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縣法院:打造「無訟」模式 源頭化解糾紛

2020-12-14 澎湃新聞

溫縣法院:打造「無訟」模式 源頭化解糾紛

2020-08-24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面對民事案件總量多、上升快,群眾司法需求多元的現實,溫縣法院結合司法改革工作實際,主動融入基層治理大格局,以推進「無訟村(社區)」創建為抓手,整合各種資源,將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大力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有效減少了成訟案件的發生,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今年上半年,該院受理民事案件2507件,同比下降29.57%;該院對外委派調解案件631件,調解成功119件。

家門口有了說理地

「老薛,讓您費心了,我們這事不打官司、不傷和氣,讓我們少操多少心,少費多少力!」今年8月4日,溫泉街道調解員薛其峰對法院委託的一起物業糾紛合同案件進行調解,雙方當場達成調解協議,一致向調解員表示感謝。

原告某物業公司與被告吳某於2014年10月籤訂了物業管理服務協議,原告依約對被告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後吳某搬出該小區,並將房子租給他人,經物業公司多次催要,吳某總認為自己已搬離該小區,拒絕繳納物業費。為此,該物業公司將吳某起訴至法院。按照委派調解流程,該院將此案委派至溫泉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薛其峰了解到案情後,多次打電話對雙方進行疏導,向當事人釋明雙方的法律關係,並講明法律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從情與法方面進行勸導,消除了被告的牴觸情緒,被告當場支付了所欠物業費。

據了解,今年年初,溫縣縣委、縣政府聯合下發《全縣開展「三無」村(社區)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在全縣開展「無刑事案件、無訴訟案件、無信訪案事件」「三無」村創建活動。該院出臺《「無訟」村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制定「無訟」村創建的具體標準和目標任務,打造「黨委主抓+法院力推+各方參與」的大格局。藉助司法局在各鄉鎮(街道)設立的調解網絡,開展訴前案件分流和訴中委託調解,對到法院起訴的案件,由立案審查工作人員與當事人溝通,建議委派到屬地司法所或人民調解中心進行調解,做好訴前案件分流,對勞動爭議案件,委派到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對專業性強的矛盾糾紛,委派至專業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對已經起訴的案件,承辦法官發現可能調解的案件,直接委託長駐速裁團隊的調解員進行調解,調解成功直接出具調解書,避免因判決引起的次生糾紛。

鬧心事「一站式」解決

去年以來,在縣政法委和司法局的支持下,一批政治素質過硬、熱衷調解工作且具有一定調解經驗的調解經驗的老幹部、老教師及其他人員被聘為特邀調解員,分別進駐該院服務中心、人民法庭、道交一體化中心和家事調解中心等地,三個基層法庭與轄區司法所調解委員會專職調解員無縫對接,做到「一對一」委派調解,「一對一」精準指導。

今年5月,一位耄耋老人林某來到趙堡法庭門口,哭訴自己的遭遇,該庭庭長張英凡在了解到真實情況後,一邊安撫老人,一邊委派駐庭調解員張福松聯繫老人的孩子林某某,待林某某趕到法庭,調解員認真傾聽了雙方的陳述後,得知矛盾根源不是在贍養上,而是父子之間的財產問題,於是,在法官的指導下,張福松就財產繼承問題先進行調解,取得了雙方的互諒,接著,又結合贍養問題促使雙方達成協議,約定林某某一天三晌送餐的具體時間,就這樣,在駐庭調解員的調解下,父子之間的隔閡徹底消除。

有事找「組織」成常態

「快點吧,出人命了,趕快來吧!」今年8月初,接到溫泉街道某居委會調解員的電話,說他們街道發生一起僱傭死亡賠償糾紛,兩家鬧得不可開交,讓溫泉司法所調解委員會專職調解員去現場幫助「說事」。接到電話,調解員薛其峰立即與司法所工作人員一同前往事發地。

經調查,馮某的妻子在王某的鞋幫加工點工作時死亡,馮某認為妻子與王某屬僱傭關係,便要求王某賠償各項費用90萬元。而王某認為自己僅僅是一個加工點,大家都是靠加工鞋幫賺錢,自己也未在其間牟啥利,面對對方的要求,覺得實在無法接受。

因雙方差距較大,經薛其峰多次調解未果。後薛其峰又與居委會調解員共同做雙方工作,結合法院所判過的案例,以及其它調解組織調解成功的相似案例,對馮某進行疏導,使其對相關責任及賠償金額有了理性認識;之後,又對王某做思想工作,告知其應該正確對待,積極賠償,便於輕裝上陣,重新打點生意。最終,促使雙方達成協議,王某將賠償金一次性全部支付給馮某。一場僱傭死亡賠償糾紛得以成功化解,避免了矛盾激化。

截至目前,溫縣依託「無訟村(社區)」創建,止糾紛於未發,充分發揮多元解紛力量,將大量矛盾糾紛防控在源頭,「有糾紛找組織」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不斷提升。各鄉鎮(街道)已調解成功基層矛盾糾紛280件,訴前調解法院委派案件138件。

原標題:《溫縣法院:打造「無訟」模式 源頭化解糾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普陀試點打造首家「無訟社區」→
    近年來,普陀區人民法院加快探索從源頭化解物業糾紛,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機制、提升服務保障水平,打造出一支專業性強、能打硬仗的物業糾紛調解速裁團隊,化解糾紛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讓身邊人調解百姓身邊事,每周五上午,普陀法院社區法官徐肇啟都會來到桃浦鎮的公共法律服務客廳,為社區居民講解即將實施的《民法典》。
  • 打造高效線上化解模式 源頭防範金融風險
    記者今日獲悉,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保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出臺《關於全面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全文共20條,從整合糾紛化解平臺資源、規範多元化解工作流程、完善「投訴+調解+裁決」一站式糾紛解決服務、打造多元化解新格局等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定。
  • 全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暨「無訟村(社區)」創建工作推進會在市中院...
    全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暨「無訟村(社區)」創建工作推進會在市中院召開 2020-06-23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糾紛解決在源頭 矛盾化解在「訴」外——《河北省多元化解糾紛條例...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 周 潔)11月27日,《河北省多元化解糾紛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八章七十一條,包括總則、源頭預防、主體職責、化解途徑、效力確認、保障措施、監督管理和附則。
  • 當法院和社區籤了這份協議……「無訟社區」能否從理想變現實
    「法官進基層,對很多矛盾能給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法律解釋,有糾紛不用上法院,在家門口就能化解。」近日,海澱區上地街道與海澱法院聯手打造的「上地法官工作站」揭牌。「社區是社會的細胞」,為從源頭預防、減少社區矛盾糾紛發生,實現社區矛盾糾紛,及時、高效、就地化解。海澱法院和上地街道,達成以「訴源治理」為主線,構建多元解糾,互訪培訓,精準普法,資源共享,協同送達等合作機制。
  • 「訴源治理示範社區」分別在長安霄邊、新安揭牌 促進矛盾糾紛源頭...
    據介紹,示範社區由市第二人民法院與長安鎮政府共同打造,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維護當地社會穩定和諧。市第二人民法院副院長葉絢麗、市第二人民法院訴調對接中心主任劉伍雄、鎮委副書記陳敬林出席活動,共同為示範社區揭牌。
  • 溫縣:朋友間糾紛輕鬆解 不打官司、不傷和氣、不花錢
    溫縣:朋友間糾紛輕鬆解 不打官司、不傷和氣、不花錢 2020-05-22 0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治青島丨法院服務基層社會治理 平度「無訟村莊」建成288個
    半島記者 李珍 王洪智「無訟」一詞源自《論語》,簡言之,就是在廣大的鄉村社會,發生民事糾紛時綜合利用多種方式來解決矛盾,而不是主動訴訟。「不傷面子、不傷和氣、不花錢、少跑腿」這種「三不一少」的方式能解決糾紛嗎?兩年來,平度市以法院為主導推進的非訴訟糾紛化解方式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 安康中院邵軍專委調研嵐皋法院「無訟新村(社區)」
    安康中院邵軍專委調研嵐皋法院「無訟新村(社區)」 2020-08-24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康市委政法委調研嵐皋法院「無訟新村(社區)」
    3月31日,安康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吳家仲、副書記朱正新一行到「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 城關鎮聯春村調研嵐皋縣人民法院「無訟新村(社區)」創建工作,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仲文陪同調研。吳家仲在查閱法制宣傳資料、聽取相關工作匯報後對該院「無訟新村(社區)」創建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
  • 一站式建設 打造中國特色糾紛解決新模式
    在一年多的探索中,各地法院主動融入黨委政府領導的訴源治理機制建設,將一站式建設納入地方社會治理格局,推動「萬人起訴率」納入地方綜治考核,與創建「無訟社區」、一體化矛盾糾紛解決中心、行政爭議調解中心等工作對接;建立訴訟服務站、法官進網格等上門服務機制,為轄區內基層自治組織解決糾紛提供培訓指導;建設類型化、專業化調解平臺,促進訴調對接實質化;組建速裁審判團隊,深化案件分流、調解、速裁、
  • 【基層動態】半小時化解交通事故糾紛!這家法院「三個中心」是如何...
    近日,朱某與周某駕車發生碰撞,造成周某受傷、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法官從組織網絡視頻調解到糾紛圓滿化解,僅用半小時。 近年來,茂名市茂南區人民法院加強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打造訴前多元化解紛機制,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取得較好成效。據統計,2020年以來,茂南法院訴前調解成功案件就達2100件。
  • 提升文明品位 續寫司法新篇——溫縣法院精神文明創建紀實
    近年來,溫縣法院始終將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提升司法能力,弘揚司法文明,樹立司法形象的重要抓手,堅守初心使命,努力踐行司法為民,公平正義築夢前行,樹立了溫縣法院的新風正氣,實現了法院各項工作的新跨越。今年,積極響應縣委號召,打造溫縣法院黨組中心組學習示範班,充分發揮理論中心組「把舵定向」作用和「頭雁」引領作用,把學習黨章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經常性學習內容和教育培訓重點,做到學思踐悟,知行合一,進一步引導全體幹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該院黨總支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被市委評為「五星級黨支部」。涵養文化根脈 傳遞人文關懷
  • 人民網點讚周寧法院:構建「遞進式」訴源治理體系 推動基層治理向...
    福建省周寧縣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貫徹「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工作要求,積極探索以「治末病、治欲病、治已病」為目標的「遞進式」訴源治理體系,推動基層治理向少訴無訟的前端防範轉型。源頭預防「治末病」防增量「我把錢借給親戚做生意,到了約定的時間,多次討要,對方就是不還,該怎麼辦?」
  • 區塊鏈技術可以化解物業糾紛,你的糾紛解決了嗎?
    近日針對物業和業主矛盾誕生的原因,朝陽法院將物業糾紛化為未發和萌芽兩個階段,與區房管局聯手,借鑑區塊鏈思維和技術,探索構建訴訟程序之外的物業糾紛遞進式化解模式。據了解,該模式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小區的物業合同上鏈存證,通過技術統計及時向房管局和街鄉推送糾紛預警提示;如果發生物業糾紛,先由協作的律師通過發送給律師函的形式對物業和業主的權利義務進行解釋和說明,督促雙方主動達成和解。如督促無效,糾紛就會被及時導入「無訟朝陽」平臺,由第三方調解平臺進行現場調解。最後,如果還是無法化解糾紛,那麼就會通過訴訟程序解決。
  • 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東莞長安兩個「訴源治理示範社區」揭牌成立
    ,為實現社區糾紛數量和增幅雙下降的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接下來,長安人民法庭將進一步完善社區法官工作機制、加強涉疫情糾紛調解工作、打通線上線下訴源治理平臺、精準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繼續與長安其他社區共同構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不斷推進社區訴源治理工作。 陳敬林表示,打造「訴源治理示範社區」是長安促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就地化解,維護基層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新探索,也是長安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
  • 廣東四部門聯合出臺金融糾紛多元化解20條實施意見
    中新網廣州1月14日電(方偉彬 籲青 鄭華平)記者14日從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該院與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保監局、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出臺《關於全面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來看山陽區「無訟小區」的和諧密碼
    11月17日,由河南省高院組織的「媒體記者看法院」活動走進山陽區法院,《人民日報》《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河南日報》《焦作日報》《焦作晚報》等14家媒體記者,與省人大代表、市民代表等一起親身感受山陽區法院訴訟前移、運用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所帶來的高效與便捷。本公眾號今日刊發河南日報《「無訟小區」的和諧密碼》,請關注!在焦作市山陽區,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和諧樓院,被稱為「無訟小區」。
  • 聚焦四大檢察|浙江寧波:回應當事人合法訴求 從源頭化解行政糾紛
    急於賣房救命卻面臨「兩年內限售」浙江寧波:回應當事人合法訴求 從源頭化解行政糾紛本報訊(記者蔡俊傑 通訊員林甲淳)一邊是老人年老病重,急於售房用於救命救急;一邊是不動產登記「兩年內限售」;一方準備籤訂和解協議,一方又提出免徵個人所得稅。怎麼辦?
  • 北京法院依託12368熱線打造訴源治理新機制
    新華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吳文詡)記者從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獲悉,對於潛在或處於萌芽階段尚未進入司法程序的矛盾糾紛,北京全市法院依託12368熱線,進一步向前延伸審判職能,主動融入北京市黨建引領「吹哨報到」 「接訴即辦」基層治理實踐,北京法院已初步形成依託12368熱線參與訴源治理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