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現實,我們聊聊烏託邦

2021-02-16 樂遊LETSGO

是《奧德賽》裡的Syria島「太陽在那裡轉身,大概是晝夜交替之處。島上居民不多,卻非常富足,牛羊成群,盛產小麥、葡萄酒。人民從未遭受饑荒,也從不染病」。還是陶淵明筆下的「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是莎士比亞在暴風雨中描述的「這裡沒有貿易,沒有貧富,契約、承襲、疆界都沒有。叛逆、重罪、劍、戟、刀、槍、炮以 及一切武器的使用都禁止」。還是約翰•列儂在《Imagine》裡的「沒有國家」、「沒有宗教」、「四海皆兄弟」?

亦或者是維基百科提出的:「想像一個世界,每個人都能分享人類知識的總和。」

最早明確提出烏託邦是託馬斯•莫爾的《烏託邦》(全名《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託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書中的烏託邦新島有54座城市,首都是亞馬烏羅提。關於制度、分工、社交生活、宗教、戰爭、旅行等都做了詳細敘述。

託馬斯•莫爾小說《烏託邦》裡的烏託邦島地圖

「六小時工作制,工作要服從社會需要,財產共有,沒有貧富差距。物質極大的豐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在烏託邦裡,學習新技巧將代替傳統的放鬆活動,如飲酒。」

就像烏託邦Utopia一詞源於希臘語,既有「沒有的地方」也有「好地方」的意思一樣。任何重構烏託邦的意圖,必然都充滿了未知和冒險。

文學好像更青睞於「反烏託邦」題材,知名的「反烏託邦」三部曲(阿道司•赫胥黎的《美麗的新世界》、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葉甫蓋尼•扎米亞京的《我們》),陳冠中的《盛世》、韓松的《地鐵》、王晉康的《蟻生》、馬伯庸的《寂靜之城》也是比較典型的反烏託邦小說。

可能現實往往比理想殘酷吧,而建築貌似更容易接近烏託邦。

就連《瘋狂動物城》奇妙而幻化的動物都市,但實際上整座城市設計沒有一絲一毫的幻覺成分。那些大小運輸系統相互套疊,交錯的管道、閘道和升降梯構成的複雜交通網絡,即便那些大大小小的不同入口、出口,無不出自嚴格的建築圖紙規劃。

劉家琨是國內一線建築設計師,同時他也創作過好幾部中長篇小說。有意思的是,在他的《明月構想》中描述了一個反烏託邦世界。

豆瓣是這樣簡介這本書:「建築師歐陽江山要建立一座新城,用建築重塑人們的靈魂。這個異想天開的計劃,被命名為「明月構想」。這位強硬的理想主義者一步步逼近成功,最終卻譁然失敗,他的失敗比他的成功更有意義。」

書中有一句話:「無論怎樣,至少,歐陽江山多半有一對夢幻者的眼睛,有一雙與眾不同的大手,也許還有些神經質。」

如果有機會,建議去看看西村的實物。往大了看,劉家琨為西村設計了一個巨大的內部綠地空間,用總長1.5公裡的運動路徑環繞著建築。往細節看,你會發現劉家琨把空心磚真是用絕了。如果有建築專業背景,看到的細節絕不只有空心磚的運用。

 

我個人是很喜歡看手稿、效果圖、模型,這是一個變化的過程。

有一個人,三十九年前,要離開一個小城市,去美國念書。他從來沒有出過國,因轉機需要在東京停留,所以他決定花兩天時間逛逛這座大都市,到街上走走。他去看了丹下健三的作品(1964 年東京舉辦奧運會的兩座場館就是丹下健三的作品)。他看了很久很久,不能理解建築怎麼能做到這個地步,眼界大開心潮澎湃。

這個人就是姚仁喜。

而若干年後,姚仁喜也創作了不少讓人願意看很久很久的建築,比如烏鎮大劇院、蘇州誠品、水月道場、「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等。

作品說明牌上的「業餘建築工作室」讓大喵非常好奇了。業餘建築工作室的介紹非常烏託邦。

 

「業餘建築工作室是純個人的建築工作室。它甚至談不上是一個事務所。因為就像它的工作始終對生活中各種自發性的事物保持著新鮮的興趣一樣,它宣稱建築設計只應該是一種業餘活動,生活永遠比設計更加重要……」

 

對建築不感興趣的人,會覺得以上部分在他看來都像是看沙盤。對建築無感的人看什麼呢?

看到《飛舟》,讓我想到了諾亞方舟。

《創世紀》第6章到第9章記載了諾亞方舟的故事。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耶和華見到地上充滿敗壞、強暴和不法的邪惡行為,於是計劃用洪水消滅惡人。同時他也發現,人類之中有一位叫做諾亞的好人。

《創世紀》記載:「諾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耶和華神指示諾亞建造一艘方舟,並帶著他的妻子、兒子(閃、含與雅弗)與媳婦。同時神也指示諾亞將牲畜與鳥類等動物帶上方舟,且必須包括雌性與雄性。

由想像構成的地理,需要湊近細細去尋找隱藏在其中的「彩蛋」。

7是一個奇妙的數字。

《聖經》中,上帝用七天創造世界:第一天創造了光,第二天造空氣和水,第三天造陸地、海和各類植物,第四天造日、月、星辰和定晝夜、節令、日子和年歲,第五天造各類動物,第六天上帝按著他的形象造人,第七天創造工作完畢,上帝歇了他一切的工作,安息了,並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

「7」可以是「生」,同時「7」也可以是罪惡。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淫慾、暴食,七個原罪。

不知道這個裝置的「7」偏向哪種解釋?看這個裝置的構成很有意思,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東西。

以上只是一部分。

截止到10月8日,你都可以在「重構烏託邦」藝術展現場看到18位設計師和藝術家從「反思過去」、「批判未來」、「從當下出發」展出的繪畫、雕塑、裝置、模型、圖紙、影像和攝影等門類的作品。

地點:OCAT安仁展區,安仁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開放時間:10:00-17:00(逢周一閉館)

看完展找一家茶館,與朋友開始一場「烏託邦」、「反烏託邦」的漫長而魔幻的討論,也不失為一次愉快的旅行。

相關焦點

  • 何謂年輕人的「說唱烏託邦」?用Party精神對抗現實消磨
    烏託邦是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充滿和平與愛。"音樂烏託邦"的構成透露出一個信號,通過音樂的媒介,用興趣、平等、遊戲的態度去社交娛樂,是年輕人對抗現實磨損的方式之一。根據彭博商業周刊數據統計發現,95後為興趣付費已經超過3萬元。
  • 何謂年輕人的"說唱烏託邦"?用Party精神對抗現實消磨
    作為《說唱新世代》節目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W8VES廠牌成員們保持他們一貫的以現實生活為養料的創作態度,持續在音樂中表達Z世代青年人的所思所想,他們的才華與鋒芒,宛如一支蓄勢待發的潛力股,不斷衝擊著華語說唱市場。《Sometimes》歌曲中也表達著這種態度。
  • 照進現實的「烏託邦」——《平凡的世界》讀後
    見的第一天,我說:「與書本相遇需要機緣,如同此刻的我們。有些書,當你讀不懂的時候,那就好好珍藏著。當你走的足夠遠,就會忽然懂得。」《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一本書。高三的他們,真的在重讀。他在書中說:「我們出身於貧窮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視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路遙說:「人處在一種默默奮鬥的狀態,精神就會從瑣碎生活中得到升華。」路遙說:「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
  • 金觀濤:中國文化的烏託邦精神|雙體實驗室
    這裡,我們正好發現,大同烏託邦是以儒家為主導的傳統文化追求「道德完美」這種基本價值的社會投射。追求完美之價值在產生「應然世界圖象」的同時,就會把「應然世界」和現實世界進行對比,從而找到了批判現實社會的特殊視角。在一個人皆舜堯的社會中,每個人內心的道德追求足以解決一切社會紛爭,產生井然的社會秩序。這種社會不需要法律,甚至沒有必要存在任何外在的規範性約束。
  • JJJ發文:當我們意識到彼此不是陌生人,就接近烏託邦了
    他寫道:「一旦我們所有人都意識到我們並不是真正的陌生人...我們就能夠接近烏託邦(空想主義理想社會)了!這或許不會成為現實,但是一個很棒的想法✌」2019-20賽季常規賽,小賈倫-傑克遜場均出場28.5分鐘,能夠得到17.4分4.6籃板1.4助攻,他在今年八月初遭遇左膝半月板撕裂,賽季報銷。(編輯:拖鞋)
  • 烏託邦小史:是未來藍圖還是空中樓閣?
    在羅伯特·歐文的誕辰紀念日,我們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烏託邦的「前世今生」。千百年來,人類為何如此迷戀和持續想像著「烏託邦」?「烏託邦」又曾經以哪些面貌出現?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它?無怪乎莫爾在《烏託邦》中大肆展開對私有財產的批判,在烏託邦,擁有私有財產是一件不正當的事情。於是在烏託邦人的公共廳館和私人住宅,糞桶溺盆之類的用具都是由金銀鑄成,他們也用金銀做成鎖鏈戴在囚犯身上。可以說,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關係充滿著衝突與不和諧。現實景象與烏託邦構想之間的落差,讓我們窺見人類想像烏託邦一個重要的心理動因——通過想像來逃避令人痛苦的現實,並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批判。
  • 對比《烏託邦》與《魯濱遜漂流記》,淺析早期烏託邦文學的模式化
    下面我們就結合《烏託邦》與《魯濱遜漂流記》分析一下早期「烏託邦」文學特有的模式化。作者通過槍眼從窺探到瞄準過程,通過三支槍的變換射擊,槍枝重量由重到輕的交替,射擊從偏離到直中「靶心」的變化,距離由遠變近的突破,步步逼近與層層刻畫的描寫,作者讓魯濱遜用手中具有現代社會意義的槍,用殺戮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一種充滿理性與冷漠的新式侵略。這件事情之後,魯濱遜開始真正意識到要用自己的準則建立自己的烏託邦。
  • 電影遊戲文化:烏託邦與反烏託邦
    而這類烏託邦又因為不同的時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公有制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古代社會(如柏拉圖的《理想國》、託馬斯·莫爾的《烏託邦》、康佩內拉的《太陽城》);一類是通過科學技術來期待烏託邦在未來成為現實(如摩裡斯的《來自烏有之鄉的消息》)。如果說前者還是停留在想像層面,那麼後者就相當於作者對建造「烏託邦」的殷切期盼。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西:《烏託邦》|烏託邦|亞美利哥·韋斯普奇|...
    第十二周 第一天巴西 託馬斯·莫爾 《烏託邦》這周我們渡過太平洋,抵達歐洲人所說的「新世界」。斐利亞·福克從日本登船駛向了舊金山,可我們的行程將繼續去到他沒有踏足的地方。我們會前往南美洲,追隨最早的歐洲探險家之一亞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如今已成傳說的路線。
  • 烏託邦對現實主義的意義是什麼?
    主人公的荒誕而純粹的理想,如「唐吉坷德」雖然不能周全,但在現實的阻力面前,有著自己的現實意義。為什麼不平等比貧窮更可怕只要社會存在,就會出現貧富差距,階級也會隨之產生。但是貧窮和不平等是截然不同的。貧困關聯是一個人所缺乏的東西,不平等與物質財富分配原則直接相關,物質財富分配原則是指貧富差距。
  • ​真實的中國人「烏託邦」城市
    今天分享(三)】 三)、烏託邦是什麼? 對於中國人來說,烏託邦算是一個深入骨髓的好詞,馬克思先生描述的共產主義便是烏託邦的一種形態。 烏託邦(英語:utopia),也常常被稱為理想鄉,柏拉圖寫過。託馬斯.莫爾 的《烏託邦》一書,將完全理想的共和國 「烏託邦」描寫的更加具體,描繪了一副理想完美的世界,特別是用於闡述法律、政府及社會形態的烏託邦。
  • 詩意烏託邦的建造者
    建築是一面鏡子 城市是一個舞臺建築一直是加萊高亞的關注焦點,在他看來,建築「是在社會中扮演了一種最重要角色的學科,它在政治、意識形態和社會方面都影響著我們有生之年的變化和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所有這些現實和極端情況在城市的空間中集合在一起,建築從而在城市中構建起了一個舞臺。
  • 英國文學的獨特氣質: 「烏託邦文學」與「反面烏託邦文學」
    「烏託邦」一詞是16世紀英國人文主義作家託馬斯·莫爾(1478—1535)在《烏託邦》(1516)一書中創製出來的,是「虛構的理想國度」的意思,顯然受到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理想國》的影響。莫爾採用了人文主義時期常見的遊記體敘述方式,想像並描述了一個完美的烏託邦國家,系統地構想和規劃了烏託邦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宗教、對外關係等方面的主要特徵。
  • 道不盡的澳大利亞——帶著烏託邦的夢,我們在城市間漂流
    烏託邦是人類意識中最美好的嚮往,外界總是喜歡猜測它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一直以來,我們只是在別人的烏託邦世界裡尋找自己的感受,但當你有機會置身其中時,這種感受才是最真實的,澳大利亞,世界上最早擁抱陽光的國家之一,也許是一個我們可以暫時放置烏託邦夢想的地方。
  • 界面薦書|烏託邦與反烏託邦
    不過,很長時間以來,人們不再相信這種思想,對各形各色的烏託邦也早已失去了信心。但是,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人們努力創建一個脫離於現實社會的故事。但也許並不存在一種制度,比其他的制度更美好。也許沒有一種制度在趨近極限狀態時,仍然是美好的。羅素說,「我們應該期待的,不是一個完美的烏託邦,而是一個活躍著想像力和希望的世界。」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西:《烏託邦》
    第十二周 第一天巴西 託馬斯·莫爾 《烏託邦》這周我們渡過太平洋,抵達歐洲人所說的「新世界」。斐利亞·福克從日本登船駛向了舊金山,可我們的行程將繼續去到他沒有踏足的地方。烏託邦在希臘文裡的意思是「不存在之地」,而據稱是莫爾消息源頭的希斯羅德(Hythlodaeus),他的名字在希臘文裡則是「說瞎話的人」。連著名的批評家C.S. 劉易斯都提議我們應該把《烏託邦》看作一部奇幻的遊戲之作。然而莫爾構想的烏託邦是一劑治療社會疾病的猛藥。烏託邦島上的社群主義給英國社會日益嚴峻的不平等現象提供了一條出路。
  • 顧城的烏託邦,是天真的浪漫,也是極端的瘋狂
    所以他才會想打造一個烏託邦一樣單純美好的生活狀態,也會想擁有烏託邦一樣浪漫純粹的愛情世界。在一趟上海至北京的火車上,顧城邂逅了一位同樣愛好文學的女孩——謝燁。緣分來臨的時候總是很不經意,那女孩坐在顧城的旁邊,顧城並不敢和她多說話,害羞不已。
  • 1947年的老鼠烏託邦實驗,預示著人類未來的實驗,沒一個人敢信
    筆者:三體-小遙在古代西方社會,烏託邦是美好社會的代名詞,其中寄託了很多哲學家的期許,也是如今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然而,人類社會發展了幾千年,至今都沒有將其變為現實。為了驗證烏託邦是否具備實現的可能性,科學家還進行了相關實驗,然而實驗結果卻令人感到十分絕望。據悉,在1947年,英國科學家試圖以老鼠作為實驗對象,「老鼠烏託邦」引起了人們一定的關注。
  • 遊戲科普姬|聊聊《Orwell(奧威爾)》展現的反烏託邦意識
    《Orwell》作為《1984》的忠實讀者,今天就借著遊戲《Orwell》來和朋友們聊聊反烏託邦那些事兒。反烏託邦(Dystopia)(又譯作「反靠烏託邦」、「敵託邦」或 "廢託邦"),又作anti-utopia或cacotopia、kakotopia。與烏託邦相對。其實反烏託邦正是源於烏託邦。最早提出這個烏託邦這個概念的人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之後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託馬斯·莫爾其著作《烏託邦》中描繪了一個非常理想的國家:財產公有、人名平等、按需分配、統一著裝。
  • 說唱新世代,職業女性江湖老北京,校園暴力家鄉情,烏託邦和現實
    現實也許不美好,所以每個人都有烏託邦。寫沒有過度捕撈的海洋,沒有爭吵的家庭,女孩子不再擔心夜路,嬰兒不再成為工具,寫盡現實沒有的那些黑暗。 所有人都可以喜愛說唱,生活現實理想都可以走進說唱,不只是美女豪車money or 其他,也可以是真實的自我,理想現實,社會事件,小家大家。萬物皆可rap,把包容做到最大。 ps:圖片來源見水印 本文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