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展訊|新文化運動與設計啟蒙

2020-12-23 美院藝術李老師

新文化運動與設計啟蒙

China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Design Enlightenment

展覽時間 2020年11月25日–2021年3月31日

Duration:November 25th, 2020 - March 31st, 2021

展覽地點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7、8、9號展廳

Address:No.7,8,9 Hall, the China Design Museum of CAA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20世紀初期一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思想啟蒙運動,它以提倡白話文為發端的新文化革命和創造,通過書刊傳播和出版發行,最早探索了現代印刷技術條件下的書刊新形態,並通過大眾閱讀和物品使用深入人心,從某種角度上,也催生了中國現代意義上的「設計」萌發,在思想啟蒙的同時也藉由生活的潛移默化,開始了「現代設計」的歷程。

本次展覽,以新文化運動提倡的民主與科學為思想線索,結合視覺設計、裝飾設計、產品設計、服飾設計等,通過歷史敘事、人物介紹、重要事例分析等形式展開。在全國眾多知名藏家和相關博物館的支持下,展覽從1000餘件展品中遴選出近300餘件原作參加展出。

展覽期間還將舉行學術研討會及新文化運動著名詩歌朗誦、歌曲清唱等系列活動。

本展獲得「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

編輯 劉一藍

審校 胡 佳

審定 杭 間 袁由敏

版權聲明

本文由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發布

相關焦點

  • 中國美院舉辦專題展回顧新文化運動的「設計啟蒙」
    新華社杭州11月26日電(記者馮源)魯迅先生不但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設計領域也造詣頗深,不但設計了沿用至今的北大校徽,還為自己的多部著作設計過封面。而他全力投入的新文化運動,也給中國帶來了一場「設計啟蒙」。
  • 激蕩中萌芽,開放中重建 ——「新文化運動與設計啟蒙展」在中國...
    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美術學院主辦,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承辦,中國美術學院包浩斯研究院協辦的「新文化運動與設計啟蒙」展在童聲合唱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歌聲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拉開帷幕。
  • 新文化運動中的出版商和書店:生意人與思想啟蒙的雙贏
    「亞東圖書館是歷史貢獻卓著的書店,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陣地。《清朝》《少年中國》《甲寅》等很多刊物都是它出的,『五四』新銳的諸家《文存》也是它出的,你說功勞不大嗎?但它也是一家倒黴的書店。」在談論亞東圖書館的興衰時,魯迅博物館副館長陳漱渝感嘆,亞東的崛起得益於陳獨秀、胡適兩位風雲人物,這種助力,如同蔡元培之於商務印書館,胡愈之之於生活書店。
  • 如何超越「輝格史」:關於新文化運動的百年評價
    或以南北分殊新文化運動,用《學衡》衝淡《新青年》,拔高文言,貶低白話,以南擊北,平分天下;或證之以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以革命話語整合新文化運動的多層意涵;或以西方為鏡像,雖不敢直言新文化運動乃「翻版」歐洲啟蒙運動,卻並不諱言二十世紀中國之所以一路激進到底,就是因為「歪版」了,學了個四不像,一臉追悔何及;或以為新文化運動倡導者靶子找錯了,為歷史人物出謀劃策,在觀念市場上荷戟不彷徨;或將世界幾大文明搓成一副國粹麻將的假把式
  • 李捷:對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詰難的回答
    新文化運動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前夕一次重要的思想啟蒙、思想解放運動,彪炳史冊 新文化運動第一次把反對封建的政治制度和反對封建的倫理道德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次徹底反封建的思想批判運動,把自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以來對封建制度的衝擊進一步引向深入,真正觸及到了本質的方面。
  • 謝毅: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評價
    五四運動既是一場政治運動,又是一場文化運動。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按照張聞天在《中國現代革命運動史》一書中提出的看法,是以1915年《新青年》(當時稱《青年雜誌》)的創刊為起點,以1921年社會主義問題的論戰和1923年人生觀問題的論戰為一個終點的。 這場新文化運動,在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後,構成了兩個不同的階段。
  • 新文化運動105周年|新文化運動與亞東圖書館
    陳獨秀8月25-26日,為紀念新文化運動105周年,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與「在藝」在北京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聯合舉辦「陳獨秀、胡適與他們的時代——紀念新文化運動105周年」主題學術研討會。「陳獨秀、胡適與他們的時代——紀念新文化運動105周年」學術探討會現場本次研討會以新發現的亞東圖書館藏陳獨秀、胡適系列文獻為契機,圍繞「陳獨秀《<科學與人生觀>序》與百年思想史」、「《胡適留學日記》與青年一代的家國理想」、「胡適《跋<紅樓夢考證>》與百年新紅學之路」、「一個大時代的啟幕——從亞東圖書館到新文化運動」四個議題展開探討。
  • 1915年,在民主和科學的大旗下,新文化運動拉開了序幕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學精神從歐洲興起後,傳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學的大旗下,中國新文化運動拉開了序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光榮革命」到來之前,一個偉大的人發現了解釋自然現象的鑰匙.
  • 胡適 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
    再具體一點說,蔡元培是北大校長,他把北大改造成了新思想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陳獨秀是《新青年》主編,正是有了這一輿論陣地,新文化運動才會興起,而胡適則憑藉一系列的言論主張,尤其是首倡白話文運動而「暴得大名」,其成名之速,可謂奇蹟。當是時也,屬兔的胡適年僅26歲,陳獨秀比他大一輪,是38歲,蔡元培又比陳獨秀大一輪,是50歲。三人生肖都屬兔。
  • 新文化運動,近代中國的文藝復興
    這其中又以思想文化革新最為耀眼、奪目,這就是「新文化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呼籲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脫胎於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戰鬥前沿。當時的思想文化領軍人物在校長蔡元培「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引領下,紛紛聚集於北大,如胡適、李大釗、魯迅、劉半農、錢玄同等等,可謂群星薈萃、異彩紛呈。
  • 回望百年前,「新文化」開啟「新設計」
    在設計領域,新文化運動也以《新青年》的創刊和「文學革命」為標誌,通過書刊編印、日用製造、商業傳播,以及不同層次的教育施行和教材的撰寫展開,最早探索了近代印刷技術條件下的書刊新形態和新風格,並通過大眾閱讀和物品使用深入人心。從某種角度,新文化運動也催生了中國現代意義上的「設計」萌發,在思想啟蒙的同時,也藉由生活的潛移默化,開始了「現代設計」的歷程。
  • 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文化領域裡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復古思想到處泛濫。一些帝國主義分子也乘機興風作浪。目的:反對尊孔復古。   (2)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
  • 一個時代的形影:回望新文化運動百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新文化運動史料叢編》,分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卷》、《新教育卷》(上中下3冊)、《婦女與性別卷》(上下2冊)、《域外文學思潮卷》、《新舊之爭卷》、《文學改良卷》,6卷9冊,共400餘萬字,力圖還原新文化運動的整體面貌。
  • 紀念新文化運動10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為紀念新文化運動105周年,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與北京在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於8月25日—26日在北京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聯合舉辦「陳獨秀、胡適與他們的時代——紀念新文化運動105周年」主題學術研討會。
  • 大美博物館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五四愛國運動的發祥地
    這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它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而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便是讓我們緬懷五四先驅的愛國情懷和革命精神的一個場所。
  • 新文化運動,推動了中國的文化,大家開始說起了大白話!
    新文化運動提倡男女平等,個性解放,大學是否應該開放女禁,成為當時社會普遍將關注的問題。蔡元培、胡適等人都贊成大學開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積極爭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1920年北京大學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學旁聽,開創了中國國立大學男女同校的先例。
  • 為什麼我國會在1915年後,發生新文化運動?
    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拉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一年後又將其改名為《新青年》。新文化運動就是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由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發起的一場反傳統、反禮教的運動。
  • 新加坡以華僑為主體的新文化運動
    據資料顯示該報刊版式設計是仿照上海的《申報》,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近代所辦報紙的特點。上述這種意識的潛在作用無形地推動了"僑民思想"在英屬新馬兩地華僑社會的蔓延,而加速其意識流變的卻是"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在中國北京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掀起中國人反帝反封建運動的高潮,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場愛國主義運動也隨著此時南來的中國人,以英屬新馬兩地華文報紙的宣傳報導而影響了英屬新馬兩地華僑社會。
  • 新文化運動:對文教的最後一擊
    袁氏當國失敗之後,新興知識分子掀起全盤批判中國文化的激進運動,對中國文教體系發起最後一擊。引發新文化運動的因素是廢科舉等政策帶來的儒教之劣質化。清廷廢科舉、 廢書院之後,大多數士人轉入新式教育和知識領域,最聰明的青年才俊或出國留學,或進入國內新學堂,依然堅守儒教者則是些老衰之士,基本喪失了思想學術上的創造力。
  • 一表弄明白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這些改革的發展是中國人的思想在發展,洋務運動主張用西方先進技術自救,戊戌變法打算建立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國,新文化運動直接抨擊舊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