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演講《我們的家園在哪裡》之後,一直在繼續著籌建薩省孔家莊的準備工作。期間,因為查閱資料的原因,獲得了一些新的資訊,我將其以觀察思考的方式,用文字記載下來。用四天時間,與大家分享。今天分享(三)】
三)、烏託邦是什麼?
對於中國人來說,烏託邦算是一個深入骨髓的好詞,馬克思先生描述的共產主義便是烏託邦的一種形態。
烏託邦(英語:utopia),也常常被稱為理想鄉,柏拉圖寫過。託馬斯.莫爾 的《烏託邦》一書,將完全理想的共和國 「烏託邦」描寫的更加具體,描繪了一副理想完美的世界,特別是用於闡述法律、政府及社會形態的烏託邦。他在書中虛構一個遼闊大西洋上的小島,而小島是一個擁有完美的社會、政治和法制體系的理想國家。
回到中國,除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莊子》的逍遙遊篇中也寫到了「無何有之鄉」,說的也是這個意思。中國人對於桃花源般的理想國更是情有獨鍾。但是,似乎一輩子一輩子的人,從來都是寫在紙上,或者幻化在夢裡,現實中的理想國總是骨感的很。
因此,「烏託邦」這個詞,通常意義上就是被用來描述一種被稱為「意向社群」的理想社會和文學虛構的社會。儘管很美,卻常常會被當作貶義來說,比如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便是來源於此,與這個概念同樣盛名的詞是「反烏託邦」,我們就不展開去敘述了。
前些天, 難得的學習了一個現實版的中國人的「烏託邦」故事,題目是《「中國哥倫布」!他帶著500農民移民,在海外建了一座城》,作者是異史君。據他的敘述,是這樣的: 這個中國人的名字叫做黃乃裳,福建人,是一個晚清末年的活躍愛國知識份子。 1900年12月23日,黃乃裳從福建招募到了500餘人,第一批91人從福州出發,乘坐著「豐美」號帆船前往詩巫。這91人中,有農民、工匠、商人、傳教士、醫生等等不同職業,他們漂洋過海,先在新加坡落腳中轉,在第二年的2月20號終於到達詩巫。
詩巫市是當時馬來亞砂拉越州的第三大城市,當時的馬來亞大部分地區被英國人殖民,但還有一些地方是無主的荒地。
1900年5月的時候,黃乃裳與當地土王籤訂了條約,將新珠山沿江兩岸的大片土地租下,租期為九百九十九年。盟約共十七款,其中有:吾農有往來自由,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設立公司商業自由,購買槍械自由,航業自由諸權利;無納丁稅、無服公役、無當兵義務;凡違反民事在五元以下罰金之件,港主有自治之權。將其地改名為新福州,由王家通告各國郵政,以便通信諸條。從條約裡可以看出,黃乃裳不僅要將這裡開拓為華人生存定居的城市,還要在這裡建立一個華人從來沒有過的自由之城。華人在這裡享有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購買槍械自由,一般刑事案件還享有自治權利。
這個條約籤訂之後,孫中山知道了,他就讚嘆道,這是華人對外籤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
黃乃裳帶著91人乘坐的「豐美」號,在當時就被稱作中國的「五月花」號,每個來這裡的中國人,按照約定可以分得5英畝土地,並且享有在國內沒有的各種自由。
此後又陸陸續續從福建過來了1000多人,黃乃裳與這些人吃住在一起,一起開荒墾地,克服了前期的水土不服,篳路藍縷,艱難創業,從一開始只能種植番薯、雜糧、蔬菜,到後來大面積種植橡膠,成為南洋橡膠重要的產地,並且鋪路架橋,建立學校、教堂和店鋪,這塊華人的「新家園」終于欣欣向榮了起來。
正當詩巫在黃乃裳一群人的開拓下逐漸繁榮起來的時候,一場變故讓黃乃裳不得不選擇離開。
黃乃裳只是一介書生,沒有資本,前期為了開拓向馬來亞的土王和政府借貸了大量資金,到了償還期限卻沒有償還能力。另外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馬來亞政府希望在詩巫開設賭場和鴉片生意,這兩樣是當時馬來亞政府的主要稅收來源。對賭博和鴉片深惡痛絕的黃乃裳,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
於是,馬來亞政府就以償還債務相逼,使得黃乃裳四年後的1904年不得不離開這塊他親手開拓的土地,回到中國
黃乃裳雖然只在詩巫待了4年,但他對這座城市的開拓和華人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黃乃裳離開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了解到詩巫這塊新家園,紛紛「下南洋」來到這裡。詩巫後來曾一度成為砂拉越州最大的城市,如今這裡的人口有40%都是華人,源頭就是當年前來墾荒的福建僑民。
回國之後,他與孫中山成為好友,並多次參加了反清起義,做出貢獻。1924年9月22日,黃乃裳因病在福建家中去世,享年76歲。
為了紀念他對詩巫華人的豐功偉業,詩巫市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條街道,一座公園,一座中學。儘管他的「烏託邦」理想國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現,卻為中國人也會像哥倫布一樣,去海外建設新家園落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我們後人敬仰和借鑑。
【未完待續,明天續(四)】
如果喜歡,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