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陽關」耀南博

2021-02-19 深圳南山文化義工

文/徐魯君 張勇剛  圖/趙嵐  視頻製作/郝華 於小丁

 

十一月的主題是離別,我們先後告別了三國文物展、珠山瓷器展,11月29日,又一起來送別《西出陽關》的新疆文物。

十一月又是收穫滿滿的時節,南博志願者團隊的小夥伴們認真學習、潛心鑽研、不斷深入,給觀眾們呈現了精彩紛呈的西域文明。

 

展覽從9月5日開展到11月29日閉展,歷時近三個月,在我們眼中這一件件絹衣彩繪、彩陶青銅、文書壁畫已不僅僅是文物,更像是一個個有著傳奇故事的老朋友,我們一遍遍將這些美好傳說講述出來,傳播出去。

 

 

在新疆166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留下了多國文明交匯的風採,綾羅錦繡和毛罽氈麻、大漠孤煙和駝鈴商隊、寬袍廣袖與翻領胡服,盛世風華和卓絕艱辛一起書寫了絲綢之路的動人篇章。這條路上有相望於道的使者和商旅、高昌貴族的精緻生活、精絕古國的神秘富庶;也有歷盡艱辛不辱使命的張騫,為傳佛法持篋東進的鳩摩羅什,為求真經負笈西行的玄奘;還有成千上萬屯墾戍邊的將士,鄭吉、班超、陳湯……他們不遠萬裡、保家衛國,守護和創造了西域的穩定和繁榮。

 

今天,將與老朋友告別,志願者們身著華彩漢服,全天無間斷循環講解,與專程而來的1208名觀眾朋友們再次跨越千年歷史、縱橫天山南北,盡情領略歷經歲月和風沙洗禮的精美文物,共同見證多民族融合、多宗教並存、多元文化兼容的西域文明。

 

西域,殊方未遠東歸中土,千年一脈萬裡同風。如果文物會說話,它必將叮嚀我們再傳綿亙萬裡、延續千年的絲路精神,再創中華文化新的燦爛輝煌。

 

北天靄靄千雪落,

南日熠熠萬木卓。

圓日有意落長河,

孤煙無痕歸大漠。

東歸中土匯傳奇,

西出陽關耀南博。

志願夥伴送遠客,

一襲華服盡婀娜。

相關焦點

  • 西出陽關
    離開兩關以後,就進入了茫茫戈壁大漠,通往西域和歐亞。於是,便有了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千古絕句。漢唐時巍峨壯觀的陽關關城遺址,今天看來不過是風剝雨蝕後並不起眼的一堆黃土,但是人們仍然不遠千裡萬裡地來朝拜它們,原因就在於王維的「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文學名句,激發了遊子豐富的歷史與地理的想像。
  • 「西出陽關無故人」——甘肅陽關
    伴隨著蓬勃日出的大漠紅日,一座偌大的邊塞官城橫亙在沙漠、戈壁之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千古絕唱《渭城曲》,讓敦煌陽關成為中國人的精神故鄉。這裡曾雄關巍峨,商隊絡繹,使者相望於道;這裡曾綠樹成蔭,街道縱橫,天馬行空於野。
  • 【「悅背悅美」之春意回顧:「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你向西出了陽關,就再也見不到這些老朋友了。這句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在此時是如此自然而深情,將惜別濃情噴薄於筆端。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的深情,先要了解「西出陽關」。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在玉門關的南面,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
  • 王維深情送別,「西出陽關無故人」成千古絕唱!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意思是向西出了陽關可就再也遇不到老朋友了。為什麼出了陽關就遇不到好朋友了呢?這就不得不提"陽關"這個地方了。古時候,出了陽關就是西域了,在唐朝時,雖然向西出陽關是令人敬佩的壯舉,可路途卻十分遙遠,一路上會飽嘗艱辛寂寞。王維一想到這兒,對元二的不舍與擔憂便又加深了一分。從這句詩裡,我們也能看出王維與元二友情的深厚。
  • 每日分享·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注釋>>>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渭城:即秦代鹹陽古城,漢改渭城。白居易《對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的句子,且註明「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王維的這首詩之所以另有一題為「陽關三疊」,是因為詠唱時,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按白居易所說的「第四聲」,則應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不然「勸君」一句不可能為「第四聲」。從白居易的詩句來看,唐代應是反覆唱此詩的「西出陽關無故人」。
  • 西出陽關,邂逅最美的敦煌
    古往今來,敦煌一直都是東西交通的鎖鑰之地,是河西走廊西端,絲綢之路出西域、通中亞西亞「咽喉中的咽喉」,有絲路上最古老的商貿海關(陽關),和邊境上最早的軍事關隘(玉門關),地位特殊,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前陽關後玉門,控伊西而制漠北。」明代沙州衛大體為今敦煌市區域,是明初設立的軍事重鎮。這段話形象地道出了敦煌的地理形勢:背靠祁連雪山和青海湖,城池被鳴沙山環繞,以發源於雪山的黨河為裙帶。
  • 【詩詞鑑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老朋友請你再幹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注釋渭城曲:另題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陽關曲》或《陽關三疊》。渭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鹹陽古城。浥(yì):潤溼。客舍:旅館。柳色:柳樹象徵離別。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 西出陽關?尋什麼
    今天,我衝著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去尋陽關了。出發前曾在下榻的縣城向老者打聽,回答是:「路又遠,也沒什麼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頭看天,又說:「這雪一時下不停,別去受這個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轉身鑽進雪裡。一走出小小的縣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麼也沒有,連一個皺摺也找不到。
  • 「西出陽關無故人」,你知道「陽關」在哪裡嗎?(你可能差點去過~)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是王維送朋友「元家二少」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表達了一種不舍和悽涼的情感。從這首古詩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元二要去的這個地方應該是比較荒涼的,而且在西邊。那麼,「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到底在哪呢?
  • 西出陽關有故人|美麗的英吉沙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尤聞唐漢風在我國的西北部,出了陽關一直向西走有著這樣一個城市這裡土地遼闊,冰川雪嶺與戈壁翰海共生多個民族文化共融相生這裡是被譽為「絲路明珠」的喀什它是絲綢之路的交點也是我國最西邊的城市之一驅車從烏魯木齊出發還要在黃沙、荒漠、戈壁中
  •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〡必背古詩《送元二使安西》NO.15
    其實是為了和他再多呆一分鐘,因為王維深深明白,「西出陽關無故人」,渭城往西去,沒多久就會到達陽關,出了陽關,可就是真正的西域了。★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因詩中有「渭城」「陽關」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陽關曲》。清晨剛下陣雨,渭城達到塵土溼潤,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朋友啊,再幹一杯送別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陽關之後,就再也難見老朋友了。
  • 西出陽關 沙海逐浪 東風日產奇駿勇闖無人區VII沙州秘境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唐朝詩人王維送別去西域任職朋友時所做的千古名句,也是這首詩讓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知道了陽關,那麼陽關在哪?原來陽關在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敦煌,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處,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而提起敦煌不得不提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古絲綢路上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
  • 茫茫大漠,戈壁裡的戰士——陽關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陽關,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陽關,與玉門關的名氣相比起來,陽關就顯得小的很多了,存在感就好像是玉門關的小弟。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時期,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要關隘,又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 鹹陽背影:從《渭城曲》到《陽關圖》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膾炙人口,不久就被當時的音樂家披以管弦,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渭城曲》。北宋時期,出現了以《送元二使安西》詩意為主題創作的繪畫,其中以畫家李公麟的《陽關圖》最為著名。《陽關圖》問世後,又催生了圍繞該畫進行的詩歌創作熱潮。從宋代到元明清時期,先後有24位詩人創作了32首題詠《陽關圖》的詩歌。
  • 被唐詩捧紅的千年古城:陽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明朝人評論這首詩說,「唐人別詩,此為絕唱」。臨別時,王維瞧了瞧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打點好的行囊,微笑著舉起了酒壺,「再來一杯吧」,別後就找不到可以這樣對飲暢談的老朋友了。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卻,一飲而盡的。
  • 陽關,神秘的東方哨所
    歷史遠去,陽關的輝煌不再,它作為時間長河中的標記,卻為後人憑弔。       對於陽關的了解,大多數人是通過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那就是王維的一曲《陽關三疊》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的哀愁漫於中國文化的教育空間,以至於陽關的真實面目越來越不清晰。   陽關,漢武帝時設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關隘,軍事地位十分關鍵。
  • 踏上陽關道,尋覓玉門關
    敦煌博物館全景唐朝著名詩人王維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不知引發了後人多少感慨。「秦時明月漢時關」、「春風不度玉門關」,邊塞詩中反覆歌詠的陽關、玉門關,如今安在?這兩座著名的邊塞與長城和「絲綢之路」有何關聯?我們的行走和尋訪從敦煌博物館開啟。
  • 你好,我叫陽關,這是我的最新簡歷!
    陽關,因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始建於西漢武帝時期。陽關係絲路南道重要關隘,中西交通的重要門戶。陽關名聲遠播,唐代詩人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千古絕唱,更令人對陽關心馳神往。如今,陽關是絲綢之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長城文化的代表性遺蹟之一。陽關、玉門關和漢長城,是敦煌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敦煌學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 深圳周末藝文指南(9月5、6日)①《信條》②《搖滾紅與黑》③西出陽關
    此外,南山博物館「西出陽關——新疆文物精品展」剛剛拉開帷幕,值得關注。目錄講座中國歷史上的制度、文化與社會老子的智慧——「天之道」與「人之道」(下)文學編輯自由談腦科學與未來產業摸象解牛酌油斫輪——「盲人」與「工匠」的哲學方法論演藝諾蘭年度燒腦力作《信條》Neon Genesis—日本動畫電影大師回顧展法語音樂劇《搖滾紅與黑》妄想浪費!「葡萄不憤怒」開心麻花音樂劇《戀愛吧!
  • 說說寫玉門關和陽關的那些邊塞古詩詞!
    玉門關與陽關同時設置,西漢時為玉門都尉治所。王莽篡位後不久,絲路中 斷此關封閉。但自東漢建武至延光一百餘年中,絲綢之路又三通三絕。東漢時, 玉門關已改為玉門都尉所轄。兩晉南北朝以來戰爭頻繁,又因中西方海上交通日 益興盛,絲綢之路呈現出衰頹跡象。到隋唐之際,晉昌 (今瓜州縣) 到伊吾 (今 哈密市) 的大道暢通,玉門關遷至今安西縣雙塔堡附近,從此,舊玉門關就逐漸 衰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