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拳的三種練習方法
練習五行拳有三個過程,也可以說是三種方法,只有經過這三
種方法的訓練,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地刻苦用功才可能提高至形神
合一的階段。
一、基本方法-用鬆柔勁學拳
初學拳應重點掌握姿勢要領,內外放鬆,減不當用力,學好基本動作,使三型三法(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合度,
做到式正招圓。這一方法的鍛鍊要點可以歸納為:鬆柔、連貫、圓
活、姿勢正確、動作整齊、進退和順、均衡穩定七點。在這裡的所謂
放鬆,是積極的,不是漫不經心的,更不是懈怠,是要消除拙力(僵
勁),按規矩用勁,以意識貫注於練拳動作過程之中,以動作的虛實
變化適度地去完成動作。在陳鑫的《拳論》中說「沿路纏綿,靜運無
慌,肌膚骨節,處處開張」,所以我們在練拳初期要先動中求靜,中
樞神經系統、內臟器官、骨節、肌肉、皮膚同時放鬆,這樣一來不但
可以解除疲勞,還可積蓄力量、提高力量、增強耐力、加快速度並有
助於提高靈敏度和對抗技巧。因為在學拳過程中是循序漸進,不
可能一步到位,先用鬆柔勁,全身放鬆,把姿勢運用圓活、連貫、正
確,才不會發生姿勢失中、動作僵硬、呼吸緊張、重心不穩等現象,
即使有了不正確的現象發生,也便於糾正更改。
這樣通過仿照和體會所學拳式,掌握身體各部分姿勢要領,養
成正確定型,使拳法處處符合規矩,周身三節六合安排合體,手腳
一致,不僅動作準確,上下合拍,而且要體現周身完整一致,全身各
處又不可散亂鬆懈,做到「神氣要舒展不拘,運用要圓活不滯」。初
步打好基礎後,就可形成暗勁,進一步求得全身協調。
二、養氣力的方法-用暗勁(陰勁)
練拳暗勁的用法實際上是一種慢練調氣、養生、增力的練習方法,
在練拳時通過緊張筋、肉,利用神經的傳導,渾身蓄勁。手臂出拳
時,兩手含勁,一手前推則一手回拉,有如負重或推物而行,所使都
是正反勁即陰陽勁,出拳時如頂重物,似頂動,又似頂不動,徐徐而
進;向前邁步時雙腿含勁,如在過踝之沉泥中行走一般,這裡含有
一個想像的空間和過程,意識而形隨,意出而形到;前腿有踩勁,後
腿有蹬勁,十趾抓地,手足運動再配合呼吸。通過暗勁練拳可不斷培養力量、柔韌等身體素質。暗勁為內含之勁,在體外用眼睛是不
易被發覺的。「練之以築其基,以壯其體,骨體堅如鐵石,形式氣質
威嚴如山」,但這不是渾身緊張僵硬,而是含蓄、沉實、柔韌的。它
在外觀柔弱無力似棉花,內實積柔而成鋼條,可使全身富於彈性和
韌性,手臂極為綿軟而又極為沉重,全身極為輕靈而又極為穩重。
暗勁在五行拳功法中起到很大作用,它可使我們在練功過程
中逐漸提高自己的內力,增強肌肉強度、耐力、骨胳硬度、支持力及
五臟六髒的功能,並且可以調和內氣,配合呼吸加大機體供氧量,
使血脈充盈。這樣練習日久,表面看來力量好像沒多大,其實周身
肌肉群的調動反而增加了,突出了周身完整一體性。勁力運用含
而不露蘊藏於內,提高了身體反應能力速度、柔韌等素質,是養生、
增力不可缺少的一種練法。
三、技擊實用方法明勁(陽勁)打拳
明勁在五行拳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和暗勁始終貫穿在李
氏形意太極拳的練功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練功方法之一。
明勁實際上是全身的爆發力以擊打的形式發出,這種經過加
強的彈性和韌性力量隨時能夠集中於一點,在剎那間發出,由於全
身的爆發力經常性地運用,使身體的肌肉彈性提高,關節韌性加
強,增加了人體反應靈敏度和打擊速度。
我們現在對明勁出拳做個比喻,手臂比如一條有彈性的繩子,
拳頭好似一塊綁在繩子一端的石頭,石頭向前拋出時,手臂鬆弛,
當石頭到位後,繩子又用自身的彈性把它拽回來。這樣長期的用
明勁出拳不但把全身的肌肉充分加強了鍛鍊,而且把項部韌帶、脊
柱韌帶、腰、腿、肩部的韌帶都可全面抖動開,加增了其彈性和韌
性,以便使人體保持敏捷的反應速度和穩固的攻擊力量,並且對頸
項疾病、肩周炎及腰腿痛有一定療效。明勁發拳,疾速有力,動靜分明,「起式如崩牆倒,落地如樹載根」,進退起落,力求輕靈穩健。拳要緊,步要穩,腳要實,發勢迅
猛,先松後緊,勁力飽滿,使周身各部肌肉在相互摩擦抗爭中得到
鍛鍊。胸寬實腹,呼吸自然,全身肌肉張弛結合,用勁的部位要剛
中有柔,快如閃電,發拳如拉彈簧,既堅實又有彈性,氣勢如大江洩
洪,洶湧不斷,連綿不絕。「練之以騰其膜,以長其筋,其勁縱橫聯
絡,生長無窮」,「顧打結合,勢斷勁連,勁變意連,節奏明快剛烈」。
五行拳中鬆柔勁是基礎,暗勁是養生作用,明勁為技擊作用。
我們經常性地運用暗勁和明勁練拳,久而久之,身體上配合內氣、
內力就會產生一股驚人的合力,如與人交手可把對方震成內傷。
這股合力是氣、力、勁的高度融和,隨時可以調動於身體各個部位,
集中力點,結合呼吸,發出攻擊。但這種「動則變,變則發,快速集
中,隨心所欲」的勁力技巧和高度的協調技擊能力是非常難練的。
所以我們學拳是從一個由基礎到熟練、由熟練到精巧、逐步發展逐
步提高的過程。每個學拳者要想練出一定水平的功夫,都要下一
番苦功,打下紮實基礎,對每一個要領,細心體悟,並體現在整個練
拳實踐中,才會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