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上的十位名臣名將

2020-12-26 後山人說古今

長孫無忌幼年喪父。聰明鑑悟,雅有武略,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結為姻親。跟隨秦王李世民徵戰四方,成為心腹謀臣。頗有功勳,受封上黨縣公,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歷任左武侯大將軍,領吏部尚書、右僕射,遷司空、司徒兼侍中、檢校中書令,襲封趙國公,圖形於凌煙閣,位列第一。

李靖,字藥師,漢族。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軍功卓越。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李孝恭,字孝恭。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拜左光祿大夫、山南道招慰大使,負責經略巴蜀,攻佔三十餘州,俘獲朱粲。遷信州總管,攻打南方軍閥蕭銑,立下戰功,封趙郡王。

唐代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復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重大作戰;他戎馬一生,功勳史書稱他「再造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儀不但武功厥偉,在當時複雜的戰場上立不世之功,在險惡的官場上得以全功而退。

魏徵,字玄成。唐朝宰相、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直言進諫,推行王道,輔佐唐太宗共創「貞觀之治」,成為「一代名相」,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房玄齡,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學家,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後世史學家在評論唐代宰相時,無不首推房玄齡, 總是說:「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

薛仁貴,於貞觀末年投軍,隨徵高句麗,受唐太宗拔擢。自此徵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至唐高宗時,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李泌,唐朝中期政治家、謀臣、學者,北周太師李弼的六世孫,是玄、肅、代、德四朝元老,可他一生崇尚出世無為的老莊之道,視功名富貴如敝屣,所以在肅、代兩朝數度堅辭宰相之位,並且最終遠離朝堂,長年隱居于衡山。

秦瓊,字叔寶,隋末唐初名將。勇武過人,遠近聞名。初仕隋朝,跟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後來,投奔瓦崗起義軍領袖李密。瓦崗敗亡後,投靠鄭國王世充。因王世充為人奸詐,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淵、李世民父子。後跟隨秦王李世民南徵北戰,屢立戰功,渾身傷病,拜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

尉遲敬德是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者和實施者。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又拈弓搭箭,射殺李元吉。為穩定局勢,尉遲敬德奉李世民之命帶甲入宮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淵報告,並敦促李淵下詔,令諸軍悉受秦王節制。李世民從此登上大位,開始他的貞觀之治。在整個政變的過程中,尉遲敬德表現英勇,臨危不亂,為李世民奪取最後的勝利立下了大功。

相關焦點

  • 唐朝時期功績卓著的十位歷史人物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後世明君之典範。韓愈,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 唐朝設「武廟」供奉歷代名將,「武廟十哲」是哪十位名將?
    導語:唐玄宗設武廟,專門供奉歷代名將,最初供奉的除主祀太公望以外,其餘還有十大名將,是哪十位名將呢?唐玄宗開元十九年設置的太公尚父廟為武廟的開端,其中供奉十一位歷代良將,以太公望為主祀,以歷代名將十人配享,稱為十哲,十哲中張良為副祀。在中春(古代節目,農曆二月十五)及中秋時祭祀,牲品及禮樂編制都與孔廟相同。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武廟。
  • 歷史上的唐朝名將有很多,那麼眾多名將對比,該怎麼樣排名?
    可以說李靖是古代的頂級名將,他是與韓信、白起等人齊名的名將。入選了唐朝武廟十哲以及宋朝武廟七十二名將。第二名,李績。入選唐朝武廟十哲以及宋朝武廟七十二名將。第三名,郭子儀。入選了唐朝武廟六十四名將,以及宋朝武廟的武廟十哲,《宋史》記載:以張良配享殿上,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並西向,田穰苴、範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史書對於他的評價是「再造王室,勳高一代」。第四名,李光弼。
  • 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意思很容易理解,那就是臣子功勞太大甚至威脅到皇權,君王忌憚和猜忌之下往往會起了殺心,歷史上因此被殺的功臣比比皆是,比如秦昭襄王逼殺白起、呂后殺韓信等等。功高震主未必一定會被殺,歷史上功高卻安然無恙的例子也不少,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臣子識時務懂進退;二是皇帝有足夠的胸懷,他們雖有猜忌卻只是不予重用而不會殺之以絕後患,今天就來說一說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 清朝歷史上的八位名臣名將
    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籤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左宗棠,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秦國歷史上有4位功高震主的名臣,結果一位被罷官,兩位不得善終
    ,而這期間,出現了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而這裡,就來看看這四位名臣的結局如何吧。但是要進行改革,就得給權,可以說,商鞅在秦國是當之無愧的「一人之下」;不過商鞅變法也的確給力,短短十餘年時間,秦國一躍成為強國,而且還擊敗了魏國,奪取了重要的河西之地。但在秦孝公去世後,功高震主且位高權重的商鞅就倒黴了,不是說秦惠文王沒有容人之量,是因為商鞅影響力太大了,商鞅不死,秦惠文王無法真正掌權,所以商鞅就這麼被害了,死後還被車裂……第二位:魏冉
  • 武廟十哲中,兩位春秋名將上榜,除了孫武,另外一人是誰!
    唐肅宗上元元年,追封西周開國名臣姜尚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並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四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姜尚兩側。其中有十位被尊為「十哲」,其餘六十四位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由此,在筆者看來,不管是武廟十哲,還是「武成王廟六十四將」,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武將的極高榮譽了。
  • 明朝歷史上有影響力的名臣名將
    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後人尊敬其忠義不屈,在各地建立鐵公祠來紀念他。南明朝廷追贈他為太保、加諡號忠襄。解縉,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代大臣,文學家。洪武二十一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
  • 中國歷史上那些力挽狂瀾的名臣
    樂毅開始實行他的破敵計劃,先是讓城中百姓在庭院擺上飯菜,吸引飛鳥啄食,說是有神人會來拯救齊國,又去燕營散播謠言,說齊國最怕被割掉的齊國俘虜,齊國子民看到那些俘虜被割掉鼻子,個個義憤填膺準備與燕軍決一死戰。田單見時機成熟,便用火牛陣大破燕軍,其他各地的齊民見狀也紛紛起兵反抗,終於將燕軍趕出齊地,迎回法章,是為齊襄王,齊國也因此復國,而田單也被封為安平君。
  • 中國歷史上虛構的四位名將
    中國古代史上名將是非常多的,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就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物。
  • 歷史上並不昏庸,卻依舊是「亡國之奴「的十位君王
    中國歷史上無數朝代,在大一統和分裂之間交替更迭。朝代的建立出現無數的開國君主,同時朝代的滅亡也有很多亡國之君。歷史上的君主亡國,大多都是昏庸無能,貪圖享樂,無心勤政之輩,讓閹黨佞臣把持了朝政大權,最終把一個好好的錦繡江山折騰得七零八落。但也不是所有的亡國之君都是那麼不堪,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那些並不屬於昏庸無道,無能嫉賢的帝王君主吧!
  • 明朝歷史有影響力的名臣名將
    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後人尊敬其忠義不屈,在各地建立鐵公祠來紀念他。南明朝廷追贈他為太保、加諡號忠襄。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嶽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 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東漢九位名將上榜,他們分別是誰?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姜子牙)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的文宣王廟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
  • 唐朝追封的十大名將,戰國三人人選,除了白起還有誰?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唐朝最早立武廟,是平定安史之亂後,一要對平叛將士論功行賞,二要對那些安史降將盤踞的藩鎮加以籠絡,因此唐朝才設立武廟,通過褒揚歷代名將武之忠義,以示朝廷對武將的重視,從而穩定唐朝各地的藩鎮將領。
  • 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西漢八位名將上榜,他們分別是誰?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姜子牙)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的文宣王廟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
  • 《大明王朝1566》裡的八位名臣名將
    趙貞吉,明代名臣、學者,南宋右丞相趙雄之後。嘉靖十四年,趙貞吉進士出身,授翰林編修,遷國子司業。詩文,文章雄快。與楊慎、任翰、熊過並稱「蜀中四大家」,遺著有《趙文肅公文集》、《趙太史詩抄》等。譚綸,字子理,號二華,漢族,江西宜黃縣譚坊。嘉靖二十九年,譚綸受命任台州知府,以防禦侵擾沿海的倭寇。
  • 中國歷史上名將層出不窮,但這四位,才算得上當之無愧的千古名帥
    戰爭塑造了一位又一位的名將,也將一些將領推向神壇。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兵聖孫武,領兵作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被譽為東方兵家鼻祖。再如霍去病,憑藉靈活的作戰,採用長途奔襲及大迂迴、大穿插、殲滅戰,譜寫出了漢朝的傳奇,更令匈奴「漠北無王庭」。而在歷史中,我們很難去評價將領孰強孰弱,畢竟時勢造英雄。但這四位,卻堪稱千古名帥,也開創了歷史的先河。第一位,則正是殺神白起。
  • 唐朝十大名將:個個都是戰功卓著
    唐朝,是一個很強盛的朝代,自立國之日起,這個朝代一直都在徵戰,軍力強大是它最鮮明的一個特點。一將功成萬骨枯,名將的誕生需要戰火的洗禮,因為常年多戰,唐朝將星璀璨,名將輩出!個人以為以下十位是唐朝名將的傑出代表。1、李靖。 李靖,字藥師,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本是隋朝將領,之後投效唐朝。
  • 唐朝名將是如何排名的?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尤其以其軍事力量強悍,而唐朝初年也是名將輩出,對唐朝初年的名將進行簡單的排名。第一名: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不能因為李世民做了帝王就忽略其軍事能力。李世民的主要戰功有: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 武廟七十二名將:蜀漢三位,東吳四位,良將千員的曹魏為何僅兩位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評歷史名將,例如我身邊很多人都會討論白起與李靖誰厲害,韓信和樂毅誰厲害等等。這種討論歷史名將的話題不止在現在有,在古代也有類似的。唐宋兩朝就對古今名將做出了一個大概的排名,設立了武廟。唐朝武廟唐朝的武廟以兵家鼻祖姜尚居中,武廟十哲分列左右,六十四名將在其下侍立。唐朝的武廟除了姜尚之外,祭祀總共七十四位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