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寫下「請戰書」的小湯山非典醫療隊馳援武漢|對話

2020-12-14 剝洋蔥people

「我們小湯山隊員有充分的防護經驗,做到了醫務人員零感染,可以介入,給大家提供幫助。經過小湯山鍛鍊的醫生,更應該站出來,聽調令。我們需要發聲,表達我們的意願。」

出徵前的郭亞兵(左四)和同事們。新京報記者周小琪 攝

文 | 新京報記者 周小琪

編輯|陳曉舒 校對 | 李立軍

本文約3308字,閱讀全文約需6

1月23日,一封來自廣州南方醫院的「請戰書」在網絡流傳,發起的是原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赴小湯山醫療隊(下稱「赴小湯山醫療隊」)。他們在「請戰書」的末尾寫道,「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並印上24個紅手印和籤名。

此舉引發示範效應,南方醫院請戰氛圍熱烈,近千名醫護人員放棄休假準備隨時回到工作崗位。也引發廣東多家醫院醫護人員效仿,放棄休假,堅守崗位。

原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赴小湯山醫療隊隊員請戰書。新京報記者周小琪 攝

1月24日,廣東派遣135名醫生護士組成的醫療隊前往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這支醫療隊由來自八家醫院的42名醫生和93名護士組成。醫療隊將分為普通患者救治醫療隊和危重症患者救治醫療隊。

南方醫院24人團隊將在除夕夜23時搭乘飛機前往武漢支援。

晚上8點,他們在南方醫院停車場集合,上百位同事、家屬拿著鮮花前來送行。赴武漢醫療隊隊長郭亞兵和家人簡單地吃了一頓年夜飯,便趕到了現場,他說,「我的任務就是把大家平平安安地帶到武漢,再平平安安地帶回來。」

出發前,隊員們換上紅色的志願者服,在行李箱上貼上了「廣東南方醫院醫療隊」的貼紙,排成一排,喊了三聲「南方醫院醫療隊加油」的口號,便登上了前往機場的大巴。

這支醫療團隊部分成員曾經在2003年支援北京小湯山醫院,參與抗擊「非典」,在當時,做到了醫務人員「零感染」。

新京報記者對話此次南方醫院赴武漢醫療隊隊長、南方醫院感染內科肝臟腫瘤中心教授郭亞兵,他也是17年前赴小湯山醫療隊隊長,他向新京報記者回憶了當年在小湯山抗擊「非典」的往事,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提供了借鑑。

出發前,隊員們在行李箱上貼上「廣東南方醫院醫療隊」的貼紙。新京報記者周小琪 攝

出徵武漢:「我們需要發聲,表達我們的意願」

剝洋蔥:你們為什麼會寫下這封請戰書?

郭亞兵:很早之前,新型冠狀病毒剛發現的時候,我們的隊員王曉豔就提出來了寫請願書的建議。因為我們發現,這次疫情與非典非常類似,和當年在廣州、北京的情況差不多,我們小湯山隊員有充分的防護經驗,做到了醫務人員零感染,可以介入,給大家提供幫助。經過小湯山鍛鍊的醫生,更應該站出來,聽調令。我們需要發聲,表達我們的意願。

請戰不是一定要上前線,還不一定輪得到我們,比如55歲以上的醫生,年紀比較大,不一定能上。我們更多地是想給大家信心,提高大家戰勝疾病的意志。

剝洋蔥:請戰書發出來以後,醫院決定派你們去了嗎?

郭亞兵:寫了請戰書之後,我們有很多同事退掉回家的車票、返程,都已經做好了準備。醫院今天決定,我們今晚8點出發,一共去24個人。相關的呼吸、感染、心血管、急診等科室都派了人,護理人員也會去,他們的工作很重要,佔到一半以上的工作量。

小湯山經驗:「劃分了乾淨區、半汙染區、汙染區」

剝洋蔥:你們一共有多少人去了小湯山?去之前是什麼心態?

郭亞兵:呼吸、感染、心血管等各個科室的醫生、護士、技術人員加起來一共是29個人,年紀最小的只有17歲,最大的42歲,大多數都是比較年輕力壯的。

作為傳染病專業的人,上前線是我們分內的事。醫生護士跟老百姓一樣,對疾病不熟悉的時候,也會覺得害怕。但是經過專業的訓練之後,對疾病的理解比老百姓要快,能更快克服焦慮。

剝洋蔥:你們在小湯山待了多久?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郭亞兵:2003年5月初進去,到6月23日結束,接近兩個月。出發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要呆多久,還在考慮要不要帶冬裝,實際上待的比想像的時間短。我們當時是在17病區,有30多張床位收治病人,所有的治療都是由我們團隊來負責。

小湯山時期,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剝洋蔥:在小湯山期間,醫療隊實現了「零感染」,是怎麼做到的?

郭亞兵:去小湯山之前,每個帶隊的隊長都是要籤軍令狀,保證隊員一個都不感染。小湯山的防護非常嚴格,有很強的組織能力、紀律性,說一不二。因為這是一個團隊、系統的問題,任何一個人掉鏈子都不行。

在小湯山時,我們有很細緻的防護指南,劃分了乾淨區(指行政和後勤辦公的區域)、半汙染區(指醫護人員的居住區)、汙染區(指病區)三個不同的區域,大家分開活動。

像我們做傳染病出生的,本身職業敏感性就很高,平時看發燒一定會戴口罩,也養成了洗手的習慣。跟人講話的時候,習慣站在上風口,不會站在下風口。有時在電梯裡人多,比較擁擠,我就憋氣,到了空房間再喘氣。其實傳染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只是看你有沒有做到位。

即使在裝備缺少的時候,也要保證因陋就簡,做到關鍵位置的防護,不能不洗手揉眼睛。比如在給病人插管的時候,口罩突然爛了,可以先憋著氣給病人操作,弄完再去上風口喘口氣兒。這樣也能達到呼吸道隔離的效果。

剝洋蔥:除了防護以外,還有哪些在小湯山的經驗可以分享?

郭亞兵:總結一句話,就是「心理要放鬆,但防護要到位」。微生物感染跟個人的免疫力密切相關,如果休息不好、焦慮,免疫狀態紊亂,自然就更容易感染,所以我們不提倡疲勞戰術。醫護人員要保持信心、樂觀的狀態,才能提高免疫力。當年在小湯山時,大家心情很放鬆,該吃飯就吃飯,該運動還是要去運動。

醫療核心是醫護人員,必須有戰鬥力。關鍵是鬥志,很多人鬥志一垮,就沒有戰鬥力了。面對未知的疫情,剛入職的年輕醫生產生恐慌,不知道如何防護,我們必須告訴他們怎麼防,要教會他們招數,讓醫護人員增強信心,不能讓他們還沒上陣就洩氣,信心是最重要的。

剝洋蔥:小湯山醫療隊的隊員們現狀如何?

郭亞兵:當年的隊員都成為了醫院各個科室的骨幹,比如王曉豔,現在是腦外科的護士長。最小的那位隊員,今年34歲,已經當媽媽了。我們現在有個群,每年還會聚兩次,大家都是生死之交,感情還是不太一樣。

隊員們在橫幅上簽字。新京報記者周小琪 攝

疫情防控:「病人來了必須看,看了要處理」

剝洋蔥:你剛剛提到,這次疫情跟非典很相似,主要有哪些相同點?

郭亞兵:和非典一樣,武漢肺炎剛出現的時候,大家不知道它是什麼病,傳染途徑、傳染源、感染的厲害性、流行多久,這些都是未知。像非典是暴發兩個月之後才知道,它是SARS病毒,武漢肺炎暴發不到一個月,很快鑑定出來是和SARS類似的冠狀病毒。

相似的地方具體來說有四點,一是病毒來源不明,非典直到2017年才確認,來源是蝙蝠,這次疫情雖然也明確來源是野生動物,但具體是什麼不知道;二是它的傳染性,可以人傳人,同時也都出現了醫護人員感染的情況;三是我們都不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四是病毒的發源地都是一個地點,非典是廣東,這次是武漢,其他省份暴發的感染都跟武漢來的人相關。

剝洋蔥:和非典相比,這次疫情在防控上有哪些難點?

郭亞兵:從傳染病控制的角度來說,第一是要控制傳染源,非典的病徵很明確,發燒、咳嗽等症狀,很容易鑑別。但這次疫情的有的人發低燒,甚至不發燒,出現了一些輕症,只認為自己是感冒,鑑別難度大,所以不好控制傳染源;第二是要切斷傳播途徑,這次的病毒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或是皮膚黏膜傳播,要戴口罩、勤洗手;第三是研發疫苗和預防性藥物。目前我們還找不到對抗病毒的有效藥物,也沒有疫苗。現在人對新型病毒還沒有免疫力,第一波接觸的人可能會有抗體。

所以目前只能從前兩個方面來防控,我們醫院現在單獨設立了發熱門診,早診早治,隔離接觸人員,不能到處跑。總體來說,這次疫情的控制難度要比SARS大,我們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剝洋蔥:南方醫院也是此次疫情的定點醫院,現在情況怎麼樣?

郭亞兵:我們醫院現在單獨設立了發熱門診,感染病區已經騰出了70張床位,早診早治,隔離接觸人員,不能到處跑。同時我們從全院抽調了人手,很多志願者報名,最後選了50多人,都是年輕力壯的,我給他們做了相關的培訓,診療的每個環節也都帶著走了一遍。

昨天凌晨,我到發熱門診去看,還有三四十個病人在,負擔很重,這些病人來了必須看,看了要處理。

廣州南方醫院外景。新京報記者周小琪 攝

剝洋蔥:你們如何判斷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的?

郭亞兵:依據衛健委的指南和方案,一個是臨床診斷,發熱門診有發燒的,就看有沒有咳嗽、呼吸道症狀等;抽血,看白細胞是不是低;拍胸片,判斷有沒有肺炎,再問流行病學史,有沒有去過武漢,如果這些條件都符合這次的標準,就可以判定為疑似了,需要隔離。二是病原學診斷,通過試劑盒對疑似病患採樣,到疾控中心進行兩輪核酸檢測,兩輪如果都呈陽性,就可以確診病患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有的患者沒有發燒咳嗽。這種叫做前驅症狀,可能患者就覺得沒有力氣,或者胃不舒服,不會想到是病毒感染的事情。在前驅症狀以後,馬上就會開始出現典型症狀,比如發燒、咳嗽,造成肺炎。病毒的個體差異很大,同一個病毒感染100個人,會有不同的症狀,所以這也給確診帶來了難度。

洋蔥話題

你想對一線醫護人員說什麼?

相關焦點

  • 除夕夜他們緊急出發!廣東醫療隊馳援湖北武漢疫情救治
    1月24日晚,首批廣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從廣州出徵前往湖北武漢。急需的呼吸科、檢驗科專家們踴躍請戰,整裝以待馳援武漢的號角。24日20:20廣東省人民醫院確定省醫21位醫護馳援武漢後,5名醫生,16名護士,傳達需求+自願報名,僅半小時內報滿了。
  • 「小湯山」再出發,南醫七軍團攜手戰「疫」
    「作為一支有豐富經驗、戰勝過『非典』的英雄集體,我們責無旁貸。小湯山全體隊員義無反顧,奔赴一線作出應有的貢獻。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3月10日,經過艱苦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武漢所有方艙醫院關閉。
  • 大年初一,西苑醫院首批醫療隊馳援武漢
    2020年1月25日12時13分,由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浩帶隊10位醫護專家組成的西苑醫院首批醫療隊由北京西站出發,馳援江城武漢。此次醫療隊由6名醫生,3名護士以及一名院感專家組成,這其中有參加過抗SARS戰役的專家,也有技術過硬的中青年專家,還有恰逢今天生日的護理人員。
  • ...防疫戰爭:致敬最美的逆行者|肺炎|非典|平安|請戰書|戰場_網易...
    38歲的郭琴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診科的一名護士,在急診崗位已經超過14個年頭了。新冠病毒疫情發現之初她就和同事一直奮鬥在一線,每天在病房一呆就是10個小時,不幸的是在1月12日出現發熱症狀隨後被確診為新冠病毒肺炎。
  • 一封感人的「請戰書」,正月初一,她和9名溫醫大人,一起馳援武漢!
    他們將參與到溫州市組建的19人的浙江省第一批醫療隊中,和全省135名醫護人員一同赴武漢參與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然而肺炎疫情來臨之際,他們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醫務人員!今天,他們即將坐上前往武漢的飛機,踏上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即將展開和新型冠狀病毒的博弈!
  • 南方醫院千名醫護人員請戰!當年他們曾赴小湯山抗非
    據@人民日報,南方醫院曾奉命組隊赴小湯山抗擊非典,為全國抗擊非典做出了突出貢獻。連日來,南方醫院請戰氛圍熱烈,紛紛表達了「若有戰,召必回」的心聲,近千名醫護人員放棄休假準備隨時回到工作崗位。這是一張流動的長圖是我院千名醫護工作者們的請戰書他們之中有曾遠赴小湯山抗非的隊員有醫學博士
  • 重慶慈銘奧亞62醫護請戰馳援武漢 首批精選出2人加入美年健康200...
    2月20日,重慶慈銘奧亞健康體檢中心醫護人員王佳佳和姜莉莉,與美年健康集團援助武漢醫療隊200名白衣戰士一起,乘專機從上海飛抵武漢,奔赴疫情一線進行醫療支援。重慶慈銘奧亞健康體檢中心積極響應號召疫情支援號召,動員令發出後,短短半小時便有62名醫護人員寫下請戰書。
  • 馳援江夏66天,這支黑龍江援漢志願醫療隊醫療隊今日返鄉
    楚天都市報4月8日訊(記者 陸緣)今日上午10時許,兩輛急救車載著來自黑龍江齊齊哈爾援漢和濟醫療隊的9名醫護人員駛離駐地,結束66天的援漢任務踏上返鄉之路。「千裡馳援逆風行,攜手抗疫顯擔當。」臨行前,江夏區衛健委為和濟醫療隊贈送錦旗,並為每名醫療隊員頒發了榮譽證書和感謝信。「等摘下口罩的那天,我們再回到武漢,好好欣賞這座美麗的城市。」醫療隊隊長王海洋說。
  • 市十二人民醫院4名醫護今天馳援湖北
    醫院立即發出動員通知,全體醫護人員積極響應,主動請戰,不到8點就已經確定好人員名單,最終確定由高渝峰、陳子謂、梁仕鳳、胡朵四人馳援湖北。 高渝峰是急診科副主任醫師,也是此次廣州醫療隊隊長,曾多次請纓上一線。早在1月23日,就已經寫下請戰書。「疫情就是命令!
  • 太原市組建的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整裝待發 隨時候令馳援
    疫情牽動人心,全國各地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武漢。太原市組建的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已經整裝待發,隨時等候命令馳援。王海霞是太原市人民醫院的主管護師,在第一次接到援鄂通知後,她毫不猶豫地寫下請戰書,第一時間報名。經過綜合考核,王海霞最終成為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太原市人民醫院護理部負責人高莉介紹,援鄂醫療隊隊員選拔十分嚴格:「對太原市的二級醫院要求是主管以上職稱的護士,有內科工作經驗的才可以。」
  • 各地醫生馳援湖北,出發前告別家人的畫面太感人,我看哭了
    廣東24人醫護人員廣東醫務部隊24名醫護工作人員迅速集結,目的地指向同一地點武漢!出發前,隊員們毅然寫下請戰書「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武漢加油!陸軍大學150名醫護人員25日上午1時30分,陸軍醫科大學選擇了150名醫護人員組成一支醫療隊,並從重慶飛赴武漢過夜,迅速開展救助工作。女醫生張麗敏,曾抗擊過非典、伊波拉,此次也是請命前往。
  • 武漢抗疫一線的「南陵姑娘」一一記安徽省馳援武漢抗疫醫療隊蕪湖...
    請戰疫情第一線(記者供圖 央廣網發)在這場威脅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護士阮雪嬌一直關注著武漢疫區的新聞動態,看到全國各地醫務人員的請戰書,她心潮澎湃,強烈的職業使命感和黨員責任感驅使著她,阮雪嬌深感自己責無旁貸,理應衝鋒在前。
  • 她們寫下請戰書,繼續駐守隔離點!
    3月23日,我院收到了一份《關於繼續留守天河區密接者醫學觀察點申請書》,正是來自我院一月前進駐到天河區定點醫學觀察點的馳援醫療隊。面對突如其來的大批境外密切接觸者,本已被安排「卸下重擔」、輪流休整的他們,為了守護羊城的平安,寫下了懇切的請戰書,要求繼續守好最後一班。
  • 馳援武漢!長春市中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徵
    2月12日,長春市中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的3位專家,剪短了頭髮、背起了行囊,啟程赴武漢開展疫情救治工作。醫療隊員由門診辦、治未病中心主任張春玲、平陽部呼吸科主治醫師王麗娜、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潘英偉3人組成。
  • 【老遊評書】武漢抗疫的真實記錄 可歌可泣的英雄群像
    為弘揚他們的崇高精神,及時記錄這些時代的身影,增強全國人民戰勝疫情的決心和信心,人民出版社和湖北人民出版社在2020年4月率先聯合出版了《武漢戰「疫」:最美一線英雄》一書。編寫者通過講述抗疫初期奮戰在武漢最前線的諸多抗疫工作者那真實而生動、溫暖而感人、平實而偉大的故事,勾勒出體現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英雄群像。
  • 熱血戰「疫」 勇士出徵——瀋陽維康醫院醫療隊出發馳援武漢
    馳援武漢,抗擊疫情。3月5日上午,由瀋陽維康醫院、瀋陽瀋北維康醫院4名優秀醫護人員組成的馳援湖北武漢醫療隊出徵儀式在瀋陽維康醫院多功能廳舉行。據悉,他們將於5日下午奔赴武漢,與遼寧各兄弟醫院援助湖北的醫護人員一道,去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 暨大一附院醫療隊馳援武漢 感染科陳祖輝:保護好隊友是責任!
    他1998年參加湖北抗洪救災,2008年參加汶川抗震救災,2018年援藏一年,2020年春節除夕夜隨廣東醫療隊馳援武漢,他就是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主任陳祖輝。這是馳援武漢的廣東醫療隊援建的漢口醫院,這家醫院位於武漢市江岸區,是武漢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