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片放逐法:古希臘政治制度的優秀設計

2020-12-23 醬知兒

古希臘作為西方古代民主政治的發源地,曾經擁有一套充滿智慧的政治制度。陶片放逐法,就是在希臘民主精神的指導下,設計出的一項優秀實踐手段。一開始,陶片放逐法確實體現了希臘的民主精神,作為一種解決觀點衝突的不流血手段,維護了城邦的利益,但隨著這項機制被濫用,雅典人最終將其廢棄,陶片放逐法在完成歷史任務後,退出了希臘政治生活。

古希臘

什麼是陶片放逐法?

「放逐」(ostracism)源自「陶片」(ostrakon)一詞。據亞里斯多德《雅典政制》記載,每年6月,約6000名希臘城邦選民組成的人民會議(ekklesia)以舉手表決今年是否啟動放逐程序,假如多數贊成,則兩個月後再舉行放逐投票。

人民會議(ekklesia)開會的地方

到了約定日期,放逐程序啟動,組織者在阿哥拉(Agora)城開闢投票場所,人們在陶片上寫下放逐人的名字並投進票箱,由專人收集起來後,請執政官監督並清點。6000票為門檻,達不到6000票,則此次投票無效,如果超過6000票,則統計出得票最多的人,此人作為最不受歡迎人物將被逐出城邦,放逐期限5至10年。放逐期間不得擅自回鄉,否則將被處決。然而,放逐並不等於帶罪在身,流放者不會被沒收資產,可以在另一個城邦舒適生活,只不過不能踏入希臘,放逐期限到了就可以重返家鄉,重新參與政治生活,歷史上也確實有被放逐後東山再起的頑強政客。

寫有姓名的陶片

根據德國考古學家史蒂芬·布倫(Stefan Brenne)在雅典西南發現的9000多塊陶片,我們發現放逐的人物五花八門,但主要針對位高權重的政客。事實上,陶片放逐法的創立,本就是防範僭主操控城邦,危害民主精神,諸如雅典海軍創立者帝米斯託克力(Themistocles)、戰功卓著的將軍客蒙(Cimon)和科桑西普斯(Xanthippus),全都被放逐過,政治家邁加克勒斯(Megacles)甚至被放逐了兩次。

這些在歷史中如雷貫耳的名字,被放逐的理由也各式各樣,比如帝米斯託克力被斥為「大地上的汙染」(a pollution in the land);客蒙被指責與斯巴達關係密切,圖謀不軌;科桑西普斯則被控犯下宗教罪行,必須逐出城邦;邁加克勒斯的名聲最差,他被指責生活驕奢、愛慕虛榮、為人傲慢又貪財,最重要的一點,他對城邦不忠誠,這樣的人被放逐也是必然的。

寫有帝米斯託克力名字的陶片

陶片放逐法,看似剝奪了一個人生活在城邦的權利,似乎並不文明,但實際上卻充滿了政治智慧。人們有權放逐「罪大惡極」的人,既滿足了城邦居民的發洩心理,又能促使政客們謹言慎行,而每次放逐一個罪魁禍首,又避免了大規模衝突。放逐程序啟動前爭論激烈,但投票一過,城邦氣氛立刻恢復平靜。所以,陶片放逐法最大的優勢在於兩個方面,第一、體現了雅典的民主精神;第二,用不流血手段解決了衝突。

陶片放逐法體現了雅典的民主精神

陶片放逐法充分體現了雅典民主的精神。在兩派、甚至多個派別因為政策觀點的歧見,或權力鬥爭相持不下的時候,人民會議適時啟動陶片放逐程序,無異於一次全體雅典人民的公決。

面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全體雅典人以自己的理智來判斷誰是誰非,並最終決定接受哪個觀點。他們一旦決定放逐某個政客,就等於放棄了這個政客的觀點,同時支持了其他人的政治主張,確定了城邦日後的發展道路。

帝米斯託克利

同時,雅典人放逐政客考慮的不是他們的官職有多高,功勞有多大,即「放逐不避親仇」,哪怕像帝米斯託克利、客蒙這樣的戰爭英雄,只要他們威脅城邦的公共利益,也會被無情放逐。這就迫使政客們不得不收斂起來,不能居功自傲,要想不被放逐,只能以城邦的公共利益為重。實際上,陶片放逐法就是全體雅典人整體意志的體現,全體雅典人掌握城邦權力,使雅典的民主精神成為了可操作性的實踐活動

陶片放逐法是解決觀點衝突的不流血手段

陶片放逐法作為解決不同派別觀點衝突的手段,又是最溫和、最富人情味的,體現了古希臘政治制度的淳樸和高效。在沒有發明陶片放逐法之前,或者沒有實行陶片放逐法的希臘城邦,政治觀點的歧見常常導致流血衝突甚至內戰,而在實施陶片放逐法之後,只需要放逐某個代表性人物就把問題解決了。

陶片

對於被放逐的政客來說,流放也不是不可接受,所謂放逐,只不過剝奪了他5到10年參與政治的權利,另外就是臨時改變居住地,除此之外,他的人身和財產權並沒有受到侵害,不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一且放逐期滿或城邦緊急徵召,被放逐者就可以按期或提前恢復他身份和權利,繼續為國效力。阿里斯提德、客蒙等人都在放逐期間被提前召回,臨危受命繼續擔任雅典的將軍,他們將功補過,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被放逐者離開雅典後,他的追隨者也不會受到追究、清算和歧視,所以陶片放逐法避免了城邦內部的仇恨與對立,有利於維護雅典的統一和團結。

陶片放逐法的的缺點與終結

對雅典的政治生活來說,陶片放逐法是一種有效的制度,然而任何制度都有缺點,也有其壽終正寢之時。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實踐後,陶片放逐法漸漸背離了人們的初衷,開始向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雅典最後一次放逐發生於公元前417年,當時雅典深陷戰爭泥潭,人們對城邦前景十分悲觀,政客阿爾西比亞德斯(Alcibiades)趁勢崛起,他與較溫和的尼西阿斯(Nicias)針鋒相對。為了解決觀點的分歧,人民議會啟動了放逐程序,城邦人民都以為他們二人有一個會被放逐,結果兩人玩弄手段,合作將另一對手希帕波魯斯(Hyperbolus)放逐。據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記載,雅典人對放逐結果相當不滿,因為希帕波魯斯代表的是平民利益,他被兩個玩弄權術的政客當成了犧牲品,很多人開始懷疑陶片放逐法的有效性。

普魯塔克(Plutarch)

據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Parallel Lives)記載,雅典人對於這一結果感到憤怒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代表他們利益的希帕波魯斯被放逐,而是阿爾西比亞德斯和尼西阿斯對整個投票過程的操縱。本來體現城邦民主精神的政治制度,最終退化成了政客打擊異己的工具,他們失去了對陶片放逐法的信心。

除了政客的操弄,平民對於陶片放逐法的不尊重,也是導致這項制度最終被取消的一個原因。普魯塔克就記錄過一個著名案例:某個希臘人走入市集,要求別人替他在陶片上寫下阿里斯提德(Aristides)的名字,碰巧那人正是阿里斯提德。他邊刻字邊問緣由,那人回答:沒有原因,純粹是厭倦聽到「正義者阿里斯提德」(Aristides the Just)這個稱呼。

寫有名字的陶片

不管是政客的操弄,還是平民對放逐行為的不尊重,陶片放逐法的機制最終不可避免地被濫用了,它已不能體現城邦的意志,所以雅典人將其棄之不用,希帕波魯斯也就成了雅典歷史上最後一個被放逐的人,陶片放逐法退出了希臘歷史。

陶片放逐法的歷史意義

英國希臘史專家喬治·格羅特曾高度評價陶片放逐法,他認為如果沒有這項制度,雅典民主制的其它各項制度都難以達到完善。這一評價道出了陶片放逐法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

陶片放逐法,一開始確實能夠體現城邦的意志和希臘民主制的優勢,比如說,伯裡克利在與政敵修昔底德周旋時,冒險啟動了一次放逐程序,他豁出前途,想要看看他和修昔底德到底誰更不受歡迎,最終修昔底德遠走他鄉,伯利克利留在了雅典。

伯裡克利

伯裡克利是雅典歷史上著名的民主政治家,素有威望和政聲,即便是他在陶片放逐法面前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其他政客就更不敢貿然啟動放逐程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從這個例子我們也能看出,陶片放逐法威力十足,足以震懾雅典城內的各種派別和勢力。因為這項制度掌握在雅典人民的手中,能夠充分反映大多數人的要求和意志,所以在維護希臘民主制方面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從人民議會舉手表決是否啟動放逐程序,到放逐決議必須滿足6000票的門檻,再到認定被放逐人的追隨者無罪,陶片放逐法的各個細節都體現出雅典的民主精神,雖然最終陶片放逐法的發展背離了城邦的初衷,它的存在使希臘民主精神遭到褻瀆,這項制度黯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我們還是得承認: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政治制度的優秀設計,它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曾起過巨大的積極作用。

參考資料:

《雅典政制》亞里斯多德

《希臘羅馬名人傳》普魯塔克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相關焦點

  • 文化漫談|淺談古希臘「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臘時代雅典城邦緩解政治矛盾、維護社會秩序的獨特政治運行規則。
  • 歐洲人的家園—世界史之古希臘文明(中二)
    希臘語的城邦指波利斯,包括了城市和鄉村,並有城牆拱衛城市,還有政治和宗教以及文化和教育等公共建築。所以,波利斯又可以指全體公民也可以指城市國家並具有民主政治性質,例如,集體決策制度和其它的政治結構以及保護權利的法律等。現在,希臘雅典仍有菲尼克斯山的公民大會演講臺遺址。
  • 希臘史3:「六一漢」制度引發雅典民主政治改革——光榮屬於希臘
    簡單來講就是古希臘帶來了民主政治,羅馬帶來了法律制度,這些都成為西方現代國家的政治制度基礎。而古希臘的這份光榮就起源於雅典城邦,雅典的工商業繁榮,民主政治發達,哲學、科學、藝術興盛。(3)制定貝殼(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每年年初召開一次特殊的公民大會,討論是否有人危害國家法制,將大家認為危險人物的名字寫在陶片或貝殼上,誰的票數最多則被放逐出國十年,但是不波及家人與財產。(4)創立十將軍委員會。每年從10個「三一區」中各選1名將軍組成,可連選連任,平時各將軍權力平等,輪流執掌軍事指揮權。
  • 世界民主制度的巔峰,雅典城邦的公民集體民主制
    古希臘文化對現代西方世界的影響隨處可見,如果從政治方面來看,民主制度就是古希臘人發明的。 公元前八世紀,古希臘人從一段噩夢中甦醒,開始走向地中海世界,他們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海外殖民浪潮,在希臘半島和地中海,黑海沿岸,建立了上千個城邦。
  • 高考熱點——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希臘文明的搖籃1、古希臘的概況(海洋文明)1)地理位置: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幹半島,東臨愛琴海。(政治上)形成民主政治和小國寡民的城邦。2、古希臘城邦的出現:公元前8-前6世紀1)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徵。2)古希臘城邦的政治類型:民主制、貴族制和君主制;最著名的城邦:雅典(民主制)和斯巴達(貴族制)。
  • 「高中歷史」必修一:第5課 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高考重點筆記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希臘出現了許多奴隸制城邦。雅典是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實行奴隸制民主政治,工商業發達,文化繁榮。公元前5世紀後,羅馬發展起來。羅馬崇尚秩序,熱衷對外擴張,建立了龐大的帝國,發展起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
  • 古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從邁錫尼文明到城邦政治的轉變
    前言經過多次戰爭和徵討,古希臘文明從部落社會邁向了城邦時代。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古希臘,它們土地上的各個城邦不僅僅是一種國家制度,還是一種政治制度。而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城邦政治都對後來歐洲文明的萌芽與興起,都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 古代的民主決策:如果民眾不喜歡,古希臘人投票將執政者踢出雅典
    在1960年代,考古學家在古希臘選舉歷史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現:他們發現了大約8500張選票,很可能是在公元前471年的一次投票中在雅典的一個垃圾填埋場中發現的。這些有意打碎的陶器在古代就相當於紙屑,但不是用來選舉某人上任,而是用來給同胞一個簡介。名為ostraca的每個碎片都散布著選民的名字,選民想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將其逐出城市。
  • 【古希臘列國志】希臘古典時代(一):波希戰爭1
    希臘古典時代(一):波希戰爭1 古典時代(公元前5—4世紀中葉)是古希臘歷史上的重要的歷史時代。
  • 透過《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追尋古希臘的璀璨文化
    而本書的裸書脊設計更是給讀者帶來了流暢的體驗,加上精美的封面設計,讓你愛不釋手。書的開篇便提到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很多學者認為應該有五個重要文明,除了大家熟知的四大文明,另一個就是古希臘文明的前身——愛琴文明。
  • 地理環境這把雙刃劍,孕育了古希臘文明,也埋下了衰亡的禍根
    在政治上,古希臘確立了民主制度,在經濟上,建立商業貿易經濟體系,開創商業經濟模式,在思想上,古希臘人民崇尚自由,活熱情開放,注重現實生活。古希臘文明的的形成與和特徵古希臘陸地面積狹小且零散分布的特點,在政治方面,促進了古希臘民主制的產生與發展。公元前8到6世紀,城邦制度逐漸形成,各城邦長期獨立自治,保持著高度民主化的狀態,主要特徵是小國寡民。
  • 羅馬自己的創造,政治制度,羅馬法包括三種,分別是哪三種?
    但羅馬仍然有許多自己的創造,首先是羅馬的政治制度。前面已經說過,除了民主制,人類各種政治制度都在羅馬出現過,所以羅馬是政治制度的試驗場。其次是羅馬法律。羅馬是一個法治國家,法律系統完備,最早出現的是十二銅表法,刻在柱子上,後來發展出一整套法律觀念、體系和條文。學法律的同學都知道,今日西方有兩大法系:一是羅馬法,也就是大陸法系;二是習慣法,以英國為代表。
  • 縱橫恣肆的雄辯者:深受古希臘文明影響,西塞羅對羅馬法的變革
    當然西塞羅研究法學,本身是為投身政治做準備,在古羅馬時期,投身政治有兩大途徑,第一是參軍,第二是從法,憑藉律師的工作,西塞羅收穫了無與倫比的聲望,並於公元前63年當選為執政官。自然法概念誕生西塞羅對自然法的認識並非一家之言,在古希臘哲學時代,對自然法就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一部分哲學家在最初研究的過程中,將「自然」和「法」分開,認為二者是相對存在的,即自然是永恆存在的,而法是固定的、專斷的。
  • 中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中華文化根基」。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觀念,有助於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國家制度具有深厚的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基礎,包含著豐富且系統化的優秀傳統社會治理思想資源。
  • 古希臘文化的完美「傑作」——古希臘建築
    但是有一個「傑作」卻能以鮮明而直接的方式刺激人的感官,讓人們感受到其背後隱藏的底蘊深厚的古希臘文化,領悟古希臘文化的深遠影響,那就是——古希臘建築。古希臘的建築藝術作為歐洲建築藝術的源泉與寶庫,是古希臘文化的一種物質性外在表現。幾千年來,它和諧、完美、崇高的風格特點以自身的強大力量堅定地承載了古希臘文化對後世博大而深遠的影響。
  • 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母親,那歐洲文明的「外婆」是誰?
    古希臘文化,幾乎以一己之力孕育了整個歐洲文明的誕生,無論是西方哲學、政治,科學,民主制度還是數學等諸多學科,無一不是從古希臘文化衍生發展的。而這些制度以及文化在歐洲後來的發展裡的深刻的影響了其整個文明的發展體系。
  • 最早的「依法治國」:古希臘對法律的宣揚,直接影響到古羅馬立法
    古希臘早期立法制度的基礎古希臘城邦時代是一個民主政治快速建立,並且不斷發展的關鍵時期,而這種早期民主政治的出現,催生了當時城邦政治發展所需要的法治約束體系,這有助於將民主政治推向法治規定的高度。從當時的社會經濟基礎來看,古希臘仍屬於奴隸制時代,而中國則屬於奴隸制走向瓦解,封建制逐漸建立的變革時代。那麼是否可以說古希臘的法律思想成形的要比中國更早呢?筆者認為這樣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