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伊朗與美國的紛爭,絕對是頭條。看了很多的新聞,局勢各種緊張。巧的是,我有幾個朋友這幾天仍在伊朗旅行,還自嘲的開玩笑說:「哈哈,我是來當戰地記者的。」
我為自己出生在和平年代,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而驕傲自豪。
某個秋天,我曾去伊朗窮遊過一些日子。設拉子,伊斯法罕,德黑蘭…那一路,記的最清楚的,是每天都要用頭巾把自己的頭髮裹起來。
伊朗是個有著絕美的清真寺,但食物超級難吃的旅行目的地。
當時我去伊朗旅行的時候,還需要辦理伊朗籤證,花了900多元。2019年伊朗免籤了,就更方便了,不過去伊朗旅行的人還是不多,很多人都怕那裡不安全。
記得去過伊朗旅行之後沒多久,我去申請美國十年籤證。當時很忐忑,被領事館的籤證官盤問很久,問了大約有20多個問題,比如:你有沒有和伊朗的高層接觸過?你的行程是什麼樣的?你覺得伊朗人對你如何?等等。
我說:」我只是喜歡攝影,只是去旅行的,僅此而已」,大概是因為籤證官那天心情很好,居然給過了,讓我有些驚訝。後來我才如願以償的去了次美國。
去年伊朗免籤後,海關過關,你的護照上什麼章都不會敲,什麼痕跡都不會留下。所以不用擔心先去伊朗,再去籤美籤,會拒籤的問題了。
那一次,我在伊朗旅行過10天。伊朗,這曾經是個於我、對於很多人來說,是超級陌生的國家。
「你怎麼敢去?」他們問。「他們很友好啊,真的,和你想的完全不同!」我總是微笑著回答。
那一次伊朗之行,最大的感觸是我作為中國女人真是太幸福了!在伊朗,黑色頭巾黑色長袍的女人,能露出的,只有臉和手。在伊朗,女人的地位真的太低,當我獨自走在她們中間,這樣的自由的來到他們的國家,這樣自由的行走著,會惹來很多羨慕的目光。
記得Lonely Planet上寫,在有些大門上,有圓形和方形的敲門環,以不同的聲音來判斷,是男人還是女人敲門,是男人敲門的話,女人是不能去開門的。女人是男人養在深閨的財產。
在伊朗的任何一個巴扎,沒有女性的售貨員,在餐廳,沒有女性的服務員,只有在大街上,看到一團團黑色飄過來,就知道是伊朗的女人。大眼睛,長睫毛,一身黑衣都無法隱藏的美。
在伊朗,聽到最多的是那句「薩拉姆」,是你好的意思。走在街道或者大巴扎,到處都是問好的薩拉姆。他們稱中國人為秦,於是那麼多天,我說的最多的話是:薩拉姆....Yes,秦!
他們如此友好和熱情。在伊朗,幾乎不用你上前去問,能不能給你拍張照?很多人看你拿著相機,特別是像我這般,一個亞洲的女性,他們會主動上來,用肢體語言問,能不能拍張照。
幾個男人擠在一堆衝我笑著。我的英語很爛,他們的也很爛,於是牛頭不對馬嘴的聊,相對甚歡。
那一路都是拿著那本 lonely planet,找住宿,找酒店,打車,問路,選餐廳點菜,把一本書都快翻爛了。
那一次在伊朗的旅途,交通全部是當地的汽車站買的大巴車票,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一站站。在伊朗自由行,坐長途汽車還是很方便的,班次很多,也很便宜。
那一路,記憶裡有德黑蘭大巴扎的擁擠;有在去伊斯法罕長途車上看到的火燒雲;有各種各樣清真寺複雜的裝飾;有設拉子菜場的人間煙火;有站在三十三孔橋看夕陽的孤單...
也有懶散看著陽光移動的卡尚的午後;有學校門口那幫男孩子的嘰嘰喳喳;有波斯波利斯那些大石頭柱子千年的屹立;有迷路的小巷看鴿子的飛翔....
伊朗,你來了就會知道,它會顛覆你對這個國家的所有想像,這是個很值得到達的國家。風景並不如何,而這裡的人文,像是時光倒轉了幾十年。
伊朗人熱情,貧窮,淳樸,簡單....他們的手機,很多用的還是只能打電話的那種;他們的汽車,都像一部部老爺車,要手動上鎖;
他們端著一個餅,就著果醬,便是一天的早飯;他們手工製作地毯,金屬的雕刻淋漓盡致,他們有各種甜到發膩的甜品,禁菸酒,嘴裡含一顆糖、喝一口黑茶....
這是個相對封閉封建的國家,想起lonely planet上寫:夜店:想的美!在伊朗根本沒有這樣的場所,連這裡的電影,都是限制級的,連吻戲都木有,美國大片從來不會在這裡公映。
這裡有很多人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但是有一些錢便捐給清真寺。
你會看到泥土牆的民居,卻超級宏偉富麗堂皇的清真寺,堪稱奢侈,那些玻璃或陶瓷的碎片,複雜的拼貼。
讓你會想:哇,這要多少人工拼出來啊!
伊朗,這個陌生而神秘的國家,很多人聽說我來自中國,都很羨慕中國的發達。那裡的女孩子們,都渴望能穿美美的服裝,能展示自己的美,可是社會不允許。
那裡的孩子,像一個洋娃娃般,有著非常漂亮的眼睛。那裡的老人大多聽不懂英語,只能用肢體語言和他們交流。
還記得《孤獨星球》上寫的那幾句:如果路上的驚喜是旅行最大的意義,那伊朗也許是這個世界上你最應造訪的國度。如果嚮往去某個既非東方亦非西方,既充滿異國情調又不乏舒適安逸的國家旅行,那也許應該去伊朗。
伊朗人總是說,就是最窮的國家也有兩本書,一本是古蘭經,另一本是哈菲茲的詩集。哈菲茲是伊朗設拉子的一位詩人。你會詫異,一個詩人居然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我的行程是:從上海--烏魯木齊--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波斯波利斯--卡尚--德黑蘭--烏魯木齊--上海,翻起那一路的點點滴滴,很多回憶湧上心頭。
還記得伊斯法罕Masjed-e Jameh聚禮清真寺,午後,陽光透過蜂窩狀的窗戶,灑在我身上。
伊朗人民非常的熱情,每次在巴扎裡閒逛,總有人看我拿著相機,示意我能否幫他們拍一張照片。我拍下他們,把照片給他們看,因為語言不通,他們只會微笑,豎起大拇指讚揚。
設拉子,粉紅清真寺。彩色的窗戶投影在彩色的地毯上。女人們總是對這裡戀戀不捨,不肯離開。我拍下裹袍子的女人,並記下她的E-mail,許諾把照片發郵件她。
你知道從設拉子到卡尚,坐十個小時的夜晚的大巴車,是什麼感覺呢?睜開眼,像是在夢裡似的,車外有半個月亮...
去伊朗之前,如果你是女生,要準備幾條裹頭髮的頭巾,什麼顏色都可。這是伊朗的法律,不能違背。還有所有外套要遮住屁股,後來發現,開衫,風衣最佳。在伊朗,不能顯露你的身材,衣服要寬大,儘量深色,才能融入。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國內的灰機儘量不要坐,因為都是淘汰下來的,朋友說:「不知什麼時候就掉下來了」把我笑的。我因為是自由行,都是坐的公共運輸。
還有,在伊朗,所有銀行卡(借記卡、信用卡)都無法通用,因為伊朗是經濟受制裁國家。所以「刷我的卡」在這裡是沒有用的,多帶一些現金才是。
但是問題是,伊朗裡亞爾的數字太大,後面太多個000000,十萬一百萬總是傻傻分不清。連上個廁所都要5000伊朗裡亞爾,暈不?
還有,這是個很熱情但也很宰客的國家,什麼都需要還價。餐廳吃飯,打計程車,酒店住宿,無一不例外要還價。到最後幾天,發現自己還價的水平已經登峰造極,酒店開價55美金,愣是被我還到30美金。
對了,秋冬去伊朗旅行,所有的客棧,都有暖氣,哪怕是最便宜背包客棧,因為伊朗能源充足的緣故吧!
在伊朗,你會看到有很多手工製作的小鋪。匠人安靜的在敲敲打打,那些複雜的圖案真的很美。我站在那,看頭髮花白的老人,流淌的安靜時光。
如果你去過德黑蘭,你一定會記得,馬路上亂竄的汽車和摩託車。這是一個充斥著摩託車聲音的城市。
計程車司機都練就一身好本事,看到行人都不帶剎車的,兩個車會車,相隔的距離只有十幾釐米。就在你以為要蹭到的時候,就這麼過去了。
因為那次伊朗的旅行,那片土地,留下過我深刻的記憶,這幾天的各種各樣關於伊朗的新聞,我每天都關心著。
來聊聊你所知的伊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