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練習訣竅

2020-08-12 武術與搏擊

過去形意門裡其實有技擊速成法,就像李仲軒老說的,為了強國強種強軍,老輩人編了很多速成有效的東西,普通人基本上半年下來打一兩個沒問題,一年以後打五六個沒問題。不是說形意一年打死人嗎?就是這麼打的。如今幾乎沒有這麼練的了,主要是沒市場。不過現在看,把這些東西整理一下練練還是有用的。


形意拳是以槍為拳,所以最先出來的勁是「槍勁」。馬上用大槍什麼勁?很容易意會成直勁。其實過去馬上用槍不是兩手端著去捅的,那個才多大勁?你可以試試,端著槍坐在馬上往前捅,看看得勁不?過去是兩馬對衝一個回合,其實就一下,捅上就贏了,打不著就再來。大戰三百回合,就是三百個照面。


馬上大槍最短的一丈二,還有一丈五的,怎麼使?兩手端著捅,那是三八大蓋。如今以訛傳訛的東西太多,真的沒人知道,說出來反而沒人信。春秋戰國時期馬上還有使長劍的,有兩米多長,用今人的思維更不能想像了。怎麼用的呢?如今的射箭比賽要是和過去的比純粹就是玩意兒,弓太小,勁也太小了。


看過一個老騎兵寫的東西,說只要騎兵一撒開,步兵基本就是等死。馬上功夫怎麼用的?要人馬合體,人要借馬的力量和威勢,馬一飛起來四條腿得象長到自己屁股下頭,然後轉腰擰勁起手一槍,那得多大的勁?形意拳把它落實到地上,沒了馬可這間架和勁道不能少。三體式怎麼回事?最終落腳點都在腳後跟上。

過去的拳譜裡都告訴你,動起手來心黑手辣絕不留情,現在很多人不理解,那是因為時代變了,過去那個年代社會上不太平,隨時有生命危險,你不殺他他就要殺你,所以動手就不能留後患。如今看看新疆和西藏這些事,那些兇手狠不狠?刀砍斧剁,無論老人婦孺,躲進屋子還要灌汽油燒死你。切記,莫有婦人之仁!


過去為什麼講究窮文富武,有錢才有閒,不然窮的天天找飯轍,哪有時間練功啊?所以民國那陣如孫祿堂這樣的前輩都是把徒弟養在家裡,或者像中華武術會、國術館這樣的把人養在館裡專門練功。文武文武,過去人是真拿它當回事,如今是連影子都看不到了。


蔣介石對文化傳統很重視,當時各地國術館都是中央財政撥款支持。民間還有各種國術館和武術會,都是當地財團支持。另外還有一些軍閥資本家自己辦的小型國術館等等。那時的中央政府對文和武的教育基本是不幹涉的,所以教育家辦學校,武術家辦武校,才有人才輩出。錢學森問前總理那句話,答案其實在這裡。


1、5000米長跑加100個深蹲,保證身體素質;2、學習三體式,以散打高度站好,注意後腦勺-尾椎骨-腳後跟必須在一條線上,這是一條垂直線。前後後手在一條線上,又是一條線。全身勁往裡兜一下放一下,體會鬆緊縮放;3、三體式,打拳擊的刺拳、直拳、擺拳、勾拳。


人身體肌肉力量只發揮出百分之二十幾,形意拳就是把那百分之七十幾找出來。出來了沒人能抵擋。關鍵在轉胯,後腳跟一蹬,胯一轉,通過脊椎轉到手上。把這個勁練出來效果就厲害了。可以反覆雙手推牆體會,然後用在拳擊上。一開始靜態三體式,然後過渡到活步三體,其實就是拳擊進步出拳,整體不丟就行了。


從靜態打一拳,過渡到進一步打一拳,最後到飛起來打數拳,記住身架不丟力量不減就成了。我們就打直線,又快又很,沒人防得住,因為暴徒也都是普通人,擋不住我們雷霆一擊。再解決硬度問題。弄一個方形鐵塊揣兜裡,沒事就拿拳頭兩個大指節打,一開始力要小,慢慢力大。最後什麼效果?一拳倒臉上出血。


凡是這麼練一年的,基本上都是街頭霸王了,希望不要去學壞啊。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空手不如拿傢伙,兵器就是拳頭的延長。能拿傢伙的時候不動手,動手是最後沒辦法才用。還有需要記得打什麼地方。心口、兩乳、咽喉等等,其實大家也都知道。你練出了速度,就可以打到。


速成的辦法,必須練硬功,不然就一般人的筋骨,打上幾拳骨頭上的筋膜都腫起來了,還打誰啊?這都是經驗之談,不信的就去試一下,看看你的拳頭夠不夠硬?體力不夠的,打幾下就拉胯了,別說面對暴徒,就是普通人打架一分鐘下來就站不起來了。真要是對面幾個拿著刀的,擎等著挨宰。生死搏命,胡猜的沒用。


雙方對壘,你必須快過對方,無論先出手還是後出手,慢了就死了。一拳或一腿先打到,還要保證一舉拿下。這就是我說的內家拳只有一沒有二,有二的是擂臺搏擊,只有一的是武術的生死較量。別存幻想。新疆西藏那地方沒法有幻想。要打就先下手,下手就見效果,否則就是你死。如今這時候,才見到點武術本色。


就是練過搏擊散打拳擊的,也要解決體力和硬度問題,不然面對生死對決一樣要吃虧。體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跑步,硬度就是打鐵塊或者鐵砂袋,可用半斤地骨皮加半斤鹹鹽加水,把手放在裡頭煮,直到水熱受不了拿出來就練。練完了再煮一次。一開始練得是直勁,慢慢要體會出透勁和震勁。


形意拳三體式非常科學,站三體式能夠快速均衡全面增長身體素質。我說的三體式,是孫氏拳的三體式。網上有張烈先生三體式教學,有興趣的可按圖索驥。這個三體式就是門內一直秘傳的極限三體式。一般人一分鐘都站不了,也不要求你站多長時間,只要保持均勻深長之呼吸十數次即可。左右反覆四五輪足矣。


站三體式立掌非常關鍵,五個指頭都要乍開,大拇指要平,這個是長勁的關鍵。渾身關節都要一一抻拔開,即所謂易骨易筋。幾輪下來站不動了,就做雙尖伏地。也就是大腳拇指尖和大食中三指支撐身體,先耗時間,慢慢功夫長了就可以做上下起伏。此法快速增長功力。在此基礎上能夠結合長跑就更好了。


站幾個月三體式,體能素質飛快增長,而後每天打崩拳1000次。一開始要打直勁,有點直著往前捅的意思,體會蹬地、轉胯、擰腰、伸肩、衝拳的整體作用,慢慢就打出了全身之力。此時發一拳真有地動山河之威。直勁打好了慢慢體會直中有短,往裡頭加寸勁,而後練習快速連續出拳而勁力不衰,這一步就成了。


然後就是活步崩拳,往前進步出拳,變換身法出拳,直到隨心所欲想打就打,就得了崩拳的間架和拳勁了。到這步就可以把拳擊的直拳、勾拳和擺拳揉進來靈活運用,做到無論出什麼拳都是崩拳的架子和勁力,加上身法快速,拳頭夠硬,就具備了一定殺傷力。平時要多上拳館實戰,不能等到事來了臨陣磨槍。


用木頭棒子打人,最忌諱高高揚起再往下打,因為預備動作時間太長,且動作發力太老。其實無非劈和崩二法。劈是要把棒子快速從身前向上立起,此動一是蓄力,二是防守。雙手過頭後上步快速下劈,此時注意二力合一力。最好用是崩,毫無防範瞬間就崩到對方心口胸口臉面等部位,要帶著身力一下子透過去。

相關焦點

  • 練習形意拳的驚人反應——換勁
    劉殿琛老前輩在《形意拳術抉微》中曾說「餘初學技藝時頗學運氣,如肩垂、項豎、齒扣、舌頂內提等,如法習之,數日一作勢,漸覺氣可至於心間,然即周身倦怠,四肢無力,強習數日,則氣漸覺稍往下行,而又有周身倦怠之弊,如是者數次,而後始能一經作勢,氣即直達丹田,此即五行為五關之說。
  • 從傳統武學內家拳「形意刀」和「形意槍」淺談形意拳之「橫拳」
    這兩年,有些人標新立異,非要考證形意拳橫拳的「橫」是蠻橫不講理的「橫」!衲子要說,這完全是對於形意拳的誤解和曲解。形意拳心正、意正、氣正、形正,至正至剛,講求的是儒家的溫良恭儉讓,是道家的陰陽之「道」,是佛家的大慈悲心懷,怎麼又會出來一個什麼蠻橫不講理的「橫」?這簡直是對於形意拳的詆毀和污衊!橫拳屬土護脾,土生金而克水。
  • 形意五拳的練習,應該注意什麼?
    (侯孝賢老人90歲高齡時表演的形意拳)我父親馬萬通是形意名家單刀李存義的弟子。我自幼隨我父親習拳,後又教拳。從學習和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老拳師們在傳授時講的一些要點,對於練好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對這些要義有所忽視、缺少了解,即使下的功夫再大,也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 形意拳十二形拳用法歌訣
    自形意拳創立至今,歷代武術名家總結出了很多打法歌訣,這些歌訣簡單易懂,但簡潔明了的指出了形意拳招法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分享下關於十二形拳的幾句歌訣,供大家學習!一、龍形盤根,虎形撲人。河北派龍形在形意拳十二形中,龍形在不同流派中有不同的動作表現形式,例如宋氏形意拳的龍形就與河北派別的龍形在動作之上區別很大。
  • 一位練習形意拳的前輩心得體悟
    一.初學站樁平生第一次知道形意拳這回事,是在讀大學時,於圖書館的武林雜誌上了解到的。當時只是知道形意拳厲害,也一直很仰慕前輩們神奇的形意拳功夫,在現實之中卻一直無緣遇到教形意拳的老師。直到畢業之後,返校參加武協周年誌慶,才見過一個老前輩演練形意連環崩拳,那時真是開了眼界,見識到了形意拳剛猛霸道的特點。那時由於還在練習外家的東西,所以卻並不是很有誠意學,待到想學之時老前輩已經作古了。於是內心一直引以為憾,直到遇到我現在的老師。我的習練形意拳的歷程才算開始了。形意拳由習練之日起,便一直強調站樁,也即是三體式。
  • 形意拳橫豎發力,科學練習方法
    形意拳橫豎發力方法,《一代宗師》有云:「功夫就兩個字,一橫一豎。」一個橫勁、一個豎勁就足以概括全部變化,今天講講形意拳橫豎發力方法。1、形意拳橫豎發力方法:形意拳之橫向發力方法形意拳中有專門盤練橫勁的動作,為橫拳。橫拳,一說為形意五行拳最後一拳,其行進路線為鋸齒形,為諸拳之母。因為生克萬拳全靠這拳。
  • 形意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形意拳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差別。形意拳,又稱行意拳。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要知道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增強版,而不是獨立出來的東西。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形意拳之精髓
    本門所傳之形意拳以五行拳練氣、練勁、練步、練身法。具體分四個階段來練習。此處僅以五行拳中的劈拳為例作一簡要介紹。
  • 形意拳和心意拳的區別何在?
    這不是說形意比不上心意,拳本來就是一系的,沒必要炒。形意跟心意比更中和一點,戴氏是從束到極限,變換為展到極限,處在兩個極端狀態,形意的話,處在中間態,很好的平衡了步伐轉換速度與勁力的矛盾,我認為這點是李洛能的創新。戴家打人狠,形意有些雖狠,但是還是不如戴家在狠方面。不說單操套路的區別,只說說風格。心意拳更講究束展,拳風更為古樸,縱勁好。相比之下,形意拳加了點橫勁。
  • 形意拳的秘訣
    尚氏形意拳---通過力學原理指導實戰技擊,通過人體經絡感知身體勁力的節節貫穿,通過易經之理指導拳術之思想,正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此言正中要害,我確實也為此苦惱。老師父對我講,你要把身子折曲起來勁才能拔上來,你現在身子是展的。都是稍節上的力氣,根本沒有根上的勁。後來我隨老師父學習了兩年多。從他那裡我才算真正懂得了形意拳。現在感到如果還是跟著第一個師父,可能一輩子也練不出什麼來。跟老師父後,他教我的訣竅就是坐住身子。每次我行拳或站樁時,他總要託著我的臀部,讓我往裡收,身子往下坐。
  • 初學形意拳兩個月的感受
    練習形意拳已有兩月,感覺自己一天天的發生著變化。我是從年初才了解到形意拳的,從網上看了大量的資料,苦於不得良師,無法進行學習。也是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尚派形意拳第三代傳人張金濤老師,便跟著老師進行了形意拳的學習。老師在教的時候,不僅僅是教動作,教拳理,更從拳理引申到生活中的一些行事做人的哲理。
  • 馬保國輸了,形意拳不能打?錯!近代形意拳實戰如何高效速成的?
    後來,王慶民出來澄清,他不是業餘搏擊運動員,而是業餘形意拳愛好者。對付形意套路黨馬保國綽綽有餘!同為形意拳,一個能打,一個挨打。看來老馬練錯了。不是形意拳不能打,而是老馬沒練對頭!形意拳練習者現狀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拳一年打死人」。這句話就是說形意拳出功夫快,效率高。
  • 形意拳的說手與實戰
    郭雲深大師為形意拳實戰派領軍人物,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著稱,其實這就給了後人一個啟示,形意拳該如何實戰,那即是簡單直觀,形意拳裡面的招式不算太多,饒是如此五行十二形全部運用起來,沒有高出對手數十倍的功力,也是無法做到的;最簡單有效的就是精煉一兩種招式,反覆練習,直到形成信手拈來的本能,就如同張嘴吃飯一樣自然,再加上過人的功力,那就一定可以實用了
  • 形意拳的三種練習方法
    五行拳的三種練習方法練習五行拳有三個過程,也可以說是三種方法,只有經過這三種方法的訓練,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地刻苦用功才可能提高至形神合一的階段。二、養氣力的方法-用暗勁(陰勁)練拳暗勁的用法實際上是一種慢練調氣、養生、增力的練習方法,在練拳時通過緊張筋、肉,利用神經的傳導,渾身蓄勁。
  • 形意拳「鷹捉」練習的關竅,點破即透
    形意拳鷹捉的核心是要做到「起鑽落翻」,要做到「鑽」到與眉齊,落(打)到胸口平,落翻後的手掌虎口與胸口在一條直線上。鷹捉是以三體式作為定勢,落勢後要做到沉肩、墜肘,兩肩要平,而這種平一定要在輕鬆自然中去尋求,切記:鷹捉定勢後後肩一定要下沉、肘要下墜,前臂中間不能有彎曲,使肩、肘、手在一條直線上,只有做到這樣能夠讓發出去的勁力灌送稍節(手)。
  • 形意拳橫拳怎樣打出螺旋力
    橫拳似彈,槍彈通過槍筒的來幅線,旋轉而出,快準狠。而橫拳就是練的這個勁。橫拳屬土,土生萬物。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土居中央代表一年四季中的尾月,所以橫拳在一年四季都可以重點練習。練橫拳時拳要旋轉而出,有滾崩之勢,屬於邊打邊護,顧打合一的打法,看上去是防守實則是攻的意念包含在裡邊。
  • 淺談傳統武學形意拳五行第一拳是掌非拳的母式「劈拳」
    #筋骨開發#形意拳的劈拳是「掌」,偏偏卻叫「拳」。形意門裡有很多東西都看似不合理,出拳擰裹鑽翻,初學出拳要多彆扭有多彆扭。然而,恰恰這「看似不合理」和「彆扭」,共同構成了形意拳。形意拳之劈拳,是五行拳的第一拳。形意拳五行拳的橫拳是「母拳」,然而,練習形意拳都要從劈拳開始練習。這是因為按照陰陽五行原理,劈拳潤肺,只有通過練習劈拳,才能先把肺葉打開,才不會「炸肺」。
  • 從傳統武術形意拳與現代搏擊拳擊實用技法試析形意拳與拳擊的關係
    這段時間,在網絡上流行這樣一種觀點:形意拳的技擊實戰,外表看起來就如同拳擊!衲子不知道這個觀點的出處,好像是一位大師說的。磚家、叫獸,大溼……衲子要說,這不管是哪位「大師」所說的,那也一定是當不得真的醉話或者夢囈!衲子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 原來練形意拳具有這麼多好處
    形意拳具有一定的健身價值形意拳不僅可使人的肌肉、骨骼和力量得到鍛鍊,並且對人的呼吸、消化、心血管循環及神經等系統都大有益處。長期堅持練習,可使這些器官的機能明顯地得到改善和加強,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肌體的抵抗力,愉悅神經,調節心理,讓人感覺到高興和滿足,把壓力和不愉快化作煙雲而遠離身體。
  • 形意拳的「尾閭」
    綜上所述,人體的結構特點決定了尾閭運動技術在內家拳,特別是形意拳術中的重要地位。意念即人的思維活動,意念練習的目的是要通過有意識的行為練習,將功夫長在身上,達到下意識反應,實現人體本能反應的擴大化、規範化、科學化,即拳經上講的「無形無意是真意」。意為先導還要體現在周身對外界(外力)的反應度的提高,形成周身皆有反應、周身皆能發力、化力,即「周身皆彈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