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除了上世紀建造仍然在役的053系列護衛艦,沒有機庫、反潛直升機和反潛魚雷以外,海軍其他在役的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艦艇,基本上都配備了艦載直升機。
因此,有了反潛直升機以後,基本上能夠滿足現階段海上反潛、搜救、垂直補給、反艦飛彈中繼制導等需求,但在使實際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處,主要的原因就是機型過多。
反潛的有直-9C、直-18F、卡-28;反艦作戰的有直-9D、直-18F;預警直升機有直-18Y、卡-31,此外,還有其他直-8等多種型號用於海上搜救、運輸以及補給任務的直升機。
在反潛、反艦和預警這三個系列直升機中,目前數量最多、平臺適應性最好、匹配性最強的,竟然是只有區區4噸級的直-9C,只要設置有機庫和起降平臺的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登陸艦等水面艦艇,都是可以攜帶其上艦,執行航空反潛任務等。
但直-9C噸位畢竟較小,存在航程短、作戰半徑近,搜潛攻潛手段有限,對潛武器配置少等弊端,對於我海軍航空反潛的作用越來越式微了,必將被其他新反潛直升機所取代。
直-15直升機,是新研製的中型通用直升機,哈飛和法國空客直升機公司合作研製的7.5噸級先進多用途中型直升機,採用常規氣動布局,雙發,寬機身,前三點式可收放起落架。
中方代號:AC352,歐方代號:EC175 ,是中歐合作的一個項目,發動機等主要部件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其主旋翼為5葉,尾翼為3葉,全機複合材料的應用比例高達60%,空機重量只有4.6噸,機長15.6米,機高3.47米,機寬3.5米,最多能搭載16名乘員,或2.4噸貨物,其外部貨物運載能力達到3噸。
直-15裝有2臺最大輸出功率1300千瓦的PT6C-67E發動機,還有數字式電子控制系統,具備較高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保證了優異的飛行性能和機動性。
特別是較低的油耗,保證了在只有1.3噸燃油基礎上,仍然具備將近1000公裡的最大航程,在全球直升機領域中,7-8噸直升機中,都屬於出類拔萃的高水平。
由於採用了全新多餘度電傳操縱系統和全玻璃化座艙顯示系統,因此直-15的自動化程度較高,飛行操縱性能控制能力強,可以保證在各種飛行條件下的飛行安全。
EC175項目在2014年前,就已取得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歐洲適航權威機構的適航證,能滿足全球市場對於高性能多任務中型雙發旋翼機的要求,其任務範圍包括近海人員運送、搜救、公共事業和醫療救援等。
儘管在某些設計和運用上直-15較為先進,但直-15考慮更多的則是民用領域,而非軍事領域的運用,這個和直-9當初的研發非常相似。
直-15雖然有了100架以上的訂單,但未來的出貨量不會超過500架,對於7.5噸級的直-15,眼界開闊的我海軍,可能未必真的會看上。
特別是在7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脫胎於「黑鷹」直升機技術具備優異高原性能,已在西部戰區試裝的10噸級直-20的橫空出世,可能封殺了直-15成為海軍反潛機的空間。
直-20海軍版正在北海艦隊101南昌號驅逐艦上試飛和驗證,因此,對於直-15來說,成了海軍反潛機的可能性應該微乎其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