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直9系列直升機,國產艦載直升機事業的基石

2020-12-11 丹書戰史

50年代末期,我國第一代國產直升機直-5進入量產,雖然通過它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基礎,但是當時我國的海軍建設欠缺太多,在艦載直升機方面則是一片空白。70年代末,通過和法國的接觸,我國獲得了SA365N「海豚」直升機,以此為基礎,我國開啟了國產艦載機事業的大門。

直9

要飛機更要技術

對於70年代的我國國產直升機來說,直-5已經老舊不堪,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而我國對直升機技術的探索進展緩慢,整個直升機事業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迫切需要融入新鮮血液,實現技術的跨越。

也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國展開了與法國直升機行業的接觸,根據當時籤訂的協議,SA365N「海豚」直升機的引進和「小羚羊」直升機等型號不同,並非單純的購買成品,而是要求法方為我國提供技術支持,協助我國哈飛建立組裝車間,協助組裝生產50架SA365N,積累起一定的技術經驗。

直9直升機

之所以選擇SA365N「海豚」,也是經過多方面考慮的,首先該型直升機本身的技術性能過硬,複雜程度適中,是一款優秀的中/輕型直升機,與同一時期買進的直8相比更加實用,更符合我國當時的技術基礎。

「海豚」全面發展

從1980年開始,哈飛在法國工程師的幫助下開始相關工作,在1990年之前可以大致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組裝完成了28架基本型,這些被稱為直9,之後22架則是換裝了發動機的型號,被稱為直9A。

反潛型直9

這十年間,哈飛的工程師們可以說是受益良多,接觸到了新式的槳轂結構、燃氣輪機、飛控系統等等,這些都和曾經的直-5不在一個層面,更為重要的是1986年我國又從法國購買了3套直升機著艦裝置,開啟了艦載直升機之路,1987年又購買了「黑豹」型反潛直升機。

雖然80年代末與法國的合作終止,但是已經到手的技術和產品已經能夠滿足我國直升機事業的第二次跨越了,對於艦載直升機則是邁出了第一步。

正準備著艦的直9D

1988年,我國對直9A進行著艦改裝,雖然還不具備反潛等功能,但是掌握了起降技術,飛機可以執行一些簡單的搜救、巡邏、運輸等任務。有了著艦技術和可靠的直升機平臺,我國先後在直9A的基礎上研發出了直9C、直9D、直9S等型號,開始國產反艦、反潛直升機的生產。

直9系列機型和當時我國引進的其他機型有很大的區別,它在滿足我國直升機的任務需求的同時,還建立起了比較全面的直升機研發生產工業,為實現直升機自主研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在吸收了直9的技術之後,我國的國產直升機有了一次飛躍,各種型號和任務功能的直升機先後問世,開始走向全面自主。

直9S

結語

老話說「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我國的艦載直升機事業也是如此。短期內花費資金購買成品,雖然能夠快速的形成戰鬥力,但是從長遠來看,並不利於現有直升機體系的發展,甚至連零部件都可能無法自給自足。

武裝型直9

反倒是我國通過以直9系列為主的學習之路,經過長達20餘年的探索,終於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直升機道路,實現了陸航、艦載直升機的全面發展,還實現了直升機出口。雖然就目前來說,我國的直升機還存在一些技術短板,但在現有的基礎上去完善它們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萬丈高樓平地起,直9系列就是重要的奠基石之一。

相關焦點

  • 中國通用直升機開山之作,直-9輕型直升機,能否改進後繼續服役?
    那麼,已經服役了幾十年的直-9系列直升機,還有改裝後再繼續使用的價值嗎?從直-9基本型到直-9S——目前直-9處於什麼樣的水平?直-9直升機的引進,和中國海軍裝備的另一款法國艦載直升機——「超黃蜂」艦載直升機有很大的關係。
  • 中國海軍型直-20反潛直升機亮相,為何如此重要?
    自首次露面以來,直-20的每一點進展都是備受關注的。作為中國海軍首款高性能10噸級通用直升機,海軍型直20反潛直升機的到來給正在大力發展的中國海軍帶來了無盡的曙光。為什麼海軍型直20反潛直升機這麼重要?其實這還得追溯到目前中國海軍的反潛直升機機隊上。
  • 印度海軍急尋艦載直升機,寧可高價訂購海鷹,不要國產北極星上艦
    現代海軍水面艦艇基本都配備有飛行甲板,多半會配有機庫,以便搭載艦載直升機,但是對於印度海軍想要獲得一款合格的現代直升機,已經成為麻煩,如今印度海軍急尋艦載直升機,可是相關的採購一直相當的麻煩,目前僅向美國採購了24架海鷹直升機,對其他型號的採購尚無決定。
  • 直-18預警直升機:海軍滑躍起降型航母,作戰能力的倍增器
    為了有效提高這2艘滑躍起飛型航母的對空和對海探測距離和探測精度,我海軍為它們配置了國產直-18艦載預警直升機,雖然性能要遜色於固定翼的艦載預警機,但已經能夠滿足這2艘航母在戰時的作戰能力。2012年9月25日,我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正式服役,直-18艦載預警機就出現在了飛行甲板上,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在缺乏固定翼預警機的前提下,用使用效率和性能相差較遠的旋翼型預警機來取代,畢竟在滯空時間、作戰半徑等關鍵指標上,艦載預警直升機和固定翼預警機的差距非常大。
  • 天價海鷹直升機下線,即將交付印海軍,我國直20海軍版早已上艦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據報導,印度海軍首架MH-60R「海鷹」直升機在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組裝下線,這是印度採購的24架「海鷹」直升機中的第一架,預計將在不久後交付印度海軍,極大提升印度海軍艦載反潛直升機的整體實力!
  • 直-9首飛29年「波瀾壯闊」!解放軍全能直升機還在升級突進
    東方網·演兵場1月16日報導:整整29年前,也就是1992年1月16日,國產化的直9A-100號機在哈爾濱首飛成功,正式開啟了「波瀾壯闊」的直-9時代。在10噸級直-20面世之前,僅僅4噸的直-9什麼活都要幹,先後發展出了艦載型、武裝型和警用版等一系列機型,變成了解放軍的「全能機型」。
  • 中國海鷹來了—直20反潛型直升機亮相,直9將退居二線
    2019年10月,社交媒體公開了直20艦載型的圖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近日,媒體再次公開了直20反潛型的圖片,反潛型採用深灰色塗裝,如果不仔細看槳葉,真的與美軍的海鷹沒什麼區別。從圖上看,反潛型與艦載通用型又有許多改進,具體為:第一,機頭的光電觀瞄系統前移,增設磁異探測儀。
  • 中國陸航直-18的正式亮相 看解放軍直-8型直升機的魔改之路
    而不同於海軍反潛和預警型號的直-18,陸軍這次曝光的直-18A在外形上看與AC-313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區別,並且在具體細節上區別更大一些,機頭、發動機艙等地方也進行了重新設計,整體布局上更加類似於歐洲的EH-101多用途直升機,整體形象瞬間高大上了起來。提到直-18和AC-313,那就不得不說一下他倆的原型,國產直-8直升機。
  • 075有望擁有艦載無人直升機,外觀神似直11,整體性能或許可媲美MQ8
    據悉075排水量可能在3萬噸左右,大約能搭載25架各類型艦載直升機。 當然除了美國的MQ-8系列之外,還有俄羅斯的卡-137、奧地利的S-100等多款無人直升機。
  • 印度海軍要租艦載直升機,別奇怪,核潛艇都已租回來
    印度海軍規模還是相當大的,在全球內也排上了號,但是印度海軍在裝備採購往往問題相當嚴重拖延,尤其是艦載直升機,由於新機採購一直沒有決定下來,現役艦載直升機已經相當的老舊,實在是再拖不起了!故在2020年12月時,印度海軍提出要租艦載直升機,別奇怪,核潛艇都已租回來,只能算沿用舊例了!
  • 直-20艦載型已出現,為何中國還要造直-9D?未來還將共存十年
    在直-20大量鋪開裝備,曝光率越來越高之際,艦載版直-20也逐步浮出水面,近段時間以來,艦載版直-20的飛行視頻、圖片也屢見不鮮。雖然其還沒有正式亮相,但外界已經對其相當熟悉,預計其將很快甚至有可能已初步列裝海軍,中國海軍艦載直升機發展將邁出全新一大步,意義非常重大。
  • 用6噸級的直15替換4噸級的直-9C型反潛直升機,可能性如何?
    作為6噸級中型直升機,直-15對於五六千噸排水量的驅護艦來說,再合適不過了,但由於其一半的產權掌握在法國人手裡,這致命的一點,從根本上說,它和艦載直升機沒有任何聯繫。首先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直-15是否適合於改裝艦載直升機。
  • 075最佳搭檔:直8L寬體直升機正式公開,總升力高達15噸以上
    由於各方麵條件的限制,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陸/海軍對於大型運輸直升機的選擇實際上非常有限。中國的直升機工業直到近10年才在技術、產能上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逐步滿足了包括陸/海軍在內的各大軍兵種對各類型直升機的迫切需求,但在大型運輸直升機方面採取的仍然是改進、改型原有直-8系列直升機的方式,這幾年已經先後完成了直-8J、直-8G、直-8F以及直-18等改型。
  • 強制包辦婚姻:軍隊當初不想要的直九,奠定中國直升機現代化基礎
    在國內的先進裝備引進中,直9型直升機的引進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對於軍隊而言,直9並不是當時他們喜歡的機型;但對於航空工業部門來說,直9引進意義極為重大。 直9的原型機是法國海豚直升機系列中的365N/N1。海豚系列的一個特徵,是採用涵道式尾槳,消除了尾槳對地勤人員的安全性威脅,但是它在低速下的效率不如常規尾槳。
  • 直-20為什麼是通用型直升機,米-17、直-8G卻不是?
    而其被認為即將大量裝備的主要原因便是其是第一種國產的通用型直升機。那麼問題來了,米-17、直-8G也是不斷改進的後期型號,同樣擁有不俗的作戰性能,為什麼就不是通用型直升機呢?這要從直升機的大小、使用場景定期來細說了。種通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各軍種之間通用;而是多平臺之間通用;三是可執行任務類型方面通用。
  • 國產直9、直11直升機進入民用市場
    新華網消息據《人民日報》4月17日報導:直9、直11直升機及渦軸8A航空發動機近日取得了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標誌著國產直升機正式進入民用市場,這是我國在航空高技術領域中軍轉民的一項重要突破。
  • 除了「黑鷹」直升機:我軍直-18和直-20,都能飛上青藏高原了
    從此,我軍就擁有了能夠在7000米高空飛行的直升機,高原上1噸以上的載荷,也使中國空軍有能力在阿里高原邊境執行空中巡邏任務,滿足了我軍在原地區對直升機的使用需求。在「黑鷹」在我空軍服役30餘年以後,我軍列裝了一款重型直升機直-18,將逐漸代替其擔當我軍高海拔地區的空中保障工作,從此老齡的「黑鷹」直升機就可以安心下崗了。
  • 關於直-15:中外合作的民用機型,成反潛直升機可能性小
    現在,除了上世紀建造仍然在役的053系列護衛艦,沒有機庫、反潛直升機和反潛魚雷以外,海軍其他在役的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艦艇,基本上都配備了艦載直升機。 反潛的有直-9C、直-18F、卡-28;反艦作戰的有直-9D、直-18F;預警直升機有直-18Y、卡-31,此外,還有其他直-8等多種型號用於海上搜救、運輸以及補給任務的直升機
  • 又回購俄直升機!直8直9系列不夠用嗎?米171助陸航緩解尷尬
    去年中俄籤署的軍售合同包括121架軍用直升機。其中包括68架米171(含米171E)型直升機,18架米171Sh型直升機和14架特地強化了高原性能、配備了BK-2500渦軸發動機的米171V系列。此外,還有大約21架安薩特輕型直升機。我國陸航裝備了不少國產直升機,為何還要回購之前的俄羅斯直升機?
  • 卡-32直升機,中國花4.08億美元進口了20架
    這幾年中國直升機行業,尤其是中國軍用直升機行業一直在努力彌補此前的歷史欠帳。無論是直-20、武直-10、武直-19、直-18還是新款直-8,都是中國軍用直升機行業努力後的產品。不過,目前中國還無法生產一種類型直升機,那就是以卡-32為代表的卡莫夫系列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