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和炸藥有何區別?為何馬克沁機槍和火藥還有很大關聯?

2021-01-08 菌械喵笑秀

黑火藥

  炸藥能以其不同的性質去分類,如以爆炸時擴張的速度去劃分,爆炸時的速度高於音速很多倍的(通常是音速十多倍或以上),被稱作猛炸藥,這種炸藥多在各種武器彈藥中裝填的,用來產生殺傷力。若爆炸速度相對較低,就被稱作低速炸藥,如火藥或者發射藥,通常用來做子彈的發射藥。

  武器彈藥的發射藥,老早以前是黑火藥,現在大多數都是無煙火藥。這種火藥也可以算作是炸藥的一種,但是與炸藥還是有區別的。

  先說黑火藥。黑火藥由中國發明,一般是由硫磺、木炭和硝石混合而成。其中,木炭作為燃料,硫磺和硝石為氧化劑。由於火藥的燃燒特性,而且還能產生大量氣體和熱量,因此在早期被當做發射藥來使用。黑火藥作為子彈發射藥使用時,會產生大量白煙和殘渣(造成裝填困難和產生鏽蝕),所以在19世紀時,被無煙火藥所取代。

無煙火藥

  19世紀80年代,法國化學家、工程師P·維埃利最先發明出無煙火藥。當時普遍使用的是舍恩拜發明的硝化纖維,這種方式生成的火藥很不穩定,多次發生爆炸事故。P·維埃利將硝化纖維溶解在乙醚和酒精裡,在其中加入適量的穩定劑,成為膠狀物,通過壓成片狀、切條、乾燥硬化,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種無煙火藥。

  無煙火藥基本上由單基的硝化纖維,混合超過五成以上的雙基硝化甘油,或者以硝化甘油混合三基的硝基胍,以溶劑製成球狀、條狀或者是片狀的發射藥,另外還要添加穩定劑與轉化劑。雙基的發射藥,大多數用在小口徑武器上,例如手槍或者自動步槍。三基發射藥由於威力較大,通常運用在大口徑火炮上,例如艦炮、坦克主炮等。

  與黑火藥相比,無煙火藥的有以下優點:

  1.無煙:無煙火藥燃燒後沒有殘渣,不發生煙霧或者只發生少量煙霧。

  2.有三倍的威力:使用無煙火藥可增加彈丸的射程,提高彈道平直性和射擊精度。

無煙火藥

  無煙火藥的問世,為彈藥的開發奠定了基礎(一同奠定基礎的還有19世紀早期問世的底火)。從19世紀80年代末開始,歐洲國家的軍用步槍彈,基本上從大口徑黑火藥槍彈演變為較小口徑無煙火藥槍彈。馬克沁機槍也是因為使用了無煙火藥作發射藥,才具有實用的價值。

相關焦點

  • 第4230回:馬克沁機槍裡程碑,加特林機槍火神炮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放異彩,絕對是兵器史上的裡程碑。 馬克沁是一名優秀的武器設計師,他設計發明的馬克沁機槍在一次實射中每分鐘發射600發子彈,馬克沁在無煙火藥的研製中也作出很大貢獻,這種火藥使他的機槍更能發揮效力。
  • 甲午戰爭中,清日雙方是否裝備了馬克沁機槍
    1883年馬克沁發明了一種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這也是第一種現代意義上的機槍,被稱之為馬克沁機槍。馬克沁機槍使用帆布彈帶供彈,理論射速達到每分鐘600發,火力兇猛。而且馬克沁機槍的重量較之前各國普遍裝備的格林炮要輕得多,更適於機動,因此各國對其都頗感興趣。
  • 如果把子彈彈殼中的火藥換成鞭炮中的火藥,結果會怎麼樣?
    火藥,分橫藥,豎藥,軋炮,六十年代集上就賣,還賣,火鐮,火石,火絨打火吸菸袋,那時生產隊,各隊都有看青,看埸的護青隊員,每人一桿半夜十分偶爾會放上一槍二槍,恐嚇偷莊稼之人,俗稱獵槍(槍管長近兩米),也叫圍槍,火藥槍,(槍管短約一米)基夲都是豎藥,。使用前壓上火藥再放上鐵砂子,打開機頭放上壓炮,用來打野兔,狐狸,黃鼬。二踢腳,第一響是豎藥,第二響是橫藥!
  • 李鴻章遠赴英國,首次見到馬克沁機槍後,說了一句話令人心酸
    在西方侵略者的欺壓之下,統治階層才有了改變的意識。他們開始向西方學習,實行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基地,從國外買入槍枝大炮,希望能夠學習到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而在這所有槍械中,有一款老槍械成為了當時清朝極其渴望得到的重機槍,它便是馬克沁重機槍。
  • 發明火藥
    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藥,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採用無煙火藥以前
  • 工業炸藥與軍用炸藥有何區別?爆炸威力和適用範圍有什麼差異?
    民用炸藥種類很多,但都是自成體系,不使用軍用炸藥的典型代表TNN,其實黑火藥就是典型的民用炸藥,現在被廣泛用於煙花爆竹、二踢腳、竄天猴等等民用領域。黑火藥是利用硝石、硫磺、木炭為主要成分,由我們老祖宗在搞煉丹術時無意中發明,隨後被廣泛使用。黑火藥並沒有發展下去,後來的軍用炸藥和黑火藥沒有任何關聯性,黑火藥目前主要是煙花爆竹領域。
  • 甲午海戰中日海軍最主要的武器差距:火藥,日本下瀨火藥全球領先
    中日甲午海戰中,曾出現這樣一幕:定遠艦憑藉龐大的裝甲身軀和大口徑炮,在海戰中左衝右突,頻頻發炮,給敵人造成很大威脅。突然一發炮彈擊中定遠艦首,引起了一場久久無法撲滅的大火。大火伴隨著黃色的濃煙,顯得十分詭異。這次命中和其他炮彈明顯不同,其他炮彈通常不會引燃大火,也不會有這種黃色的煙霧。
  • 李鴻章出使德國,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說了一句話,飽含心酸無奈
    而在洋務運動中,李鴻章首先想到的便是國家的軍力,如果想不被挨打,勢必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於是,他創建了北洋海軍,同時,他請命耗費了巨資,從英德兩國買來了許多先進的艦船和大炮,來武裝清軍。
  • 沙場絞肉,殺傷80%,歷史上的馬克沁機槍,陣地是如何布置的?
    後來,雖然隨著加特林機槍的發明,自動火力開始出現在戰場上,但是受限於時代技術,加特林機槍此時的自身缺陷,導致其在戰場上的影響力相對有限。海勒姆在這個時候,已經是一個工程師了,他注意到槍械本身的火力持續問題。在多次觀察中,他注意到,槍械每次擊發,會因為火藥氣體的推動,產生後坐力。
  • 古人如何發現顆粒化火藥的威力要超過粉末化火藥?
    金朝敗將板訛可率領3000名殘軍奪船從水路逃跑,金軍數裡外有蒙古戰船阻擋,金軍戰船便用投石機連發震天雷,並以此突圍,「數裡之外有戰船橫截之,敗軍不得過,船中有齎火砲名『震天雷』者連發之,砲火明,見北船軍無幾人,力斫橫船開,得至潼關,遂入閿鄉。」
  • 帶你重新認識「四大發明」——火藥
    火藥最早出現的時間還有爭議。一般認為,通俗意義上的火藥出現於唐朝中期,那時出現了以硝石、硫磺、雄黃和蜜為主要配方的原始火藥,點燃它有可能會「燒手、面及燼屋舍者」(《真元妙道要略》)。這可能是最早的原始火藥記錄。唐朝末年,火藥已被應用於軍事。
  • 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火藥對歷史有推動作用
    紙能為5000年不間斷地傳承中華文明供應需要的前提;指南針能造詣鄭和下泰西和大航海時期;印刷能為文藝復興和言論至上供應手藝支撐。只是炸藥的結果褒貶紛歧。支持者說,他們的發明為資產階層打敗騎士階級製造了前提,也推動了汗青的歷程。反對者則覺得,它的湧現致使了屠戮的層出不窮,使人類的運氣受到嚴酷的殺戮。
  • 關於槍的過去的歷史、現在的狀況和未來的發展
    這種有膛線的槍叫「來復槍」,來復槍的英文是「rifle」,意思是槍管中的膛線,所以凡是具有膛線的槍都可以稱作來復槍。三、現代意義的槍應該從「馬克沁機槍」算起關於「馬克沁機槍」,我在頭條問答裡寫過(日俄戰爭中,馬克沁機槍為何能大發神威?),這種槍是在19世紀末出現的,在日俄戰爭中大顯身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廣泛應用。
  • 李鴻章訪問德國,見到馬克沁機槍無比喜愛,問了一句話後忍痛離開
    前期的傲嬌讓後期的大清嘗盡了挨打的苦楚,直到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之後才開始了學習西方的工業化,學習西方的軍事制度,這才有了作為大清實際權位第二人李鴻章的訪問德國之旅。清朝由冷兵器向熱兵器的轉化中國歷史發展不嚴格意義上的熱武器從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和北方金人的戰鬥之中使用了大量的火箭,炸藥之類的武器。
  • 肖忠良:無悔終身做火藥
    求知慾所使,他參加了研究生考試並順利通過,1982年至1988年師從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王澤山從事火炸藥學習與研究工作,並順利獲得了工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成為王澤山院士培養的第一位博士。回憶長達十年的求學歷程,「我本鄉下農民,能上大學備感幸運,十分珍惜時光,不敢有絲毫懈怠,努力求知解惑最終順利畢業,對所學僅達到了有限和膚淺的所知與理解。」肖忠良如實說。
  •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為什麼清代中國的火藥武器卻大大落後了?
    一、明清鼎革時代雙方對於火藥武器的引進與使用1522年,葡萄牙船隊闖入廣東新會,試圖在華武力佔據據點,但不久即被明軍所擊敗,並繳獲兩艘戰艦和20 門艦炮,這種炮被明軍稱之為佛朗機。鑑於佛朗機較之中國傳統的火器已經略有優勢,明廷於是下令仿製,並於隔年後仿製成功,隨即便裝備北方各邊關要隘部隊。
  • 馬克沁重機槍槍管前邊的圓鐵片,是用來幹啥的?原來還有這作用!
    馬克沁重機槍大名鼎鼎,很多人都聽說過,但馬克沁槍管上有一個圓形金屬片這一細節,相信了解的人並不多。這個圓鐵片為何放置在那裡、有什麼作用?今天不妨來聊聊這個話題。馬克沁重機槍槍管前面確實有一個圓形的金屬片,它主要是用來擋火焰氣體和散熱的。
  • 歷史探秘:明朝天啟大爆炸,千噸火藥為何炸出核彈的破壞力?明史隱瞞了什麼
    這次大爆炸地點在北京內城西南方向的王恭廠,它還有個別名叫「火藥局」。明朝的火器非常先進,特別是京城的禁衛營都進行了統一配備,王恭廠就是專門用來儲存火藥以備軍需的皇家工廠。而王恭廠非戰時的火藥儲備量只有千噸左右,完全無法造成這樣的殺傷力。要知道3000噸左右的TNT的爆炸直徑才在百米左右,普通炸藥的波及範圍是有極限的,更不用提明朝時期的火藥。當然,普通炸藥不行,但核彈卻可以,所以有一種說法是,除非明朝在秘密研製核彈,不然引發不了這麼大的爆炸。
  • 結構設計對於火藥輔助式開斷器開斷特性的影響
    現有熔斷器中的高速開斷器通常採用炸藥爆轟產生的衝擊波來進行爆破驅動,炸藥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破壞力強、噪聲大、價格昂貴等缺陷,且炸藥型開斷器結構設計複雜、體積大、質量重。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周煜韜、莊勁武、武瑾、袁志方、張超,在2020年第5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針對炸藥型開斷器存在的問題,設計採用燃燒做功的火藥輔助分斷的新型開斷器方案。研究結果表明,所提開斷器的仿真模型是正確的,三角形開孔可以有效減小火藥輔助式開斷器剛分時間及提升開斷弧壓。
  • 宋朝火藥技術已經成熟,火槍和早期手雷已面世,為何偏偏沒大炮?
    公元808年,煉丹家在無意間發明了火藥,之後在將近100年後的公元904年,唐朝將領鄭璠使用「火箭」進攻豫章,燒掉了龍沙門,成為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用火藥進行作戰的記載。此時,歐洲尚處在黑暗的中世紀中期。而後歷經五代十國,兩宋時期迎來了火器發展的高峰。此時,火球、火藥箭、長竹竿火槍、突火槍的出現,均使得火藥逐漸步入戰爭的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