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4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面對民事案件總量多、上升快,群眾司法需求多元的現實,溫縣法院結合司法改革工作實際,主動融入基層治理大格局,以推進「無訟村(社區)」創建為抓手,整合各種資源,將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大力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有效減少了成訟案件的發生,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今年上半年,該院受理民事案件2507件,同比下降29.57%;該院對外委派調解案件631件,調解成功119件。
家門口有了說理地
「老薛,讓您費心了,我們這事不打官司、不傷和氣,讓我們少操多少心,少費多少力!」今年8月4日,溫泉街道調解員薛其峰對法院委託的一起物業糾紛合同案件進行調解,雙方當場達成調解協議,一致向調解員表示感謝。
原告某物業公司與被告吳某於2014年10月籤訂了物業管理服務協議,原告依約對被告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後吳某搬出該小區,並將房子租給他人,經物業公司多次催要,吳某總認為自己已搬離該小區,拒絕繳納物業費。為此,該物業公司將吳某起訴至法院。按照委派調解流程,該院將此案委派至溫泉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薛其峰了解到案情後,多次打電話對雙方進行疏導,向當事人釋明雙方的法律關係,並講明法律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從情與法方面進行勸導,消除了被告的牴觸情緒,被告當場支付了所欠物業費。
據了解,今年年初,溫縣縣委、縣政府聯合下發《全縣開展「三無」村(社區)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在全縣開展「無刑事案件、無訴訟案件、無信訪案事件」「三無」村創建活動。該院出臺《「無訟」村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制定「無訟」村創建的具體標準和目標任務,打造「黨委主抓+法院力推+各方參與」的大格局。藉助司法局在各鄉鎮(街道)設立的調解網絡,開展訴前案件分流和訴中委託調解,對到法院起訴的案件,由立案審查工作人員與當事人溝通,建議委派到屬地司法所或人民調解中心進行調解,做好訴前案件分流,對勞動爭議案件,委派到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對專業性強的矛盾糾紛,委派至專業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對已經起訴的案件,承辦法官發現可能調解的案件,直接委託長駐速裁團隊的調解員進行調解,調解成功直接出具調解書,避免因判決引起的次生糾紛。
鬧心事「一站式」解決
去年以來,在縣政法委和司法局的支持下,一批政治素質過硬、熱衷調解工作且具有一定調解經驗的調解經驗的老幹部、老教師及其他人員被聘為特邀調解員,分別進駐該院服務中心、人民法庭、道交一體化中心和家事調解中心等地,三個基層法庭與轄區司法所調解委員會專職調解員無縫對接,做到「一對一」委派調解,「一對一」精準指導。
今年5月,一位耄耋老人林某來到趙堡法庭門口,哭訴自己的遭遇,該庭庭長張英凡在了解到真實情況後,一邊安撫老人,一邊委派駐庭調解員張福松聯繫老人的孩子林某某,待林某某趕到法庭,調解員認真傾聽了雙方的陳述後,得知矛盾根源不是在贍養上,而是父子之間的財產問題,於是,在法官的指導下,張福松就財產繼承問題先進行調解,取得了雙方的互諒,接著,又結合贍養問題促使雙方達成協議,約定林某某一天三晌送餐的具體時間,就這樣,在駐庭調解員的調解下,父子之間的隔閡徹底消除。
有事找「組織」成常態
「快點吧,出人命了,趕快來吧!」今年8月初,接到溫泉街道某居委會調解員的電話,說他們街道發生一起僱傭死亡賠償糾紛,兩家鬧得不可開交,讓溫泉司法所調解委員會專職調解員去現場幫助「說事」。接到電話,調解員薛其峰立即與司法所工作人員一同前往事發地。
經調查,馮某的妻子在王某的鞋幫加工點工作時死亡,馮某認為妻子與王某屬僱傭關係,便要求王某賠償各項費用90萬元。而王某認為自己僅僅是一個加工點,大家都是靠加工鞋幫賺錢,自己也未在其間牟啥利,面對對方的要求,覺得實在無法接受。
因雙方差距較大,經薛其峰多次調解未果。後薛其峰又與居委會調解員共同做雙方工作,結合法院所判過的案例,以及其它調解組織調解成功的相似案例,對馮某進行疏導,使其對相關責任及賠償金額有了理性認識;之後,又對王某做思想工作,告知其應該正確對待,積極賠償,便於輕裝上陣,重新打點生意。最終,促使雙方達成協議,王某將賠償金一次性全部支付給馮某。一場僱傭死亡賠償糾紛得以成功化解,避免了矛盾激化。
截至目前,溫縣依託「無訟村(社區)」創建,止糾紛於未發,充分發揮多元解紛力量,將大量矛盾糾紛防控在源頭,「有糾紛找組織」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不斷提升。各鄉鎮(街道)已調解成功基層矛盾糾紛280件,訴前調解法院委派案件138件。
原標題:《溫縣法院:打造「無訟」模式 源頭化解糾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