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太快?接不住?不會接手,你用的哪門子形意拳

2020-09-18 拳成大藝藝稱形意

速度太快 ,接不住。不會接手,你還練什麼劈拳

形意拳的一些原則正在消失,比如接手。說到接手,這其實已經是動手的東西了。動手實際上是能力的轉化而不是技巧的應用,要保持動手的能力,你得有常年累月的應用性針對練習和實操經驗,動手的能力必須有動手的氛圍養著。沒有這個談不上。

其實今天的練習者並不注重這個,在拳術失去謀生手段這一職能,不能以一個行當存在的當下,你指望一個業餘練習者具備高深的動手能力,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現在儘管有以拳術為謀生手段的,但他們也是以健身為旗號,說到底這仍然是一種健身的技能,而不是動手的技藝。

儘管也有一些所謂的大師,經常進行一些動手的比劃,或者做一些號稱是用法的演習,但這還遠遠談不上是某種動手的方式,只不過是一些動手的演化。或者說僅僅是一種動手方式的表演化。算不上是真正的實踐。即使是這些以動手為噱頭的所謂表演家,他們也並不靠實戰吃飯。

相對招式套路來說,整個傳統拳術喪失的就是這一部分。一個所謂的名家,可能他能演練下來所有的套路,包括對練和各種裁剪以及實用演法。但真正的動手能力,他是不具備的。原因就是我開篇提到的動手是一種能力的轉化,而不是技巧的運用。

真正的用法是一種能力,是具備了某種能力,才具備了動手的能力,而不是學了某個招式就具備了運用的可能。那麼就形意拳來說,你想要動手,首先你得具備接手的能力。

我看到網上的視頻,有人說自己研究了幾十年的形意拳,通過實戰發現,根本接不住別人的手。因為一些職業的玩家,出手太快,變化太快。所以他逐漸把動手的轉化,變為不接手的某種方式。姑且先不說他懂不懂接手,單單就以條件來論,你不具備接手的能力,你去動哪門子手?

現在隨著傳統拳術動手能力的丟失,很多人以研究動手為噱頭。但是這些人所謂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以丟掉形意拳的某些大原則成就其功利性的。也就是說他們打著實用的目標,實際上卻丟掉了動手的某些原則,而用一種低劣的方式,或者是簡單的方式來取代曾經的技藝。使得你一學就上手,但是你永遠也打不了高手,也成不了高手。

而他們的方式之一就是對曾經的原則提出質疑甚至否定,用一些常規的手段來取而代之,然後把平時所用所練的招式套路,代用其中,這就是所謂的我的拳是能動手的拳。

這樣的人,不算很多吧,但是宣傳的很好,號稱實戰行(玩)家。當然這裡面還不包括馬大師,馬大師那是實戰騙家。先欺人後自欺,以為自己是真的。實戰玩家,他們也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只是簡單化和常化了。也就是說他們的動手不需要你具備某種能力,他們的東西也就是玩家家的水平,換句話說,如果你天天打架,絕對比他們強,不會比他們次。

而形意拳的動手,它是需要你具備某些能力的,某些能力不上身,你就不要談什麼動手了。所以今天如果你要想研究形意拳的動手,你一定得走職業化的道路。因為動手的能力必須是在動手的氛圍下才能練出來。

形意拳高深的動手能力就是在那幾代鏢師拳師的實踐中成型的,我個人傾向是他們把形意拳的動手能力上升了一個高度。是他們把一些平時練習的手段,在實踐中進行了轉化。並且產生了針對性的訓練手段,和廣泛的交流。

真正懂得動手的形意拳家,平時很少打趟子,即使是打,也就是一個劈拳,一個崩拳,頂多練練五行拳。他們所有的時間和功夫,都花在了對拳上,研究某種手法上法顧法。其發力,也是在對抗中練強的。我們都知道形意拳不打沙袋,那她平時拿什麼練呢?就是拿對手練,形意拳是拿人練出來的功夫。

拿人練出來的技能之一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接手。我們再回到今天,有人說接不住。首先我想問問你,你這個接手是怎麼得來的?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馬保國都知道吧,以接化發號稱。我曾經為此還寫過一篇顧法的專欄,想為接化發正正名,不過文章並沒有全部發出去,死在了審核上,我也無能為力。

可能人家以為我在誤導別人什麼接化發吧,不過比我聰明的人大有人在。這不有人明確說了,研究了幾十年的形意拳,不要弄什麼接手了,根本就不可能。

現代的人有很多自以為是的毛病,你說內家和外家吧,他偏偏說都一樣。你說發力吧,他天天說,和某拳的整勁一樣,和平時的全身發力一樣,是不是把舉重也歸為發力的範圍啦?我記得在評論上還看到一個啼笑皆非的結論,說什麼左(右)手左(右)腳同出,就號為整勁。內家拳要是這麼簡單,就不會鬧到如今人人不會的地步嘍。

有的人可能會吃醋似的反駁我,就你會唄。會和知道是兩個概念,不要鬨笑。我只能哈哈一笑,有些東西就不要奢求什麼會的人嘍,知道的人都不多嘍。

有些東西我確實不會,但是我發現裝會的人越來越多,你說個什麼,立刻就會有一堆自以為是的觀點衝上來,都號稱自己是最正確的那個。好像人人都是馬包裹。試問一下我是不是?

再回到正題,速度太快,是不是接不住的前提呢?速度是練出來的,速度是相對的。如果你一個業餘的玩家能接住職業拳手的速度,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以為你練練接手,就能接觸所有人的速度?你以為你接不住別人的速度,就沒有接手?先不說你對不對,看你這邏輯就有很大的問題。因為你練了幾十年形意拳,你就應該很厲害?

練了一輩子拳打不了人的,多了去了。什麼也不練就把練了一輩子拳的都打得落花流水的也不是沒有。所以你自身是個什麼跟你練什麼,和不練什麼沒有任何關係。

不是從事了某個行當,你就是專家。有多少人從小就打籃球,打不過姚明,多少人從小就踢球,踢不過馬拉度納。多少人從小就接觸籃球,肯定也不是喬丹的對手。在我的文下,很多人評論,一開口就是我練了一輩子形意拳,怎麼?這就能成為你自恃的藉口?你怎麼練的?你跟誰練的?還有你自身是不是那塊料?

你怎麼練出的接手,是誰在給你餵手。又有多少人給你餵過手,或者說你和多少人進行過實戰,或者進行過演練?簡單的說,你接觸過多少行家,還是我那句話,拳練的不行,不是你的智力不夠,而是你的經歷不足。

接手怎麼練我就不說了,這個也不是文章能夠說清道明的。今天我就是說一說接手是怎麼一回事兒吧?

接手,接的不是出手,而是落手(這和搶攻不一樣,後者打將起未起的那個點)。接的不是力矩,而是力點。不是伸出手去接,而是收回手在等。不是遠遠的探出去去擋,而是手貼身在等(當然沒有這麼死板,向況是兩手,有一手是貼身等的,或往身內回的)。接手不是用手去接,而是用身體在吞吐轉化。

形意拳本就是軀幹拳,手的動是軀幹的延伸,挺著個身子玩手腳,本就落了下乘。接手時,對方是能夠順暢發力吐力的,而不是封住不讓對方發出來。你封不住,在觸手處就能打你,即使打不了你,亂你勢子,下一式就打了你了,或者你自已就亂了。實力差不多難免頂牛之局,一方強的話,所謂接手不過是假象,接不接手無所謂的。

形意拳所謂起手橫拳勢難招,這就是接手。是在對手接觸身體的剎那吐氣,回縮身體一寸卸力,往往會承受對手的餘力(力點已出之後的餘力)。也就是在對手力點吐出的那一刻才作用的,同時也就打了反擊了。可以說接打是一體的,你接住了,也就打了他了,沒接住你就被他打了。

不招不架就那一下,犯了招架,十下8下,你用招架當接手,那是南轅北轍。接手和發力一樣,都是練那個一寸的能力(敢和人在一寸中較勁,你對對手得有個行量,有些時候看看對方就知道個大概了,採用什麼手段,先是腦子後才用技藝,俗話講好手打不了跑手,練拳練到沒腦子是最可怕的,別總覺得自己不含糊,鍵盤俠們)。實際上就是吞吐,顧打一體。

顧打一體不是所謂的1、2,而是1就完成接打了。你用兩個步驟去打人家一個步驟,當然不可能。

接手這個能力真的不是你練練招式,就可能有的。這是常年練習形成的本能反應。這種東西是被動式的應激,非常的快。支撐你的,還必須有足夠的發力。

大概點一下就說這麼多吧,今天到此為止。大藝出品,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形意大成拳分力奧秘:孫祿堂彎弓射虎拳照解析
    形意大成拳分力奧秘:孫祿堂彎弓射虎拳照解析
  • 形意拳會接手嗎?
    形意拳是不講接手的,因為停留在接手再打不實用,搏鬥時反應不過來沒時間接手,拳擊是預先構架護頭達到擋手的,或者後退或者側閃或者搖躲,就是不去接手,傳武擂臺多失敗就是因平時老練如何接手之故,必須向拳擊學習預構防護主動碰手以我為主達成破壞對方構架而進門(當然能進門步法還是第一)。
  • 形意拳古傳雙人接手練力法
    王忠海形意拳是中國古傳實戰名拳,其實戰風格特點是「硬打硬進沒遮攔」、「打人如走路」,講究硬手猛攻,與力降力,直接以中線進步快速逼近對手,同時以猛烈的爆發力將對手打翻。形意拳打人時兇猛強悍,舉手投足之間勁力十足。真正的形意拳高手無一不是力量十足、筋骨結實。這種剛猛的整體勁力是通過初期五行拳單操訓練、中期深化站樁及後期雙人接手強化較力訓練而獲得的。
  • 從硬打硬進到接手,從接手到接打,拿住了打人是不是一句空話?
    6、從硬打硬進到接手,從接手到接打,拿住了打人是不是一句空話?承接上兩篇的思路,我們繼續說一說形意拳的接手和硬打硬進。形意拳有個著名的定論,拿住了打人。這句話,恐怕被很多人拋到了九霄雲外了。當接手都被否定的時候,拿住了打人這句話,在有些人看來恐怕就是天書了。
  • 連外行都知道硬打硬進,那麼硬打硬進是不是劈拳的風格
    今天偶然間,看到一個視頻,說的是形意拳的接手,觀點是接不住對方的手,因為對方的速度和變化太快。而我今天的文章是準備說硬打硬進的,正好是接手的相對面(不是對立面,是相對面),那就簡單的提一下。然後在下一篇講一講接手的問題,再下一篇說說接手和硬打硬進的關係。
  • 形意拳的秘訣
    但真正和人一搭手,渾身都是空的,所學的東西一件也用不上。這種情況自己總以為是功夫不夠,需多下功。後來又遇到一位名家。當時此老先生年紀己經很大。我將自己練的給他看。老師父講,你身子沒坐下去,勁還有身上綁著,看著勁大,實際不行。用不上。此言正中要害,我確實也為此苦惱。老師父對我講,你要把身子折曲起來勁才能拔上來,你現在身子是展的。都是稍節上的力氣,根本沒有根上的勁。
  • 別拿你的一知半解定義形意拳,你練的路數對嗎?你認為的是嗎?
    正確的路數就是你對待練拳這件事的一個正確的步驟,也就是說你是否掌握了練習形意拳循序漸進的法門?這個是前提,有了這個你才能一步一步地窺見形意拳的門徑。 再次強調一下什麼是法門,也就是所謂的正確的路數。正確的路數不是說你用正確的要求去站樁,去練三體式,去練五行,去年12形,而是你應該明白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什麼時候不該做什麼事。
  • 聶楓:形意拳與意拳之比較
    這個時候站混元樁就站不住了,很自然地要轉向,變成單重而且想爆炸試勁,因為勁在身體裡頭已經藏不住了。而意拳的技擊樁其實也就是雙重的渾元樁側向一轉而已。這不是個刻意製造出來的東西,而應該是王薌齋先生在自己的拳學實踐中自動出來的,而後進行了歸納總結。而這種內在的爆炸力,形意拳叫驚炸,也叫丹田內炸,意拳裡叫渾元力。
  • 形意拳實戰
    不過形意拳可不是傻子拳,真的跟對手去硬碰硬,遇到個比你壯的,硬碰就是自殺了!3、以短制長法曲身而進,雙方相對一衝時一下子就進到敵人懷裡了,用我頭肩肘膝等短拳去打。對方拳過了你身體,俗稱在外門,打不著你,你人在他懷中,他腿也起不來,還是個被對挨打的局面。
  • 形意拳要做到怎樣才能用步子打人?
    拳能不能用好,關鍵是你有沒有體會。不是你拿來去用,去別人身上體會,當然也是在別人身上體會,但這個體會是被動,是別人在你身上運用。換句話說你的身法是你的師傅帶給你的,你的身法的改變也是你的師傅給你帶來的。身法的目的,不光是讓你能夠用上,而是讓你能夠用好。所謂欲速則不達。開始練拳,為了能夠用上一定會偏離原則。這個時候錯誤會接踵而來。
  • 形意拳的「化」|變化只在一寸中的技藝
    也許接化發本身這三個字就犯忌,也許是大師這個字眼惹出了問題。今天仍然按照原定的計劃寫一下化。也不知道這篇文章能否過審。化實際上是接的另一種表達。也就是說是一種更進一步的接法。相同的文章在頭條也有同步,如果你喜歡這類文章也可以移步一觀,頭條是免費的,喜歡看免費文章的也可以在在那裡看到全部的內容。
  • 從傳統武學內家拳「形意刀」和「形意槍」淺談形意拳之「橫拳」
    這兩年,有些人標新立異,非要考證形意拳橫拳的「橫」是蠻橫不講理的「橫」!衲子要說,這完全是對於形意拳的誤解和曲解。形意拳心正、意正、氣正、形正,至正至剛,講求的是儒家的溫良恭儉讓,是道家的陰陽之「道」,是佛家的大慈悲心懷,怎麼又會出來一個什麼蠻橫不講理的「橫」?這簡直是對於形意拳的詆毀和污衊!橫拳屬土護脾,土生金而克水。
  • 馬保國輸了,形意拳不能打?錯!近代形意拳實戰如何高效速成的?
    同為形意拳,一個能打,一個挨打。看來老馬練錯了。不是形意拳不能打,而是老馬沒練對頭!形意拳練習者現狀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拳一年打死人」。這句話就是說形意拳出功夫快,效率高。現如今,多數人練形意拳按部就班,三體式、五行拳、十二形、八字訣、雜式錘等一步步練,歷時數年,還沒進入實戰訓練階段。學拳練了千招,用時一招也使不出來。還有些拳師教拳,一個劈拳就要教半年,全套學完,少說就是十年,這也許是傳承人訓練方法。
  • 形意拳比詠春拳厲害嗎?
    詠春拳的日字衝拳是從胸前連續出拳,速度很快,特別像搗蒜,術語被稱為「詠春快拳」。其實詠春快拳太零碎,就像小碎步一樣,這樣的拳法用來捶背還不錯,打人就不給力了。因為詠春快拳節奏太快,這樣力量不夠,也不能結合到步法和轉身、聳肩的力量。
  • 一位練習形意拳的前輩心得體悟
    老師只是淡淡的說:你慢慢站下去就知道了,裡面的確有東西,如果沒有東西,以前的老前輩也不會這麼強調它。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證,練這個樁你肯定不會練到飛起來。那時心裡不由的覺得老師真是幽默,同時自己的心也沉靜下來了,既然自己這麼喜歡形意拳,那自己一定要立志把這個樁站好。
  • 如何判斷一名形意拳選手的演練水平
    2) 實戰作用:以上練法在實戰中也是有用的,出擊前當然要用眼盯住對手,否則如何知道對手的行動呢;出擊瞬間眼光也當然要盯住你攻擊的部位,否則如何能調動自己的勁力打擊一點呢。例如2) 實戰作用:外形整的要求在實戰時是必須的,做不到就會被對手察覺,同時勁力也不會大。3) 易犯錯誤:現在很多拳友演練時,不太注意這個方面,普遍的毛病是許多動作手已經啟動,但腳和身體卻沒有跟上,要慢半拍,這是練形意拳的大忌。
  • 形意拳練習訣竅
    過去形意門裡其實有技擊速成法,就像李仲軒老說的,為了強國強種強軍,老輩人編了很多速成有效的東西,普通人基本上半年下來打一兩個沒問題,一年以後打五六個沒問題。不是說形意一年打死人嗎?就是這麼打的。如今幾乎沒有這麼練的了,主要是沒市場。不過現在看,把這些東西整理一下練練還是有用的。
  • 打成鑽拳?因為你壓根就不會用劈拳
    打成鑽拳?因為你壓根就不會用劈拳今天還是接著說說劈拳吧,上一篇我們說了劈拳要練什麼?為什麼劈拳要天天練?很多人都把劈拳當做一個招式去練,即使去練發力,也是練的招式發力。如果是這樣,你天天打劈拳的意義就不存在了。五行拳的架子都是功架。功架不是招式套路,不是讓你去練一個熟套子,而是讓你通過這個套子去打磨自己。打磨什麼?是打磨發力嗎?不是。單單憑一個劈拳的架子,成就不了發力。
  • 真正的東西,大師毀不掉|說一下形意拳的「接」,本內容與馬無關
    如果你是直接看到這篇文章,有些概念再澄清一下,接化發三個字可以用一個字來代替就是打,或者用兩個字來代替就是顧和打。我之所以把這三個字提出來,是因為這三個字本身也是內家拳的東西。同時由於馬大師的關係,這三個字被大家誤解過甚了,我寫這篇文章也是為了讓喜歡傳統拳術的你對接化發三個字,建立一個正確的思路,而不要代人受過,因噎廢食。接,在拳術中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
  • 形意拳動畫教學
    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