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斯琴高娃老師所塑造的孝莊可謂是深入人心,其政治手腕成熟老道,在清初政壇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樣,一部《走向共和》也讓很多觀眾重新認識了慈禧。這兩位政治女強人,撐起了半部清代史。
孝莊與慈禧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她們都是歷經三朝,輔佐了三位帝王。且都是少年喪父、青年喪夫、中年喪子,並在清初和晚清的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指點江山。
筆者大致推斷,大部分人對孝莊的印象要比慈禧好。但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會不同。下面就從兩個方面來對比這兩位女強人,看看她們的不同之處。
這裡有個問題需要說明一下,「孝莊」和「慈禧」並不是一個對等的稱呼,孝莊是指孝莊文皇后,慈禧是指慈禧皇太后,慈禧的皇后封號為孝欽顯皇后,而孝莊的太后封號為昭聖皇太后。這裡就以大家較為習慣性的叫法用之,不必深究其理。
一、相夫教子
孝莊的本名叫布木布泰,出生於蒙古的黃金家族,她十三歲嫁給了皇太極,成為側福晉。在皇太極的後宮中,孝莊的地位排在第三位,不過總體來說也較受皇太極的寵愛。根據相關史料的記載,天聰、崇德年間,孝莊並沒有過多地參與到政治活動當中,即便有也不算活躍。
皇太極去世後,諸王貝勒圍繞皇位的繼承展開了激烈的角逐。這個時候的孝莊才從幕後走到臺前,她出面聯絡兩黃旗大臣,並與皇后合力,最終將自己六歲的兒子福臨推上了皇位。
客觀地說,福臨的即位是諸王貝勒們爭議無果下的一種妥協,孝莊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但她從中表現出來的政治智慧已經初露端倪。
順治繼位後,由多爾袞、濟爾哈朗攝政,事實上多爾袞才是實際的掌權者。在順治親政之前,孝莊為了確保福臨的皇位做了不少的努力,野史中甚至還有「太后下嫁」的傳聞。
儘管太后下嫁並沒有根據,但不可否認,孝莊在維護順治帝皇權方面,必是下了不少功夫,也極有可能與多爾袞有曖昧關係。直到順治七年多爾袞病逝,孝莊母子真正的君臨天下。可以說,為了給福臨爭取皇位以及鞏固皇位,孝莊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
康熙帝繼位後,孝莊又極力輔佐幼主,以太后之尊駕馭群臣,在索尼、鰲拜等四輔臣之間駕馭有方,確保了康熙帝皇位的穩固。而且,孝莊對康熙帝的教育十分重視,可以說,康熙能成為一代明君,與孝莊的教導不無關係。
慈禧的情況則有所不同,她進宮時就抱著一門心思,那就是要獲得鹹豐的寵幸。當她生下皇子後,地位得到提升。不過縱觀慈禧的一生,似乎在相夫教子方面沒有多大的興趣,而對權力的追求很有欲望。
早在鹹豐末年的時候,慈禧就參與政治。及至鹹豐駕崩,她又聯合慈安、奕發動了辛酉政變,取得了垂簾聽政的大權。
同治帝繼位時,慈禧的權力尚不穩固,上有慈安下有奕,這個時期慈禧的主要精力還在於爭奪最高權力,並無心關注同治帝的教育。可以說,同治帝作為一個平庸的帝王,與慈禧有必然的聯繫。
後來光緒繼位,慈禧對他的態度更是冷漠,光緒對她來說無非就是個橡皮圖章。至於所謂的「母子之情」,更是無從談起。
二、政治能力
孝莊歷經三朝,其政治手腕是在血與淚的洗禮中成長起來的。順治親政後,中原尚未完全統一,政權尚無完全鞏固,就是滿洲貴族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孝莊更多的時候,就像是個救火隊員,彌補順治在施政時的種種失誤。
康熙繼位時,由於四輔臣各懷鬼胎,爭權奪利。孝莊從中周旋,平衡各方勢力。比如她以索尼的孫女赫舍裡為皇后,同時又將遏必隆的女兒立為貴妃,這都是孝莊在政治上作出權衡,以達到牽制四輔臣的目的。
康熙中期以後,隨著皇權的集中,孝莊則完全退居幕後,對朝政很少發言,大多精力用在念佛養生上。
其實,孝莊也與慈禧一樣,在康熙初年時完全可以垂簾聽政。但孝莊的聰明之處就在於此,她寧肯在幕後輔佐康熙,也不願走到臺前。一來大清有祖制,後宮不得幹政,二來是說明她的權力欲望並不高,只想兒孫能長大成人,撐起大清的江山。
不過,孝莊在滿漢關係的處理上並沒有突破「重滿抑漢」的藩籬。她對漢人始終存有偏見,這與當時的滿洲貴族基本上是一個心思。這一點從康熙初年的政局中可以看出,孝莊與四輔臣儘管有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但在抑制漢人這一點上是有共識的。
還有,孝莊在世時,對她的娘家極為關照。順治帝的兩位皇后都是出自她的家族博爾濟吉特氏,且蒙古科爾沁部在順治、康熙兩朝極受器重,封了不少的親王、貝勒。
當然,孝莊也有自己的心思,她希望皇帝永遠是愛新覺羅氏,而中宮皇后永遠是博爾濟吉特氏的。雖然這個心願沒有實現,但縱觀清代諸朝,后妃出自蒙古的大有人在。
慈禧在政治上同樣老辣,這也是在一次次的爭權奪利中積累而成的。所不同的是,慈禧垂簾聽政一直活躍在前臺,具體參與朝政。但總體而言,慈禧尚能遵守祖制,做事不留別人以口實,態度是能屈能伸,策略也是依情而定。
在甲申易樞之前,慈禧儘管有不少的失誤,但仍然不失為中國政治史上有作為、有魄力、有進取心的政治女強人。她的獨斷專橫、喜怒無常、追求享樂、無所進取,都是在取得最高權力,並無人掣肘的時候才有的。
在對待漢人官僚集團的態度上,慈禧明顯比孝莊更為開放。她掌權後,就極力任用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官僚,在慈禧統治的時期,應該說是滿漢最為平等的一個階段,這一點是值得表揚的。
還有,慈禧對娘家人的照顧也十分有限。她時時刻刻都能意識到,大清江山是愛新覺羅氏的,而非葉赫那拉氏的。這一點很關鍵,也是皇族宗室沒有徹底反對她的重要原因。倘若慈禧像呂后、武則天那樣,那麼她是否能掌權48年就尚未可知了。
從以上兩個方面的對比,大致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孝莊在德行方面是要遠遠勝過慈禧的,其政治能力也是各有所長,不過筆者愚見,似乎慈禧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