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及其沿襲自舊日本海軍的扎眼的旭日旗
我們的島嶼
日澳首腦會晤
【大軍事消息】國際事務從來都不是單項維度的。剛剛籤署的RCEP,日本和澳大利亞都加入進來,這被認為是積極的一面,同時,這兩個國家的消極動向,也不容忽視。
1、
日本共同社11月17日報導,中日兩國合作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對中國印象「不好」的日本人達到了89.7%,較去年上升5個百分點,對中國有「好」印象的日本人只有10%,較去年下降5個百分點。
中國則呈現出對日感情改善的基調,調查顯示,對日本有「好」印象的中國人為45.2%,「印象不好」的是52.9%;認為中日關係「重要」的中國人增加7.7個百分點,達到74.7%,但是,認為中日關係「重要」的日本人減少8.5個百分點,降到64.2%,自2005年以來首次跌破7成。
看來,日本人對中國的感情在惡化,對中國的疑慮在增加。
2、
11月17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到訪日本,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會談,「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防務條約」《互惠準入協定》方面,雙方在大框架上達成了「原則性協議」。
這份協定的磋商時間達6年,一旦正式籤署並經兩國議會批准,將是日本自1960年籤署駐日美軍地位協定以來的首份類似協定,日本政府60年來將首次允許美國之外的外國軍隊在領土上行動,將為日澳加強防務合作和聯合軍演鋪平道路。1960年的那份協定允許美國在日本國及周邊建立海空基地並駐軍。
有人認為,日澳正在走向「準軍事同盟」,美國利用它在亞太的「南北兩錨」(日澳),不斷推動「亞洲版北約」的構建,以制衡中國在該地區日益擴大的影響。
日澳還發布聯合聲明,就南海局勢和東海形勢,發出指向性很明確的措辭。日本NHK稱,日澳這次首腦會談的背景是對「加強海洋活動的中國」的強烈擔憂。
崛起的中國讓澳日兩國走得更近。美國彭博新聞社17日稱,澳大利亞尋求與地區國家建立防務關係,以應對中國的「擠壓」。
3、
中國的崛起使日本陷入認知上的困境,表現出前後糾結的兩面性。
一方面,日本在把中國視為重大發展機遇,它撇開印度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國家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日本高層深知,必須跟隨中國這個火車頭經濟體,搭上這趟極為重要的便車。
另一方面,面對中國軍力的強大,日本也憂心忡忡地將中國視為威脅,起碼當成潛在威脅。儘管菅義偉說「亞洲版北約」不符合日本利益,但他還是強調應該強化日美同盟和印太合作,遏制所謂「中國的海洋進出」。美國摸透了日本的這種心理,大選後的拜登,很快就給了日本「協防釣魚島」的承諾,藉助所謂的「中國威脅」,繼續攏住日本。
4、
對於美國對著日本、澳大利亞(還有印度)搞拉幫結派,試圖打造「亞洲版北約」圍堵中國,有人說,這是逼著中國也探索類似的路徑,比如也拉自己的鐵桿國家搞針鋒相對的軍事同盟或準軍事同盟。但小編要說的是,這種想法在感情上固然可以理解,但在當今時代背景下並不可取,中國一旦像美日澳那樣走過頭,區域乃至全球的分裂就將進一步加劇,這反過來將傷害中國的發展利益。當然,我們不可能長期對美國挑動針對中國的拉幫結派動向不聞不問,我們採取某種反制措施早晚勢必發生,而這種措施將是綜合性的,以國家利益尤其是長遠發展利益為最終考量的前提下,既應該有軟的,也應該有硬的,軟的要足夠懷柔,硬的要足夠霹靂,既可以有「甜的」,也可以有「苦的」,既可以有明的,也可以有暗的。總之,絕不是單純的打打殺殺。
【版權聲明】本作品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