔣介石去世之後有很多人前來弔唁,當時有一位特殊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位老人就是張學良。
  • 蔣介石病逝張學良是什麼反應?親赴悼念送上16字,字字戳心
    1936年12月26日,在張學良的堅持之下,他送蔣介石回到了南京,儘管張學良在到南京之前得到過宋美齡等人的承諾,不會為難他,可是蔣介石隨即就翻臉,也再次證明張學良是幼稚的。他們這些「忙碌」只是為了打發時間而已,因為張學良的生活待遇都是充分供給的,牛排、紅酒、飲料都是應有盡有,據說當時為軟禁張學良一個月的開支,足夠裝備一個團。一直到1975年4月5日,這一天蔣介石病逝,外界許多人都猜測張學良可能會恢復自由,那麼當時張學良對蔣介石的病逝是什麼反應呢?
  • 張學良葬禮上,104歲宋美齡派人送去一個花圈,上面6個字傷人肺腑
    大家都知道,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不顧眾人反對,堅持要送蔣介石回南京,結果到南京一下飛機就被幽禁起來,直到1990年底獲得自由身。 張學良獲得自由身後曾有一句感慨,「夫人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我一直堅信這一點。」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在夏威夷檀香山去世,終年101歲。
  • 蔣的葬禮上,宋美齡為何遲到?原來她是為了去找張學良
    蔣介石在近代史上是一個複雜的人物。蔣介石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背叛了孫中山的「連俄、連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拋棄蘇聯轉投英美帝國主義的懷抱,發動「四一二」政變,勾結資產階級,壓迫工農群眾,留下了罵名。
  • 1975年蔣介石葬禮:張學良做了一件狠事,蔣經國氣得怒不可遏!
    張學良和蔣介石可謂是近代史上一對非常「特殊」的難兄難弟了。兩人曾經結拜為兄弟,然後張學良先抓了蔣介石又放了蔣介石,蔣介石則抓了張學良然後又沒有迫害張學良。蔣介石最後丟了天下,張學良則丟了自己的東北軍。仔細一對比,發現兩人還有很大的相似性,不過有一點張學良可比蔣介石厲害——他活得久。張學良出生於1901年,蔣介石出生於1887年,按照年紀,蔣介石足足大了張學良14歲,所以他倆結拜為兄弟,怎麼著都有一種叔叔跟侄兒結拜的味道。不過當時是亂世,蔣介石出身青幫,張學良又是比較講哥們兒義氣的東北人,所以兩人為了結盟,就搞出了拜把子這一齣戲。
  • 張學良知道蔣介石去世後,親赴葬禮現場後留下一句話,字字戳心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這就是造成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雖然張學良和楊虎城兵諫成功了,但是隨後他們也遭到了軟禁。同一天,中國自由民主行動委員會和人權保障委員會等四個團體也向李宗仁致電,要求釋放張學良。這些呼籲,對李宗仁頗有觸動。 有一次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問蔣介石:「總統,是否可以下令釋放張學良?」當時,蔣介石把手向後一撒,並說:「你找李宗仁辦去!」隨後便揚長而去。李宗仁後來回憶說,雖然蔣介石已經下野了,但是還是對軍中大權進行著嚴密的控制。
  • 得知張學良去世,宋美齡讓人送去了花圈,上面的6個字令人深思
    自從張學良以及楊虎城在聯合發動西安事變,決定囚禁蔣介石、逼迫國民黨共同聯合抗日之後,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係就註定是回不到從前那般的得了。 即便是曾經與蔣介石稱兄道弟的張學良,也始終逃不過被囚禁的命運。曾經的蔣介石想要除掉張學良一了百了,但是囚禁張學良之初,蔣介石礙於他仍然是奉軍的首領,也忌憚於二十多萬的東北軍,所以便沒有對其下手。在後來東北軍「自相殘殺」之後,宋美齡也曾威脅蔣介石,若是他不顧情誼殺害了張學良,她自然也會將蔣介石的所有「把柄」給抖出來。
  • 張學良去世後,104歲高齡的宋美齡送來花圈,寫的六個字讓人心酸
    從張學良對宋美齡的態度中可以看出,宋美齡在他心中,一直是個女神,只不過是有緣無分,他們年輕時初次相見,彼此相見,但當時張學良已娶妻,宋美齡身邊也有蔣介石追尋,宋美齡也是這樣,宋美齡從此將年輕時莫名的情愫深藏於心底,這種情誼一直延續到張學良去世。
  • 張學良和蔣介石的恩怨
    西安事變標誌著第二次國共合作,也是蔣介石和張學良這對好兄弟感情破裂的象徵。 之後蔣介石拘留了張學良幾十年,直到1990年,張學良全面獲得了人身自由。張學良、張作霖的長子、民國四美男之一,是有名的愛國將軍。 蔣介石,國民黨主要領導人,南京國民政府主席。
  • 張學良送16字輓聯至蔣介石靈堂,公開兩人恩怨情仇!
    張蔣二人結下深厚的情誼1930年的民國時期,還是一個軍閥割據相互混戰的年代,蔣介石和張學良在那一年結下深厚的情誼。當時中原大戰蔣介石和馮閻聯軍正在打得難分難解,而處於中立觀望的張學良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出兵擁蔣。
  • 蔣介石臨終前留下「4字遺言」,眾人才得知為何他至死不肯釋放張學良!
    『西安事變』時,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很多人都勸他南京不能去,蔣介石為人氣量狹小,睚眥必報,此去兇多吉少。然而張學良還是去了南京,正如眾人所說,蔣介石一到南京就將張學良軟禁。張學良扣留蔣介石13天,而蔣介石軟禁張學良54年。
  • 張學良追悼會,104歲的宋美齡送一花圈,上面寫的6個字讓人淚目
    張學良被囚禁半世紀,宋美齡求情大家都知道,張學良因為發動了西安事變也聞名全國,因為這件事,他也從蔣介石的朋友變成了敵人,當時宋美齡已經在蔣介石身邊了,她為了保護和解救張學良,不惜和丈夫蔣介石鬧翻,總之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保全張學良,正是因為宋美齡苦苦求情,張學良才得到了蔣介石的一絲寬恕,但還是被囚禁了起來,這一囚禁就是長達半個多世紀
  • 張學良在美國去世後,宋美齡專程派人送去一個花圈,上面寫了6個字
    咱們知道張學良和宋美齡之間的關係非比尋常,當年西安事變能夠和平解決,宋美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想要槍斃張學良,最終在宋美齡的斡旋下,保住了張學良的性命。張學良也對宋美齡十分感激,他曾經感慨道:「夫人是我的保護神!」其實看起來張學良和宋美齡是非常般配的,都是出生於大家族,最後也都十分長壽。
  • 趙一荻活了88歲去世,張學良只說了三個字,卻字字戳心
    百歲高齡的張學良對趙一荻的去世,顯出難以言喻的哀痛。他沉默不語地坐在輪椅上,淚水緩緩地流下來。張學良曾說過,他這一生欠趙四小姐太多。 張學良曾有意回祖國大陸的想法一直未能成行,趙一荻的健康是主要考慮之一。上了年紀、疾病纏身的她始終耳聰目明,而張學良耳背眼花,但只要是老妻在耳旁講話,他總能聽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