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探底,「華人」與「華僑」的區別原來在這裡

2020-12-15 騰訊網

全球化智庫(CCG)和聯合國移民署(IOM)聯合發布《世界移民報告2020》,報告指出,中國是2019年全球第三大國際移民來源國,居住在中國以外的移民人數達到1070萬。

這一數量龐大的群體,有著獨屬於他們的稱謂:華人華僑。那麼,這一稱謂是如何得來的呢,華人、華僑又有什麼區別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華人、華僑的稱呼怎麼來的?

「華僑」一詞的由來

中國人民移居國外的歷史,源遠流長。在不同的朝代,人們對這些移民的稱謂也有所不同。

秦朝時期從秦朝開始,陸續有中國人移居日本,到南北朝時期,移居日本的人數逐漸增加,從而日本稱他們為秦人。

晉朝時期這一時期移居國外的人被稱為漢人或僑人。《隋書·食貨志》記載:「晉自中原喪亂,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並謂之僑人」。

唐宋時期由於唐宋經濟文化的繁榮,對外貿易的擴大,「唐」成了東南海外諸國對中國的代稱,移居國外的人多被居住國的人民稱為「唐人」。而中國之物品也多掛上「唐」字,唐舶、唐服、唐衫、唐山、唐文、唐人街等等。

至於華僑聚居的地方,則是大名鼎鼎,舉世皆知的「唐人街」了。

清朝時期

清代,這時有「漢人」、「閩粵人」、「中華人」等稱呼,到清末以後,又有了「華民」、「華工」、「華商」、「華人」等稱謂。

1878年清駐美使臣陳蘭彬在奏章中就把中國寓居國外的人稱為「僑民」。「僑民」便成為一種專稱。

1883年鄭觀應在給李鴻章的奏章中使用了「華僑」一詞。「華」與「僑」,就其單詞的含義來說是非常明確的。「華」是中國的古稱,「僑」是寄居、客居之意。從此,「華僑」一詞成為寄居海外的中國人的一種專稱。

「華人」一詞的由來

「華人」一詞有廣義及狹義之分。

廣義的"華人"指所有中華民族的人,包含中國境內各大小民族,以及這些民族在海外的後裔。所以廣義的"華人"就是具有華夏民族血統的人,與國籍無關。

狹義的"華人"指擁有外國國籍的中國人(中國政府不允許其公民有雙重國籍,所以"華人"不具有中國國籍),狹義的"華人"含義與"華僑"相對。

1909年以前,晚清政府雖沒有制訂國籍法,但實際上它是將在外國居住謀生的中國移民當作中國公民。

1909年清政府正式頒布《大清國籍條例》和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頒布《中華民國國籍法》,都明確宣布實行血統主義的國籍原則,凡具有中華民族血統者,均具有中國國籍,所有具有中國血統的中國移民,即使已加入外國國籍,也都認為是中國公民。這實際上是承認華僑擁有雙重國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反對雙重國籍原則。堅持公民在取得一國國籍後即自動喪失另一國國籍的原則立場。

因此,對於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的人,通常是稱他們為華人或者外籍華人。

華人、華僑和華裔的區別?

1

華僑

華僑指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雖長期居住在外國,但仍然保留中國國籍,屬於中國公民。

需要注意的是,國人在海外留學,或因公務出國,在外工作期間,都不被視為華僑。

2

華人

狹義的"華人",雖然血統上還是中國人,但是他們已經加入外國國籍,脫離中國國籍了,所以他們不屬於中國公民。

3

華裔

「裔」,指後代,一般是指那些長期定居國外的華人或華僑在他國生下來的下一代,根據他國法律,獲得他國國籍。

雖然在血統上依然是屬於中國人,但擁有他國國籍,也不屬於中國公民。

我們簡單的用國籍區分了華僑、華人和華裔,但對於他們而言,更多的是「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了中國印」,他們對祖國有著極深的眷念。

拳拳赤子心,悠悠報國情。海外赤子雖然長期漂泊海外或僑居異國他鄉,卻心繫祖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關注著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華僑華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相關焦點

  • 華人、華僑、華裔的概念區別與由來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海外華人紛紛要求回國,但有一些人得以順利回來,有些人則被拒之於國門之外,甚至還有些美籍華人的孩子因無法回國避疫,家長怒斥「孩子只是美國籍,但他還是中國人」!這是為什麼呢?在這裡我們就需要弄清楚華人、華僑、華裔的概念區別。我國第一部國籍法是頒布於1909年3月的《大清國籍條例》。該條例對於國籍採用了採用血統主義原則。
  • 「華人、華僑、華裔」有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很多網友都知道,在演藝圈中很多演員甚至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演員,都早已不是中國國籍了,因此也有一些網友對華人、華僑、華裔明顯進行嚴厲抨擊,稱「不是中國人,就別到中國來掙錢」,但很多人對「華人、華僑、華裔」之間的關係理得不是很清,都籠統的把「華人、華僑、華裔」混為一談。
  • 炎帝神農生辰,數萬華人尋根,那場面,壯觀!
    丙申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在湖北隨州隆重舉行拜謁烈山下,天佑大中華。2016年6月1日,農曆四月廿六上午,萬眾矚目的丙申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開幕式暨拜祖大典在湖北隨州炎帝故裡風景名勝區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各界嘉賓2萬餘人齊聚烈山,共同拜謁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農,祈福華夏繁榮昌盛。
  • 華人與華僑,有什麼區別?許多人常弄錯
    同情華人夫婦者,有之,表示反感者,亦有之。有人說:既然是華人了,就不是中國國籍了,為什麼還要說「回國」,回的是哪國?也有人說:早幹嘛去了?當初放棄國籍,有沒有想到,會有今天?早知今天,何必當初!其中,有一個評論,點讚者最多,回帖者也最多。主帖評論道:中國公民定居海外,應該稱華僑,而不是華人!
  • 泉籍華僑華人的桑梓情懷
    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位於泉州市豐澤區東湖公園之畔,以「紀念先賢 策勵後昆」為宗旨,是中國僑聯繫統第一家華僑史專題博物館,國家三級館,主要展示泉籍華僑往海外移民及其在海外生存、發展的歷史,反映華僑華人群體的主要特點和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地位
  • 華人華僑的定義
    這裡是「世界江氏宗親聯誼總會」官方唯一新聞發布平臺;是全球江氏族人的美好家園。
  • 你知道華人和華僑的區別嗎?他們中有一個已經不是中國國籍了!
    在平時,在新聞裡也好還是在其他渠道也好,我們總能聽到「華僑」和「華人」兩個詞,比如說我國有個華僑大學,便是隸屬於國僑辦的。 那麼,華人和華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這兩個區別很大。 首先是華僑。
  • 萬哥講解:華人、華僑、華裔、綠卡和美國護照的區別
    華人、華裔、華僑的區別:華僑:有中國國籍,但居住在外國或在國外長期生活的人 。華裔:美國出生的中國人 。華人:出生中國,後改國籍是外國的。美國護照和綠卡的區別:持美國護照:是美國公民,美國國籍。
  • 華人和華僑究竟哪個是中國人?看完就明白了
    最近因為海外疫情嚴重,而國內疫情經過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很多長期旅居海外的中國同胞選擇回國「避難」,這其中也有不少華人華僑。但是,相信很多國人都搞不清楚華人和華僑有什麼區別?他們究竟誰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 四海一家親共圓中國夢——歷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精彩回放
    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臺灣東森電視臺、臺灣TVBS電視臺、澳門中博衛視、湖北衛視,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新浪網、鳳凰網等數十家媒體,向全球華人同步直播;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中新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湖北日報、加中時報(加拿大)、香港文匯報、大公報等媒體,對尋根節的報導,在國際國內引起廣泛關注和讚譽。
  • 關於華人華僑的戶口國籍都在這裡了
    其中,有關「清理應銷未銷戶口」的規定引起了海外居住工作的華人華僑的關注。消息一出迅速引發海外華人、華僑的關注和熱議,廣泛擔憂這會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執行。
  • 華僑、華人、華裔三者有何區別?哪個才是中國人?看看完長見識
    華僑、華人、華裔三者有何區別?哪個才是中國人?看看完長見識。很顯然這三個詞看起來都是差不多的,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大家都是混著用的,感覺區別也不是很大,但是這三個詞其實是存在差異的。首先就是華裔和華人,其實這兩個詞是有相似的,都是屬於沒有中國國籍的,從我國法律意義上來說,只有擁有中國國籍的,才算是中國公民,而他們其實並不是,這其中就包括本身就在外國出生的,或者是已經獲得外國國籍的人。
  • 全球首位華人女總統,以自己是中國人自豪,多次回國尋根問祖
    在上下五千年的歲月長河裡,有很多的華人為了生存移民至其他國家。他們或是為了躲避戰亂,又或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人民勤勞勇敢,即使在他鄉也能使自身保持良好的民族美德與習俗,並且很快能融入進身邊的人與事,更為難得的是華人會將這些優良傳統繼續傳揚開去,可以說中華文化是非常具有傳染力的。而且全球各地在外的華人們也都靠著自身的努力,在其他國家發展得很好。
  • 華僑華人
    由於這時的華人兒童很少,所以只有極少數家庭考慮將子女送回國上學。大多數留在這裡的孩子則是跟著父母學習中文或者什麼都不學。    在19世紀近四分之三的時光過去後,第一所為華童設立的中文學校才在美國出現。1874年,幼童出洋肄業局為l20名赴美的中國學生在康涅狄克州的哈特福德建立了一個管理機構(注1),中文和儒家經典是他們學習的內容之一。
  • 東南亞華人華僑「五大幫」,閩南人最多,1082萬人
    隨著改革開放後新移民的大量出現,南洋華人華僑佔全世界華人華僑的比例由改革開放以前的80%降低至2007年的73.5%,未來,該比例仍將繼續走低。儘管如此,南洋華人華僑的人口基數仍是不可忽視的,按莊國土、李瑞晴所著《華僑華人分布狀況和發展趨勢》的數據,截止2007年,全球華人華僑總數為4543萬人,其中南洋地區3348.6萬人,新移民僅佔250餘萬人。
  • 遊仲勳教授與華僑華人研究
    郭梁        與華僑華人集中居住的一些東南亞國家相比,日本可說是「華僑華人的小國」,華僑華人在日本總人口中所佔比例很小;而從華僑華人研究的成果較多這點來看,日本又堪稱是「華僑華人研究大國」。自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半個多世紀中,日本出版了數百種華僑華人研究著作和數以千計的有關論文,同時,先後湧現出幾代華僑華人問題研究者,自認為是「第三代」研究者的遊仲勳教授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學者之一。2003年3月29日,日本全國性的研究學會——「日本華僑華人學會」在東京成立,著名學者、華僑華人研究專家遊仲勳教授被推選擔任首任會長。
  • 怎麼區分「華人、華僑或者華裔」?到底哪個才是中國人,看完懂了
    像我們國家每年在外國工作定居生活的人就非常多,所以近些年來出現的華人,華僑和華裔越來越多,但是,你能分清這三者的區別嗎?到底哪個才是中國人,看完懂了。華人,就是"中華人"的簡稱。最開始有記載華人的書籍是《明實錄太祖洪武九年》,那時華人就是專指漢人。
  • 阿拉貢華人華僑協會換屆儀式圓滿舉行
    他希望,阿拉貢華人華僑協會能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家看到西班牙,尤其是薩拉戈薩的投資和發展機遇,願為更多的中國遊客赴薩拉戈薩旅遊提供幫助與支持。最後,王新特先生祝願阿拉貢華人華僑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在留迪光會長的帶領下,繼續團結僑社,團結華僑華人,將協會會務帶上更高層次,再創輝煌!
  • 菲律賓有多少華人華僑?
    據《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統計,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已有6000多萬,分布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按國家和地區劃分,華僑華人的85.5%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僅印度尼西亞(600萬)、泰國(465萬)、馬來西亞(509萬)三國就有1574萬人,佔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60%多。那麼,菲律賓有多少華人華僑?
  • 義大利波爾查諾華僑華人總商會成立 溫建海榮任首屆會長
    波爾查諾華僑華人總商會首屆會長溫建海先生就職演講時表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意使館和BOLZANO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總商會經過全體BOLZANO華僑華人的共同努力和積極籌備在今天終於誕生了。這是我們全體BOLZANO華僑華人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這古羅馬文明與奧匈帝國照耀過美麗的BOLZANO,我們迎來了駐住在這裡的華僑華人總商會的成立大會,這是一個令人期盼很久的大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