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失效 Raja定律和貝爾定律將取而代之

2021-01-10 天極網

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在1965年提出摩爾定律之後,在過去的50年中不斷指導著行業的發展方向。摩爾定律最初是指半導體晶片電晶體密度每年翻倍,性能也實現翻番;後來修改為每2年電晶體翻倍,性能提升一倍。除了英特爾外,其他半導體公司認為摩爾定律已經完全無法指導晶片發展。

MOORE 'S LAW

2005年,英特爾提出了Tick-Tock戰略,實際是摩爾定律修改版,英特爾每2年升級一次架構,間隔年份升級製造工藝。不過Tick-Tock戰略從2016年的14nm之後也開始失效,14nm升級到10nm用了近5年時間,而且目前只有移動版,高性能桌面版則需要等到2020年。

在SIGGRAPH2019大會上,前AMD Zen首席架構師Jim Keller做相關的演講,作為英特爾矽工程總經理、TSCG部門副總裁,他通過引用英偉達CEO黃仁勳觀點的方式來表達摩爾定律已死。在摩爾定律之後,業界該用什麼定律來指導、總結晶片發展呢?

BELL'S LAW

RAJA's LAW

Jim Keller提到兩個定律新定律,分別是計算設備每10年提升10倍性能、價格便宜10倍、體積小10倍的貝爾定律(Bell『s Law);另外一個就是前AMD RTG主管、現任英特爾高級副總的Raja Koduri,Raja定律指的是計算設備每10年就會出現全新價格,性能是前代的10倍,從最初的單核CPU、多核CPU、再到GPU各種AI晶片。

相關焦點

  • 英偉達官方認可「黃氏定律」,摩爾定律會失效嗎?
    英偉達官方認可「黃氏定律」,摩爾定律會失效嗎? 在這一事實的前提下,他們更多的考慮的問題是:摩爾定律失效後,該如何進一步提高處理器的能效?針對這個問題,一些公司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比如英偉達。 過去幾年來,黃仁勳一直對外表達「摩爾定律已死、新定律正在形成」,尤其是在GPU方面,更是預測每10年GPU性能增長1000倍,這一預測也被戲稱為「黃氏定律」。
  • 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顛覆定律(冪指數定律)分別是啥?
    摩爾定律每18個月,計算機等IT產品(或者說相同性能的計算機等IT產品)的性能將翻一番,每18個月價格就會降一半。主幹網帶寬的增長速度至少是運算性能增長速度的三倍。因為運算性能增長速度主要是由摩爾定律決定的,所以根據每兩年運算性能提高一倍計算,主幹網的網絡帶寬的增長速度大概是每八個月增長一倍。梅特卡夫定律網絡的價值等於網絡節點數的平方,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 摩爾定律即將走到極限,英偉達試圖推動半導體「黃氏定律」
    記者 | 彭新「在摩爾定律失效的當下,如果我們真想提高計算機性能,『黃氏定律』就是一項重要指標,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將一直適用。」在近日舉辦的GTC中國峰會上,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做出上述發言。
  • 摩爾定律的突圍
    結合目前高性能計算晶片發展趨勢來講,通過等比例縮放電晶體長度的二維化模式來延展摩爾定律已經變得越來越難,我們需要從第一性原理出發來理解摩爾定律背後所反映的晶片發展規律,即晶片技術的持續進步是人類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縮影,摩爾定律是關於晶片技術進步的一種定量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我們將其目標簡單抽象概括為「單位面積晶片在每瓦每單位成本的基礎上實現更高計算能力」。
  • 摩爾定律名詞解釋_摩爾定律永遠有效嗎
    摩爾定律名詞解釋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   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儘管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摩爾定律仍應該被認為是觀測或推測,而不是一個物理或自然法。預計定律將持續到至少2015年或2020年。
  • AI時代的摩爾定律?黃氏定律預測AI性能將逐年翻倍
    1965年,時任仙童半導體公司工程師,也是後來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了摩爾定律(Moore's law),預測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後來廣為人知的每18個月晶片性能將提高一倍的說法是由英特爾CEO大衛·豪斯(David House)提出。
  • 新聞拍一拍#新的摩爾定律:黃氏定律
    導讀: 麒麟 OS 宣布兼容中望 CAD Mozilla 的 WebThings IoT 平臺成為獨立的開源項目 本文字數:664,閱讀時長大約:1分鐘 作者:硬核老王 新的摩爾定律
  • NVIDIA:摩爾定律已死 黃氏定律當立
    12月15日,NVIDIA GTC 2020中國線上大會上,NVIDIA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發表主題演講,重點介紹了他的團隊在AI研究方面的進展,特別強調了以NVIDIA創始人兼CEO黃仁勳本人命名的「黃氏定律」(Huang's Law)。
  • 晶片破壁者(六):摩爾定律的一次次「驚險」續命
    摩爾根據有限的數據大膽提出了一條被後人奉為圭臬的路線圖——處理器(CPU)的功能和複雜性每12個月增加一倍,而成本卻成比例地遞減,也就是有名的摩爾定律。(1975年,摩爾將12個月改為18個月,沿用至今)。這篇名為「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元件」的報告,就此指導了半導體乃至整個信息產業半個世紀的發展步伐。
  • 臺積電宣布進攻1nm,2nm已取得重大突破,摩爾定律為何無法打破
    大家驚嘆於摩爾定律的正確性,可是這個摩爾定律為啥無法打破呢?沒定律,是英特爾創始人戈登默的理論,它的主要核心內容為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的數目大約兩年就會增加一倍,通俗的來說就是兩年處理器的性能會直接增長一倍。而這個定律是上個世紀提出以來就從來未被打破過。這個定律在極大的程度上揭示了電子領域的發展趨勢。
  • 通信十大定律
    摩爾定律被稱為「半導體行業的傳奇定律」,它不僅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更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中,猶如一隻無形大手般推動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變革。 喬治·吉爾德(數字時代三大思想家之一)提出吉爾德定律(又稱勝利者浪費定律):最為成功的商業運作模式是價格最低的資源將會被儘可能的消耗,以此來保存最昂貴的資源。
  • 超越摩爾定律的SiP發展趨勢
    超越摩爾定律的SiP發展趨勢 程文智 發表於 2020-06-06 05:50:00 SiP(System in Package,系統級封裝),就是將多個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源電子元件與可選無源器件
  •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晶片技術尚不可替代 摩爾定律...
    他指出晶片是技術創新的高地,雖然晶片產業現有技術路徑面臨著物理、功耗等極限問題,但摩爾定律將長期有效,在可預見的未來,尚沒有能夠替代集成電路技術的其他技術出現。新技術因晶片而生,老技術因晶片而亡作為最為知名的產業發展定律,摩爾定律指引了晶片產業50餘年的發展.截至2019年年底,按照這一定律,一個晶片上已經可以集成687億個電晶體,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由於摩爾定律,我們將會重建所有的物質性基礎設施。」
  • 英特爾 Raja M. Koduri:軟硬結合讓 「摩爾定律」的提升變成十倍
    Koduri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指出,英特爾過去在製程技術和CPU兩大領域一直保持領先;在未來,英特爾要在六大領域都做到領先。「摩爾定律將帶來持續的性能提升,通過軟體和硬體的結合,我們可以讓摩爾定律的提升變成十倍。因為摩爾定律會帶來更多的電晶體,而軟體可以將越來越多的電晶體的極致性能釋放出來。軟體和硬體結合是我們的戰略重點,也是我們未來面臨的非常巨大機會。」
  • 性能每兩年翻一倍,摩爾定律還適用於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晶片嗎?
    而這裡就不得不提及摩爾定律,因為它預言了晶片加工技術的持續改進水平。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處理器性能的過剩以及性能提升的放緩,不少人開始懷疑摩爾定律是不是已經過時,不再適用於當前智慧型手機晶片的發展。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 波普定律宣告失效 這或許比湖人十連勝遭終結更可怕
    波普犯規不服判罰吃T 波普第一和第二定律告破因為洛杉磯快船隊今天也是打主場的比賽,湖人對陣獨行俠,被安排在了北京時間的凌晨5點。
  • 為何摩爾定律一直沒死,但人們還在預測它要死
    關於摩爾定律的話題,2016年,我在微信公眾號裡寫了六篇連載文章, 標題叫做「摩爾定律還能走多遠?」2. 那麼最後的結論是摩爾定律是個經濟規律, 是一個技術發展,市場擴大,單價降低,利潤再回饋到研發的良性循環。參見我最近的文章《王川: 用摩爾定律武裝自己》。3.
  • OpAI最新論文:機器學習效率正在超越摩爾定律
    02機器學習的摩爾定律機器學習中是否存在某種算法摩爾定律?他們的工作只包括了幾個數據點,原始的摩爾定律圖表同樣幾乎沒有被觀察到,所以任何推斷純屬推測。此外,研究僅關注少數幾個流行的功能和頂級程序。目前尚不清楚觀察到的趨勢是否可以更廣泛地推廣到其他 AI 任務。
  • 摩爾定律再續!ASML基本設計完成1nm光刻機
    摩爾定律是什麼?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根據經驗得出一條「定律」,即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性能每隔兩年翻一倍。從這條「定律」我們能夠一窺科技進步的速率,每一次工藝的升級都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 ASML 1nm光刻機完成:摩爾定律尚未結束
    ASML 1nm光刻機完成:摩爾定律尚未結束 摩爾定律的終點是什麼?隨著5nm光刻技術的大規模生產和3nm的突破,摩爾定律的終結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可以肯定的是,隨著過程的進一步改進,其成本將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