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三種練習方法

2020-08-21 懸崖峭壁一棵松

五行拳的三種練習方法

練習五行拳有三個過程,也可以說是三種方法,只有經過這三

種方法的訓練,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地刻苦用功才可能提高至形神

合一的階段。

一、基本方法-用鬆柔勁學拳

初學拳應重點掌握姿勢要領,內外放鬆,減不當用力,學好基本動作,使三型三法(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合度,

做到式正招圓。這一方法的鍛鍊要點可以歸納為:鬆柔、連貫、圓

活、姿勢正確、動作整齊、進退和順、均衡穩定七點。在這裡的所謂

放鬆,是積極的,不是漫不經心的,更不是懈怠,是要消除拙力(僵

勁),按規矩用勁,以意識貫注於練拳動作過程之中,以動作的虛實

變化適度地去完成動作。在陳鑫的《拳論》中說「沿路纏綿,靜運無

慌,肌膚骨節,處處開張」,所以我們在練拳初期要先動中求靜,中

樞神經系統、內臟器官、骨節、肌肉、皮膚同時放鬆,這樣一來不但

可以解除疲勞,還可積蓄力量、提高力量、增強耐力、加快速度並有

助於提高靈敏度和對抗技巧。因為在學拳過程中是循序漸進,不

可能一步到位,先用鬆柔勁,全身放鬆,把姿勢運用圓活、連貫、正

確,才不會發生姿勢失中、動作僵硬、呼吸緊張、重心不穩等現象,

即使有了不正確的現象發生,也便於糾正更改。

這樣通過仿照和體會所學拳式,掌握身體各部分姿勢要領,養

成正確定型,使拳法處處符合規矩,周身三節六合安排合體,手腳

一致,不僅動作準確,上下合拍,而且要體現周身完整一致,全身各

處又不可散亂鬆懈,做到「神氣要舒展不拘,運用要圓活不滯」。初

步打好基礎後,就可形成暗勁,進一步求得全身協調。

二、養氣力的方法-用暗勁(陰勁)

練拳暗勁的用法實際上是一種慢練調氣、養生、增力的練習方法,

在練拳時通過緊張筋、肉,利用神經的傳導,渾身蓄勁。手臂出拳

時,兩手含勁,一手前推則一手回拉,有如負重或推物而行,所使都

是正反勁即陰陽勁,出拳時如頂重物,似頂動,又似頂不動,徐徐而

進;向前邁步時雙腿含勁,如在過踝之沉泥中行走一般,這裡含有

一個想像的空間和過程,意識而形隨,意出而形到;前腿有踩勁,後

腿有蹬勁,十趾抓地,手足運動再配合呼吸。通過暗勁練拳可不斷培養力量、柔韌等身體素質。暗勁為內含之勁,在體外用眼睛是不

易被發覺的。「練之以築其基,以壯其體,骨體堅如鐵石,形式氣質

威嚴如山」,但這不是渾身緊張僵硬,而是含蓄、沉實、柔韌的。它

在外觀柔弱無力似棉花,內實積柔而成鋼條,可使全身富於彈性和

韌性,手臂極為綿軟而又極為沉重,全身極為輕靈而又極為穩重。

暗勁在五行拳功法中起到很大作用,它可使我們在練功過程

中逐漸提高自己的內力,增強肌肉強度、耐力、骨胳硬度、支持力及

五臟六髒的功能,並且可以調和內氣,配合呼吸加大機體供氧量,

使血脈充盈。這樣練習日久,表面看來力量好像沒多大,其實周身

肌肉群的調動反而增加了,突出了周身完整一體性。勁力運用含

而不露蘊藏於內,提高了身體反應能力速度、柔韌等素質,是養生、

增力不可缺少的一種練法。

三、技擊實用方法明勁(陽勁)打拳

明勁在五行拳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和暗勁始終貫穿在李

氏形意太極拳的練功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練功方法之一。

明勁實際上是全身的爆發力以擊打的形式發出,這種經過加

強的彈性和韌性力量隨時能夠集中於一點,在剎那間發出,由於全

身的爆發力經常性地運用,使身體的肌肉彈性提高,關節韌性加

強,增加了人體反應靈敏度和打擊速度。

我們現在對明勁出拳做個比喻,手臂比如一條有彈性的繩子,

拳頭好似一塊綁在繩子一端的石頭,石頭向前拋出時,手臂鬆弛,

當石頭到位後,繩子又用自身的彈性把它拽回來。這樣長期的用

明勁出拳不但把全身的肌肉充分加強了鍛鍊,而且把項部韌帶、脊

柱韌帶、腰、腿、肩部的韌帶都可全面抖動開,加增了其彈性和韌

性,以便使人體保持敏捷的反應速度和穩固的攻擊力量,並且對頸

項疾病、肩周炎及腰腿痛有一定療效。明勁發拳,疾速有力,動靜分明,「起式如崩牆倒,落地如樹載根」,進退起落,力求輕靈穩健。拳要緊,步要穩,腳要實,發勢迅

猛,先松後緊,勁力飽滿,使周身各部肌肉在相互摩擦抗爭中得到

鍛鍊。胸寬實腹,呼吸自然,全身肌肉張弛結合,用勁的部位要剛

中有柔,快如閃電,發拳如拉彈簧,既堅實又有彈性,氣勢如大江洩

洪,洶湧不斷,連綿不絕。「練之以騰其膜,以長其筋,其勁縱橫聯

絡,生長無窮」,「顧打結合,勢斷勁連,勁變意連,節奏明快剛烈」。

五行拳中鬆柔勁是基礎,暗勁是養生作用,明勁為技擊作用。

我們經常性地運用暗勁和明勁練拳,久而久之,身體上配合內氣、

內力就會產生一股驚人的合力,如與人交手可把對方震成內傷。

這股合力是氣、力、勁的高度融和,隨時可以調動於身體各個部位,

集中力點,結合呼吸,發出攻擊。但這種「動則變,變則發,快速集

中,隨心所欲」的勁力技巧和高度的協調技擊能力是非常難練的。

所以我們學拳是從一個由基礎到熟練、由熟練到精巧、逐步發展逐

步提高的過程。每個學拳者要想練出一定水平的功夫,都要下一

番苦功,打下紮實基礎,對每一個要領,細心體悟,並體現在整個練

拳實踐中,才會有所得。


相關焦點

  • 形意拳橫豎發力,科學練習方法
    形意拳橫豎發力方法,《一代宗師》有云:「功夫就兩個字,一橫一豎。」一個橫勁、一個豎勁就足以概括全部變化,今天講講形意拳橫豎發力方法。1、形意拳橫豎發力方法:形意拳之橫向發力方法形意拳中有專門盤練橫勁的動作,為橫拳。橫拳,一說為形意五行拳最後一拳,其行進路線為鋸齒形,為諸拳之母。因為生克萬拳全靠這拳。
  • 形意拳橫拳怎樣打出螺旋力
    橫拳似彈,槍彈通過槍筒的來幅線,旋轉而出,快準狠。而橫拳就是練的這個勁。橫拳屬土,土生萬物。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土居中央代表一年四季中的尾月,所以橫拳在一年四季都可以重點練習。練橫拳時拳要旋轉而出,有滾崩之勢,屬於邊打邊護,顧打合一的打法,看上去是防守實則是攻的意念包含在裡邊。
  • 練習形意拳的驚人反應——換勁
    劉殿琛老前輩在《形意拳術抉微》中曾說「餘初學技藝時頗學運氣,如肩垂、項豎、齒扣、舌頂內提等,如法習之,數日一作勢,漸覺氣可至於心間,然即周身倦怠,四肢無力,強習數日,則氣漸覺稍往下行,而又有周身倦怠之弊,如是者數次,而後始能一經作勢,氣即直達丹田,此即五行為五關之說。
  • 形意拳練習訣竅
    形意拳是以槍為拳,所以最先出來的勁是「槍勁」。馬上用大槍什麼勁?很容易意會成直勁。其實過去馬上用槍不是兩手端著去捅的,那個才多大勁?你可以試試,端著槍坐在馬上往前捅,看看得勁不?過去是兩馬對衝一個回合,其實就一下,捅上就贏了,打不著就再來。
  • 形意五拳的練習,應該注意什麼?
    (侯孝賢老人90歲高齡時表演的形意拳)我父親馬萬通是形意名家單刀李存義的弟子。我自幼隨我父親習拳,後又教拳。從學習和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老拳師們在傳授時講的一些要點,對於練好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對這些要義有所忽視、缺少了解,即使下的功夫再大,也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 形意拳是調節身心的最好方法|網絡賽運動員訪談
    我的形意拳從學於師兄劉連發(劉連發師兄形意拳師承:定興李氏三傑李子揚—魏鳳嶺—劉連發),學習五行、十二形、八式、雜式錘及器械等。2、您是怎麼接觸武術的呢?3、您覺得練習武術有什麼好處?中醫講五勞,現代人佔久視、久臥、久坐三項,玩手機電腦、看電視、看書、缺乏體力勞動,生活安逸,所以適量運動是調節身心的最好方法。
  • 從傳統武學內家拳「形意刀」和「形意槍」淺談形意拳之「橫拳」
    這兩年,有些人標新立異,非要考證形意拳橫拳的「橫」是蠻橫不講理的「橫」!衲子要說,這完全是對於形意拳的誤解和曲解。形意拳心正、意正、氣正、形正,至正至剛,講求的是儒家的溫良恭儉讓,是道家的陰陽之「道」,是佛家的大慈悲心懷,怎麼又會出來一個什麼蠻橫不講理的「橫」?這簡直是對於形意拳的詆毀和污衊!橫拳屬土護脾,土生金而克水。
  • 馬保國輸了,形意拳不能打?錯!近代形意拳實戰如何高效速成的?
    同為形意拳,一個能打,一個挨打。看來老馬練錯了。不是形意拳不能打,而是老馬沒練對頭!形意拳練習者現狀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拳一年打死人」。這句話就是說形意拳出功夫快,效率高。現如今,多數人練形意拳按部就班,三體式、五行拳、十二形、八字訣、雜式錘等一步步練,歷時數年,還沒進入實戰訓練階段。學拳練了千招,用時一招也使不出來。還有些拳師教拳,一個劈拳就要教半年,全套學完,少說就是十年,這也許是傳承人訓練方法。
  • 形意拳的說手與實戰
    形意拳的真功夫指克敵制勝的實際功夫,達到真功夫的境界,一是需要功力強勁;二是動手經驗豐富;這不是隨意練習一下套路就能做到的。 郭雲深大師為形意拳實戰派領軍人物,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著稱,其實這就給了後人一個啟示,形意拳該如何實戰,那即是簡單直觀,形意拳裡面的招式不算太多,饒是如此五行十二形全部運用起來,沒有高出對手數十倍的功力,也是無法做到的;最簡單有效的就是精煉一兩種招式,反覆練習,直到形成信手拈來的本能,就如同張嘴吃飯一樣自然,再加上過人的功力,那就一定可以實用了
  • 形意拳之精髓
    本門所傳之形意拳以五行拳練氣、練勁、練步、練身法。具體分四個階段來練習。此處僅以五行拳中的劈拳為例作一簡要介紹。
  • 說說形意拳的認識論,順帶提一下老三拳
    但這篇文章你還是需要看懂的,因為不理解這篇文章,你也無法準確的理解形意拳。這篇文章雖然沒講什麼高深的技藝、理法,但確是講的認識論,或者說是教給你怎樣認識心意拳的方法。老輩曾說過形意拳邪門。這種所指不帶惡意,而是說形意拳的獨特。形意拳是有很多矛盾體組成的。比如簡單的,一般人能理解的上下、前後左右等等,再比如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好壞相隨。
  • 尚雲祥的形意拳
    先生傾一生精力,專攻形意,享有"鐵腳佛"等美號。形意拳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播和演變,至今不論文字轉抄或頭授受,都有許多差異。這裡談談尚雲祥先生是怎樣教練形意拳有。因先生對形意一生為斷探索練習,故各個時期所教又略有不同。限於篇幅,僅擇先生晚年所教的一些既平凡又有特色的技法來談談,或許有益於同好。站三體式是為了強身,打好技術基礎,故先生特別注重站樁,並藉以考驗人。
  • 形意拳十二形拳用法歌訣
    崩拳形意拳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拳種。自形意拳創立至今,歷代武術名家總結出了很多打法歌訣,這些歌訣簡單易懂,但簡潔明了的指出了形意拳招法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分享下關於十二形拳的幾句歌訣,供大家學習!宋氏形意拳龍形
  • 一位練習形意拳的前輩心得體悟
    一.初學站樁平生第一次知道形意拳這回事,是在讀大學時,於圖書館的武林雜誌上了解到的。當時只是知道形意拳厲害,也一直很仰慕前輩們神奇的形意拳功夫,在現實之中卻一直無緣遇到教形意拳的老師。直到畢業之後,返校參加武協周年誌慶,才見過一個老前輩演練形意連環崩拳,那時真是開了眼界,見識到了形意拳剛猛霸道的特點。那時由於還在練習外家的東西,所以卻並不是很有誠意學,待到想學之時老前輩已經作古了。於是內心一直引以為憾,直到遇到我現在的老師。我的習練形意拳的歷程才算開始了。形意拳由習練之日起,便一直強調站樁,也即是三體式。
  • 形意拳如何練出抖絕勁?
    形意拳發勁稱之謂抖絕勁,務要全身放鬆,身體高度的協調統一,全身的勁力集中一處的整撼力,也稱暴發力,參考觀察騾馬乾完活打滾後混身一抖的勁力。形意發力時,肌肉是由松到緊的,好似全身的散勁頃刻間聚於一點,這一點可以是拳,也可以是全身的任何部位。
  • 尚雲祥先生是怎樣教練形意拳的
    先生傾一生精力,專攻形意,享有"鐵腳佛"等美號。形意拳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播和演變,至今不論文字轉抄或頭授受,都有許多差異。這裡談談尚雲祥先生是怎樣教練形意拳有。因先生對形意一生為斷探索練習,故各個時期所教又略有不同。限於篇幅,僅擇先生晚年所教的一些既平凡又有特色的技法來談談,或許有益於同好。
  • 形意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形意拳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差別。形意拳,又稱行意拳。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要知道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增強版,而不是獨立出來的東西。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老輩子人怎麼練出形意拳真功夫的!
    其實真傳的形意主要就是單操,至於什麼套路根本不用練,重點是五行拳,它是所有拳法的母拳,但不能自學的,因為那裡有很多小動作,如果師傅不親身示範,你自己是琢磨不出來的!都知道形意有三層功夫,其實五行拳每一個拳法都有三種練法,這三種練法就是三個發勁方法,共有十五練法,這個秘密恐怕現在知道的人不多,因為這是形意的秘密,並不是練明勁練的一定時候就自然會暗勁和化勁了。形意的步伐主要是雞形步,也就是要時刻分虛實,而在技擊中則多用雞形和蛇形步。所以說形意並不是無遮攔的硬打,它的很多理論和太極雷同,但訓練方法比太極更科學,也就是先練剛,再練柔,最後練化。
  • 形意拳的「尾閭」
    四、練習方法形意內功,透力極強。功理深邃無比,但功力練法卻十分簡單。只要能尋求明師,用科學方法引導練功,按步驟去練習,自可事半功倍。(一)練內功應遵循的原則1、意為先導。意念即人的思維活動,意念練習的目的是要通過有意識的行為練習,將功夫長在身上,達到下意識反應,實現人體本能反應的擴大化、規範化、科學化,即拳經上講的「無形無意是真意」。意為先導還要體現在周身對外界(外力)的反應度的提高,形成周身皆有反應、周身皆能發力、化力,即「周身皆彈簧」也。
  • 習武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功-形意拳的骨力練習法
    形意拳入門的關鍵是,如何從樁功中找到六面力,找到六面力就找到了拳勁(樁勁),就明白了練拳和做操的區別。找拳勁的不傳之密是——體內抻筋拔骨。 一、形意拳體內抻筋拔骨的內涵 1、體內、體外抻筋拔骨的區別 形意拳體內抻筋拔骨區別於壓腿、劈叉、下橋等通過肢體大幅度、快節奏、機械性彎曲變形的拔筋,他是在相對靜止(蠕動)的樁功狀態下,通過內視和假借,氣血鼓蕩,使筋膨脹骨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