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評論員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創新社會治理、首次提出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作為奮力開啟新徵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的新舉措,處處回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回眸波瀾壯闊的「十三五」時期,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明顯的五年——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等舉世矚目的成績,尤其是在抗擊新冠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狙擊戰中,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書寫出彪炳史冊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出色答卷。在「十四五」規劃的藍圖裡,有關民生福祉的規劃依然筆墨濃重、情懷赤誠,既能看到充滿政治智慧的有力舉措,更感受到「枝葉關情」的濃濃暖意。
作為黨的執政理念,「人民至上」既體現於宏達的頂層設計,更具化於點滴細微的日常工作。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等,讓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可感可觸及;伴隨分配結構的進一步改善,實現居民收入與國民經濟同步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得以持續提升,百姓的日常生活便會越發富足;伴隨全民醫保、全民養老保險、保障性住房等保障制度日趨完善,以及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殘疾人保障等其他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逐步擴大,全體人民便擁有了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基本途徑與有效制度保障;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促進教育公平,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便指日可待。
聆聽新徵程奮進的足音,盤點湖南在這五年取得的民生成就,每一筆都值得銘記。論脫貧,湖南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92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論就業,僅2020年1-8月就實現全省城鎮新增就業近5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目標範圍內;論教育,消除大班額、建設「芙蓉學校」齊齊發力,越來越多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論社保,大力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截至2020年8月底,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已達96%。這五年,湖南每項民生指標都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續攀升。一項項民生實惠,給三湘兒女帶來了獲得感與幸福感,讓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越來越足。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引領,努力把五中全會精神轉化為促進各項工作的總抓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更幹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把民生「小事」做實做細,用實幹實績穩穩地託起人民群眾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