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即將走到極限,英偉達試圖推動半導體「黃氏定律」

2020-12-23 界面新聞

記者 | 彭新

「在摩爾定律失效的當下,如果我們真想提高計算機性能,『黃氏定律』就是一項重要指標,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將一直適用。」在近日舉辦的GTC中國峰會上,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做出上述發言。

所謂黃氏定律,是以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名字命名的定律,其預測GPU將推動AI性能實現逐年翻倍。目前來看,雖然或多或少受到硬體與軟體影響,但黃氏定律將穩定發展,小至個人數碼產品中的臉部或語音識別,大至自動駕駛汽車、數據中心等,都受益於黃氏定律。

在半導體的開發競爭中,業界普遍認為,以每兩年2倍的速度發展的摩爾定律即將走到極限。在晶片主戰場轉向於AI領域的背景下,由英偉達提出的黃氏定律得到重視,顯示英偉達在AI計算領域的領先地位。

當前AI計算無處不在,進一步向個人設備、邊緣領域拓展。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內置晶片搭載的神經網絡引擎就為各項機器學習任務奠定了基礎,如面部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物體追蹤與規避、手勢和文本識別等。

「在整個GPU晶片設計歷史過程中,隨著工藝的發展,我們自然而然會放進去更多的計算單元。」英偉達中國區工程和解決方案高級總監賴俊傑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同時,英偉達依靠架構上的創新,從而使GPU發展速度和性能提升呈現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結果。在GPU市場,英偉達GPU晶片的應用早已擴展到了遊戲、圖形計算之外,在數據中心的加速計算、AI取得主要市場份額。

不過,雖然基本上是以AI為核心,但系統運作時仍然少不了CPU參與。而Bill Dally坦承,當工程師大幅提升某部分的運算時,其他無法再加快的部分就會成為瓶頸。

Bill Dally於2009年加入英偉達,此前擔任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致力於數據科學、人工智慧和圖形學的研究,擁有120多項專利。在英偉達,Bill Dally負責領導一支200多人的科學研究團隊。

Bill Dally稱,英偉達的目標是通過GPU技術的改進,每年將使AI推理性能成倍提升。在GTC大會上,英偉達推出一款超高能效加速系統MAGNet,可以讓AI推理能力達到每秒100萬億次的效率,比目前的商用晶片高出一個數量級。

「數據傳輸正是當今晶片中最耗能的環節,MAGNet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來協調並控制通過設備的信息流,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數據傳輸。」Bill Dally介紹稱,MAGNet也是黃氏定律得以推動的例子之一。

另一方面,Bill Dally帶領的英偉達研究團隊也正在研究更快速的光鏈路取代現有IT系統內的電氣鏈路。其中,一種名為「密集波分復用」的技術,有望在僅一毫米大小的晶片上實現Tb/s級別數據傳輸,是當前互連密度的十倍以上。

目前,英偉達的研究團隊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探討如何利用電信供應商在其核心網絡中所採用的技術,通過一條光纖來傳輸數十路信號。

不過,市場雖然對黃氏定律給予肯定,但與摩爾定律相比,黃氏定律具體發展步調仍難以確定。黃氏定律所提到的運算處理能力,其實無法推而廣之,適用於各種應用情境中。人工智慧研究組織Open AI就表示,以典型的AI影像識別測試為例,雖然籠統來看,AI「性能」每年可增加一倍,但要如何對「性能」達成共識,仍然是一項挑戰。

相關焦點

  • 英偉達官方認可「黃氏定律」,摩爾定律會失效嗎?
    英偉達官方認可「黃氏定律」,摩爾定律會失效嗎? 在這一事實的前提下,他們更多的考慮的問題是:摩爾定律失效後,該如何進一步提高處理器的能效?針對這個問題,一些公司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比如英偉達。 過去幾年來,黃仁勳一直對外表達「摩爾定律已死、新定律正在形成」,尤其是在GPU方面,更是預測每10年GPU性能增長1000倍,這一預測也被戲稱為「黃氏定律」。
  • AI時代的摩爾定律?黃氏定律預測AI性能將逐年翻倍
    1965年,時任仙童半導體公司工程師,也是後來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了摩爾定律(Moore's law),預測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後來廣為人知的每18個月晶片性能將提高一倍的說法是由英特爾CEO大衛·豪斯(David House)提出。
  • GPU 是基礎,英偉達黃仁勳「黃氏定律」預測 AI 性能將逐年翻倍
    1965 年,時任仙童半導體公司工程師,也是後來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的戈登 · 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了摩爾定律(Moore's law),預測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大約每經過 24 個月便會增加一倍。
  • NVIDIA:摩爾定律已死 黃氏定律當立
    12月15日,NVIDIA GTC 2020中國線上大會上,NVIDIA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發表主題演講,重點介紹了他的團隊在AI研究方面的進展,特別強調了以NVIDIA創始人兼CEO黃仁勳本人命名的「黃氏定律」(Huang's Law)。
  • 英偉達「黃氏定律」讓未來的AI算力每年能夠提升一倍
    英偉達「黃氏定律」讓未來的AI算力每年能夠提升一倍 李澤南 發表於 2020-12-20 07:30:00 今年的 GTC China 黃仁勳沒有露面,但黃式定律無處不在
  • 晶片破壁者(六):摩爾定律的一次次「驚險」續命
    此後十幾年,不斷挑戰半導體產業極限的摩爾定律,也在一次次撞向「天花板」的時候「被死亡」。關於摩爾定律的唱衰言論層出不窮。2014年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組織宣布,下一份路線圖將不再依照摩爾定律。臺積電張忠謀、英偉達黃仁勳等挑戰者更是「語出不遜」,認定摩爾定律不過是苟延殘喘。
  • 新聞拍一拍#新的摩爾定律:黃氏定律
    導讀: 麒麟 OS 宣布兼容中望 CAD Mozilla 的 WebThings IoT 平臺成為獨立的開源項目 本文字數:664,閱讀時長大約:1分鐘 作者:硬核老王 新的摩爾定律
  • 摩爾定律失效 Raja定律和貝爾定律將取而代之
    摩爾定律最初是指半導體晶片電晶體密度每年翻倍,性能也實現翻番;後來修改為每2年電晶體翻倍,性能提升一倍。除了英特爾外,其他半導體公司認為摩爾定律已經完全無法指導晶片發展。MOORE 'S LAW2005年,英特爾提出了Tick-Tock戰略,實際是摩爾定律修改版,英特爾每2年升級一次架構,間隔年份升級製造工藝。
  • NVIDIA GTC介紹新進展:「黃氏定律」讓AI性能實現逐年翻倍
    在計算機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那就是集成電路的電晶體數量每隔18個月至24個月將增加一倍,「摩爾定律」也成為了計算機領域發展的指導方向,然而如今受制於材料等技術發展的限制,「摩爾定律」明顯放緩。
  •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解讀「黃氏定律」:替代摩爾定律,定義AI時代?
    【新智元導讀】英偉達將於12月15日-19日召開GTC中國線上大會,今日的主題演講由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Dally分享關於AI、計算機圖形學、高性能計算、醫療、邊緣計算、機器人等領域最前沿的創新以及AI推理、GPU集群加速等最新的研究成果。沒錯,英偉達GTC大會又來了,不過這次沒有老黃,背景也不是他家的廚房。
  • 摩爾定律的突圍
    視頻中可以看出,摩爾定律貫穿著從早期的IBM 用集成電路設計出電腦計算單元,到以Intel為代表的IDM半導體公司成立,再到以聯華電子和臺積電為代表的Foundry廠商崛起,最終至目前以臺積電為代表的晶圓製造作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的建立,其不斷實現的過程也是產業鏈持續進化的結果。一、摩爾定律「死」了麼?
  • 2020半導體行業8大關鍵詞:寬禁帶半導體、8英寸晶圓等
    ,從 70 多年前一顆小小的電晶體開始,到如今已經以各種形式滲透與每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其發展速度之快讓摩爾定律面臨失效,無論是以矽為基礎的半導體材料,還是光刻機之類的半導體設備,還是存儲晶片的容量大小,幾乎都面臨急需攻克的難題與瓶頸。
  • 為何摩爾定律一直沒死,但人們還在預測它要死
    關於摩爾定律的話題,2016年,我在微信公眾號裡寫了六篇連載文章, 標題叫做「摩爾定律還能走多遠?」2. 那麼最後的結論是摩爾定律是個經濟規律, 是一個技術發展,市場擴大,單價降低,利潤再回饋到研發的良性循環。參見我最近的文章《王川: 用摩爾定律武裝自己》。3.
  •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晶片技術尚不可替代 摩爾定律...
    他指出晶片是技術創新的高地,雖然晶片產業現有技術路徑面臨著物理、功耗等極限問題,但摩爾定律將長期有效,在可預見的未來,尚沒有能夠替代集成電路技術的其他技術出現。新技術因晶片而生,老技術因晶片而亡作為最為知名的產業發展定律,摩爾定律指引了晶片產業50餘年的發展.截至2019年年底,按照這一定律,一個晶片上已經可以集成687億個電晶體,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由於摩爾定律,我們將會重建所有的物質性基礎設施。」
  • 摩爾定律的盡頭,Chiplet冉冉升起
    例如,我們應該重視像「英特爾架構日」這種僅往前預測數年的活動,而不要去糾結專家們那些「超越CMOS技術極限」之後的長期預測。qrPEETC-電子工程專輯這絕不是否認超越摩爾定律的必要性,我們當然可以採用各種獨特的方法來榨出摩爾定律的最後一點價值。恰恰相反,我想提出的警告是,要想維持這些技術半個世紀以來的創新曲線,我們要做的遠不止晶圓工藝和矽晶片級別的集成。
  • 通信十大定律
    摩爾定律被稱為「半導體行業的傳奇定律」,它不僅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更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中,猶如一隻無形大手般推動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變革。 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吉爾德定律的三大趨勢,共同推動著通信網絡和信息社會飛速發展。
  • 英特爾首次公開展示Cannonlake晶片 CEO高呼摩爾定律未死
    但是他還是忍不住以嘲諷英特爾乃至整個半導體行業最大的懷疑論者開始自己的演講。 面對數百位記者和分析師,柯再奇拿出了一款薄薄的英特爾牌筆記本電腦。這臺電腦的設計並無特別之處,其內裡才是最重要的:它採用英特爾拖延已久的Cannonlake晶片,後者採用10納米工藝生產,較當前常用的14納米晶片大幅升級。
  • 直擊NVIDIA GTC20:AI性能翻倍 黃氏定律真香
    從NVIDIA如何打造最強GPU,加速AI性能,說到正在逐步取代摩爾定律的黃氏定律。在短短一年內,GPU AI性能成倍提升,NVIDIA究竟是如何做到的?NVIDIA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打造最強GPU一切的基礎都是硬體。
  • 摩爾定律再續!ASML基本設計完成1nm光刻機
    摩爾定律是什麼?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根據經驗得出一條「定律」,即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性能每隔兩年翻一倍。從這條「定律」我們能夠一窺科技進步的速率,每一次工藝的升級都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 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顛覆定律(冪指數定律)分別是啥?
    摩爾定律每18個月,計算機等IT產品(或者說相同性能的計算機等IT產品)的性能將翻一番,每18個月價格就會降一半。主幹網帶寬的增長速度至少是運算性能增長速度的三倍。因為運算性能增長速度主要是由摩爾定律決定的,所以根據每兩年運算性能提高一倍計算,主幹網的網絡帶寬的增長速度大概是每八個月增長一倍。梅特卡夫定律網絡的價值等於網絡節點數的平方,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