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地方,是孩子成長裡的「必修課」,多帶孩子了解世界好處多多

2020-12-14 爸媽快來看

文/爸媽快來看

表姐小平是一位單親媽媽,現如今的她有房有車、也開了屬於自己的小門店做生意,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好強不認輸的女人,她自己優秀還不夠、還要傾盡全力地培養女兒欣欣,在欣欣上六年級的那年寒假冬天,小平給欣欣報了學校跟團遊美國的半個月活動,那次活動費用高至6萬多。

很多人都覺得小平是瘋了、給孩子花那麼多錢也就是逛逛並不能長坨肉,更不會給學習帶來實質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小平家境非富豪級,普普通通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實屬讓人理解不了,而欣欣去國外旅遊了很多功課都是完成不了的,沒辦法的情況下還是小平這個當媽的幫忙完成,這是何苦呢?

後來,小平說「我打算每年帶欣欣遊走一個國家,美國我去不了,所以才不惜餘力地讓欣欣跟團旅遊一趟」,那個時候我幸福欣欣、也佩服小平這個媽媽的計劃和付出,從長遠的成長計劃來看,我個人是支持多到陌生地方走走增加孩子的見識,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秀才,即便是有一天功成名就,若缺少社會歷練、和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還是會比現實打壓、甚至連堅強的意志力都脆弱不堪。

在孩子的成長裡,和讀書相比他們的個人意志力堅強、獨立也是非常重要的,堅強和獨立都是需要靠孩子自己去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而這個腳印必須是在陌生的環境裡腳踏實地,如果孩子的腳踏範圍是在熟悉的地方他們就會產生本能上的依賴,這就是為什麼孩子一個人摔跤的時候立馬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土,而有父母在身邊的時候就會可憐巴巴地哭鬧,因為孩子有了可以撒嬌、依賴的懷抱。

簡單地說,陌生的地方是孩子成長裡的一門「必修課」,這門課程所磨鍊的還不止是孩子的堅強和獨立,還有以下幾種好處多多:

1、增長孩子感覺觸知

實際上,陌生地方旅遊對孩子的價值觀可不只是記憶中的影響,還有來自於孩子們感覺上的認知,開文所說的表姐小平就是頂著眾人不理解的壓力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好在欣欣在美國旅遊一次回來英語成績大好讓周圍的親戚少說了不少閒話,那一刻我也明白了小平每年帶欣欣去不同的陌生國家旅遊,不是為了尋開心、放鬆而是為了鍛鍊女兒的感覺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做很多試卷、背很多書理解很多知識點,都不如一次切身體會感覺來的更真實,尤其是學英語這件事情更需要環境方面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英語不好的人,出國留學一年之後在英語方面的口述能力發展驚人,這正是受到了環境方面的交談影響,因為一個人生存的生活環境需要某種語言的時候,他們就會在困境當中去不斷突破,也算是火燒眉毛上的一種需求量。

2、開闊孩子的眼界發展

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實際上也間接性地決定了孩子的眼界高低,記得有一句古老的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句話所描述的意思就是經驗有往往比學習能力更重要,這也是符合於現代發展的優勝劣汰生存環境,關於陌生地方的行走、旅遊和參與,很多父母的意見是「孩子還小、帶他們出去也記不住什麼」。

若孩子一直在做井底之蛙,他們就接觸不到更多先進的知識,觸動不了積極向上的理想一面,更發揮不了我們所擁有之物的潛能力量,比如給一部從來沒有進過城的人一部手機,他們對手機價值的認知就僅限於時間和打電話,隱藏的掌上支付、網聊橋接、度娘查詢、視頻聊天等等,這些流行又是常識的價值就會被掩埋。

所以說,多帶孩子去一些陌生的地方走走也相當於在開闊孩子的眼界發展,只有讓孩子接觸到更多新鮮事物,他們才會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感到積極向上,從而湧出更多積極向上的力量去努力,努力達到自己規劃的理想和目標。

3、提升父母的教育格局

多帶孩子到陌生的地方走走,不僅僅是對孩子好處多多、對家長也是有著很多的好處,除了可以緩解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壓力之外,還會提升父母教育上的眼界高度,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都是當局者迷,明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有缺陷卻看不到、也不願意去承認。

倘若我們能夠多到一些陌生的地方走走,去看看別人的教育方法、聽聽別人的教育理念,就會引此為戒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從中提煉出屬於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觀念。

在很多傳統的教育裡,父母對孩子們的期盼都過於表面化,把學習看作為首位的教育乃是當下的流行之一,如果父母能夠到陌生的地方多走走,我們會發現一個人的優秀不僅僅體現在學習方面,而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學會發現孩子的亮點,這種發現會活躍孩子的自信、增長他們的見識也包括積極向上的能耐。

在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裡,可能有很多父母會無奈地說「我沒有錢,也沒有時間去陪孩子遊走於世界各地」,實際上陌生的地方不止非花錢去讓孩子了解不可,任何一角的陌生地方都可以成為孩子的眼界觸動,比如公園一角的花開百態、街道一角的清潔工勤勞,包括那些站在馬路上執勤的交警叔叔,當孩子們看到任意一角都在勤勞、上進時,他們的眼界和積極性自然會隨之提升……

相關焦點

  • 哈佛女校長金玉良言: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眼界大不同
    哈佛的上一任校長,也就是300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對於培養孩子有自己的見解。哈佛校長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她認為:「了解世界,是孩子的一場必修課。」「世界上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探索和熟悉,絕對不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和生活。」見識不同,眼界、格局自然不同,未來的層次也會隨之得到升級。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的將來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哈佛女校長的教育心得:為了孩子好,一定要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轉轉哈佛大學建立學校三百年以來,首任也是唯一一任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曾經在公開場合發表過演講。她以為孩子的生活廣度決定了他們的優秀程度,而了解世界,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課。她坦言:「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探索和熟悉,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與生活」。
  • 哈佛校長:多帶娃去旅行,孩子將來格局更大
    了解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並且,很多明星也非常贊同帶孩子走出去的教育觀念,黃磊的大女兒多多,小小年紀就已經走遍國內外近百所城市,而多多確實非常優秀,多才多藝,她8歲開始翻譯英文小說,10歲給電影英文配音,12歲自己設計衣服。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走出去看世界,未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走出去看世界,未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現在的很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發育與培養,讓孩子學習奧數、美術和樂器等等。可是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靈世界的發展。哈佛的上一任校長,也就是300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對於培養孩子有自己的見解。
  • 哈佛研究:家長多帶孩子去三個地方,有利於智商和情商「雙提高」
    哈佛研究:家長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有利於智商和情商「雙提高」一:大人的聚會長見識遇到與親戚朋友的聚會時,多數家長喜歡把孩子留在家或者給老人看管,因為他們認為孩子不適合那個場合,恰恰相反,孩子特別需要參與到大人的聚會中去。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提高孩子的格局
    老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哈佛大學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也曾在演講中提到: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她曾說過:"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她每年都會帶孩子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以學習的方式旅行。
  • 孩子參加圍棋比賽有這麼多好處,你知道嗎
    但如果家長們能利用好這次殘酷教育,十九路認為這就是孩子們成長中的一劑良藥。那參加圍棋比賽都有哪些好處呢?一、塑造參與意識,明確學習目標,培養積極性和主動性!設定目標可以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賽可以作為階段性目標,讓孩子在學習的路上更有奔頭。其次,比賽重在參與。孩子參與其中,就會為了提高成績而積極的準備,學習上主動積極,從而培養孩子做事積極主動的性格。
  • 多帶娃去3種地方,長大後情商和眼界或更高,你帶孩子去過嗎?
    那些有學識、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上投資和下功夫,這樣家庭的孩子見過的世面、開的眼界也會多,這樣的家庭未必有錢,但孩子的內心卻是被富養長大的。多帶娃去3種地方,長大後情商和眼界會更高,你帶孩子去過嗎?
  • 培養孩子多見世面到底有多重要?多見世面對孩子又有哪些好處?
    培養孩子多見世面到底有多重要?多見世面對孩子又有哪些好處?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方面,很多家庭也開始捨得去付出。回想小的時候,大多數孩子都是在村子裡一點點長大的。所見所聞以及所感的都是村子般的大小,可能厲害一點的也就是比普通小孩多了解了一個村而已。
  • 除「葬禮」外,還有4個地方別帶孩子去,不是矯情對孩子真沒好處
    等回到家後不是哭的停不下來,就是發燒生病,因此葬禮真的能不讓孩子去就不帶孩子去,並且除了「葬禮」外,還有4個地方別帶孩子去,並非矯情也不是迷信,對孩子真沒好處。孩子體質弱,本來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入,要是再去病毒很多的集中地,就更容易生病了,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還是多多考慮下,不到萬不得已,不帶健康的孩子去醫院。
  • 如何提升孩子孩子的層次與眼界,專家這樣建議,帶孩子多出去走走
    很多人可能看到這一個故事會十分詫異,為什麼只是帶孩子出去走了走,孩子就會有如此大的改觀,哈佛校長曾經說過,如果想讓孩子提升格局,那麼改變層次,那麼就一定要開拓孩子的眼界,當他們接觸到更寬廣的世界後,孩子自然會變得更有深度,也不需要父母對他們過多的教育他們自己便會幡然悔悟回歸課堂。正如電影當中所說到,如果連世界都沒有看過,那麼又何來世界觀一說?
  • 冬季堅持帶孩子戶外活動好處多多,家長們趕緊行動起來吧
    冬季由於天氣越來越冷,好多家長都會減少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 ,有的家長甚至不讓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因為害怕孩子長時間在戶外活動 ,受涼引發感冒發燒 ,這樣做是不對的 ,冬季家長應該堅持帶孩子戶外活動 ,因為堅持帶孩子戶外活動的好處多多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 健康益智、運動發展、升學指標,遊泳是孩子的必修課
    很多家長都把嬰幼兒遊泳列為了必修課,根據調查顯示86%以上的家長都會帶孩子遊泳,而且很多都是從出生就開始遊泳,這其中不僅僅是孩子喜愛這麼簡單,更是因為嬰幼兒遊泳對健康益智、運動發展有幫助,甚至還影響著孩子的升學,一起來聽聽嬰遊網的解析吧。
  • 萬萬沒想到,孩子常運動還有這些好處!
    萬萬沒想到,孩子常運動還有這些好處! 孩子多運動好處多多。國外有專家指出,運動不僅能讓孩子更健康,還能讓孩子更好地去了解世界,促進情感以及社會性的發展,而這兩方面的發展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 教育孩子,父母常帶孩子到三個地方,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因此,對於父母來說,教育孩子,要懂得:其實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就是好的教育方式,父母要多花點時間陪伴和引導孩子體驗生活。父母有時間,常帶孩子到三個地方去,能讓孩子得到非同尋常的體驗,孩子會受到更好的教育。一、帶孩子到博物館。
  • 痴迷於音樂的孩子
    唱歌跑調的我卻有愛音樂的孩子我是屬於那種唱歌要命的選手,先天五音不全,因為對音樂沒有足夠的興趣,父母也沒在聲樂或是器樂方面對我進行音樂教育。但愛人不同,他特喜歡音樂,古典的、現代的,通俗的、高雅的,沒有發現哪種不是他的最愛。而孩子偏偏像愛人一樣,現在每天都要和爸爸聽上一兩首民歌、懷舊經典歌曲或是世界名曲,已經成為他們的必修課。
  • 哈佛女校長:家長要多帶孩子看看不同的世界,格局決定孩子的結局
    然後渠道就是媒體,影視,八十年代成為中國人的出國熱,留學熱,正是因為我們非常想看看通過書和影像了解的外面的世界。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孩子們總是在比較。在比較中睜大了自己的眼睛,擴張了自己的毛孔和思路,也擴展了彼此的胸懷和格局。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更加坦蕩。實際上,接受不同、尊重差異已經成為「了解世界」的重點。也磨練了孩子的性格!
  • 家長常帶孩子去這4個地方,孩子長大後智商會更高,會變更優秀
    圖書館 圖書館是一個學習氛圍非常強的地方,孩子如果從小經常去這樣的地方的話,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 而且,孩子如果從小經常在圖書館看書,很能坐得住的話,將來在上學時候,也就更容易集中精力,會比別的孩子更自律、更優秀一些。 所以說,家長常帶孩子去圖書館,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做法。
  • 父母要多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孩子「雙商」會更高,想不優秀都難
    許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的情商和智商不高,對他們失望,但是雙商是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提高的,自古就要孟母三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作為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不僅能讓孩子更聰明,同時提高孩子的為人處世能力,孩子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 別擔心,孩子光腳好處多
    導語:好多孩子都有回家脫鞋襪光腳的習慣,老人們就覺得這樣孩子會生病,那真相是什麼呢?有一次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有個小傢伙在玩鞦韆的時候,順便把鞋子給脫掉了。奶奶就說快點穿上,要不然著涼了。媽媽則說,你怎麼又把鞋子脫下來了,是想讓小腳丫晾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