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中的8句話,蘊含深刻,終身受用!

2021-02-19 古典書城

王勃,字子安,據《唐摭言》記載,唐鹹亨二年,王勃乘船省親,經過滕王閣,巧遇宴會,在宴會當場,寫下了這首名篇《滕王閣序》,從此名揚天下。《滕王閣序》中的8句話,蘊含深刻,終身受用。

時機和命運都不好,在人生道路上遭遇許多不幸。

傑出的人出生或者經過的地方,這個地方便會成為名勝之地。

在早晨失去的,晚上將其補回來。引申的意思是:開始雖有所失,如經補救還來得及。現多用以比喻青春年華雖已逝去,珍惜老年尚不為晚。

君子都能安於清貧的生活,通達事理的人知道天命。所以他們對命運能泰然處之。指願意順應天意安排,安於貧困,不做非分之想。

即便喝了貪泉中的泉水,仍然覺得神清氣爽,身處在乾涸的車轍之中,仍然很歡樂。

落霞同孤雁一同在空中飛翔,秋天的江水和天空連城了一片。

年紀雖然老邁,但情懷應當更加雄豪,豈能在白頭時改變心願;境遇雖然困窘,但節操應當更加堅定,絕不能拋下自己的凌雲壯志。這句話表示即使到了老年或處於困窘之際,不但不能改變原來的心志,反而應該更加堅定和旺盛自己的心志。

關山重重難以逾越,誰會同情安慰那些人生途中失意的人;人生途中萍水相逢的人,都是那些來自異鄉客居此地沒根底沒著落的人。


(點擊標題進入)

愛讀詩,有情趣,可閒談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美物商城,為您挑選最有品位的禮物

相關焦點

  • 千古絕唱:《滕王閣序》賞析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  一、王勃與滕王閣序。重點講述了唐初四傑之首王勃的家世,生平,文學地位及懷才不遇的一生,重點敘述了寫《滕王閣序》前後的背景,也講述了滕王及滕王閣的來源。大家對王勃的寫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
  • 王勃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序都寫這麼好,那《滕王閣詩》呢?
    說起王勃,大家都會想起其千古名篇《滕王閣序》。 說起《滕王閣序》,大都會吟唱幾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關山難越,萍水相逢。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國學|王勃《滕王閣序》朗讀
    作☆品☆簡☆介 1.創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關於《滕王閣序》的由來,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動的記載。原來閻公本意是讓其婿孟學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憤然離席,至配室更衣,專會人伺其下筆。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南昌滕王閣《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都是千古名篇。《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兩序相較,哪一篇更「序」?老家洪都「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蘭亭集序》因王羲之名而流芳百世,二者難分伯仲。而要論及「文採」,我們可以去考察體悟文章中的那些「名句」。《蘭亭集序》中的「寫景名句」:有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氣清,蕙風和暢」。
  • 讀王勃《滕王閣序》有感
    下午得閒,觀王勃《滕王閣序》,不勝感慨,念今國學日衰,洋文泛濫,竟然淚下,唏噓不己。靜下心後,寫成此文,以作悼念之意。 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稱「初唐四傑」,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才華早露,《舊唐書》載:「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楊炯《王勃集序》記:「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
  • 《滕王閣序》中「人傑地靈」的出處,不是南昌,而是四時鹹宜的城
    你或許沒有親自登高一覽「豫章故郡」那「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的雄壯氣勢,但你一定知道那因「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千年的滕王閣。我們知道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因「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所作的《滕王閣序》而為世人所熟知。
  • 《滕王閣序》淺析
    滕王閣序(原題《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題目信息:秋日 → 時間,即九月九日。
  • 王勃《滕王閣序》文學地位有多大
    王勃寫《滕王閣序》也是如此,少年一鳴驚人。這樣的傳奇色彩讓王勃和《滕王閣序》都被突出凸現,而更被廣為流傳了。這屬於傳播學範疇,王勃相當於唐朝的網紅,而這篇《滕王閣序》就相當於少年網紅最經典的作品。少年能夠寫出這麼樣的精品,世人人都舉目驚嘆之傳奇。
  • 《滕王閣序》解析
    第二、三段正面對滕王閣的秀麗景色進行描寫。前兩句「潦水盡」「寒潭清」「煙光凝」「暮山紫」將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確地描繪出來。在這樣的天光水色中,滕王閣靜靜面對高入雲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閣道彩飾丹漆,鮮豔欲滴,恍若畫中。
  • 源自《滕王閣序》中的古風名字,可以說每個字都很講究!
    同時,《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寫景古文的巔峰之作了,不僅辭藻華麗,而且引人入勝,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並且也很適合為孩子起名。那今天小編就推薦一些出自《滕王閣序》中的古風名字,讓你感受詩人不一樣的風採。
  • 再讀《滕王閣序》的一些感受
    讀書時期,《滕王閣序》對我來說是嗤之以鼻的一篇古文,雖然知道它遣詞造句極度華美,對仗工整,有「第一駢文」的美譽。但是那個時候,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太長了、太多古文生僻字了,讀起來都好難,背起來簡直是痛不欲生。
  • 為什麼我說《滕王閣序》算不得極品的好文章
    第一,《滕王閣序》難認。文章生僻字非常多,毫不誇張地說,第一遍就能通讀滕王閣序的人,字全認識,那漢文功底一定十分了得!說個醜事兒,我讀滕王閣序至少有幾十遍了,都是讀的注音版。第二,《滕王閣序》難誦。整篇文章來看,滕王閣序讀起來並不流暢,不朗朗上口。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滕王閣序》難懂。要想讀懂滕王閣序需要太多太多的背景知識。
  • 駢文中代表作,王勃的《滕王閣序》爭議多,抒寫方式讓人疑竇
    駢文是源於南北朝時代發展出來的一種文體,與對聯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就是將兩句字句數量和句體都一樣的詞句放在一起,形成一首完美的詩詞,這種詩詞對詞調的工整和用詞的搭配極為講究,極為考驗詩人的詞彙和組句能力,而《滕王閣序》就是當中的代表作。
  • 王勃: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
  • 老祖宗留下的3句話,學會了受用終身,學不會就得吃虧!
    老祖宗留下的3句話,學會了受用終身,學不會就得吃虧!現在在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人,可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有也是一門極大的學問,如果能夠處理好為人之道,那麼在生活以及工作等各方各面都會為自己省很多的事兒,而我們的老祖宗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運用他們的古人智慧,也給我們留下許多為人處事的名言警句,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三句話,學會了受用終生,學不會肯定是在與人相處時是要吃點虧的。
  • 《滕王閣序》涉及的知識面有多廣
    滕王閣全貌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南昌(當時叫洪都)都督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席間包括探親路過的王勃,閻都督本意是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一篇後世無法超越的駢文《滕王閣序》由此誕生。那麼這篇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包括了哪些學科的內容呢?一,歷史知識 :且看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就是歷史知識,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fān)之榻。睢(suī)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yì)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奉晨昏於萬裡。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 《滕王閣序》這文章,什麼水平?
    其文章聲名,也包括《滕王閣序》,已入歷史,不廢江河萬古流。《滕王閣序》什麼水平?聲韻鏗鏘,辭藻壯麗,文氣暢達,瑰偉俊爽。最難得的是以駢文卻寫出氣度飛揚,六朝體,盛唐聲。王勃死時不過二十六歲,這篇是現場寫的。
  • 王勃《滕王閣序》後的《滕王閣》詩,連七律都不算,有沒有水平?
    如果沒有《滕王閣序》,坐落在贛江東岸的滕王閣是否還能火這麼多年?這是筆者經常在想的一個問題。當然如果我說「不能」,多半是會被江西的朋友們打的。但是,咱們不可否認的是,王勃這篇700多字的駢文,其價值遠非一座樓所能比。
  • 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究竟奇在何處?美在何處?
    一篇《滕王閣序》驚豔了無數個時代,其文採之翩然,思維之敏捷,讓這篇駢文如同文海中的定海神針,獨步古今,稱之為奇文亦不為過。千年以來,多少人被《滕王閣序》所傾倒,讓人高山仰止。《滕王閣序》裡面寫景,堪稱天人之筆。一句「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就把潭水清澈、雲煙繚繞寫的如夢如幻;一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把漁舟歌聲、雁群長鳴再現眼前。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對於人生際遇的感慨,筆下仿佛有著巨大的魔力,讓人深陷其中,感同身受。
  • 《滕王閣序》之外,這位「神童」的故事卻讓人唏噓
    【古人有癮】《滕王閣序》之外,這位「神童」的故事卻讓人唏噓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4日電 題:《滕王閣序》之外,這位「神童」的故事卻讓人唏噓  作者 任思雨  在星光熠熠的大唐,你最喜歡的詩人是哪位?  灑脫的李白、深沉的杜甫、文藝的王維、通俗的白居易、還是朦朧的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