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太快 ,接不住。不會接手,你還練什麼劈拳?
形意拳的一些原則正在消失,比如接手。說到接手,這其實已經是動手的東西了。動手實際上是能力的轉化而不是技巧的應用,要保持動手的能力,你得有常年累月的應用性針對練習和實操經驗,動手的能力必須有動手的氛圍養著。沒有這個談不上。
其實今天的練習者並不注重這個,在拳術失去謀生手段這一職能,不能以一個行當存在的當下,你指望一個業餘練習者具備高深的動手能力,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現在儘管有以拳術為謀生手段的,但他們也是以健身為旗號,說到底這仍然是一種健身的技能,而不是動手的技藝。
儘管也有一些所謂的大師,經常進行一些動手的比劃,或者做一些號稱是用法的演習,但這還遠遠談不上是某種動手的方式,只不過是一些動手的演化。或者說僅僅是一種動手方式的表演化。算不上是真正的實踐。即使是這些以動手為噱頭的所謂表演家,他們也並不靠實戰吃飯。
相對招式套路來說,整個傳統拳術喪失的就是這一部分。一個所謂的名家,可能他能演練下來所有的套路,包括對練和各種裁剪以及實用演法。但真正的動手能力,他是不具備的。原因就是我開篇提到的動手是一種能力的轉化,而不是技巧的運用。
真正的用法是一種能力,是具備了某種能力,才具備了動手的能力,而不是學了某個招式就具備了運用的可能。那麼就形意拳來說,你想要動手,首先你得具備接手的能力。
我看到網上的視頻,有人說自己研究了幾十年的形意拳,通過實戰發現,根本接不住別人的手。因為一些職業的玩家,出手太快,變化太快。所以他逐漸把動手的轉化,變為不接手的某種方式。姑且先不說他懂不懂接手,單單就以條件來論,你不具備接手的能力,你去動哪門子手?
現在隨著傳統拳術動手能力的丟失,很多人以研究動手為噱頭。但是這些人所謂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以丟掉形意拳的某些大原則成就其功利性的。也就是說他們打著實用的目標,實際上卻丟掉了動手的某些原則,而用一種低劣的方式,或者是簡單的方式來取代曾經的技藝。使得你一學就上手,但是你永遠也打不了高手,也成不了高手。
而他們的方式之一就是對曾經的原則提出質疑甚至否定,用一些常規的手段來取而代之,然後把平時所用所練的招式套路,代用其中,這就是所謂的我的拳是能動手的拳。
這樣的人,不算很多吧,但是宣傳的很好,號稱實戰行(玩)家。當然這裡面還不包括馬大師,馬大師那是實戰騙家。先欺人後自欺,以為自己是真的。實戰玩家,他們也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只是簡單化和常化了。也就是說他們的動手不需要你具備某種能力,他們的東西也就是玩家家的水平,換句話說,如果你天天打架,絕對比他們強,不會比他們次。
而形意拳的動手,它是需要你具備某些能力的,某些能力不上身,你就不要談什麼動手了。所以今天如果你要想研究形意拳的動手,你一定得走職業化的道路。因為動手的能力必須是在動手的氛圍下才能練出來。
形意拳高深的動手能力就是在那幾代鏢師拳師的實踐中成型的,我個人傾向是他們把形意拳的動手能力上升了一個高度。是他們把一些平時練習的手段,在實踐中進行了轉化。並且產生了針對性的訓練手段,和廣泛的交流。
真正懂得動手的形意拳家,平時很少打趟子,即使是打,也就是一個劈拳,一個崩拳,頂多練練五行拳。他們所有的時間和功夫,都花在了對拳上,研究某種手法上法顧法。其發力,也是在對抗中練強的。我們都知道形意拳不打沙袋,那她平時拿什麼練呢?就是拿對手練,形意拳是拿人練出來的功夫。
拿人練出來的技能之一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接手。我們再回到今天,有人說接不住。首先我想問問你,你這個接手是怎麼得來的?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馬保國都知道吧,以接化發號稱。我曾經為此還寫過一篇顧法的專欄,想為接化發正正名,不過文章並沒有全部發出去,死在了審核上,我也無能為力。
可能人家以為我在誤導別人什麼接化發吧,不過比我聰明的人大有人在。這不有人明確說了,研究了幾十年的形意拳,不要弄什麼接手了,根本就不可能。
現代的人有很多自以為是的毛病,你說內家和外家吧,他偏偏說都一樣。你說發力吧,他天天說,和某拳的整勁一樣,和平時的全身發力一樣,是不是把舉重也歸為發力的範圍啦?我記得在評論上還看到一個啼笑皆非的結論,說什麼左(右)手左(右)腳同出,就號為整勁。內家拳要是這麼簡單,就不會鬧到如今人人不會的地步嘍。
有的人可能會吃醋似的反駁我,就你會唄。會和知道是兩個概念,不要鬨笑。我只能哈哈一笑,有些東西就不要奢求什麼會的人嘍,知道的人都不多嘍。
有些東西我確實不會,但是我發現裝會的人越來越多,你說個什麼,立刻就會有一堆自以為是的觀點衝上來,都號稱自己是最正確的那個。好像人人都是馬包裹。試問一下我是不是?
再回到正題,速度太快,是不是接不住的前提呢?速度是練出來的,速度是相對的。如果你一個業餘的玩家能接住職業拳手的速度,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以為你練練接手,就能接觸所有人的速度?你以為你接不住別人的速度,就沒有接手?先不說你對不對,看你這邏輯就有很大的問題。因為你練了幾十年形意拳,你就應該很厲害?
練了一輩子拳打不了人的,多了去了。什麼也不練就把練了一輩子拳的都打得落花流水的也不是沒有。所以你自身是個什麼跟你練什麼,和不練什麼沒有任何關係。
不是從事了某個行當,你就是專家。有多少人從小就打籃球,打不過姚明,多少人從小就踢球,踢不過馬拉度納。多少人從小就接觸籃球,肯定也不是喬丹的對手。在我的文下,很多人評論,一開口就是我練了一輩子形意拳,怎麼?這就能成為你自恃的藉口?你怎麼練的?你跟誰練的?還有你自身是不是那塊料?
你怎麼練出的接手,是誰在給你餵手。又有多少人給你餵過手,或者說你和多少人進行過實戰,或者進行過演練?簡單的說,你接觸過多少行家,還是我那句話,拳練的不行,不是你的智力不夠,而是你的經歷不足。
接手怎麼練我就不說了,這個也不是文章能夠說清道明的。今天我就是說一說接手是怎麼一回事兒吧?
接手,接的不是出手,而是落手(這和搶攻不一樣,後者打將起未起的那個點)。接的不是力矩,而是力點。不是伸出手去接,而是收回手在等。不是遠遠的探出去去擋,而是手貼身在等(當然沒有這麼死板,向況是兩手,有一手是貼身等的,或往身內回的)。接手不是用手去接,而是用身體在吞吐轉化。
形意拳本就是軀幹拳,手的動是軀幹的延伸,挺著個身子玩手腳,本就落了下乘。接手時,對方是能夠順暢發力吐力的,而不是封住不讓對方發出來。你封不住,在觸手處就能打你,即使打不了你,亂你勢子,下一式就打了你了,或者你自已就亂了。實力差不多難免頂牛之局,一方強的話,所謂接手不過是假象,接不接手無所謂的。
形意拳所謂起手橫拳勢難招,這就是接手。是在對手接觸身體的剎那吐氣,回縮身體一寸卸力,往往會承受對手的餘力(力點已出之後的餘力)。也就是在對手力點吐出的那一刻才作用的,同時也就打了反擊了。可以說接打是一體的,你接住了,也就打了他了,沒接住你就被他打了。
不招不架就那一下,犯了招架,十下8下,你用招架當接手,那是南轅北轍。接手和發力一樣,都是練那個一寸的能力(敢和人在一寸中較勁,你對對手得有個行量,有些時候看看對方就知道個大概了,採用什麼手段,先是腦子後才用技藝,俗話講好手打不了跑手,練拳練到沒腦子是最可怕的,別總覺得自己不含糊,鍵盤俠們)。實際上就是吞吐,顧打一體。
顧打一體不是所謂的1、2,而是1就完成接打了。你用兩個步驟去打人家一個步驟,當然不可能。
接手這個能力真的不是你練練招式,就可能有的。這是常年練習形成的本能反應。這種東西是被動式的應激,非常的快。支撐你的,還必須有足夠的發力。
大概點一下就說這麼多吧,今天到此為止。大藝出品,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