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隔離」帶來意外收穫:地殼運動減弱了!

2020-12-23 快科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導致全世界各地數十億人都要留在家中。

據英國BBC報導,科學研究證明,在隔離期間,因為全球「停下來」的人太多,以至於地球運動的方式也正在發生改變。

科學研究證明,連地殼的振動都有所減弱。

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科學家表示:「自政府實施限制措施以來,頻率在1-20赫茲之間的地表運動強度都比平常要低得多。」

與此同時,世界也變得更安靜了。

據了解,尼泊爾的地震學家觀察到了地殼運動的減少;巴黎地球物理學院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法國首都錄得的地殼運動顯著下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也表示,洛杉磯錄得的地殼運動減弱程度「實在是很嚇人」。

測量城市背景噪音和研究深海的科學家都發現,地球的聲響也減弱了。

相關焦點

  • 全球「大隔離」的意外收穫:空氣更乾淨,地殼運動減弱
    中新網4月14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導致全世界各地數十億人都要留在家中。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隔離期間,全球「停下來」的人太多,以至於地球運動的方式也正在發生改變。當地時間4月12日,美國舊金山市民在漁人碼頭附近散步。
  • 地震是因為地殼運動,那為什麼地殼會運動?地震又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常常說地震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也知道位於板塊交界地帶容易發生地震,但是我們不知道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也不知道地殼為什麼要運動。關於這點,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所以然,今天就好好了解一下,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地殼是怎麼運動的?地殼之所以會運動,和地球的構造有關。
  • 2021年初中地理之地殼運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地理之地殼運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殼運動按運動的速度可分為兩類: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的活動。   ②較快速的運動   這種運動以年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如地極的張德勒擺動,能引起地殼的微小變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漲落,也使固體地球部分形成固體潮,一晝夜地面最大可有幾十釐米的起伏;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蕩,它既有徑向的振動,也有切向的扭轉振動。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殼運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殼運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殼運動按運動的速度可分為兩類: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的活動。   ②較快速的運動   這種運動以年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如地極的張德勒擺動,能引起地殼的微小變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漲落,也使固體地球部分形成固體潮,一晝夜地面最大可有幾十釐米的起伏;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蕩,它既有徑向的振動,也有切向的扭轉振動。
  • 地殼運動變化規律總結(全)
    注意:巖石圈≠地殼1、基本概念、分類及成因A.幾個概念:礦物: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結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單質,地殼物質最基本的組成單元,常見的造巖礦物有石英、長石、雲母、方解石。礦產:巖石形成過程中有用礦物在地殼中或在地表富集起來,達到工農業利用的要求。
  • 第四章地殼和地殼的變動(經典32K本,1995年版)
    地殼的破壞作用和建設作用是同時進行的。不過在一定的時間和地點,往往是某一作用佔優勢。一般地說,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展變化起著主導作用。水平運動和升降運動  地殼運動的類型是複雜多樣的。根據地殼運動的性質和方向,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升降運動兩種。水平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平行於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它使巖層發生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皺山系。
  • 是什麼在驅動地殼的板塊運動,地幔羽不是大陸分裂的主要原因?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驅動地殼的板塊運動,難道「地幔羽」不是大陸分裂的主要原因?地殼-從蛋殼一樣的堅固外殼,到分解成巨大的構造板塊!生活在當代的很多人都知道,在太陽系的類地行星中,地球的密度、質量和直徑都是最大的。而地殼、地幔和地核,便是我們這個地球的主要內部結構組成部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幾乎都在地殼這個表面層上展開自己的活動。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
    地質作用:地球上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不斷發生變化的作用,就是地質作用。
  • 全球10大隔離防曬排行榜,最好用的隔離有哪些?
    已經開始降溫,裹上厚厚的毛衣滿滿的安全感,秋冬的陽光沒有夏季那麼耀眼啦~~以前呢,我也和許多人一樣認為秋冬季沒有必要塗抹防曬霜,後來才知道,原來紫外線並不會因為隨著陽光的減弱而減少,它是一直存在。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下全球排行前10的隔離防曬霜,來看看都有哪些上榜了吧1、ProX博研詩肌源活顏隔離防曬乳這款防曬隔離乳將防曬和隔離集為一體,具有SPF30 PA,就算在紫外線強烈的日子使用也OK了。質地清透,聞起來是淡淡的中草藥香氣,完全不含香精,是一款藥妝產品。 滋潤性很好,不僅能給皮膚補水,還能滋養皮膚,淡化皮膚細紋,抗老效果十分不錯。
  • 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知識匯總
    地殼運動:指由於內力作用所引起的地殼的機械運動。地殼中的各種地質構造基本上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因而地殼運動又稱為構造運動。就全球而言,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   2. 板塊構造   (1)全球巖石圈分成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非洲板塊。   (2)板塊內部地殼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地殼活躍,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於這一地帶。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是什麼意思
    地質作用——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引起地質作用的自然力稱為地質營力。地質作用可以是物理作用,或是化學作用,也可以是生物作用。它們既發生於地表,也發生於地球內部。
  • 地球的地殼是目前為止最薄的?
    地球目前的狀態有許多板塊運動( platetectonic),這讓地球能比它以往更有效率地冷卻。」    這裡要澄清一下,當我們說地球1.7億年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冷卻,我們不是在講氣候,因為氣候絕對沒有在冷卻。    為了追蹤地球在過去25億年的外部地層變化,他們分析了234個對世界各地不同地質年代的地殼厚度的測量。
  • 為什麼地幔物質會跑到地殼上來?
    雖然地球外面被一層硬殼—-地殼包裹著,但在它的內部卻保存著源源不斷的熱流。在地面以下100公裡深處,是地幔層的上部,它的溫度約有攝氏1300度。由於它處於強大的壓力之下(大約30000 個大氣壓),物質狀態不是稀薄的流體,也不是堅硬的剛體,而是塑性體,它可以在壓力的長期作用之下,以半黏性的狀態緩慢流動。
  • 意外收穫下的生命感悟!——新冠治癒患者回憶實錄
    如今,新冠疫情已不像昔日般駭人聽聞,隨著死亡人數的減少,治癒病例的遞增,它帶來更多的是對於健康和生命的思考。近日,新冠治癒患者王先生對話鳳凰網山東,分享了治癒之路的意外收穫及對生命的切身感悟。王先生回憶,隔離入院的小年夜最為深刻,遺憾沒有觀看一年一度春晚的歡聲笑語,遺憾沒能與家人共度佳節,但更為難忘的是住院期間親朋好友的真摯關愛和問候,是愛,給了他戰勝病魔的信心。治癒之路的意外收穫王先生是濟南市為數不多病情尤為嚴重的新冠患者。
  • 疫情之下|南非:全球「大隔離」下的種族隔離陰霾
    近年來,南非社會不斷爆發以「倒下主義」(Fallist Movement)為代表的底層社會運動。從2015年開始,南非的校園中相繼發起了 「羅德斯倒下運動」(Rhodes Must Fall)、「學費必須下降運動」(Fees Must Fall)等一系列旨在破除殖民遺產、追求社會平等的運動。
  • 國羽勁敵獲中國球迷支持,苦學漢語帶來意外收穫
    李宗偉退役後,還有一位勁敵也獲得了中國球迷的廣泛支持,那就是26歲的安賽龍,他在中國的社交平臺上有44萬粉絲,長期苦學漢語讓他更容易跟中國球員和球迷交流,據他透露,漢語還給他帶來意外收穫。毫無疑問,安賽龍是丹麥羽毛球歷史上最成功的運動員之一,年少成名的他先後拿到世青賽冠軍、湯姆斯杯冠軍、世錦賽冠軍、全英賽冠軍等分量極重的榮譽。
  • 百年來地磁減弱10%,跡象表明處在翻轉前夕,對人類影響大嗎?
    關於地磁的形成現在有很多理論,但我們只說下目前被科學界公認的理論,因為它是看起來最正確的。那麼既然我們知道地球有磁場,那麼它肯定來自於運動的電荷造成的。可地球看上去是個電中性的物體啊,哪裡來的自由電荷呢?地球表面沒有,但是內部就不一樣了。地球的核心壓力、溫度非常高,起初的熱量來自於地球形成時期引力勢能的釋放。
  • 若能堅持做好「抬腿運動」,身體會收穫6大好處,別錯過
    平時如果可以堅持抬腿運動,同樣可以收穫許多的好處,在抬腿的過程中,下肢的運動量會增加,可以改善久坐之後帶來的身體不良症狀。在工作間隙時適當活動自己的身體,通過抬腿的方式來增加運動量,會對身體帶來很多好處。那麼,堅持每天抬抬腿,可以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呢?
  • 地球板塊停止運動有多可怕?比它帶來的地震和火山爆發更傷
    大自然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這個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就是來自地球的板塊運動,地球板塊至少已經持續運動44億年,它創造了我們的山川和海洋,同時也帶來了可怕的地震和火山爆發。由於板塊運動,地球上每一秒鐘都有新的陸地誕生,但沒有什麼是永恆的,最終,地幔會冷卻下來,當冷卻到一定程度時,板塊運動也將停止。
  • 「洞察號」:火星地殼或分三層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6日電 (實習記者 張佳欣)綜合《自然》《科學》雜誌15日最新消息,NASA「洞察號」探測器傳來火星內部「情報」:火星的地殼可能由三層組成。這是科學家首次直接探測地球以外的行星內部,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揭開火星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和演化的。 這是「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一項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