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不好,寸步難行!學會這幾點預防膝骨關節炎

2020-12-23 唯醫骨科

膝關節是出現老年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關節,其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膝骨性關節炎導致的疼痛給患者行動帶來巨大的不便,給患者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如果可以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極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膝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具有局灶性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骨丟失、骨磨損、半月板撕裂、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骨囊性變、骨贅形成及關節畸形以及肌肉萎縮和本體感覺下降等病理特徵。

症狀一般出現在40歲以後,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的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加。而且一般女性發病率大於男性。通過相關流行病學調查,5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佔到40%-70%,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一般伴有疼痛、壓痛、關節積液、腫脹和關節活動受限等症狀,這就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能力,例如上下樓梯,步行,下蹲等。

預防

預防是控制疾病的關鍵環節,對於膝骨性關節炎也是如此。在生活中,40歲以後的人群應當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科學的鍛鍊方式、以及及時補充鈣質增加骨密度等方面來預防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1、生活習慣:

1)控制體重:控制體重在預防膝骨性關節炎中尤為重要,過重的身體負擔會對關節的骨質、軟骨、半月等結構造成過重的壓力,加速這些結構的勞損和病變。控制體重首先要從控制飲食開始。同時也可以在日常步行時藉助拐杖、助步器等器具,這樣不要等到出現關節疼痛時才想到使用。因為這些器械可減少膝關節的負荷,對於膝關節來說也是變向減輕體重。

2)戒酒戒菸:煙、就是很多人生活、應酬的必備物,但是研究表明菸酒會對膝關節骨質及血循環產生影響,也會增加膝骨關節炎發生的風險,同時菸酒的使用會提高許多其他疾病發生的風險,應當避免。

3)居住環境:避免潮溼、寒冷的居住環境。如果住宅裡配有電梯則儘量乘坐坐電梯而不是走樓梯。

2、適當的運動:

1)在進行球類、體操、田徑的運動的同時注意熱身活動要充分、技術動作要規範、自我保護意識要增強、控制運動量防止身體過於疲憊以及要遵守比賽規則。同時選擇場地條件好、醫療救援等設施設備齊全的場地進行運動。這樣可以減少急性膝關節損傷發生的概率。避免急性關節損傷,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老年後膝關節的退變。

2)減少競走、爬山、太極拳和廣場舞等活動,這些活動雖然不能造成膝關節的急性損傷,但是會對關節軟骨、半月板等結構造成慢性的磨損,會增加膝骨性關節炎發生的風險。

3、補充鈣質、提高骨密度

膝骨性關節炎中骨贅的增生,骨質的損傷和老年人骨密度減少,骨量的丟失有關。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應當及時去醫院檢查骨密度,當發現有骨質疏鬆的時候及時補充鈣質治療骨質疏鬆,如果沒有骨質疏鬆也可以補充鈣質預防。

自查及檢查

40歲至50歲左右的老年人,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很可能是早期膝骨性關節炎:1.上下樓梯會出現膝關節疼痛、酸軟,但是走路時並不會感到疼痛;2.早晨起床時會感到關節僵硬、走路不靈活,稍微活動一下會有緩解;3.下蹲時比較困難,會感到關節疼痛,起立時會有關節無力的感覺。這時候我們就要積極去醫院運動醫學科做膝關節X片和核磁共振的檢查。通過核磁共振可以看到軟組織的變性,對診斷骨關節炎比較敏感。初期症狀出現時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如果任由症狀加重將來很可能只有靠手術才能解決了。

治療

1、保守治療:

1)止痛藥:非甾體抗炎藥對於骨性關節炎的止痛作用比較明顯。但是這類藥物不能經常服用,長期使用會對消化道黏膜產生影響、產生心血管的問題、凝血改變的問題等,所以使用時要諮詢醫生的意見。

2)可以在關節腔內注射類固醇+局麻藥物:不但可以控制膝關節的無菌性炎症,減少關節腔的滲出,同時也可以控制疼痛。但是注射次數不建議超過3次,因為有感染關節腔的風險,同時類固醇藥物使用過多還會加重關節損傷。

3)基葡萄糖類藥:硫酸氨基葡萄糖能夠增加作為關節軟骨重要組成成份————糖蛋白的含量,同時有效降低軟骨基質細胞溶解酶含量,從而對軟骨合成與降解過程之間的平衡起到正性影響。推薦藥物如維固力。

2、手術治療:

1)關節鏡手術:關節鏡下清理術可以清除致痛因子和剝脫的軟骨碎屑;磨削影響關節活動的增生骨贅;阻斷炎症惡性循環和功能紊亂減輕症狀,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2)截骨術:截骨術適合60歲以下膝關節內側軟骨磨損的骨性膝關節炎患者,可以有效地糾正力線,改變內側軟骨受壓磨損的情況。

3)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作為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最終的方法,雖然創傷比較大,但是治療效果好。通過安裝不同的假體來置換破壞嚴重的膝關節面,消除疼痛,糾正關節畸形,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但是假體都有使用年限,因此這種手術適合60歲以上膝關節炎嚴重且其他治療無效的患者。

總之對於膝骨性關節炎預防很關鍵,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減少關節炎帶來的困擾,也可以降低最終關節置換的可能性。讓我們重視起來,遠離膝骨性關節炎。

相關焦點

  • 輕中度膝骨關節炎的居家康復訓練,適合老年人~
    【膝骨關節炎】中老年人群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病膝關節疼痛、畸形、活動受限是其主要表現【可怕的是】膝骨性關節炎與失智、卒中及冠心病並列為研究顯示體重指數每增加5個單位,膝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將增加35%。而10年內體重減少5kg,可降低50%的發病率。2、家族史膝骨關節炎的發生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有膝骨關節炎家族史的人群需注意提早防範。
  • 中老年朋友「膝蓋疼痛」知多少——膝骨關節炎
    很多中老年朋友經常會出現膝關節(俗稱「膝蓋」)疼痛、腫脹、僵硬,上下樓梯甚至平地走路困難,這個原因有很多,比如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關節滑膜病變等,其中以膝骨關節炎最為常見。接下來,同朋友們一起了解一下膝骨關節炎相關知識。一膝關節的構造是怎樣的?好多膝關節疼痛的朋友到醫院尋診時,醫生多會讓做一個膝關節的X線檢查,就是下方這兩張X線片,一張正位片、一張側位片。
  • 膝蓋僵硬、使不上勁?警惕是膝骨關節炎,預防這樣最有效!
    很多中老年人經常在上下樓梯的時候會感覺自己膝蓋不能使勁兒,有一種僵硬的感覺,平時的正常走動也會有一定限制。這很可能是早期症狀性膝骨關節炎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的表現。
  • 生命在於運動,得了膝骨關節炎,還可以鍛鍊嗎?
    膝骨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和活動受限,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活動能力和生活,很多患者因為疼痛,不敢參加運動鍛鍊和社交活動,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應當鼓勵膝骨關節炎患者積極地進行運動鍛鍊,但是如何選擇運動項目很多人比較困惑
  • 退行性膝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_治療膝蓋關節炎的方法-健康百科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碰到身邊的老人說自己年紀大了腿不好,膝蓋痛,去醫院一看病說是自己得了膝骨關節炎。 然而,好端端的膝蓋,這咋就突然得上了關節炎呢?到底是哪裡「發炎」了?
  • 膝骨關節炎治療新藥欣維可獲批正式登陸中國市場—新聞—科學網
    膝骨關節炎是常見病之一,總患病率高達15.6%。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在50歲以上人群中,膝骨關節炎患病率正在以10年為單位成倍增長。
  • 專家支招 解決「磨人」20年的膝骨關節炎
    一個月以前,膝蓋的疼痛感更加嚴重。「我才50多歲,走路能走個50米就不錯了,每到夜晚膝關節鑽心的痛,太難受了。」經人介紹,王阿姨來到湖南航天醫院關節骨科就診。醫生為她檢查發現雙膝關節骨關節炎已到終末期,雙膝關節退變嚴重,已到骨磨骨階段,並且有大量的骨贅。關節骨科醫療團隊在主任龍雄武的組織下非常重視王阿姨的病情,認真討論,決定為王阿姨行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先做症狀最嚴重的一側(右膝)。
  • 最易患上的關節炎——膝骨關節炎,膝骨關節炎的特點與類型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在人的一生中,膝關節在所有關節中負荷最高、最易磨損,因此膝關節炎的發病率在所有關節炎的發病率中是最高的。1、什麼是膝關節炎膝骨關節炎又稱膝痺病,主要症狀是行走不便,伸屈不利,關節疼痛,下蹲困難,或因突然活動刺激,並常伴有腿軟的現象,好發於四十歲以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伸直到一定程度時,出現疼痛,並且在膝關節的伸屈過程中,往往發出捻發響聲,嚴重者甚至可有肌肉萎縮,並可出現關節積液。2、為什麼人到中年易患膝骨關節炎?
  • 膝骨關節炎,做關節鏡微創手術有用嗎?醫生告訴你答案
    2002年,美國一位非常有名的醫生Moseley做了一項試驗,他們將膝骨關節炎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進行關節鏡灌洗、清理手術,一組為非手術的對照組,通過術後2年隨訪發現關節鏡手術組並沒有體現出更好的治療效果。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的《新英格蘭雜誌》上,結論具有很強的可信性。
  • 跑步容易引起膝蓋疼痛?這幾點要注意,讓你輕鬆預防膝蓋傷病
    咱們暫且不論膝蓋疼痛是否是跑步引起的,咱們今天來說幾個跑步時的要注意的地方,讓大家能夠輕鬆的預防跑步後的膝蓋疼痛。 一、跑步真的會影響膝蓋健康嗎? 如果是正確的跑步,不僅不會影響到膝蓋健康,而且還能幫助我們預防關節炎。
  •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膝骨關節炎階梯治療暨保髖論壇召開
    為進一步推廣膝骨關節炎「階梯治療」理念和技術,提高保膝、保髖治療水平,10月31日至11月1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膝骨關節炎階梯治療暨保髖論壇召開。省內外100餘名相關領域專家和醫務人員參加了此次論壇。
  • 膝骨關節炎老人健身有五大忌,千萬別再犯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獲取信息方式的日益多樣化,老年人的健身方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彩,然而,選擇更多並不意味著"更適合",尤其對於膝骨關節炎的老人而言,盲目"跟著練",可能不僅達不到預期的健身效果,反而會雪上加霜,加劇疼痛,走起路來更困難,最後得不償失,還得到醫院檢查治療
  • 成都西部痛風風溼醫院: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關節炎高發人群
    到了30歲以後膝關節疼痛,女性要小心類風溼關節炎,男性要小心痛風性關節炎。60歲以後的膝蓋疼痛,就要考慮是否膝骨關節炎所致,60歲後骨關節炎發病率超50%,女性居多。   在導致膝關節疼痛的眾多關節炎中,骨關節炎是由骨端軟骨逐漸磨損引起的,類風溼關節炎則是一種關節內層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風是尿酸結晶積累引起的,如果要確定自己是否患有膝關節炎,就要學會如何識別常見的症狀和體徵。
  • 膝蓋疼就一定是得了膝骨關節炎嗎?
    投稿郵箱:huiyigkhz@163.com     膝蓋是人體活動最重要的關節之一。生活中我們有時會感覺膝蓋疼痛,就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了膝關節炎?實際上,膝蓋疼並非一定就是關節炎。膝蓋為身體承受重力的重要關節,當我們的體重增加後,對膝蓋的壓力也增加,從而加重了膝蓋的負擔。造成膝蓋的耐壓性降低,導致周圍的血管、神經、肌肉過度受壓,久而久之則會引起膝蓋痛。因此越是肥胖疼痛就會越厲害。
  • 膝蓋活動時咔咔響,是得關節炎了嗎?
    有個問題,經常被不少朋友問起:膝蓋活動的時候,會發出嘎啦的響聲,還伴有疼痛。這是關節炎嗎?出現這種情況了,是不是意味著要保養膝蓋了? 膝關節為什麼會響
  • 每天12分鐘八段錦,預防改善膝骨關節炎
    膝骨關節炎是一個與年齡有關的公眾健康問題,患者會時常感到膝關節疼痛,嚴重者甚會至殘疾。某項研究表明,膝關節的功能會隨著人體年齡的增長而漸漸下降,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為60%-70%,這是因為隨著人年齡的增長,運動量會隨之相對減少,造成膝關節周圍肌肉,尤其是伸膝功能的肌肉發生退行性改變,影響到人體膝關節的穩定性,從而使膝關節周圍肌肉對於膝關節的保護作用減弱。膝骨關節炎使許多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下降,同時給家庭、社會、國家帶來沉重負擔。
  • 上了年紀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很多中老年朋友經常會出現膝關節(俗稱「膝蓋」)疼痛、腫脹、僵硬,上下樓梯,甚至平地走路困難。導致上述症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關節滑膜病變等,其中以膝骨關節炎最為常見。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並非關節感染髮炎,其實就是我們大家平時常說的關節老化、長骨刺、關節磨損、退行性關節病。全身任何關節都可能發生骨關節炎。由於膝關節使用頻繁、活動多、承受體重大等因素,發生骨關節炎更為常見。發生膝骨關節炎的朋友通常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腫脹,活動後疼痛加重,休息後有緩解,遇見寒冷、潮溼環境疼痛會加重。
  • 如何預防膝關節骨關節炎?注意事項有4點
    如何預防膝關節骨關節炎?注意事項有4點近日,57歲的王阿姨(化名)雙膝關節疼痛已有20年,輾轉各醫院治療無果。一個月以前,膝蓋的疼痛感更加嚴重。「我才50多歲,走路能走個50米就不錯了,每到夜晚膝關節鑽心的痛,太難受了。」經人介紹,王阿姨來到湖南航天醫院關節骨科就診。
  • 有醫說醫 | 中老年朋友「膝蓋疼痛」知多少系列 —膝骨關節炎
    很多中老年朋友經常會出現膝關節(俗稱「膝蓋」)疼痛、腫脹、僵硬,上下樓梯甚至平地走路困難,這個原因有很多,比如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關節滑膜病變等,其中以膝骨關節炎最為常見。接下來,同朋友們一起了解一下膝骨關節炎相關知識。一膝關節的構造是怎樣的?好多膝關節疼痛的朋友到醫院尋診時,醫生多會讓做一個膝關節的X線檢查,就是下方這兩張X線片,一張正位片、一張側位片。
  • 關節間隙狹窄、有骨贅,能確診是膝骨關節炎嗎?嚴重程度又如何?
    但最近幾個月,李大媽的的膝蓋疼痛加劇,有時幾乎疼的不能走路,已經嚴重影響了日常的生活。不得已,李大媽來醫院檢查,經X射線檢查顯示關節間隙狹窄、有骨贅(也叫骨刺)、膝外翻,最終確診為比較嚴重的膝骨關節炎。膝骨關節炎是怎麼回事?膝關節是人體非常重要的負重關節,而膝關節直接決定了我們能否靈活而又敏捷的參與各項身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