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雲祥先生是怎樣教練形意拳的

2021-02-23 武術人


先師尚雲祥,字霽亭(1864---1937)山東樂陵人,自幼慧穎強識,勤奮過人。得師中華武士會創辦人李存義先生,並深得郭雲深先生的厚愛。先生傾一生精力,專攻形意,享有"鐵腳佛"等美號。形意拳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播和演變,至今不論文字轉抄或頭授受,都有許多差異。這裡談談尚雲祥先生是怎樣教練形意拳有。因先生對形意一生為斷探索練習,故各個時期所教又略有不同。限於篇幅,僅擇先生晚年所教的一些既平凡又有特色的技法來談談,或許有益於同好。 

樁功是個寶 得它才能好

   站三體式是為了強身,打好技術基礎,故先生特別注重站樁,並藉以考驗人。一天早晨,師兄們還未起來,我已在外院(北京十二條辛寺胡同尼姑庵廟內)正殿廊簷階下兩米左右處的香爐旁,站起樁來。先生看罷,問我:"站得怎麼樣?明白是怎麼回事嗎?來!我告訴你,站紮實點!"只見先生用中間三個手指在我胸前一划,我竟忽悠一下撞在正殿門上。我過去雖聽說過形意有什麼內勁,認為不過是傳達。可是這回,想不到一百多斤的人,被打出丈八尺遠,勁真是夠大的,可是手打在身上為什麼不疼?又摔出那麼遠?低頭再一看前廊下的臺階更為驚訝,這臺階雖高不足尺,可不知自己是怎樣背身上來的?就這一下,鞭策我一幹幾十年!後來,才深知樁功的威力,以及它和發勁的關係。如果不求實效,不認真站,或站得很少,是沒法嘗到的。 

  先生所教的三體式,夾剪腿三七勁、龍折身,難度大。如果樁功站得好,不僅拳術基礎紮實,而且一站氣沛周身,掌指、勞宮穴的熱流、氣感,雖處於靜態,卻有抻筋撥骨、調整五內、驚起四梢之效。 

腳打踩意不落空 消息全憑後足蹬 

  先生講"腿勁",常說這兩句話。我們似乎明白,又不真懂。也知道形意的槐蟲步,是它的特點之一。也知道"打法須要先上身,手腳齊到方為真"的道理。認為利用身體向前衝的慣性,再加上手臂的發力,打上就能有效,有效就是不落空唄!根據這個道理,為了加大身體的前衝力,所以才要"消息全憑後足蹬"吧!至於為什麼叫腳打?又為什麼叫踩意?卻捉摸不清。一天,我和李明讓(振東)師兄在練功,老師說我們上步的勁還不對,過來拉著我的手,隨即用腳一趟我的前腳,我就不由自主一連後腳也跟著離地而起。不是我的手被拉著,定會被凌空摔出,先生淡淡一笑說:"這就叫腳打踩意不落空!勁不對,勁不大能行嗎?"這時我才明白什麼叫踩意,又為什麼叫腳打,也領悟到去意好似捲地風的真正涵意了。如果不跟步只追求著做,憑踩腳以造聲勢,或單憑手腳齊到的撞勁來理解形意拳的精華,相差何其遠耶! 

不知進退枉學藝 不知起落枉伶俐 

  先生教我們練鷹捉、鑽拳等,和一般的練法不同,都是把前腳先拉回半步,接著再進步。且前腳上步腳不外撇,而是直進且有獨立之形。此外還有進退、搖轉等不同變化的步法,因之用力的方法也不同。先生曾說:勁不對沒用,步不活是病。要進退靈活,還要迅速有力,不知進退枉學藝嘛! 

  學形意的第一趟拳,人們叫它劈拳,而先生卻叫它鷹捉。說來是有道理的:1、它是掌,不是拳,就不能叫拳。2、劈拳之形似斧屬金,是拳經的定論。它既是掌,又是俯掌,根本不似斧之形,就更無法練出似斧之勁,與要求的勁根本不符,這就說明它不是劈拳。3、經云:出勢虎撲,起手鷹捉。既然提出起手動作是鷹捉,而五行、十二形等拳的起手,又都用得是它,所以應該管它叫鷹捉(先生教我們練的劈拳是另外一趟,手握拳,以小臂作斧刃發劈勁的)。談到鷹捉,說來平凡,練形意的人都會,但不好練。甚至有一輩子吃不透、練不到的味道。為什麼?這就得從形意拳的勁追究起。形意拳竟有什麼勁?廣義來講,五行、十二形,一種拳一種勁,甚至一種拳包含幾種勁。而形意獨具特色的、最根本的勁,卻在於起落、鑽翻。故經云:不知起落枉伶俐。如果把起落簡單地理解成是動作的起伏,就大錯而特錯了。我在學站樁時,先生那一划,不正是起落的精華摩挲勁嗎?也就是人們很少知道的翻浪勁。而鷹捉正是練它的基本拳,故稱之曰:形意母拳。經云:起為鑽,落為翻,起是去也,落是打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如果對鷹捉的起落、鑽翻不理解,就談不上領會形意的真諦。正象先生說的:"不懂起落,就是傻練!只能鬧個好身體,沒法領會其中竅要!"這話,確什得我們很好地琢磨,弄個明白。 

拳法意來本五行 生克裡邊變化精 

  先生曾說:"你要健強五臟六腑,改變精神氣質,打好技術基礎,就得先練好五行拳"。還說五行拳不僅鍛鍊外在的技術動作,還對培養和發揮內在的精神作用,有顯著效果。並常說:"五行五精即是五虎","五行本是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攔","四梢但齊,五行亂發","五行合一處,放膽即成功"等等。細心玩味,確感到它有助精神,長勇氣的作用。這在技擊上該是多麼重要的一環。先生說"內要提",就是要把內在精神提起來,包括把內五行發動起來。"心動如飛劍,肝動似火焰,肺動成雷聲,脾動腎加功"。這樣發動,會增強克敵制勝的信念與威力。 

  人們練五行拳,大多數是按金、木、水、火、土,形成劈崩鑽炮橫的順序來練。而先生則不然,先生說講五行,就得講生克制化。練五行拳既為治病、健身提高技術,就得按五行相生的道理來做,也就是按金、水、木、火、土,劈鑽崩炮橫的順序來練。否則,鑽與崩的順序一顛倒,就出了問題。因為劈屬金,崩屬木,便形成了金生木,鑽屬水,炮屬火,又形成水生火。講五行卻又違反相生的規律,從道理就說不通,當然效果也就不能理想。 

虎未撲食頭早抱 出洞入洞緊隨身 

  有人曾對"虎抱頭"提出質疑,引出不少議論。我以為,在形意拳術中虎抱頭是正確無疑的。它是形意技法中獨具特長的動作要領。必須理解並要在平素練習中,嚴格掌握和運用。至於虎豹頭則是與虎抱頭同音,由於臆測誤解而產生的。尚先生講形意動作,一開始就強調"肘不離肋,用不離心,出洞入洞緊隨附身"。這是形意拳出入手的原則,起到先打顧法後打人的作用。顧是為了打而儲蓄力量。因為肘不離肋,手不離心,會使身臂成為一體,臂借身力而力大,身借臂力而得發。再加上鑽、翻、擰、裹、墜使蓄力增至極強,威力乃更大。因之它是有利於防守、發勁的竅要所在。而出洞入洞緊隨身不僅是上述涵義的引申,而且是對即將出手的剎那間的要求。洞即人的嘴,出洞入洞就是說出入手都要從嘴這兒走。在手未離身蓄力待發時,手是在頭下抱著,這正和虎撲食的形意相同,故名虎抱頭。虎之撲食不僅蓄力而發既快又猛,而且是爪到嘴也到,故使被撲之物難於抗脫。形意虎形拳的技擊威力,正是藉助虎抱頭的束身蓄力,既顧又打而產生的。並且成為形意拳的主要技法,列為四象,即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 

火機一發物必落 硬打硬進無遮攔 

  先生教練的形意拳術和器械,都要求打好剛勁,迅猛剛實,才能達到"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的技法要求。只有剛實才能達到"火機一發物必落,硬打硬進無遮欄"的技擊作用。因之在形意技法中,練不出迅猛剛實的爆發勁,是不符合拳經要求的。剛勁,與用拙力去求迅猛是迥然不同的兩碼事。形意練功有返先天之說,要求一切動作順乎自然。練剛勁也要順乎自然,在輕鬆、和諧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漸去追求上下內外、完整一氣所形成的剛勁。如果是*笨力氣蠻練,就談不上什麼剛勁了。 

  形意拳有剛(明)柔(暗)和化勁三步功夫,三種勁的劃分。動用中疾用驟發的為剛勁,緩動遂發的為柔勁,不意而發的為化勁。但是,這三者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它們同是在上下相隨,內外合一,周身完整一氣這一基礎上求得的。而且三者還有個同一目的-發(打)。講發不論是柔勁還是化勁,都必須有剛勁來作本錢。否則,就是借力而發,也發不出理想效果來。故先生年過古稀時還說"我若再有三十年陽壽,就再打它三十年剛勁"。因而先生認為柔(暗)勁的操練,不能分階段單趟地練,北京印花稅否則會得不償失的。特別是化勁,根本沒法分從階段單趟去練,更不是單趟所能練得的。只有在剛勁打好,身力得發的基礎上,根據掌握的技法,把發勁前的過渡動作,從自然輕鬆中、從技術分解中、從運用默悟中,按技法要求去找,才會漸有所得。這就是尚雲祥先生給予我們撥雲見日的指迷之談。 

  先生教學十分注重練功找勁,很少講著法。先生說:"不論什麼高著絕著,都不是靈丹妙藥,都會因人因時因地的不同,發生不同的變化,甚至有時反被他人所乘。""哪沾哪有,欲發則發","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用先生的話說:"只有追求這個者是形意拳術的真正精華"。 

  先生對形意拳的提練升華,有許多獨到和闡發之處有待我們後輩去認識和發揚。1986年的11月28日,是先生誕辰122周年,僅借本文,略志懷念!並為同好引些借鑑。

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傳丹田功為本,適合太極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練習者參研。

課程介紹

       丹田功是傳統武術尤其內家拳的核心訓練功法。在過去一直都是秘而不傳的,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傳承。一些拳譜中也有「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的說法。所以導致了很多武術愛好者雖然聽說過丹田但並沒有正確的認知,或者沒有得到系統的傳承,甚至曲解了丹田。本課程講解的丹田功源自山西戴家心意拳,丹田功的練法是科學完整且樸實無華的,而拳法和器械皆是由丹田功衍生出來的。本課程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步步的把丹田功的基礎練習方法教給大家。

課程列表

一、淺釋內家拳丹田功之秘

     本節課程主要介紹以下幾點:

1、什麼是丹田功?丹田是哪裡?

2、為什麼要練丹田功?丹田功的作用和獨特之處

3、如何入手去練習丹田功?丹田功的練習步驟介紹

二、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

      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正確的身法是練出丹田的前提。本節課程詳細講解練習丹田功的幾個身法要領,並通過動作講解來配合身法練習。

三、丹田貫氣法——丹田功的核心機密,拳譜曰:混元一氣吾道成

      丹田貫氣法是丹田功的核心內容,不會貫氣法則丹田無法真正的聚氣,丹田氣不充足則丹田功有名無實。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譜曰:混元一氣吾道成。過去老拳師對此秘而不傳。所以至今很多練習者都只停留在腰、胯、脊椎等基礎身法運動階段,甚至有的人對丹田氣聞所未聞。本節課程按古傳之法詳細講解丹田貫氣。

四、丹田運轉法——如何發動丹田氣,內家拳產生的根源

       丹田氣足之後,如果不會發動丹田氣,則丹田也是「死」丹田,所以必須會運轉之法。這也是內家拳法產生的根源,內家拳是由內而外練習的拳法,內家拳是先由內後有外,根據丹田運轉的側重方向不同和拳理差異而形成不同拳法。本節課程以心意拳基礎為例講解如何以氣催動丹田運轉。

五、養丹田——如何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丹田養就長命寶

       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譜中講「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那我們平時該如何養丹田呢?本節課程會教大家如何利用生活中碎片化時間,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

六、檢驗丹田功正確與否的十個身體特徵

       丹田功練的正確與否有沒有標準?怎麼自己檢驗練的對還是錯?本節課程總結了十個身體特徵,供大家參考研究。

七、丹田功練習中的注意事項和建議

       本節課程主要講解丹田功練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訓練計劃方面的建議。

學習方式:掃描圖片上二維碼或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加入學習《丹田功秘法》。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共同推動傳統武術發展!

QQ:276026888

網站:http://www.wushuren.com

相關焦點

  • 尚雲祥的形意拳
    尚雲祥,字霽亭(1864---1937)山東樂陵人,自幼慧穎強識,勤奮過人。得師中華武士會創辦人李存義先生,並深得郭雲深先生的厚愛。先生傾一生精力,專攻形意,享有"鐵腳佛"等美號。形意拳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播和演變,至今不論文字轉抄或頭授受,都有許多差異。這裡談談尚雲祥先生是怎樣教練形意拳有。因先生對形意一生為斷探索練習,故各個時期所教又略有不同。
  • 民國著名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略傳及珍貴照片集錦!
    民國三年,政府命陸軍部設立陸軍武技術教練所一處,地址在西城受壁胡同,該所學員,皆由全國陸軍之官佐選送者,肄業年限為年半,當成立時,特聘公充形意拳術教官,在所三年,兩期畢業後,公便於西直門內南小街彌勒院廟內授徒,能深得衣缽者,有劉文治先生,及許笑羽先生。      民國十四年,有天津人王錦文等廿餘人來京,聘公至津後,乃設形意拳術研究社,後更名為振華武術社。
  • 尚雲祥形意理論
    尚雲祥主要形意拳理論:繼承並傳留了「趟勁」特長,體現出「腳打七分」的特殊技法。
  • 一代宗師尚雲祥生平軼事
    一日,在前門外大柵欄遇上一位形意拳名手李志和先生,二人比手,還沒看見李先生出手,就被跌出去了。於是就問李先生這叫什麼拳。李先生說:" 這叫形意拳,是內家拳。"尚先生擬拜李先生為師,因當時形意拳有保密的陋習,李先生不收徒。於是託人訪問形意拳名師。後深州(今深縣)李存義前輩來北京,於是託人介紹,請求列入門牆。存義前輩見其身材矮小,不願收錄。尚先生不覺兩眼含淚。
  • 緬懷形意拳大師李文彬先生往事
    陝西著名武術家張桐感慨地說:「這趟劍是形意的寶貝!」上海武術名家蔡龍雲也感嘆地說「形意拳練得真神 !」。雲南武術名家沙國政先生為當代形意名家,擅長形意拳、八卦掌等。先生遞杆,牛拳師卻撥不出去,交換攻防,牛拳師遞杆出來,先生搭住來杆,向下「譁啦」一划,牛拳師手中桿頭「嘭」的一聲,掉到地上。牛拳師不知奧妙何在,再體驗一下結果依然。牛拳師不勝敬佩。消息傳開大家都知道了,國家體委武術毛伯浩對先生頗為賞識。       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李先生在北京(當時的北平)從尚雲祥老師學藝時,經常隨尚老師參加黃河賑災募捐義演,歡迎南京國術館長張之江等武術表演。
  • 武術大師 | 「鐵腳佛」尚雲祥
    庚子之亂時,李存義將其西去訪同行前輩時所獲得的「形意心得」盡授尚雲祥先生,使之受益頗深。後來尚去祥先生自己又兩次赴晉訪心意六合門,收穫亦豐。由於他勤苦善悟,將晉北之異同貫而通之,交融升華,技藝大進,中年時已譽滿武壇,藝貫群英。郭雲深聞知門中出了個後起之秀尚雲祥,甚感欣慰而後愛,將其帶在身邊半年有餘,親授「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氣打「、三大秘技藝。從此,尚的技術更加精進。
  • 憶「小尚雲祥」
    形意拳的大家!是尚雲祥先生得意的關門弟子。」「尚雲祥先生我知道!是—位形意拳大師!他是李存義、郭雲深兩位先師的高足。他足下功夫了得!享有『鐵腿佛』之稱!」老毛繼續說:「因老李從小就刻苦習武,又悟性高,在眾多名師如清末六門提督徐德福、通臂大師張策弟子徐四哥等教誨下,基本功特別紮實。後拜在尚雲祥大師門下,且特別能吃苦,他的雄心是『藝不驚人誓不休』。深得尚師的喜愛,多年伴隨左右,盡得其真傳。
  • 淺談尚雲祥的實戰能力,孫祿堂曾言:「其勁力之猛無人能出其右」
    昨天小編就曾簡單介紹過形意拳一門中鼎鼎大名的李存義先生(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回顧一下哦),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尚雲祥先生,同樣也是形意拳一門中了不起的人物。直到尚雲祥在護城河遇到形意拳名家李志和練拳,並主動上前與其搭手比試之後,他才第一次領略到形意拳的厲害之處。而尚雲祥也正是在此次切磋以後,才生出了轉學形意拳的想法。
  • 民國武術家——尚雲祥,他有什麼絕活?
    武功:精通形意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丹田氣打尚雲祥(坐右一)影響:尚雲祥年輕時曾為清朝大總管李蓮英護院十年,後在其師李存義設在北京的沛城鏢局,保定的萬通鏢局主持鏢局。1931年受二十九路軍軍長宋哲元之邀,以形意五行刀技教練士兵,「血戰喜峰口」痛殺日寇長中華志氣。武林中有句話叫做「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一代宗師》裡四大拳派裡剛柔並濟的形意拳就是他這一門派的。尚雲祥(1864年~1937年),字霽亭,山東樂陵尚家村人。幼習外家功力拳,壯年比武不幸落敗,而改拜師從形意拳大師李存義,改練內家拳法。
  • 《逝去的武林》--夜練形意拳
    李仲軒老人是形意拳名家尚雲祥晚年所收弟子。尚雲祥的拳法被後 人稱為尚式形意,其宗旨是以拳法為修養。李仲軒在拜師尚雲祥前,跟隨尚雲祥的師弟唐維祿學拳,唐維祿文化程度不高, 人卻很文雅,平時總是懶洋洋的,拿著個茶壺一遛達能遛達一天,性子非常溫和。他教拳遵循古法,要在沒人的地方教,樹林裡都不行,必須周圍有牆,完全與外 界隔離,不準第三雙眼看。這麼一個沒人的院子,不太好找,李仲軒想了半天覺 得只有家族的祠堂合適,平時無人去,便在祠堂裡學拳。有一段時間,師徒兩人 吃住都在祠堂。
  • 形意拳的虎豹雷音
    李仲軒在寧河受了唐維祿拳術、醫藥、道法(形意拳是內家拳,以道家為歸旨,所以有醫藥、內功)全部的傳承,是唐的傳衣缽弟子。
  • 形意拳「懂勁知法」者才是上乘功夫
    所有這些都與形意拳所追求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及「無處不有、無時不然、觸之自應、不思而得」的技藝相去甚遠。因之運用招僥倖贏人,實乃形意技法的下乘之作。 勁法系形意拳特殊的「勁」「意」的運用。特別是尚派形意始祖尚雲祥先生之女尚芝蓉教練形意拳時,「著重練功找勁」,練的是「形神合一、渾元一氣」之功,找的是「六合完態、體用一源」的「真勁」。
  • 形意拳名家馬玉堂
    自幼拜形意拳名家「單刀李」李存義為師,歷經十個寒暑,功夫已日臻煉神還虛。其尤以「青龍出水」之功而傲視群雄,為此大師兄尚雲祥送其綽號「鑽天猴」,關被編入「江源奇俠傳」中,成為「小八俠」之一,很得師伯、師叔與同門師兄們的讚賞與指導,並得到師爺劉奇蘭的悉心教誨。功至虛極,在天津「中國第二屆武術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
  • 形意拳半步崩拳探秘
    形意拳半步崩拳探秘        談起尚派形意,人們都知道尚雲祥隔輩繼承了郭雲深的衣缽,復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冠絕當世。
  • 告訴你真實的形意拳"雷音"
    李仲軒又問師父尚雲祥,尚說,貓跟虎豹是一樣的,平時總哼著"嗯"的一股音響個不停。李仲軒從尚雲祥手中接過貓,果然聽到了貓的體內有"嗯"聲在輕微作響,而且抱貓的兩手上都有震動。
  • 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之女尚芝蓉72歲時演練的形意八式拳
    丹田功秘法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傳丹田功為本,適合太極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練習者參研。課程介紹       丹田功是傳統武術尤其內家拳的核心訓練功法。在過去一直都是秘而不傳的,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傳承。
  • 形意拳步法揭秘(上)
    縱跳步是追擊法,形意拳的龍形、燕形都是縱跳追擊之法,一個直向追擊,一個橫向追擊,步法不成就,這兩個形也難有作為。形意拳是野戰之拳,清末山西商人僱傭的保鏢清一色是形意門人,縱跳步在野戰時,作用極大。  形意門的輕功,是縱跳步成就了。李老愛講尚雲祥和唐維祿一塊去看戲的典故,唐維祿天生腿長,早早以腿功聞名,輕鬆邁步,把尚雲祥落下了。
  • 過去,形意拳高手們一拳將人打飛丈外的秘密
    郭雲深如郭雲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孫祿堂、李存義、張佔魁、薛顛、尚雲祥等等,他們打人都是這個特點。他們是如何練出這等威力的功夫的?有何秘密?形意拳三體式其實也是易筋經的一種變化姿勢,姿勢科學,長功力快。過去的形意高手們用功很深,所以練出了深厚的內功,發力威猛,所以攻擊力量特別大。
  • 談形意拳的鬆緊渾圓
    網站上看見了很多談形意樁中的渾圓問題,言松者大有人在。形意講松卻有其實,但松中必需有緊。是我的看法。也是老前輩的尊尊教導。松不是鼻涕。緊不是鋼條。何謂松?先說手臂,站樁中手抬起,抱渾圓,手臂上三角肌,二頭肌,三頭肌。等肌肉群不硬。【筋骨支撐】方為上松。
  • 淺談傳統武學形意拳五行第一拳是掌非拳的母式「劈拳」
    #筋骨開發#形意拳的劈拳是「掌」,偏偏卻叫「拳」。形意門裡有很多東西都看似不合理,出拳擰裹鑽翻,初學出拳要多彆扭有多彆扭。然而,恰恰這「看似不合理」和「彆扭」,共同構成了形意拳。形意拳之劈拳,是五行拳的第一拳。形意拳五行拳的橫拳是「母拳」,然而,練習形意拳都要從劈拳開始練習。這是因為按照陰陽五行原理,劈拳潤肺,只有通過練習劈拳,才能先把肺葉打開,才不會「炸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