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國博開展 260套古銅鏡重現中華冶銅史

2020-12-09 環球人物網

 

昨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4展廳對公眾開放。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博了解到,此次展示的260餘件(套)展品,是從國博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而出,結合多媒體展陳,勾勒出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文脈。

中國古代銅鏡,不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直觀體現了所處時代的銅鑄造工藝、審美意趣、民俗信仰和中外文化互鑑。中國銅鏡傳世、出土數量極多,構成了一個規模龐大、分布廣泛的收藏門類。目前考古發現中國古代最早的銅鏡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延續至明清時期,幾乎貫穿中國古代歷史。

國博的銅鏡藏品數量大、品種全、鑄造精良、時代特徵鮮明。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分為「鑑於止水」「清質昭明」「湅治銅華」「清光宜遠」「玉臺影見」「刻鏤文章」「瑩質良工」七個單元,通過歷史脈絡和專題展示相結合的形式,運用動畫、多媒體互動等技術手段,系統呈現出銅鏡在古代中國的發展歷史、製作工藝、貿易流通和銘文裝飾,再現了中國古代銅冶鑄技術的非凡成就。

文/本報記者 崔毅飛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責任編輯:張子涵(實習)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開幕
    鏡子上篆刻著「中國大寧」的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領銜,260餘件銅鏡與觀眾在國家博物館展廳打「照面」。昨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開幕,該館銅鏡類藏品第一次完整、系統展出。  展覽助理趙玉亮說,此次展覽從國博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按「鑑於止水」「清質昭明」「湅治銅華」「清光宜遠」「玉臺影見」「刻鏤文章」「瑩質良工」七個單元,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   展廳裡,大部分銅鏡以背面示人,展示出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和一段段真摯的祝福。
  • 260餘件銅鏡國博打「照面」
    和冠欣 攝 鏡子上篆刻著「中國大寧」的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領銜,260餘件銅鏡與觀眾在國家博物館展廳打「照面」。昨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開幕,該館銅鏡類藏品第一次完整、系統展出。 展覽助理趙玉亮說,此次展覽從國博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按「鑑於止水」「清質昭明」「湅治銅華」「清光宜遠」「玉臺影見」「刻鏤文章」「瑩質良工」七個單元,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文化價值。 展廳裡,大部分銅鏡以背面示人,展示出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和一段段真摯的祝福。
  • 古銅鏡收藏:藏界又一黑馬 !
    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
  •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今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圖說:唐代·「大吉」嫦娥月宮紋葵式銅鏡(局部) 主辦方供圖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今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從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
  • 鏡裡看千秋:260件館藏精品銅鏡國博展出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從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
  • 來國博,從銅鏡中看家國千秋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施雨岑)銅鏡是古人常用的器具,也是古代詩詞、繪畫作品中的「常客」,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依託館藏資源,中國國家博物館近日舉辦「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以精選出的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  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次以館藏文物舉辦的這一主題展覽。
  • 古銅鏡百科
    在古代,人們最初以水面為鏡,青銅器出現之後,人們用銅盆盛水為鏡,後來直接將銅盆扁平化,演變為銅鏡。這一時期,銅鏡也還僅僅只是鏡子。
  • 海外藏中國古代銅鏡概述
    根據考古資料,我國銅鏡在距今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已經出現,經過商、西周、春秋的發展,在戰國時期發展成熟。漢、唐時期,我國銅鏡在製作工藝和藝術性上發展到繁榮和鼎盛。之後,銅鏡的藝術性逐漸降低,實用性增強,至清代逐漸被玻璃鏡取代。銅鏡雖然只是日常生活用具,但它卻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結晶。鑄鏡工匠將多種裝飾工藝運用到銅鏡上,使銅鏡成為鑄造精良、紋飾優美的藝術品。
  •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今日在山東博物館開展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9日訊 中國服飾文化發展源遠流長,服飾是華夏文明的具象載體。9月29日下午,由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隆重開展。
  • 水文化|「舟楫千裡」進國博 一展看盡運河盛景
    水文化|「舟楫千裡」進國博 一展看盡運河盛景 2020-11-08 1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銅鏡文化的魅力
    銅鏡,是映照顏容的用具,與古代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
  • 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國博已開展,讀完這些名家著作再去遊覽,收穫更大
    ——《左傳·定公十年》服飾不僅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用品,有「避寒暑,御風雨,蔽形體,遮羞恥」的實用功能,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有「分尊卑,別貴賤,辨親疏」的文化功能。中國素有「衣冠王國」之美譽,數千年來中華服飾文化的發展歷程不僅折射出古代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軌跡,也勾勒出中華民族延綿不斷的生活畫卷。
  • 古代的銅鏡清晰度如何?打磨後比玻璃鏡更亮,真是不可思議
    古代的銅鏡清晰度如何?打磨後比玻璃鏡更亮,真是不可思議 鏡子是我們再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物品,很多人在出門前都會照鏡子,但鏡子最早是400年前出現的,在400年之前,人們就只能使用銅鏡,或許很多人都會好奇銅鏡的清晰度,它的清晰度到底如何呢?
  • 52幅中國古代書畫亮相國博 「解密」古人趣事
    52幅中國古代書畫亮相國博 「解密」古人趣事 2019-12-18 10:40:42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 國博展訊|「中國古代書畫」專題展覽啟幕在即
    「中國古代書畫」專題展覽新聞發布會現場(攝影/餘秋雨)經過緊張籌備,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的「中國古代書畫」專題展覽將於2019年12月17日在國家博物館南12展廳啟幕,此展覽也是國家博物館立足館藏、繼「中國古代佛造像」專題展覽之後推出的又一力作。今日,「中國古代書畫」專題展覽新聞發布會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 銅鏡們與鋪首們: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4
    《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特展是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聯手打造的反映漢代諸侯王文化禮儀生活的展覽,分為「諸侯王權」「王室儀軌」「事死如生」「永生之夢」四個部分,將兄弟王兩座陵墓中考古發掘的250件/套精品文物融合在主題中穿插展示,珍貴文物達90%以上。
  • 食味人間|國博川博聯手舉辦飲食文化展成都啟幕
    昨日下午,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四川博物院聯合舉辦的「食味人間——飲食文化展」在四川成都開幕,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觀展。川味火鍋,聞名遐邇。看到這一展覽消息,是否也令你心動?有了喊上小夥伴周末看展吃火鍋去的衝動。食物,是飽腹的美味,也承載和寄託著人們許多情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人對飲食有著特殊的熱愛與追求。
  • 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立體呈現「衣冠裡的中國」
    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的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都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展廳現場 餘冠辰 攝  國博首辦服飾通史類展覽  展覽以中國國家博物館終身研究館員孫機等國博學者數十年學術研究成果為依託,按歷史時期分為「先秦服飾」「秦漢魏晉南北朝服飾
  • 李祥:中國第一次以個人收藏舉辦的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
    著名收藏家、中國收藏家協會體育文化收藏委員會主席李祥先生在體博會上舉辦了中國首次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個人收藏展,展出了個人數十年來收藏的中國古代體育文物、中國近代體育文物及國際奧林匹克收藏品 1000 餘件。李祥先生自 1993 年以來已舉辦了 50 多次收藏品展覽。是中國收藏家協會成立十周年和二十周年評出的十位優秀收藏家之一。
  • 正本清源認識孔子儒學|「國博好課」直播回放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學博士。曾任曲阜師範大學《齊魯學刊》編輯、孔子研究所所長、孔子文化學院院長、歷史文化學院院長。現任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和《孔子研究》編委、山東孔子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常務理事、中國詩經學會常務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