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6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洳鑫 關嘉暉)深圳地鐵6號線作為光明人近年來最關心的民生工程,從開始施工到全線貫通,從熱滑試驗到試運營跑圖,地鐵6號線的每一次「進步」都牽動著光明人的心。目前,地鐵6號線已通過竣工驗收,步入開通「倒計時」,人們對它的好奇心與期待也越發強烈。
8月6日起,深網記者實地走訪地鐵6號線各站點,將地鐵內部設施、周邊休閒娛樂場所等情況抽絲剝繭地呈現到市民面前。「探訪地鐵6號線」系列報導第二期,記者來到紅花山站,帶大家共同領略站點周邊秀美風光。
紅花山站藝術牆。
紅花山站:陶瓷藝術與現代科技的「碰撞」
紅花山站位於光明區紅花中路與興發路之間別墅路下,沿別墅路中(偏北)呈東西向布置。車站共設出入口7個:A、B、B1、C、D、E、E1。其中,A、B、E出入口均位於興發路兩側,B1、C、D、E1出入口均位於別墅路兩側。
地鐵6號線每個站都有一個不同的文化藝術品,紅花山站的文化藝術牆名為《宇宙》,介於抽象和具象之間,採用陶瓷顆粒製造而成,以中國上古文化中關於「河圖洛書」以及「八卦」、「九宮格」的意象為出發點,寓意包容天地間萬物萬象。渾圓幽藍的天穹八卦暗顯,繁星閃爍;四方薑黃的大地渦旋翻卷,意境蒼茫;鉛白的形似蛟龍的形態穿插天地之間,恰如天地之間萬物萬象。
在紅花山站,傳統陶瓷藝術與現代實用科技相融合。據介紹,地鐵6號線引入人臉識別設備(邊門檢票機)、智慧客服設備(自助票務處理機)等新型票務處理設備。新型設備可以方便免費群體通行,為乘客提供快速便捷的無接觸式過閘服務。同時,非付費區域、換乘站公共衛生間和母嬰室的設置,完善地鐵服務,增加便民性;高架候車站臺空調設備的引進、半開放式服務臺的設計,提高舒適度,更拉近了地鐵與乘客的距離。
紅花山公園。
紅花山公園:紅花映寶塔 青苔覆石階
「紅花山站」因毗鄰紅花山公園與紅花山體育中心而得名。其中,紅花山公園靠近公明中學、公明街道辦事處和公明廣場,交通便利,人氣鼎盛,歷來是附近居民休閒放鬆、登高望遠的好去處。
記者來到紅花山公園門口,入目可見一座氣派的牌樓,牌樓頂部居中有著名書法大師啟功所書之「紅花山公園」鎦金五字行楷,瘦勁其形,婉潤內蘊,極具大家風範。兩側對聯分別以「紅、花」二字題取:「紅日化金輝偉業百年留史冊,紅花添錦繡春風十裡上樓臺」。牌樓南北兩側各矗立一尊石獅子,威風凜凜。
步入公園,處處綠意盎然,各色花卉搖曳生姿點綴其間。離牌樓不遠處,有一處假山與一方水池,水池上的小亭臺飛簷翹壁,九曲迴廊。「紅絲千層雪,垂直梢頭立」。池邊的垂枝紅千層則與微波蕩漾的碧綠池水交相輝映,分外明豔。
正對著牌樓的方向,有一條寬闊的石階梯直通山頂。山頂有塔,宏偉中有俊逸,名為「明和塔」,取「光明和平」之意。明和塔外觀為仿宋磚木結構,色彩以紅色調為主,造型挺拔秀美,砌築精巧。塔身由塔心、外壁、迴廊三部分組成,塔簷層層向內遞減,層次分明,輪廓明顯,壁上梁上四處可見菱紋、雲紋、蓮花紋裝飾,每層塔簷的梁頭上都懸掛著一隻銅鐘,銅鐘上有「明和」二字,而在第一層的簷脊上則蹲伏著形態各異的陶製神獸,寄以祛災託福、光明和平之意。傍晚時分,攜親眷好友一起,拾級而上,欣賞登山道兩旁肆意怒放的勒杜鵑,感受帶著草木芬芳的清風,分外愜意。
光明區圖書館。
文化體育場館:書香墨韻傳風雅 運動健身促健康
紅花山站南側為光明區紅花山體育中心,該中心位於公明街道興發路35號,設有室內綜合館、室外泳池、室外籃球場、室外網球場、室外田徑場等設施。該中心與光明區圖書館、文化館建築上互相呼應,銀灰色的金屬外殼配著藍色的玻璃幕牆,略傾斜的外形組合成頗有節奏與動感的建築群落。地鐵6號線開通後,市民到圖書館、文化館接受文化薰陶,去體育中心運動鍛鍊更加方便。
據悉,光明區圖書館是深圳市區級圖書館,成立於2012年8月15日。館舍建築面積 10000平方米,共四層,設計紙質藏書25萬餘冊,訂閱報刊1000餘種。自開館以來,吸引了無數好學的光明人在這座「精神」溫泉裡,尋找心靈的共鳴,迸濺思想的火花。
光明區文化館於2012年8月15日開館服務,總建築面積約1.39 萬平米,分為A座文化館主樓、C座培訓中心、D座會堂,設有辦公區、文藝工作區、文藝培訓區、藝術展覽區、800 座劇場。文化館常年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動,是群眾享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近期,光明區文化館將舉辦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系列藝術展,市民可乘坐6號線來文化館感受深圳40年蝶變、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