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兩本書,才有了「春秋戰國」這樣特別的歷史稱謂

2021-01-19 歷史靈靈一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西周末年,因長期內亂和犬戎的頻繁入侵,戰火很快就燃到了國都鎬京(西安)。周平王被迫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皇權的衰落,致使諸侯國之間妄動兵戈,戰亂不止。東周王室無力節制,只得偏安一隅,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隨著各諸侯國之間戰爭規模的擴大,以及對戰爭需求的轉變,東周又分成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春秋時期的命名,來源於魯國史官編纂的一部名為《春秋》的史書。

《春秋》是由魯國史官把當時諸侯各國發生的大事件,按年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則分為春夏秋冬四季編寫。因此,就把這本編年體史書被命名為《春秋》,而與此相對應的歷史時期,則被稱之為春秋時期。

《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共計兩百四十二年的大事件。所以,如今我們在查看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史料時,經常會看到「魯~公~年」的時間定位。

孔子根據這本魯國史官編纂的《春秋》,加以整理,形成了儒家經典,五經之一。

有說法稱,《春秋》這本書絕筆的那一年,也正是春秋結束的那一年。春秋之後,就是戰國。

戰國時期的命名,則源於西漢劉向修訂的國別體史書《戰國策》。

《戰國策》原作者不明,書名也不確定,大概在秦一統六國之後完成。據推斷,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也並非一人。後來經西漢名士劉向整理修訂,命名為《戰國策》。

全書主要記述了,從公元前490年晉國智伯滅範氏開始,到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共二百四十五年的諸侯各國的歷史事件。

因《戰國策》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王朝,因此春秋之後的時間段就以戰國命名。

「春秋戰國」因兩部史書而得名,那麼這兩個時期的時間分割線是否也與這兩部書有關?

歷史上對於春秋和戰國之間的具體時間分割線,眾說紛紜,有待商榷。或者說,兩者之間的過渡是沒有具體時間線的,有的只是某種主觀上的區別。

春秋和戰國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兩點。

其一,諸侯國之間的戰爭規模不同。春秋時期的戰爭規模較小,主要就是各諸侯國相互亮肌肉,小打小鬧。到了戰國時期,顧名思義,要戰就窮一國之力。

其二,諸侯國對於爭霸的需求不同。春秋時期的爭霸,主要是論資排輩。我實力強,我就要做老大,你不服就揍你。即使有戰爭,大多都是點到即止,不會動不動就亡國滅種。而戰國時期,則是為了吞併諸侯國,稱霸一方,或者一統天下,那一上來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最終就是秦始皇橫掃六合。

所以說,春秋到戰國的過渡,主要是各諸侯國觀念的轉變,跟某一歷史事件沒有具體的關係,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春秋》、《戰國策》不僅記錄了東周亂世的重要歷史資料 ,還把混亂的東周分成了兩段,才有了「春秋戰國」這兩個特別的歷史稱謂。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水戰規模不可小覷,伍子胥留下一本書,教你打水戰
    周代初期就有了一定規模的船隻,特別是春秋時期,臨近水源的國家建立了一定規模的水軍作戰。今天我們從伍子胥的一本書中去尋找答案。《水戰兵法》這本書是春秋戰國名將伍子胥留下的一本軍事著作。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水軍之間作戰的規模、方法和戰船的概況。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因此戰國有35年時間不屬於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只是個大體分法,現在一般把前770年至前476年,這295年時間稱為春秋。從前476年至前221年秦滅六國這255年時間稱為戰國。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引用自《大爭之世》簡介> 主角穿越的人物為公子慶忌 推薦一看3.春秋小領主 作者:赤虎春秋時代,是中華文明的根源,因為中國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一半以上的成語形成於春秋時代,我們文化的始源也在春秋……因為有了這段歷史,才給我們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遺產
  • 武漢大學生名叫「春秋戰國」,網友:夠特別,不怕重名!
    很多人表示,該同學的名字太特別了,甚至還有點霸氣,他的名字叫做「春秋戰國」。該男生本人表示,因為這樣的一個名字,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無論去到哪裡,都會被人拿出來評論一番。很多人好奇,難道該男生本人的姓就是「春」嗎?
  •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擂臺賽》,儒、墨、道、法、名……諸子百家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我最近看的一本書——《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擂臺賽》,這本書是作者是還是定風波,話說這名字真是帥氣啊!每每看見都覺得很有味道,用作者的話說取名字就要取一個很聽起來很厲害的名字,不取一怪,就取一帥,我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
  •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為何沒有三國時期的歷史更讓人感興趣?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為何沒有三國時期的歷史更讓人感興趣?三國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可謂我國歷史上最為動亂的階段。不過,描繪三國歷史的《三國演義》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取材於春秋戰國歷史的《東周列國志》則沒有前者那麼高的知名度。
  • 春秋和戰國,究竟有啥子區別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極其特殊的時期,是文化交流碰撞的平臺,也是政治轉型的過度。事實上,後人經常把春秋戰國當成一個統一的名詞來概括這段歲月,很少有人會去思考,春秋與戰國究竟有啥子區別,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揭開這其中的奧秘。
  •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戰國七雄傻傻分不清楚
    周朝和春秋戰國的關係,在《中國歷史朝代歌》中就描述的很好,「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分成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又細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段。至於七國,是指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秦,即楚齊趙魏韓燕,史稱戰國七雄。
  • 春秋戰國紅鎬瑪瑙環
    之後的殷商與西周時期,瑪瑙配飾(僅見有瑪瑙珠、瑪瑙管)幾乎不見蹤影。但接著,瑪瑙配飾便以近乎爆發般的速度大量流行於東周時期各國諸侯與貴族之間,一時成為這個時代的財富象徵。在盛行五百年之後,瑪瑙配飾便驟然絕跡於秦朝時期。春秋戰國瑪瑙配飾在歷史的長河中雖屬曇花一現,但畢竟豐富了我國古代玉組佩的玉材種類,增添了當今收藏界的新門類。
  • 歷史 | 春秋戰國的韓國,與現在的韓國有關嗎?
    中國戰國七雄之韓國,這部分韓姓人口,最初是以韓國古都陽翟和新鄭為中心,形成了潁川郡望,如韓非、韓王信(注意不是淮陰侯韓信),就屬於這個部分。稍後往四周擴散,至江淮一帶,便出現了兵聖韓信這樣的人物。上世紀50年代,韓國史學家倒是提出了另一種說法。認為韓國確實與中國歷史上的「韓國」有關,只不過不是戰國七雄那個知名度較高的韓國,而是年代更為久遠的春秋韓國。
  • 春秋和戰國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歷史,主要差別在於此,看完受益匪淺
    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上最順應這句話的應該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了,因為在這個時期,各諸侯因為舊主周王室勢微,野心漸長,脫離了周王室的統治,開始強大自己,分而治之,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又希望能夠將其他小國滅掉,實現大一統。
  • 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那你知道,何為春秋,何為戰國嗎?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戰國後期秦一統天下,建立了大一統王朝,戰國時期結束。那麼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春秋和戰國是如何定義的?其實在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權威。但是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為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使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 春秋戰國時代的姓氏制度
    聯繫春秋戰國時代有關的其它歷史文獻來看,姓氏制度其實就是西周春秋時期宗法制度在稱謂上的表現形式。因此,這也是當時社會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社會制度。本文對此作了一些粗淺探索,欲以說明姓氏制度與宗法制度的關係,它在西周春秋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特點,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而論及它在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變化中所發生的變化,以及變化後的結果,以此就教於史學界的同志們。
  • 到底,什麼是春秋?什麼是戰國?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朝代歌的一句,東周被分為春秋與戰國,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 聽音樂賞鑑古今,從《春秋戰國》看紀錄片《中國》裡的歷史
    紀錄片從春秋戰國講到新時代,追溯中國上古三代和中國神話,採用全景的方式,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通過生動逼真的影視向演繹,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歷史書籍呈現人前,讓更多人,再次深入地了解中國,了解歷史。紀錄片首篇便從孔子的春秋時代開始講起。春秋,在中華歷史上這絕對是一個輝煌的時代。
  • 春秋戰國時期,有種「眼睛文物」受追捧,專家認為它們非本地產
    可是這15000多件文物裡,有173顆形狀怪異的眼珠文物。專家們也不是第一次,從春秋與戰國時期的墓葬中找到這些樣式奇特,與同時期文物顯得格格不入的"眼珠子"。那麼,這種類似於眼睛的文物是本地產的嗎?又為何成為王公貴族們,爭相追捧的奢侈品呢?
  • 賈志剛解讀孔子和春秋戰國
    如果想了解孔子這個人和春秋戰國這段歷史,讀一讀《說論語》《賈志剛說春秋》以及《賈志剛說戰國》還是非常不錯的。賈志剛的書非常流暢,淺顯易懂,就像一個人在講故事一樣。他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的理解非常深刻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 春秋和戰國有什麼不同?其轉變的標誌性歷史事件是什麼?
    春秋和戰國這兩個時期的政治和社會狀態是完全不同的。在春秋的時候,周天子難以約束諸侯,各大強國互相爭霸攻伐,但大多都打著「尊崇周天子」的名義。並且春秋時期的爭霸中心在中原,是現今河南中北部一帶。晉國不論是在實力,與周天子的血緣關係,還是地緣政治都具有先天的優勢,於是在相當長時間內,春秋是以晉國為主導的霸權政治。
  • 春秋戰國是歷史劍術「高光」時刻?有這三大理由,你必須承認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劍術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歷史學家常常把西周失去控制八方諸侯力量、分裂成百多個國家的動亂時期稱為東周列國,即春秋時代。春秋時列國爭雄,相互吞併最後只剩下燕、趙、韓、魏、齊、楚、秦七個大國,歷史進入了戰國時代。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春秋戰國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2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前段為春秋,因孔子曾編訂《春秋》一名而得;後段為戰國戰國,因為當時七個較強大的諸侯國互相混戰而得名。 春秋時,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同時中原諸侯又受到周邊少數民族威脅,於是各大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爭當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