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客服、發送釣魚連結騙取賣家「保證金」,沈夢辰遭遇的詐騙套路已不是第一次在閒魚平臺上發生了。
事實上,使用閒置的釣魚平臺詐騙並不是第一次。彭梅新聞在司法文件網上以"閒魚"+"詐騙"搜索刑事案件。發現2015年以來共發生148例此類病例,其中浙江省和廣東省分別為39例和34例。
20號14點,休閒魚客服接受媒體採訪時答覆說:「平臺一般不予賠償,但會積極處理。」
最近,沈夢辰微博寫道:「現在的閒置魚類是否如此不安全?」根據微博,沈夢辰在淘寶的「閒魚」平臺上出售二手商品。其中一名買家以無法付款為理由,給其發送二維碼,讓其掃碼開通二手交易業務,沈隨後掃碼支付「定金」,被詐騙3000元。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認為,二手交易平臺與第一手平臺相比,缺乏學科資格考試,欺詐的可能性更高。平臺應該「加強圍欄」,加強交易主體的信用資格審查。發送釣魚連結欺詐作為客戶服務。
兩個月前,上海市寧區法院審理的類似案件顯示,12名嫌疑人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被判欺詐罪。他們通過「轉帳網絡」和「閒置漁網」平臺尋找二手貨賣家,假裝成買家購買受害人貨物,假裝為客戶服務,以保證交易安全,欺騙賣家支付「保證金」,然後將二維帳戶補給碼發送至賣方,並等待賣方支付「保證金」的帳戶。立即「拉黑」,然後轉售充值帳戶。
一年多前,在2017年6月5日,賣家孫某遇到了同樣的欺詐。罪犯沈某在閒置的魚類網站上留下商品銷售信息後,假裝是買家,與他結識,欺騙孫某信任他。此後,沈某以支付押金等為由,將虛假的網站客戶服務連結發送給孫某,假裝為網站客戶服務,騙取孫某2000元。同樣,沈在兩個月內犯下了六宗罪。受害者分布在廣東、上海和河北。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