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華夏中醫論壇。
人參入藥的歷史悠久,西漢時代的文獻《急就章》就有記載。武威漢簡《治百病方》中有用人參的配方。《神農本草經》將人參列為上品,並有「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的記載。
人參的品種很多,有根據產地不同而命名的,如吉林人參、高麗人參、東洋參、西洋參,也有按照栽培加工方法而命名的,如移山參、生曬參、紅參、白糖參等,它們的功用有一定差異,一般認為吉林人參作用最強。由於人參價格昂貴,中醫臨床上習慣將桔梗科的黨參作為人參的代用品。
1 藥證
根據《傷寒論》《金匱要略》原文的考證,張仲景主要在患者經過大汗、大吐、大下之後出現以下四種情況時使用:
(1)嘔吐不止、心下痞硬、不欲飲食者。嘔吐不止者,指嘔吐的程度比較嚴重,時間長,患者體液和體力的消耗都相當嚴重,尤其在無法補液的古代,反覆的嘔吐對機體造成的傷害是相當嚴重的。心下痞硬,為上腹部扁平而按之硬,且無底力和彈性。故患者必食欲不振,或進食必吐,同時患者的精神狀態較差或萎靡。如兩書中人參用量最大的是木防己湯,量至4兩。
主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第十二)。經過了藥物的催吐和瀉下,患者的面色黧黑,心下痞堅。再如人參配合半夏、白蜜的大半夏湯,主治「胃反嘔吐者」(第十七),「治嘔,心下痞硬者」(第十七附錄《外臺》)。人參、乾薑、半夏組成的乾薑半夏丸主治「妊娠嘔吐不止」者(第二十)。二方皆用於嘔吐,皆有人參與半夏。因半夏原治嘔,則兩方證中心下痞硬與嘔吐不止可認為是人參證。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治「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359條)。
(2)身體疼痛、脈沉遲者。如《傷寒論》中在「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62條),主張在桂枝湯的基礎上,芍藥生薑各加1兩,並且加人參3兩。在汗、吐、下以後體液不足的狀態下,其疼痛多為全身的不適感,似痛非痛,煩躁不安。其脈多沉遲而無力。
(3)煩渴、舌面乾燥者。如白虎加人參湯主治「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26條),「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168條),小柴胡湯條下有「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96條)。從以上原文分析,人參是可以用來治療口渴的,不過這種渴感,往往比較強烈,而全身的精神狀態較差。其誘因為大量的出汗,其人必頭昏眼花,其舌必嫩紅而不堅老,舌色不絳。《本草綱目》記載,消渴引飲,用人參為末雞蛋白調服3g,每日三四次。
(4)惡寒、脈微者。如四逆加人參湯主治「惡寒脈微而複利」者(385條)。複利,提示原來就有下利,現在再次出現。通脈四逆湯條下有「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317條)。脈不出,是指脈象沉伏而微弱。患者惡寒,常常精神萎靡,四肢蜷縮,是一種機能處在低下的狀態。其人多有嘔吐、食欲不振、下利不止等臨床表現。
根據古典應用人參的經驗,使用人參的客觀指徵,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脈象,由大變小,由浮轉沉,由弦滑洪大轉為微弱;
第二是體型,逐漸消瘦。古人所謂的虛贏,就是對身體極度消瘦的一種描述。
消瘦之人,其上腹部才變得扁平而硬,所謂「心下痞硬」。
第三是舌面。舌面多乾燥,患者有渴感。根據筆者經驗,其舌苔多見光剝,舌體多瘦小而紅嫩。再就是面色,面色萎黃或蒼白,並無光澤,即為枯瘦。
總的來看,人參多用於消瘦或枯瘦之人。瘦人腹肌本偏緊張,又兼心下部疼痛不適;瘦人本不乾渴,反見煩渴而舌面乾燥;瘦人的脈搏本來應該浮大,而反沉伏微弱者,則應當考慮人參證。若是肥胖體型,舌體大而舌苔厚膩、面色紅潤或晦暗或膩滯者,雖有心下痞硬、口乾渴、脈沉遲者,亦非人參證。
2 應用
(1)以食欲不振、消瘦為特徵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慢性腸炎等,方如人參湯(理中湯)、四君子湯。
據史料記載,明代薊遼總督洪承疇,1642年被清兵俘虜,絕食數日,氣息奄奄,後飲皇太極妃子所送人參湯一小壺,頓時精神大振。
(2)以嚴重嘔吐、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為特徵的疾病,如手術後虛弱、腫瘤化療後、肝炎等,方如四君子湯及十全大補湯。
1955年,林伯渠同志術後呃逆不止,病情十分危重,周總理責成當時任衛生部中醫顧問的章次公先生為中醫搶救小組組長,章次公先生用獨參湯轉危為安,得到了總理的讚賞(據其學生朱良春先生回憶)。據說,相聲大師候寶林在患晚期胃癌完全無法進食的情況下,也每天服10ml紅參液以延長生命。
腫瘤化療輔助方:人參10g、半夏6g、生薑3片、紅棗20粒,水煎服,代茶。本方能改善症狀,提高體力,同時也有防癌的效果。日本京都府醫大西野翼教授(生化學)在韓國漢城召開的藥用人參與腫瘤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報導,給予實驗動物服用含有人參提取物的水後,平均每組僅有0.33隻老鼠患有肺癌,而不服用人參的對照組為3隻;給予肝癌實驗動物食用拌有紅參提取物的餌料,每組僅有0.33隻老鼠患癌,而不食用的對照組平均有1隻。
(3)以氣短、自汗、脈搏微弱為特徵的疾病,如肺氣腫、心臟病、休克等,方如獨參湯、生脈散、參附湯、炙甘草湯等。
宋代驗人參的真偽,使用以下的方法:「當使二人同走,一與人參含之,一不與,度走三五裡許,其不含者必大喘,含者氣息自如,其人參乃真也」。可見,人參可以減輕運動以後的氣促氣短。現在用於治療心臟病、肺氣腫等引起的胸悶氣短、自汗。
休克:多用於失血性休克,患者冷汗,脈微弱,氣短,用吉林人參lO-30g,燉湯,名獨參湯。月經過多、產後出血過多、便血過多引起的頭暈、心慌、氣短、自汗等,都可用人參湯內服。如果屬心源性休克,可用四逆加人參湯,即吉林人參lO-30g、制附片12g、乾薑10g、甘草6g,水煎,內服。
但應以脈搏微弱為主要特徵。
肺氣腫:人參蛤蚧湯,即吉林人參10g、蛤蚧1對,煎湯服用。治療持續性哮喘16例,臨床控制9例,顯效3例,好轉3例,症狀控制後人參研粉內服,每天6g(中西醫結合雜誌,1983,1:8)。或用生脈散:吉林人參10g、麥門冬30g、五味子6g。
生脈散原治療「暑天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虛而咳」,也可應用於肺氣腫,見氣短、多汗、頭昏眼花者。或用人參與胡桃肉同煎。
老人病竇症候群:紅參2-4g,放入口中含化,每天1次,20天為1療程.需3個療程。治療38例,有效33例。(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993,6:330)
產後虛脫:有報導一產婦視力急劇下降,瞳孔擴大,對光反應消失,伴見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自汗,脈虛弱。後每天用紅參5g,煎湯頻服,最後嚼服紅參,2天後好轉,自汗減輕,續服4劑,視力基本恢復正常。(王林靜等,四川中醫,1992:9:49)
急性高原反應:每天服用紅參粉20g,進藏前2天開始,有一定療效。(浙江中醫雜誌,1996,5:231)
其他:服用人參可幫助太空人、潛水員、石油或高溫作業工人以及其他在較惡劣條件下工作的人員抗疲勞、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護身體。
(4)以消瘦口渴為特徵的疾病,如糖尿病,方如白虎加人參湯。
糖尿病:1958年已知人參能降低狗的血糖。後來發現人參也能降低一些糖尿病病人的血糖。人參最好切片口含,這樣吸收率可達80%,如服用人參湯,則吸收率僅20%。人參須和人參根一樣,亦有降血糖作用。別直參、白參和紅參有同樣療效。日本多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糖尿病。
如果有消瘦、口渴、大便乾結等症狀者,用下列處方:黨參20g,北沙參20g,生石膏30g,知母12g,山藥30g,甘草5g,生地30g。
甲狀腺機能亢進:黨參12g,生石膏30g,知母20g,山藥20g,甘草5g,牡蠣40g,龍骨20g。
(5)以消瘦、貧血、經常感冒為特徵的疾病,如血液系統疾病的白血病、腫瘤、老年型痴呆、神經衰弱等,方如小柴胡湯、人參養榮湯。
3 參考
(1)關於人參的不良反應。人參的毒性很低,但大量服用也有不良反應。如國外曾有服用人參酊500ral而致死亡的報導。國內也有1例成人內服40g人參煎劑和1例嬰兒內服大量人參煎劑致死的報導。長期服用人參(1個月~2年),可發生人參濫用症候群(10%),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咽喉刺激感、欣快感、煩躁、體溫升高、皮疹、出血、晨瀉、水腫,少數病人表現為性情抑鬱。近代名醫餘聽鴻的《診餘集》有關於誤服人參出現不良反應的記載。如食參目盲案:有一廣東鄭姓,在申營業,將上好人參2兩,用老鴨1隻,煮而食之,5日後目光模糊,10日後兩目不能視物。就診於費伯雄先生,囑每日服梨汁1碗,使大便每日瀉2-3次,服至1個月,視力才恢復。有治療常熟北鄉某,年約十六七,體態豐盈,服人參兩許,其童忽變痴狀,所讀之書,俱不能記憶。餘診之,脈弦實而滑.問其言,但微笑而已。面白體肥,後得知服參緣由後,用羚羊角、川貝、竹黃、竹瀝、膽星、山梔、菖蒲、遠志、連翹、白金丸之類,再飲以甘蔗漿、梨汁等,服數十劑,始好轉,但總不如服參以前玲瓏。
(2)人參的脈象與腹症。脈象無力者,不管浮沉遲數,可用,脈象有力者,不宜。腹部可按者可用,不可按者不宜。腹部扁平,缺乏底力者宜,大腹便便,腹部脹痛者不宜。
(3)人參的服法:①噙化。切成薄片,分數次放入口中,緩緩噙化咽下。適宜於老年人,每天服1g左右。②清燉。取10g左右人參切成薄片,放入盅內,加適量開水,蓋上蓋後,再入鍋內開水中燉2-3小時。要注意加添開水,以防鍋內水幹。③泡酒。取人參約10g,切成小塊或片,放入1000g白酒中浸泡。一般浸泡4-5周即可飲用,每周宜振動攪拌1~2次。每次可飲lO-15ml,1天2-3次。④煲雞。老母雞1隻,去內臟洗淨。將人參5-10g,陳皮10g,砂仁5g,放人雞腹腔內,用線紮好,盛沙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慢煲至肉熟湯濃,飲湯食肉。⑤煮粥。取人參3g,盛沙鍋內,加水文火慢煮20分鐘,再加入大米適量,煮至粥稠,放入適量蜂蜜或冰糖調味即可。
(4)服用人參的社會心理。清代對人參近乎迷信。權貴豪富之家多喜服之。清代大官僚和坤,家有「人參四十餘斤」,可見一斑。
李紱《穆堂別稿》卷九《人參考》云:「今世好服人參,京師尤甚,價倍兼金,愚者破家買服,然有疾者服之致不起者十常八九,而無疾者服之嘗因以致疾。」可見當時之社會風氣。曹雪芹祖父曹寅喜服人參。康熙四十九年,寅目暗耳聵,衰竭成病,十一月初三日奏賜藥,並批曰:「南方庸醫每第用補劑,而傷人者不計其數,須要小心。曹寅原肯吃人參,今得此病,亦是人參中來的。」《紅樓夢》寫賈府服用人參之處極多。如第三回寫黛玉吃人參養榮丸,第十回寫秦氏病服用人參。第十一回,鳳姐語秦氏:「咱們若是不能吃人參的人家,這也難說了。你公公、婆婆聽見治得好你,別說一日二錢人參,就是二斤也能夠吃得起。」第十二回,賈瑞要吃獨參湯,鳳姐將渣末泡須湊了幾錢命人送去。第七十七回寫王夫人為鳳姐配藥,向賈母處來找人參,賈母命鴛鴦取出當日餘的來,竟還有一大包,皆有手指頭粗細的,只是年代太陳。
民間一直相信人參可以續命延生。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就載有獨參湯可吊氣延生之說;金庸的《天龍八部》中更是以大把的長白山野參挽救了原本已死的阿紫。這一切與其說是醫學事實,不如說是心理現象。當某一時期,流傳有人參續命延生的說法後,希望起死回生的良好願望會取代理性的判斷和知識,尤其在缺乏完整的科學方法及體系的古代。
西湖蟲二,中醫碩士,微信suyushuangfeiyan
擴展閱讀 :
十年一劍終開悟:血府逐瘀湯治療神經官能症
乳腺炎一針療法
曹義斌兒科語錄(捧腹大笑)
如何選擇一個好中醫?
秋燥食療方
咳嗽食療方2:青龍白虎湯
慢性咳嗽食療小偏方
為什麼我不建議冬天汗蒸
I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黃煌經方論壇。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與我們聯繫,立即刪除。
I 注意警示: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知識,僅供參考,不做為處方,不構成任何之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