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來人與「彌生飛躍」:日本文明是如何形成的?

2020-12-14 國史拾遺

研究日本早期歷史,往往能聽到這麼一個名詞「彌生飛躍」,這指的是彌生時代(前10世紀到3世紀中期)後期,日本的文明程度突然有了極大程度的提升,大概從公元前300年起,一直到3世紀,這段時間日本列島由舊石器時代迅速飛躍到新石器時代、鐵器時代;而生產方式也由以採集和狩獵為主變為以種植農業為主。

五六百年的時間,走完了大陸文明一千多年的進程,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顯然這不是自然發展造成的結果,唯一可能的解釋是:文明程度更先進的移民到達了日本,重塑了日本列島的文明。

這個在考古學上也得到了證實:彌生時代前,日本人多身材矮小、圓臉;而到了彌生時代後,日本人似乎整體身材高大了一些,臉型也更細長。這些人是哪裡來的?其實就是大陸移民!

「彌生時代」想像圖

基本可以確定,現代日本人(大和民族)的基因主要就是由兩個集團構成的,一支是「繩文人」(繩文是指利用繩纏繞棒子在粘土容器及塑像上所加上的記號。),他們生活於舊石器時代後期,約自前145世紀至前10世紀左右,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這些人其實也是由大陸遷移過去的,不過時間很早,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率領的研究團隊解構了一具女性繩文人遺骸的DNA,推定繩文人大約從3.8萬年至1.8萬年前從亞洲大陸去到日本,當時冰河期海面較低,有「陸橋」存在,日本和大陸是相連的。

之後,由於日本列島和大陸分離(末次冰盛期),成為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繩文人」也從大陸人中分離出來,也正是因為相對隔絕,所以日本列島的文明進程發展很慢,大陸已經出現奴隸制王朝了,而日本列島的繩文人還在茹毛飲血,談不上什麼文明。

而另一支,則是「彌生人」,這是指彌生時代(公元前10世紀到公元3世紀)來到日本列島的移民團體,最初發現於日本東京都文京區的彌生町,所以稱為彌生人,這一時期由於生產力水平提高,大陸人已經具備了到達日本列島的能力,他們帶來了大陸的先進文明,所以,雖然「彌生人」數量比繩文人少,但文明程度高,這些新移民到日本很快掌握了列島的主導權。

很多方面都能證實這段時期日本文明發生了質變,中國史書《魏志倭人傳》首次出現了關於日本列島的信史記載,說明此時大陸已經能注意到日本列島,根據記載當時的倭(後來的日本)是由許多小國構成,這些小國大都位於日本西南地區,這很符合地緣邏輯,因為西南地區是日本列島和大陸最近的地方。

而一些傳說也能體現出這段時間日本文明程度的飛躍是大陸移民的功勞,最著名的就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徐福傳說」,1339年,日本南朝大臣北畠親房所著《神皇正統記》首次提出了徐福到達日本的觀點,不過在此之前成書於8世紀時的日本典籍《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也提到了中國秦漢時期有人移民日本。

在日本徐福的傳說中,日本人認為徐福帶來了童男童女、百工、榖種、農具、藥物及捕鯨技術和醫術,對日本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尊徐福為「司農耕神」和「司藥神」。和歌山有一熊野速玉大社與徐福有關。佐賀也有一座金立神社以他為主神。日本官方為紀念徐福之偉績,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舉行相關祭祀活動,從宇多天皇到龜山天皇由天皇主祭徐福達80多次,直到明治維新才停止。

當然,傳說無法證實,但這種傳說通常能體現出一個民族的「上古記憶」,「徐福傳說」實際體現的就是在日本人的記憶中:從大陸來的移民提升了整個列島的文明程度。

「彌生人」到達日本是陸陸續續地,延續了很漫長的時期(數百年),一般認為彌生人主要是來自江南吳越地方的水稻農民(翰苑中魏略提及倭人自謂太伯之後),而其他的彌生人則來自齊國(今中國山東省)、朝鮮半島。而福岡縣和山口縣地方的彌生人遺傳基因最接近中國西漢時期的江蘇人和山東臨淄。他們因為亡國等原因來到日本列島。後來雖然大陸地區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形成,開始嚴格管制移民,大陸自由前往日本移民的情況已經很少,不過朝鮮半島這個和日本列島聯繫最緊密的地區仍然保持著和日本列島的交流,而「彌生人」之中,又有一部分移民對日本文明程度的提升起到了極大作用,這就是「渡來人」(「渡來系彌生人」,彌生人也可分為純大陸起源的渡來系彌生人和與繩文人有融合的繩文系彌生人,前者是相對較晚,大概秦漢時期移民日本的;後者大概在夏商時期就已經開始移民日本,並和繩文人融合)

「渡來人」,這個詞從字面就可以理解,其廣義而言是古倭國(日本的舊稱)對朝鮮、中國、越南等亞洲大陸海外移民的稱號,不過,就考古學而言,特指約4至7世紀從外地遷移到倭國的人口。這些人通常是因國內戰爭頻繁或隨文化交流傳播而移居日本,他們人數不多,遠不到能改變日本民族基因的程度,但擁有高度文明,他們移居到日本,對日本發展自然能起到極高的作用,農耕技術、土木建築技術,以及燒制陶器、鍛鐵、紡織等農業文明均是由他們在日本傳播開並擴散的(日本彌生時代稻作文化傳入日本,雖然日本繩文時代後期就有稻作,不過真正開始普及,要到公元前3世紀以後才迅速在日本列島傳播開來)。

註:日本城堡,現在日本的城堡似乎成為 一種民族特色建築,事實上這種建築技術是來自於朝鮮半島,在飛鳥時代後期(664年),天智天皇築起水城,這種城多數在九州北部可見。後來百濟滅亡,很多遺民流亡到日本,引入新的築城技術,築起朝鮮式山城,這是日式城堡的雛形。

公元815年,日本朝廷編寫了整個日本統治階層的姓氏,1182個統治階級姓氏宗族裡205個來自中國(包括高句麗姓氏41個),154個來自朝鮮半島(百濟104,新羅9)

註:如果觀察日本人的話,可以發現其臉型有兩種大致的特徵,一種是繩文人特徵,另一種則是彌生人特徵,比如上圖,左圖為日本明星阿部寬,其繩文人特徵比較明顯;而右圖則是日本首先安倍晉三,彌生人特點明顯。日本較高層的政治家,甚至是日本皇室等統治階級基本都是彌生人,這些人的相貌和朝鮮半島居民相貌比較相似。公元663年,唐朝聯合新羅,攻滅了和日本聯繫緊密的百濟,許多百濟遺民逃往日本,並接受大和朝廷的保護,百濟王族子孫在日本傳百濟王統,甚至,日本皇室、貴族和百濟王室都有過通婚,所以,現在日本的上層人物乃至皇室中,均是有朝鮮半島血統的。

即使是到了彌生時代後的古墳時代(公元250年開始,迄於公元710年,因當時統治者大量營建「古墳」而得名),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的文明交流仍然很緊密,這個時期,日本已經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國家雛形(大和王權),和朝鮮半島政權之間的交流有著「國與國之間交流」的特點,比如公元552年,百濟聖王派遣使者至大和朝廷,帶來了佛像與佛教典籍,佛教文化也隨之傳入日本,佛教傳入日本後,成為日本主要宗教之一,也成為現今日本文化的一環。

註:3世紀後期,在近畿地方(關西地區),倭國逐漸興起,經過長期的擴張,並且逐漸徵服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領最初稱為「大王」,後來改稱「天皇」。而這個部落(政權)的名稱便是「大和」,現代一般認為大和族是由朝鮮民族(百濟)、阿衣奴人(日本北部原住民,古代大和人蔑稱為蝦夷)、繩文人、漢族、南島民族、中南半島人等民族構成。從人類遺傳學角度分析日本、東亞和西伯利亞人口,發現了日本主要人口為繩文人、彌生人和中國漢族為主構成的混合人群,不過,在「大和王權」興起初期,大和部族顯然是由彌生人為主體,因為其文明程度在日本列島最高

「渡來人」實際上多數為漢人,也有一部分朝鮮半島人,但多由朝鮮半島前往日本,渡來人分兩種:一種是秦漢渡來人,他們多數是中原王朝極東之地樂浪郡與帶方郡被高句麗攻陷後,被逼南進移民百濟和日本的,屬於渡來人主體;另一種則是「今來才伎」(是技術高,知識新的新來人之意),這是相對於先前到達日本的大陸移民的稱呼,他們5世紀開始小規模移民日本,一般有著很高的技術(比如金工,建築,文教,醫學等),受到大和朝廷的極高重視。

「秦漢百濟內附之民,各以萬計」——《古語拾遺》(807年)

總體來說,從公元前3世紀到7世紀,由大陸移居到日本的「渡來系彌生人」使得日本列島由愚昧走向開化,他們可以說是日本文明的締造者,所以說,即使日本相對東亞大陸較為封閉,其文明也流淌著大陸文明的血脈。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是不是中國人後代?他們究竟來自哪裡?
    大多數人認為日本人是彌生人和繩文人結合產生的。什麼是彌生人?什麼是繩文人?他們都並非一開始就在日本列島。在2至3萬年前,日本與亞洲大陸部分接壤,這時,生活在西伯利亞的繩文人來到日本。繩文人原本就生活在西伯利亞,與今天俄羅斯的遠東一些少數民族血緣接近。日本人相信自己有中南半島和中國雲南人血統。稍晚時候,來自中南半島和中國雲南的倭人去了日本。他們身材矮小,皮膚偏黑,將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帶去日本。那時航海技術為幾乎為零,他們怎麼去了幾千裡外的日本?
  • 你知道現在的日本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這也是日本最早的文明,雖然多數存在於日本的神話故事當中,但當今日本人始祖,的確是外來的南島系與內亞系移民交融的產物。天照大神代表人物:天照大神,日本最核心的神——太陽女神,她被奉為日本天皇的始祖(皇祖神),也是神道教最高神。
  • 日本人祖先真是徐福嗎?經科學研究後,專家:徐福改良了日本基因
    當年徐福和這帶過去的500名童男童女,就是日本人的祖先。而且,在日本也有關於徐福的記載,他被日本人尊為農耕神、蠶桑神和醫藥神。可見,徐福不但到了日本,還給當年日本島上土著帶去了中華文化裡先進的農耕文明和醫療技術。
  • 請問日本中世有哪些重要政治人物、世家大姓是渡來人的後代?_澎湃...
    X 請問日本中世有哪些重要政治人物、世家大姓是渡來人的後代?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誰?
    天皇來自朝鮮,80年代日本考古學家為依據出土的古代日本人的骨骼進行了DNA測定,得出了兩人驚詫的結果,這具骨骼得出的數據與現代日本人的差異很大,反倒是更加接近朝鮮人的數據。日本天皇明仁也曾發表過先祖的母親是朝鮮王族的言論。 說法3:日本人祖先是遊牧民族。考古事實表明,古代得日本曾經和東亞的遊牧民族進行過碰撞與融合。
  • 村上隆、草間彌生:與商業對接的日本當代藝術兩劍客
    要從村上隆作品中分析他是如何看待日本文化或迷失在歷史和頹廢的失控瘋狂狀態裡,而不是簡單地對村上隆的商業化做道德的批判。村上隆就這樣經營著有影響力的藝術企業「KaiKai Kiki」公司,策劃有遠見的超扁平(Superflat)藝術現象,常被譽為下一個安迪·沃霍爾。雖然他自己說這樣的比喻讓他傷心,但估計心裡還是高興的。
  • 日本處於彌生時代
    日本處於彌生時代秦始皇雄才大略,吞併六國,一統天下,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封建王朝,被譽為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統中原,正式登基稱帝的時間為公元前221年,那時的秦朝兵強馬壯,國力正處巔峰,國家也開始休養生息。那麼,當時的秦朝統一中原,成為東方最強盛的國家,同一時間的世界其他國家又是什麼境況呢?
  • 日本文化中,菊與刀的兩面性是如何形成的?自然環境與華夏影響
    人類文明,璀璨多姿,其中既有華夏文明、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這樣以農耕為主要特徵的規則社會,亦有諸如地中海文明、日本文明這樣依賴於海洋貿易交流的存在。這其中,作為與華夏文明羈絆千年的鄰居,我們對於自己東邊的鄰居日本似乎了解得並不深刻。其實,作為太平洋西岸的一個島國,拋去惡劣的海洋天氣,日本與中華的路程並不算太遠。
  • 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作品
    草間彌生,日本人,生於1929年。日本先鋒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是戰後紐約藝術界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他上演了一些挑釁性的事件,並展出了她的「無限網」(Infinity Nets)等作品,草間彌生把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和伊娃·黑塞(Eva Hesse)視為親密朋友,經常被認為是對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的影響,也是流行藝術的先驅。
  • 人文課堂 | 為什麼日本從石器時代直接進入了鐵器時代?
    在中國戰國初期,日本依然還是處在所謂「繩紋時代」。到中國戰國晚期,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日本進入了「彌生時代」。 日本文明水平一下子發生了飛躍,直接從石器時代跨過了金石並用和青銅器階段,進入了鐵器時代,人口也增加到幾百萬。為什麼日本能這樣一步登天呢?
  • 閒話日本古代史:戰爭開始於彌生時代
    吉野裡遺址是日本彌生時代大規模環濠聚落的遺蹟。該遺址是佔地約40萬平方米的環壕部落。從該遺址內墳墓數量來看,彌生時代後期的部落人口大概有1200人左右。該時期一般的村落都只有70~80人組成的小團體,從這個層面來說,當時的吉野裡儼然已是一個小國。
  • 日本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真是徐福的後代嗎?
    經過一百多年的考證,大體而言人們都認為日本人的先祖是從外部遷入日本列島的。但是在遷移路線與遷移方法上,卻有著諸多的說法。甚至連作為日本先祖的繩紋人與彌生人的來歷,又各有不同的說法。繩紋人的來歷關於繩紋人的來歷,目前最為流行的是陸橋遷徒說。
  • 吳越文化東傳日本初探——吳氏文化
    古代吳越文化的形成、發展與傳播不僅有力地推動了江南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且對東亞國際關係,尤其是對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日本首次使用「日本」國號始於統一國家建立之前的7世紀初,吳越文化東傳是古代中日關係史上的一段佳話。古代吳越地區生活著勾吳和于越兩個部族,夏商時代吳和越分別在江浙地區形成兩個國家。春秋時期為了爭奪霸主地位,吳越長期相互徵伐,最後先後滅亡。
  • 草間彌生、日本料理、美少女......疫情中的東京展覽像櫻花一樣燦爛
    TAROきもの 岡本太郎原案 1974  東京・岡本太郎記念館蔵 撮影:堤 勝雄於此同時,為慶祝日本新天皇登基,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的「雅樂展」集合了舞樂、管弦琴、歌物歌芋和國風歌舞等國粹。國立科學博物館的「日本料理展」則是從日本生態環境和民族性格等不同角度,提出了關於日本飲食的思考。
  • 【亞洲美術】潘力 │ 我所認識的草間彌生
    她曾遠赴美國又回到日本,如何從當代藝術史和日本美術史兩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她的作品?我們邀請曾赴日拜訪過草間彌生的上海美術學院潘力教授帶來另一種解讀。她以女性的獨特感性展現出物象的全新視角,隱喻的性意識使她的作品形成神秘又具有生命力的圖像。歐姬芙晚年隱居在浩瀚的新墨西哥州曠野,孤獨地生活、創作,直至終老。她說,「我好像得了一種病,必須遠離人群,病情才能好轉。」1976年,《紐約時報》上的評論寫道:「進入耄耋之年,她依然以驚人的創作力活躍在藝術前沿,同時也是美國第一代現代藝術家的傑出代表。」年逾古稀的歐姬芙再次在美國掀起熱潮。
  • 日本文化屬於中華文明圈嗎?日本民族究竟有著怎樣的起源?
    日本人在民族上,自稱天照大神的後裔,不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日語也是孤立語言。在宗教或者是思想上,它長期實行「神佛習合」,即神道教融合日本佛教,形成了日本特殊的信仰體系。按照日本官方的解釋,日本人是渡來系的彌生人,融合本土的繩文人形成的。這也是老生常談了。但是他們不說明這些彌生人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只是含糊地說「來自東亞大陸」,而不說明是從東亞大陸的哪個位置來的,也不說明佔主導的是東亞的哪個民族。
  • 美文 | 彌生三月
    於是8點鐘,我已端坐在祈園的歌舞練場臺下,和一群迷妹們一起,欣賞著彌生的京都舞。我聽到身後兩個女生在討論如何才能預約到彌生的外出侍餐陪酒。這並不奇怪,有些女人天生就更加吸引女人,況且藝伎不提供特殊服務,她們售賣的是舒適的語境與藝術的美感。這時,三味線戛然而止,彌生舞畢,摺扇半遮面,向臺下幽幽望了一眼。
  • 波點女王——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的圓點,是人類的原動力。每一天,她都用一個新的圓點紀錄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草間彌生曾談道:「我認為宇宙的起源就來自圓點,我自己也是一個圓點,地球、月亮、太陽都是圓點,我從中聽到來自宇宙的召喚。」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畢業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女子學校。
  • 草間觸鬚 彌生點點
    直到草間彌生來DC辦展,我才發現如果展覽夠火爆,那我住多近都沒用。據傳早晨五點去排隊等票,八點鐘加入隊伍的時候,票已經發完。 其實我對草間無感。我只記得有一年在紐約第五大道上看到路易威登用草間的波點觸手來裝飾櫥窗。不是我對日本人有偏見,不過除了日本人似乎沒有別的國家可以把小密集和觸手系奉為國寶級藝術吧?
  • 我讀|《絲路的最東端》:一本獨具匠心的日本小史
    如上文所說,劉可維先生長期求學於日本九州大學。有趣的是,九州大學所在的福岡市正好位於九州島北部,長期以來作為日本列島從大陸獲取先進文化的窗口。公元前四世紀前後,為日本列島揭開文明史序幕的彌生文化就在北九州一帶登陸。談及彌生文化,稻作技術的傳入路徑是無法迴避的問題,也是學術界爭論至今的焦點。對此,本書在第一章《渡海而來的彌生文化》就提出了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