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始皇在世時四海昇平一片祥和,而他一死大秦便崩潰瓦解?

2021-01-10 大咖說史

對於很多人來說,秦朝的滅亡似乎是很玄幻的事情,秦始皇活著的時候,統一後的秦帝國處於四海昇平的狀態,但是,秦始皇死了以後,各地的叛亂卻出現勢如破竹的趨勢,這其中的原因何在?

圖片:秦始皇去世劇照

一、秦朝真相

其實,之所以人們會有這樣的認知,是因為對秦朝有一種誤會,反而古人將真相看的要明白一些,否則,古人也不會說出「暴秦」這個詞。

1、濾鏡後的秦

客觀上來說,秦始皇統一六國確實為中國做出了貢獻,但是這種貢獻是客觀上的,並非是主觀上的,而很多人往往出於考慮秦始皇的客觀貢獻,會不自覺的對秦進行美化,於是秦這個以暴政為主基調的王朝,出現了濾鏡後的狀態。

很多人對於秦朝的了解,並非是根據可靠的歷史讀物,而是通過一些小說甚至電視劇的宣傳,而對秦始皇和他的帝國有了了解,這些內容其實就是典型的濾鏡後的大秦。

濾鏡後的秦是這樣的:在秦始皇的領導之下,整個秦國的老百姓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並且老百姓也都盼望著秦朝的統治能夠千秋萬代持續下去,甚至秦軍在攻打六國的時候,六國的老百姓也都載歌載舞歡迎秦軍,如果古人泉下有知現代人對秦的這種理解的話,可能會對這種現象感到悲哀。

圖片:秦國的老百姓劇照

2、虎狼之秦

早在戰國時代,大詩人屈原就已經看出了秦這個國家的屬性,並且用這樣的形容來修辭秦國人,那就是秦國人是虎狼,而秦國是一個虎狼國家。

秦的統治者將整個秦國社會打造成了一個大的集中營,對於秦國人來說,做人只能從事兩種職業,一種是當兵,一種就是務農,並且當兵屬於國家的士兵,而務農其實就是秦國的農奴,況且秦國的法度嚴格,讓所有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觸犯秦的刑罰。

舉個例子說,如果你在街邊撿到東西,即便你有心想還給失主,但是因為某些事情稍微耽擱了一下,那麼你就可能被罰做國家的奴隸。

秦對於農民的態度其實還是要客氣一點的,對於奴隸的態度更加殘忍,按照秦國人的觀念,一旦犯了罪被罰去當奴隸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再有活著離開的希望了,各種超負荷的勞動,肯定會將人活活逼死。

其實,早在秦國的昭襄王在位時期,韓國上黨地區老百姓聽說自己生活的土地要被秦軍佔領,就紛紛陷入恐慌,希望上黨的太守能跟趙國商量商量,希望趙國接受上黨地區,這樣老百姓就可以不做秦國人了。

不過,隨著秦的統一天下,讓這些逃避秦暴政的人終於處於無路可逃,但是,秦始皇的暴政在秦的境內,其實如同火山積蓄的能量一樣,爆發是遲早的事情。

圖片:秦國士兵們劇照

二、秦統治的失敗

秦始皇橫掃天下以後,有大臣認為,秦的這種統治是很難長久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秦的領土太大,而秦的行政效率根本不適合統治這樣龐大的國家,因此,有大臣認為應該臨時推行一些分封制度,結果,因為大臣提出這樣的主張,還遭到了秦始皇的懲罰。

現代人認為,秦始皇拒絕分封制度是一種進步的體現,但事實上,後來的漢朝劉邦就面對現實,恢復了分封制。但這個恢復,屬於局部恢復,劉邦願意做出局部的分封,就是因為他意識到漢朝的行政效率也不能統治這麼大的國家,為了避免秦的悲劇再度發生,所以劉邦才對現實做出了妥協。

圖片:劉邦掌權期間劇照

1、暗流湧動

其實早在秦孝公在位的時候,秦國改革的總設計師商鞅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秦國一定要和儒生為敵,按照秦國君主的觀點來說,儒生就是這個天下最廢物的人,秦國一定要將消滅儒生,把儒生視為終生的敵人。

當然,秦當時只是一個割據政權,儒生在秦國雖然沒有什麼活動空間,但是可以在其他六國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只不過,隨著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儒生不論走到哪,都避不開秦始皇的國土。

似乎在暴秦的打擊之下,儒家學派應該滅亡才對,但事實上並沒有因為秦始皇的瘋狂打擊,而導致儒家滅亡。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儒家學派在地下依舊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儘管,秦始皇為了鎮壓儒家,連焚書坑儒的事情都做出來了。

圖片:儒生劇照

並且,就在秦始皇準備針對儒家進行滅絕式打擊的時候,儒家也在民間四處奔走,希望能夠整合各種反秦的力量。

比如陳勝起義之後不久,孔子的後人就找到了陳勝,表示願意輔佐陳勝來對抗秦的統治,劉邦在和秦軍交戰,甚至在和楚霸王徵戰的時候,也有很多儒生表示願意參加這一系列的戰爭。

這些現象其實都說明一點,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儒生一直沒有停止過針對秦的顛覆活動,這說明天下並不太平,當然,讓人感覺奇怪的是,秦的地方官居然對這些毫不知情,可以看出秦對地方的管理是失控的,因此,秦的統一隻能依靠這些軍隊。

圖片:秦國的軍隊劇照

2、內耗

如果秦的軍事優勢能夠長期得到保持的話,那麼秦的統治也可以延續下去,比如在陳勝起義爆發後不久,秦的軍隊就輕易鎮壓了這些起義。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讓人卻感到驚訝,隨著起義軍被鎮壓下去以後,秦朝的內部因為爭權奪利爆發了大規模內耗,最終,在大規模的內耗中,大將章邯選擇投降起義軍,最終,秦徹底崩潰。

可以總結出,東方六國故地的叛亂,不論在秦始皇生前死後都不足為懼,但是,秦始皇死後,秦的內耗,最終導致了軍隊倒戈,於是,秦滅亡了。可以說,秦對山東六國故地的治理,以及秦的滅亡,本身都是自身政治建設失敗導致的,而並非起義軍多麼厲害。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秦始皇不死,項羽劉邦還有爭霸的故事嗎?
    在我看來,秦始皇不死,項羽、劉邦沒有出頭之日。農民起義軍能夠快速席捲全國,大多是秦朝內部放任的結果。如果依秦始皇的性格,快刀斬亂麻,以鐵血手段鎮壓。當年韓國貴族敢叛亂,結果就被斬殺了6萬人。一、始皇不死的可能性始皇不死,趙高只能是他的秘書,而不是大秦的實際控制者。此時的大秦仍然是人才濟濟,開國大將王賁、蒙恬還在世,還有王離、蒙毅、章邯等新銳將領。縱然把項羽誇成神,王賁一出馬,項羽也只能像他祖父那樣抹脖子自殺了。
  • 如果一統天下的秦始皇沒有死,劉邦和項羽有沒有可能推翻大秦?
    秦始皇一統天下使中國進去大一統帝制時代,秦始皇雖然被歷稱為暴君,但始皇帝屬於暴君而不昏,秦始皇也算是功大於過。不過很可惜,歷史給秦始皇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秦亡於二代,讓我們感到甚是可惜,在可惜秦亡於二世的同時難免會有所疑惑,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有沒有可能推翻大秦?
  • 秦始皇設計的大秦,風雨不透,為何經不住趙高三個步驟就灰飛煙滅
    《大秦賦》的熱播再度將這個古來帝國的傳說進行了演繹和猜測,我們依舊可以延續這個思路想一想,為什麼實力強大的秦國,在趙高的三步曲之下就灰飛煙滅?曾經數百萬的大秦帝國的千軍萬馬最終敵不過一個宦官,這一點應值得深度思考。十二歲那年,嬴政登臨王位,開始飽覽大好河山的壯麗。
  • 我沒被張魯一的秦始皇勸退,卻快被《大秦賦》這個操作弄崩潰了
    摘要:我沒被張魯一的嬴政勸退,卻快被《大秦賦》這個操作弄崩潰了小時候聽我奶奶講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晚上做噩夢被倒塌的城牆掩埋,然後被嚇醒了。現在想起來那大約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有關秦始皇的邊緣故事,也對秦王暴政有了深刻的認識。
  • 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兩人合作還有可能取大秦帝國代之嗎?
    這話確實是真的,秦始皇嬴政只要不死,哪怕是癱在床上,只能通過臣下發號使令,僅憑著他的餘威,那整個天下,也沒人敢造反。何況,這秦始皇死時,手下蒙家、王家那正是將星燦爛之時,整個大秦帝國尚有100萬鐵騎,造反,那簡直就是找死啊。
  • 《大秦賦》如果成蟜不死,秦國會覆滅嗎
    也許,是秦王嬴政的豐功偉績,使得人們只記住了秦始皇,而忽略了成蟜。他一直是嬴政的潛在威脅,因為他是秦莊襄王次子,我們知道秦始皇是因為他一統六國。但在當時,還未統一之時,弟弟成蟜卻是他的威脅。因為他在秦國王權爭鬥中,是一名失敗者。正所謂「成王敗寇」,史書如果不將成蟜寫成一個碌碌無為的人物,怎麼能體現出嬴政的「偉、光、正」?成蟜並非是酒囊飯袋,如果他真是這樣的人,怎麼會對秦王的統治,產生威脅?在《大秦賦》中,便體現出了這一點。他有才幹,但卻生錯了地方。他不該出生在帝王家。如果他出生在尋常百姓家,他的結局也不會這麼慘。
  • 秦始皇除了依靠祖業外,還有幾大優勢締造大秦?幾點至今被人忽略
    在這一時期的白起一舉摧毀韓、魏、趙、楚的一二百萬人馬後,秦昭襄王終於實現了「取九鼎寶器」的願望,這一點,被司馬光以謹慎地寫下:「西周既亡,天下莫適為主。」顯然秦始皇嬴政是歷史的某種偶然和必然,應運而生相當適合。公元前251年的秋天,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成了秦孝文王。這個生養了二十多個兒子的他,最終因為呂不韋的奇貨可居的算盤將質押在趙國的秦異人變成了他的繼位者。
  • 《大秦賦》:張魯一版的秦始皇有些出乎意料卻在情理之中!
    《大秦賦》:張魯一版的秦始皇有些出乎意料卻在情理之中!秦始皇建立了統一天下的霸業,還富有開創性地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專權統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因此,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 富大龍演霸氣秦始皇,張魯一被無辜中傷,網友:《大秦賦》該挨打
    除此之外,《大秦賦》 中主人公秦始皇的扮演者張魯一也被議論,儘管張魯一是實力派演員,但大眾對秦始皇的感受過於深刻,作為千古一帝,幾乎在所有觀眾心中他都是霸氣威嚴的代名詞,所以當一個文弱有些書生意氣的秦始皇出現時,觀眾心中難免產生落差。
  • 「大秦帝國」背後,秦始皇 「嬴政」與秦武王「嬴蕩」 的歷史對決
    秦始皇畫像嬴蕩,這個名字是相當霸氣!!!!各位方家可不要誤解哦,可不是「又淫又蕩」的淫蕩哦。人家可是大秦的秦武王「嬴蕩」,和我們的秦始皇嬴政是沒有關係也有關係,大家看出來沒有嬴政,嬴蕩,便標誌著大秦震蕩的一生。
  • 秦朝滅亡時,一支50萬的軍隊裹足不前,只因秦始皇下了道死命令
    不過再強大的王朝也有倒下的一天,因為秦朝統一時有著太多的社會問題,再加上當時秦始皇死亡後接替他的秦二世胡亥又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些社會矛盾,所以當時的秦朝在胡亥的統治下很快就到了崩潰的邊緣。 到處都是叛亂的硝煙,為了鎮壓起義,當時的秦朝大將章邯特赦了當時秦朝十幾萬的死囚,將其組成了鎮壓叛亂的主力軍。
  • 秦始皇的女兒嬴陰嫚,到底是怎麼死的?揭棺後為何一片譁然
    說到秦始皇,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本可以將秦國一直帶得繁榮昌盛下去,但是事與願違,他萬萬沒想到秦二世的暴政引發了農民起義,大秦自此也消失於歷史舞臺,讓後人為他感到惋惜不已。況且秦始皇一生戎馬,對於女孩的溫柔與可愛,自然是缺乏抗拒力的。根據史書以及可靠的證據來看,秦始皇一生共擁有10位女兒,但唯獨嬴陰嫚最討他的歡心,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嬴陰嫚雖然是最受寵的那一個,卻也是眾多公主中死得最慘的一個,至於是怎麼死的,這就要問問他的好哥哥胡亥了。
  • 秦始皇在世時叛亂不足為懼、死後叛亂卻勢如破竹,是什麼原因?
    秦朝雖然是在農民起義中覆滅,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位的12年中並沒有什麼叛亂,即使有些許叛亂對於強盛的大秦帝國來說也是不足為慮,那麼為何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即位一年後
  • 六世餘烈才讓秦始皇完成統一,十年之後就崩潰了,他做錯了什麼?
    最近,隨著《大秦賦》熱播,雖然號稱《大秦帝國》終結篇,卻高開低走,現在已經被一些網友稱為大情婦,但秦朝還是又成了一個熱門話題。秦始皇也沒有留下隨意殺人的記錄,而漢朝多次起大獄,株連甚廣。所以,章太炎認為,秦始皇要比漢武帝公平得多,秦朝的政治要比漢朝得寬仁。章太炎本就有揚法抑儒的傾向,但如果考慮到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其實他這種傾向不難理解。他在這裡所宣揚的也主要是平等、公平,把秦始皇當作一個注重平等、公正的典型來表彰,針對的也主要是晚清時期的專制局面,實際上等於在鼓吹革命。
  • 《大秦賦》中精明無比的李斯,為何會死在一個宦官之手?
    近期電視劇《大秦賦》登陸央視,播出的前幾集引起了很多「大秦粉絲」的大量好評,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張魯一扮演的嬴政登場,該劇的口碑直線下滑,評分也跌倒了7.9分,網友紛紛開啟了吐槽模式,幾位主演無一倖免。張魯一的嬴政,段奕宏的呂不韋都沒有讓網友滿意,成了網友的主要吐槽對象,隨著劇情的發展,李斯也加入了被吐槽的行列,首先劇中的李斯出場有點早,如果這一階段的李斯便成為了秦始皇的心腹,那很難理解為什麼後面秦始皇下「逐客令」時要攆走他呢?再有這一版的李斯似乎每天都把自己有才華掛在嘴邊,生怕別人不知道,很難想像曾國潘口中「智力橫絕一世」的人會表現得這樣膚淺。
  • 探析秦二世為何殺戮大秦功臣,蒙恬之死是影響大秦動蕩的原因?
    可是,蒙恬這位大秦帝國的功臣結局又是怎樣的呢?秦二世胡亥一即位,就立刻下旨把蒙恬給殺了。可見,秦二世對蒙恬這位大秦帝國的功臣絲毫沒有珍惜。如果秦二世不殺蒙恬,相信就連陳勝、吳廣他們也不敢鬧什麼起義了吧?畢竟有蒙恬統率大秦三十萬邊軍,這可是大秦帝國最強的戰力。
  • 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未娶?他到底是怎樣的人?
    2)秦始皇陵陵園內並沒有皇后墓,除非他的皇后和他同葬一棺之內,但是基本上可以排除這個可能性。歷史上秦始皇后宮女人無數,但是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後?秦始皇臨死前才傳位給公子扶蘇,此時扶蘇並沒有被立為太子。可見,秦國一直處於無後無太子的狀態。可見,秦始皇並未料到自己會死在巡遊途中,因為秦始皇一直執迷於長生。
  • 老外:如果秦始皇不死,項羽和劉邦還敢起義嗎?網友的回答很霸氣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被世人譽為千古一帝,並被尊稱為「祖龍」,其功績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書中,秦始皇排在第18位,此書是外國人所著,這就足以說明,秦始皇不僅在中國非常知名,就連外國人也對他極為佩服。
  • 大秦賦:秦始皇一生四次遇刺,一次比一次兇險,荊軻刺秦只是其一
    大秦賦劇照☆ 第一次,荊軻刺秦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國已亡韓滅趙,燕太子丹看出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雄心和意志,認為嬴政不死燕國必將為秦所滅荊軻刺秦失敗身死後,高漸離因為善於擊築而為秦始皇所知。秦始皇弄瞎了他的眼睛,讓他到秦宮中來做樂師。時間一長,秦始皇就對高漸離失去了警惕之心,允許他可以靠近自己的身邊。高漸離暗中在築中灌滿了鉛,當聽到秦始皇靠近自己時,突然撲上去用築猛擊。不過,因為眼盲判斷不準方位,未能打中,高漸離因此被殺。
  • 秦始皇不死,任何人都造反不了!他若多活十年,便沒了劉邦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首次完成中國統一,建立秦朝。受中國歷史分朝劃帶的影響,大部分人認為,劉邦是漢代的人,秦始皇是秦朝的人,兩個人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便認為秦始皇與劉邦是隔世的兩代人,這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漢高祖只比嬴政小三歲,只是漢高祖活到62歲,秦始皇活了50歲,秦始皇死天下分,漢高祖47歲起兵推翻秦王朝時,他的生命也已經過去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