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江都王后鑲玉漆棺到中山王斂屍玉璧: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
從江都王后鑲玉漆棺到中山王斂屍玉璧 從南博《兄弟王》特展出發《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特展是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聯手打造的反映漢代諸侯王文化禮儀生活的展覽,分為「諸侯王權」「王室儀軌」「事死如生」「永生之夢」四個部分,將兄弟王兩座陵墓中考古發掘的250件/套精品文物融合在主題中穿插展示,珍貴文物達90%以上。
-
「兄弟王」:不可錯過的南博年終大展
2018年底,南京博物院與山西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館、南京市博物館總館合作,推出了年終大展「琅琊王—從東晉到北魏」,將江蘇出土的東晉時期文物和山西出土的北魏平城時代文物兩相對比
-
木乃伊 靈魂屋 青銅兵器:南博《法老·王》展埃及篇下
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埃及藝術下篇佳展回顧回顧南京博物院壹陸年度大展「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此次展覽將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放置在同一個空間展示,分為不朽、生活、權力、生靈4個單元,通過包括木乃伊在內的110件(套)古埃及文物和包括金縷玉衣在內的140件(套)中國漢代文物,體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文化認知。
-
這個冬天王者聯合,南博年度收官大展「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
12月20日上午,「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年度特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幕。該展覽以出土於西漢時期江都王劉非、中山王劉勝墓室的隨葬品為主要展出內容,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合作,作為南博年度收官大展重磅推出。
-
南博年度收官展:2000多年後西漢兩位兄弟諸侯王「再聚首」
揚子晚報網12月20日訊(實習生 劉百玉 記者 張可/文 劉瀏/攝)作為南京博物院2019年度的收官大展,《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12月20日正式在特展館開展。該展由南京博物院與河北博物院共同主辦,匯集了江蘇淮安大雲山西漢江都王劉非墓與河北保定滿城西漢中山王劉勝墓中出土的珍貴文物,其中不乏長信宮燈、朱雀銜環杯等名譽中外的「國寶」。「中華第一燈」不僅因造型更有精巧構造長信宮燈河北滿城漢墓文物此次遠道而來,江蘇本地觀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一睹真容。
-
蚌埠博物館7——銅鏡展
金代銅鏡中國銅鏡自唐末,五代起日趨衰落,金代銅鏡卻在北國異軍突起,呈現多樣化的風格。金代銅鏡金代官府對銅鏡的管理極其嚴格,有銅禁制度,私人禁止鑄造銅鏡。因此,金代銅鏡的邊緣往往籤刻官府驗記文字和押記。《墉城集仙錄》:「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與東王公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鈞萬物矣。」唐宋以後,玉皇大帝在神中的地位不斷升高,成為至尊無上的天神,於是人們便把在民間影響甚廣的西王母當作了玉帝的配偶神,其實西王母的配偶神是東王公。
-
到南博看侏羅紀真正霸主永川龍
到南博看侏羅紀真正霸主永川龍 到南博看侏羅紀真正霸主永川龍 這傢伙無肉不歡,比霸王龍還大8000萬歲
-
從中國文物看早期日本,在這個特展上,三角緣神獸鏡、七支刀都來了
10世紀出雲大社的復原模型展 故今年是東京奧運會舉辦的年份,日本將舉辦一系列文化特展,向人們介紹日本的傳統文化。開年的第一個特展是紀念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成書1300年的特別展「出雲與大和」,地點是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平成館,展出時間為1月15日到3月8日。特展介紹了日本早期的國家形成過程,而且展出了很多與中國相關的珍貴文物。
-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今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圖說:唐代·「大吉」嫦娥月宮紋葵式銅鏡(局部) 主辦方供圖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今天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從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
-
「西出陽關」耀南博
文/徐魯君 張勇剛 圖/趙嵐 視頻製作/郝華 於小丁 十一月的主題是離別,我們先後告別了三國文物展、珠山瓷器展,
-
南京博物院推出史上最強花鳥畫特展
從宋徽宗趙佶到元代李衎(kàn)和倪瓚,從明代的林良、沈周、文徵明、徐渭到清代的朱耷、金農、鄭燮,從齊白石到徐悲鴻、張大千,再到陳之佛、陳大羽 …… 12月26日,南京博物院推出的「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曆代花鳥畫迎春特展」正式開展。這場展覽,堪稱南博史上最強大的花鳥畫陣容,其中有 2/5 的展品都是首次亮相,每一件都珍貴異常。
-
從「藏·天下」到「仰之彌高」:南博書畫展策展中的思考
南京博物院從2013年起相繼推出了「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青藤白陽——徐渭、陳淳書畫藝術特展」、「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龐萊臣是民國年間的藏家,所藏中國古代繪畫量大質精,其虛齋所藏在建國後主要歸屬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上海博物館(以下簡稱「上博」)、南博、江蘇蘇州博物館(以下簡稱「蘇博」)等文博機構。南博收藏有龐萊臣虛齋舊藏曆代繪畫名家作品一百餘件套。在2010年,浙江湖州博物館曾向南博商借了八十餘件藏畫,舉辦「巨象文暉:南京博物院藏『虛齋名畫』特展」,展期26天。
-
《兄弟王》,國寶文物裡的漢歷史
如今,在南京博物院的《兄弟王》展廳中,這兩位諸侯王墓葬中的國寶文物舉辦了合璧展。    長信宮燈、金縷玉衣、「長毋相忘」銀帶鉤、鎏金車馬器、暗花紋銅矛、玻璃編磬……在南博《兄弟王》展廳,來自河北滿城漢墓和盱眙大雲山漢墓的250件(套)文物,可以用金玉滿堂來形容。
-
遇見「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幕
11月27日,南京博物院聯合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都靈皇家圖書館、聖文森佐修道院、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等4家機構以及部分私人收藏的68件「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特展正式開展。15世紀晚期,藝術家們用鋼筆、粉筆、炭筆、毛筆以及石墨或鉛芯進行創作,素描開始大量出現。16世紀的義大利,素描逐漸在藝術創作中佔據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本次展覽中,不僅有油畫、雕塑,還有大量的素描手稿,展現著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藝術家創作的構思過程,還原了藝術家們最本真的、最初始的、也是最願意表達的藝術語言。圖片作者:二馬/視覺中國米開朗基羅畫作。
-
銅鏡收藏入門-唐代銅鏡
唐代銅鏡一直是廣大收藏愛好者們收藏之中的重點藝術品類,也完全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唐代銅鏡之美再現了大唐繁榮昌盛的一面,通過收藏入門知識與鑑識知識與您一起品鑑唐代銅鏡藝術之美。一、唐代銅鏡造型特點唐代銅鏡,鏡形非常創新,如在圓形的基礎上又創新了多式多樣的花式銅鏡和無鈕有柄的手鏡等等。二、唐代銅鏡興盛原因唐代銅鏡是中國古代銅鏡史上的第三個高峰時期,銅鏡鑄造技藝大力發展,唐代銅鏡之所以興盛有如下幾個原因:(1)唐代的金屬工藝集中向銅鏡方向發展。
-
單獨乘動車地鐵,去南博參觀埃及木乃伊展,去南理工探秘飛彈大炮!
15:30-17:17 前往地鐵站和火車站。入站,候車,檢票。費用包含-揚州至南京動車二等座(往返);-南京博物院《法老·王》特展門票;-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門票;-南京地鐵費用;取消條約-出發前72小時以上取消,全額100%退款;-出發前48-72小時取消,退還全款50%;-出發前48小時內取消,不退。
-
走進東京國立博物館「出雲與大和」特別展:看用古漢語寫成的日本...
展故:今年是東京奧運會舉辦的年份,日本將舉辦一系列文化特展,向人們介紹日本的傳統文化。開年的第一個特展是紀念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成書1300年的特別展「出雲與大和」,地點是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平成館,展出時間為1月15日到3月8日。特展介紹了日本早期的國家形成過程,而且展出了很多與中國相關的珍貴文物。
-
銅為鑑 以照行——黑龍江省博物館藏宋金銅鏡展
據說銅鏡是軒轅黃帝創製的。《軒轅內傳》:帝會王母於王屋山,鑄鏡十二,隨月用之,此鏡之始也。它萌芽於夏,興起於戰國,盛行於漢唐。自唐末以來,銅鏡開始衰落,北宋略有復興,南宋繼續衰落。然而,與南宋對峙的金代積極吸收漢地文化,在銅鏡製作上異軍突起,雖有不少仿唐宋之作,但也有創新的內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常見的金代銅鏡有雙魚鏡,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瑞獸鏡,瑞花鏡等等,其中與雙魚鏡,童子攀枝鏡最為流行。雙魚紋在金代銅鏡紋飾中最為常見。以魚紋銅鏡圖案,最早見於漢代,金代最為盛行。
-
攬鏡見佛——歷代銅鏡蘆荻題跋展
2020年12月16日,「攬鏡見佛——歷代銅鏡蘆荻題跋展」在白馬寺釋源美術館開展,白馬寺常住師父為展覽舉行了莊嚴的灑淨祈福儀式,眾多美術愛好者、遊客和信眾隨喜參加。
-
【考古學】孫汝初教授:世界古代銅鏡的考古學研究之三(下)
上圖:幼年拉美西斯二世和荷露絲神下圖:拉美西斯二世的金戰車公元前1200年前後,第19王朝末期爆發利比亞人奴隸起義,貴族賽特那克特帶領軍隊鎮壓了奴隸起義。建第20王朝。公元前1198年賽特那克特把王權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拉美西斯三世。這一時期,來自土耳其南部海域和希臘愛琴海島嶼的海上民族進攻近東地區。巳經攻佔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城市,對埃及形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