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深情送別,「西出陽關無故人」成千古絕唱!

2021-03-01 花生寶貝

一首詩歌講述著一個故事

記錄著一個國家淵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名師領讀古詩詞,讓孩子們讀懂國學精髓

愛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今天是名師領讀古詩詞

第【9】期節目

跟著音頻讀詩吧 ▼

唐•王維

渭城朝雨潤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文化部朗誦藝術水平考級高級教師

廣東省朗誦協會青少年語言語言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古時候,因為交通很不方便,沒有現在的汽車、飛機,也沒有手機能打電話,古人往往一分開,就要隔好幾年都不能見面呢,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

千年前,王維就送別他的好朋友元二去安西,那時候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渭城朝雨邑輕塵」的意思是渭城清晨的一場春雨打溼了地上的塵土。「渭城"正是王維送別元二的地點,從長安往西去的大路上,平時馬車飛奔而過,那可是一片塵土飛揚啊。

而在這個初春的早晨,下了一場小雨,雨停後,空氣變得清新,就連道路都顯得格外乾淨。


「邑輕塵」「邑"字顯出這雨剛好打溼道路,仿佛是特意為元二安排了一條乾淨的道路。這雨也太神奇了吧!

「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是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咦~柳樹為什麼會格外清新呢?早晨剛剛下過小雨,這小雨呀,將柳樹上那厚厚的灰塵都衝刷掉,所以才露出了柳樹原本青翠的顏色。

你發現了嗎?柳樹的「柳"字與留下的「留」字,讀音是相似的,王維也借這柳樹表達了自己對元二的依依惜別之情。

「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思是老朋友,請你再喝一杯餞別酒吧。

古時候,人們有設酒席為好友送別的習慣。酒席上,王維想到此時一別,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相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

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經融進了這一杯酒裡。

「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意思是向西出了陽關可就再也遇不到老朋友了。為什麼出了陽關就遇不到好朋友了呢?這就不得不提"陽關"這個地方了。

古時候,出了陽關就是西域了,在唐朝時,雖然向西出陽關是令人敬佩的壯舉,可路途卻十分遙遠,一路上會飽嘗艱辛寂寞。

王維一想到這兒,對元二的不舍與擔憂便又加深了一分。從這句詩裡,我們也能看出王維與元二友情的深厚。

早春三月,由於朝廷在新疆設立安西都護府統管西域各國,王維的好朋友元常奉命去安西都護府傳達朝廷的最新旨意。

這次路途遙遠而且任務艱巨,王維一路上都在護送元常,一直到渭城才將分手離別。


在渭城休息一晚後,剛剛起床的他們發現客舍外剛剛下了一場小雨。渭城清晨的濛濛細雨溼潤著地上的塵土,讓空氣更加清新,客舍周圍剛剛冒出嫩綠色的柳葉,在春雨的洗禮下更顯得青翠。

看著美麗的景色,一股離別之情湧上王維的心頭,把他的快樂又「吸」了回去。王維按捺住自己的離別之情,陪伴好友一起欣賞美麗的風景。

離真正分別的時辰越來越近了,王維在客舍旁的涼亭裡擺了「餞行酒」,對好友元常說:「元二兄,我們來喝點小酒散散心吧!」

元常見好友如此情真意切,便雙手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他們邊喝著,邊天南地北地聊著天,大家都故意不觸動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不知不覺中,從西域方向駛來了接元常的小馬車。兩人馬上就要離別了,不知何時才能再相遇。

王維在這最後分手的時刻,舉起酒杯深情地對元常說:「兄弟啊,請你再幹上這最後一杯離別的美酒吧!因為西行出了陽關就很少有能體諒你的知心好友了。」

元常喝光了這杯離別酒後,依依不捨地登上馬車,掀開布簾,不停地向王維揮手,直到王維的身影消失在視線裡。

看完了名師的解析,快拉到文首,跟著譚玉潔老師的聲音,再次品讀本詩!

誦讀經典古詩詞對加強中小學生樹立牢固的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文素質,啟迪智慧陶冶品格,有著深遠影響。

我們邀請佛山市優秀語文、語言教育領軍人,誦讀鑑賞適宜中小學生閱讀的古詩詞,為孩子塑造更好的國學環節。

本欄目由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佛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辦公室、佛山電臺花生寶貝共同出品。

相關焦點

  • 【「悅背悅美」之春意回顧:「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渭城朝雨浥(yì)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你向西出了陽關,就再也見不到這些老朋友了。這句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在此時是如此自然而深情,將惜別濃情噴薄於筆端。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的深情,先要了解「西出陽關」。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在玉門關的南面,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
  • 西出陽關
    離開兩關以後,就進入了茫茫戈壁大漠,通往西域和歐亞。於是,便有了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千古絕句。渭城,便是今天的鹹陽;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合著是當年王維沒在陽關現場,而是在繁華的內地關中,遙想數千裡外的荒漠邊關,來抒發與朋友離別的蒼涼心情。
  • 每日分享·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西出陽關無故人」——甘肅陽關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千古絕唱《渭城曲》,讓敦煌陽關成為中國人的精神故鄉。這裡曾雄關巍峨,商隊絡繹,使者相望於道;這裡曾綠樹成蔭,街道縱橫,天馬行空於野。
  • 【詩詞鑑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代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裡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
  • 王維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把離別寫到了極致,無人能出其右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渭城曲》,便是一首抒寫離別的千古絕唱。《渭城曲》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渭城的驛館風景,寄託了王維對友人深摯的惜別之情。全詩不著傷字,只以舉杯勸酒這一動作抒發別情,卻韻味深永,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詩在當時就被編入樂府,成為流傳千古的名曲。也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古琴曲《陽關三疊》。
  •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〡必背古詩《送元二使安西》NO.15
    其實是為了和他再多呆一分鐘,因為王維深深明白,「西出陽關無故人」,渭城往西去,沒多久就會到達陽關,出了陽關,可就是真正的西域了。★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因詩中有「渭城」「陽關」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陽關曲》。清晨剛下陣雨,渭城達到塵土溼潤,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朋友啊,再幹一杯送別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陽關之後,就再也難見老朋友了。
  • 西出陽關,邂逅最美的敦煌
    古往今來,敦煌一直都是東西交通的鎖鑰之地,是河西走廊西端,絲綢之路出西域、通中亞西亞「咽喉中的咽喉」,有絲路上最古老的商貿海關(陽關),和邊境上最早的軍事關隘(玉門關),地位特殊,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前陽關後玉門,控伊西而制漠北。」明代沙州衛大體為今敦煌市區域,是明初設立的軍事重鎮。這段話形象地道出了敦煌的地理形勢:背靠祁連雪山和青海湖,城池被鳴沙山環繞,以發源於雪山的黨河為裙帶。
  • 說說寫玉門關和陽關的那些邊塞古詩詞!
    玉門關與陽關同時設置,西漢時為玉門都尉治所。王莽篡位後不久,絲路中 斷此關封閉。但自東漢建武至延光一百餘年中,絲綢之路又三通三絕。東漢時, 玉門關已改為玉門都尉所轄。兩晉南北朝以來戰爭頻繁,又因中西方海上交通日 益興盛,絲綢之路呈現出衰頹跡象。到隋唐之際,晉昌 (今瓜州縣) 到伊吾 (今 哈密市) 的大道暢通,玉門關遷至今安西縣雙塔堡附近,從此,舊玉門關就逐漸 衰敗了。
  • 看似簡單卻含著深意,只是三個字,卻是王維筆下唐詩的點睛之筆
    王維的唐詩讀來很舒服,因為他的詩歌可以超越時代。李白杜甫很多詩歌反映的特定社會階段下的內容,尤其是杜甫,其詩作被譽為詩史,可見其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程度。另外從個性上來說,李白鋒芒畢露,杜甫又太過於含蓄深沉,而王維在二者之間,最為合適。
  • 你好,我叫陽關,這是我的最新簡歷!
    中文名:陽關景區性格:博學多才、氣勢如虹、博大包容、熱情好客家庭成員:兩關漢塞廳、絲綢之路廳、張騫像、陽關都尉府、陽關關城、王維像、仿古兵營、研學體驗館陽關,因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始建於西漢武帝時期。陽關係絲路南道重要關隘,中西交通的重要門戶。陽關名聲遠播,唐代詩人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千古絕唱,更令人對陽關心馳神往。
  • 王維在清晨送別朋友,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卻成就一首經典名篇!
    王維的送別詩可以說是別具一格,無論是那首膾炙人口的《送別》,還是這首《送元二使安西》,那都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讓人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與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
  • 茫茫大漠,戈壁裡的戰士——陽關
    「西出陽關萬裡行,彎弓走馬自忘生」陽關,據考察,是現位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裡處南湖鄉的的「古董灘」上。(河西走廊在華夏民族發展歷程中,也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始了政治上的外交活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聯絡大月氏共同抗擊匈奴。
  • 《渭城曲》:一曲濁清酒,陽關無古人.
    作為相識多年的老朋友,小潤君著實有一些捨不得,走之前小潤君送給他了一把紙扇,扇子上有一首詩歌特別符合當時的心情,這首詩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一首送別詩歌中的千古絕唱——《渭城曲》。它的作者是唐朝偉大的詩人——「詩佛」王維。王維的作品對於摩比語文的同學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已經學習了這位大家的作品《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和《畫》。王維詩畫雙絕,更是精通音律,是一位難得的全才名家。而這一首《渭城曲》正是王維送別友人元二的一首作品,和我們之前所說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無論從情感還是文章的立意來說,都大相逕庭,各有千秋。
  • 晚唐最著名的一首送別詩,悽惻纏綿,不愧為千古絕唱
    許渾曾經在宣州屬縣做官,任職期間寫下了一首著名的送別詩——謝亭送客,一起來欣賞。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謝亭是一個地名,又被稱為謝公亭,當年南齊詩人謝朓修建了此亭,並且送別了友人,於是謝亭也成為著名的送別場所,甚至是送別的代名詞。勞歌一曲解行舟。一曲送別的歌聲結束之後,友人解開纜繩,就此離開了。
  • 王維留下400餘首詩,但這首詩僅僅28字,中年再讀時讓人淚流滿面
    也正是在這一期間他創作了很多邊塞軍旅詩,這其中就有《送元二使安西》這首送別詩。 傳唱最久的歌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是王維送給一位姓元的友人所作的詩。
  • 王維這首送別詩,只有28字卻被稱為「古今第一」,白居易都佩服
    王維是一個健談的人,可是在遇到朋友要離開的時候,他心中也很難過,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於是他舉杯對對朋友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看似勸朋友再多一杯酒,其實是想要他再多留一會。王維在送別,明明是傷感的場景,可是卻被他弄得哭笑不得。遇到這樣耍賴的朋友,想必此行也多了可以微笑的事情。
  • 解讀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著名的陽關三疊,唐朝的「送戰友」
    元二,原名元常,因家中排名為二,被稱為元二,史料不詳,因為要出使安西,好朋友王維搞了一場送別宴,也因為一次送行,元二登上了歷史舞臺,也是他唯一的一次歷史出鏡。這首詩沒有記載寫作時間,初步判斷是在公元755年之前寫的。
  • 王維送別朋友時寫下一首詩,因情感真摯、構思精巧,成為傳唱千年不...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在渭城送別好友出使安西時寫得一手送別詩,此詩寫出了送別的真情厚誼,能引起人心底的共鳴。詩作因構思巧妙,當時就被人們廣為傳誦,還被編入樂府。樂府曲的名字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渭城曲》、又叫《陽關曲》、也叫《陽關三疊》,成為送別名曲。原詩如下: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
  • 「西出陽關無故人」,你知道「陽關」在哪裡嗎?(你可能差點去過~)
    點擊上方「風花旅行訂閱號」關注我們送元二使安西——唐 · 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是王維送朋友「元家二少」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表達了一種不舍和悽涼的情感。從這首古詩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元二要去的這個地方應該是比較荒涼的,而且在西邊。那麼,「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到底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