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6位代表人物

2021-02-19 儒家文化大講堂

孔 子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儒家思想-儒家經典著作-儒家代表人物介紹即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為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開創儒家之風,仁學派創始人,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孟 子

孟子名軻,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等三個不同的字號,字號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山東鄒城人。在十五、六歲時到達魯國後有一種說法是拜入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下。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荀 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況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董仲舒

董仲舒是廣川郡(今衡水景縣廣川鎮大董古莊)人,漢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主張。董仲舒認為,「道之大原出於天」,自然、人事都受制於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維護了漢武帝的集權統治,為當時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穩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朱 熹

朱熹,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諡文,又稱朱文公,南宋理學家,理學集大成者,尊稱朱子。朱熹家境窮困,自小聰穎,弱冠及第,中紹興十八年進士,歷高孝光寧四朝。於建陽雲谷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世稱「考亭學派」,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

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儒家文化大講堂

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

文章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

編輯義工微信號:jh5640318

喜歡就點擊右上分|享|到:QQ空間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單招文學常識五】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元朝時,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
  • 為何同為儒家學派代表人物的荀卿,會大張旗鼓地提出「性惡論」?
    在儒家學派創立以及發展的歷史中,曾經有三位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的「聖人」。他們分別分是,開創了儒家學派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亞聖公樹宸」即「亞聖」孟子;以儒家思想集大者和捍衛儒家思想的鬥士荀子。荀子作為先秦時代最後一位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他不僅繼承和發揚了儒家重禮義的思想。同時在百家爭鳴的先秦時代,他還以個人之力對反對儒家的其他學派,進行了有力的抨擊,並捍衛了儒家思想的最後尊嚴。
  • 特崗教師考試:儒家代表人物
    儒家從孔子開始,有很多人物在歷史上留下或濃或輕的一筆。在中國教育學萌芽時期,他們的思想熠熠發光,也是我們教師招聘考試常常涉及到的知識點。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主要結合教育學中幾位儒家人物的相關內容進行備考分析,方便各位考生快速簡單的對這部分考試分析有個簡單的認識,這次介紹內容主要是結合客觀題型,便於各位考生有針對性的進行複習。
  • 為什麼魯迅要批判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封建思想,只因為董仲舒
    魯迅先生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許多新思想,並常常批判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封建主義思想。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今天依然受到很多人的推崇,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這倒是確實的,孔孟思想的確是先哲們智慧的結晶,對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 淺談儒家思想之核心要義
    因此我還寫了一副聯句,作為讀後感:      身居底層,位卑未敢忘憂國;      心懷高遠,志同天下憫蒼生。      儒家思想源於2500多年前魯國的禮儀官孔丘,俗稱孔夫子。與孟子提出的「性善論」不同,荀子認為「性惡論」才是人性的本質,很多年後,西方基督教也提出人性有「七宗原罪」,生而有之,中國的這一思想在本土沒有市場,沒想到卻成為了西方的主流。因為「人性本惡」,所以荀子提出「依法治國」的思想,具體實施者就是他的兩個學生韓非子和李斯,二者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亞聖:孟子
    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聖」。《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認為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屬先秦語錄體散文集。
  • 宋理學又稱儒家哲學,都有哪些代表人物?這一時期新思想影響深遠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與道教盛行,儒學思想有所弱化,唐宋以來,儒家為振興崛起,在其學說思想層面有了新發展,另外,儒道佛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那麼宋代又有哪些新發展呢?一、儒家理學代表人物宋代哲學的主流,是儒家哲學的特殊形式,又可稱為道學。
  •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為何特別排斥孔子的仁義思想?
    儒家的重心思想是仁,仁就是樹立在人類最樸實最直接的心緒紐帶根本上的一種看法--人類是應該需要愛的,這個愛不是無邊際的愛,卻是從近到遠的愛,這就是儒家的愛有等差的仁學思想體系。這個仁的學說,在孟子看來極其準確,這就是仁者愛人。在仁者愛人思想的根本上,孔子演化出了禮、義、忠、孝、悌等倫理思想,禮就是使社會平靜的上下的等級制度,孔子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禮的重心。
  • 什麼是儒家?儒家思想是如何包羅萬象的?
    ,或許在後世看來,它們自從融合了佛道兩家的思想後已經成為了獨立的哲學分類並不是儒家。那麼究竟儒家思想是什麼呢?這些分支到底是不是儒家呢?得從孔子和儒家開始說。儒的解釋有很多,有說柔的,有說術的,甚至在《周禮》中也有提到道的。但從孔子的畢生追求和《論語》中來看,儒家的本義是兩個,一個是仁義,一個是禮樂。這兩個基本要素構建了儒家思想的本源。仁義很好理解,為人不仁枉為人,而為君不仁枉為君。
  • 儒家思想的生死觀
    圖片來源於網絡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生與死都是繞不開的課題,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認知,不同思想體系有不同思想體系的說辭。這裡,我就先談論下影響我們巨大的儒家思想對生死的看法。圖片來源於網絡「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無不是以其為基礎展開的。何謂「仁」?簡單來講就是指人與人之間互相親愛。
  • 老子道家思想與孔子儒家思想,你更接受哪家?
    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分別是什麼?孔子與孔子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是什麼?
    圖片來自網絡儒家的「仁」是什麼「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會倫理範疇,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等無不圍繞仁展開,三綱五常是儒家倡導的基本社會倫理準則,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所以,了解儒家思想,首先就要理解儒家的「仁」的基本涵義。「仁」的本意是親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間互相親愛。《說文解字》仁,親也。孔子明確提出:仁者,愛人。儒家認為應當用「仁」來處理倫理社會關係,主張人和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助和友善,而孝悌則是「仁」的根本。在孔子看來,人應該友愛大眾,親近賢德的人(《論語·學而》)。
  • 儒家思想與中國式腐敗
    我們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傳統政治的指導思想——儒家思想。只要有儒家思想做整個社會的指導思想,它就必然會帶來中國式的腐敗。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認為有以下七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儒家「性本善」思想必然造成反腐不力的局面。  儒家思想的邏輯起點是「性本善」,《孟子?公孫丑上》篇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教師招聘教育學備考:儒家教育思想簡介
    一、儒家思想來源(一)儒家為什麼稱"儒"家?《墨子》《非儒》篇——儒者曰:"親親有術,尊賢有等"3.莊子概括儒家思想為"內聖外王"4.《荀子》《儒效》篇(儒者的作用)——大儒的社會價值5.《史記·太史公自序》"先人有言""論六經"6.班固《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儒家源頭是司徒官——司儀)7.
  • 儒家思想的「儒」字有何含義?被誤解的儒家思想,其實富含深意
    網上一直流傳一個說法:儒家思想害死人,儒家思想讓人變得軟弱,遇到不公也不懂得反擊。對於這樣的結論未免太過於片面,儒家思想最主要是突出一個「儒」字,然而儒的本意也並沒有「軟弱」二字。」如此看來,儒家思想像是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含義,是說一個人有很高尚的品質。「忠誠、信用」的信徒儒者們看重忠誠、信義而非金銀財寶,他們也不貪圖廣袤的家田而是把信任當作自己的家產。
  • 儒家思想既構建了宋代道德價值體系,也起到了政治教育功用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及發展從先秦至唐宋,中國古代儒學發展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秦儒學。先秦儒學是春秋末年孔子所創立,春秋時期,孔子以及弟子整理和編寫六經,主要是《詩經》、《樂經》、《儀禮》、《尚書》、《周易》、《春秋》,這六部經書,闡述了儒家思想的主要觀點,代表著儒家文化的最早起源。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每日一練:儒家思想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每日一練:儒家思想 2017-01-13 11:11 來源
  • 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為何鬥不過講「仁義禮智信」的儒家?
    無論這個整體數量是怎樣,最後形成有影響力流派的不過十多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農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方技家等),其中儒家和法家對後世影響都十分深遠。秦朝曾出現「焚書坑儒」,漢朝又出現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罷黜不是指儒家之外流派的主張完全消失了,而是儒家被選中為封建王朝思想文化的正統。
  • 儒家思想開始讓老外頂禮膜拜:國人不清楚的看這三點秒懂
    起源於中國的儒家文化,受到歐洲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逐漸被西方稱為「孔子學派」。沒想到幾千年前的儒家思想會受到西方各國的如此推崇,那麼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更該好好珍惜老祖宗留下寶貴遺產,充分利用好這份寶貴的財富,弄清楚儒家思想的寶貴价值呢?剛好最近在讀馮友蘭大師的《中國哲學簡史》。
  • 儒家思想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如果我們把這些指導原則置放於儒家哲學思想的理論維度中細緻考量深入分析,我們即會發現其中有些原則所折射出的思想與傳統儒家哲學思想一脈相承,極具儒學理論淵源,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儒家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鐫刻著新時代的印記,閃耀著新時代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