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奧運選拔史(2):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揭開國乒讓球內幕

2020-12-16 全言作品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魯迅。

在整個中國桌球隊的奧運選拔歷史上,一直都遵循著一個默認的辦法,那就是:但凡獲得奧運會前一年世乒賽單打冠軍之人、幾乎都會拿到奧林匹克的參賽門票,而且會參加單打項目,這也是為什麼老將馬龍、劉詩雯仍然是今年東京奧運會參賽熱門人選的重要依據。

而再往前推的話,我們會發現馬龍、張繼科、丁寧、王勵勤、郭躍、王楠、劉國梁、孔令輝、鄧亞萍、江嘉良等人無一不在自己世乒賽奪冠的次年搭上了開赴奧運賽場的戰車,但唯獨有一個人例外,而她就是1987年世乒賽的女單冠軍得主,曾經的何智麗、後來的小山智麗。

1988年,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隨後牽扯出的國乒讓球內幕震驚了整個中國體壇。而如今回頭再看當年那段歷史,涉事雙方絕對不是「非黑即白」的關係——大家都邁出了一系列備受爭議的步伐,最終這些行為導向了一個覆水難收的境地,直教人唏噓不已。

何智麗出生於1964年,是中國桌球女隊80年代的一員悍將、日本桌球女隊90年代的主力。作為一名運動員,何智麗曾在職業生涯多次摘得各大比賽的桂冠,但再多的金牌似乎都遠不及她當年所涉及的「讓球事件」那樣讓人印象深刻。

1987年新德裡世乒賽,何智麗違反教練指示、拒絕在女單比賽中讓球給隊友,最終她雖然奪得冠軍、但卻導致自己在隊內的位置出現大波動,隨後便無緣參加漢城奧運會。這兩件事之間有無聯繫、有多少聯繫我們暫且不談,但經過媒體報導後引起舉國譁然卻是不爭的事實。

奧運會結束後不久,何智麗遠走日本、成為國乒強敵,1994年她代表日本隊連贏鄧亞萍等人、奪得亞運會單打冠軍。一位中國培養的世界冠軍在一句一句「喲西」聲中打敗中國隊選手奪冠,令當時的國人心痛不已。

然而這一系列故事的源頭,卻要從何智麗出生之前說起。

眾所周知,桌球是中國的國球,也是中國第一個獲得世界冠軍的運動項目,所以國乒運動員們的一言一行都備受人民群眾的關注,這也使得隊內很早便有出現讓球的傳統,有目的性地規劃比賽結果。

最早至少在1961年的時候,國乒已經開始在世乒賽這樣的大賽中出現讓球,這時的何智麗還未出生。隨後數十年間,中國隊又出現了各種讓球事件,有自己人讓自己人,也有自己人讓外國人;有的是戰術讓球,有的則是非戰術的。

平心而論,中國的桌球事業是舉國體制的產物,在許多特殊時間和場合承載了其他項目所沒有的許多功能,所以為國家利益服從特定安排本無可非議,我們不能站在今天體育職業化程度比較高的角度去隨意評價前輩們的付出,那是徹頭徹尾地站著說話不腰疼。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國乒在新時期的許多讓球確實有不合時宜之嫌,經常讓許多運動員難以理解,尤其在大家都是中國人的前提下,為什麼隊內之戰也要厚此薄彼?

何智麗

早在何智麗之前,國乒隊內已經出現了不少的反讓球情緒,但大家最激烈的情緒,也不過是選擇退出、而不是完全與組織撕破臉。而何智麗爭強好勝的性格與80年代末社會思潮的動蕩不謀而合,最終導致她拒絕讓球的情況發生。

如今回頭再看何智麗的行為,我們可以肯定她也絕非「一身清白」、完全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因為:

一,何智麗自己在當年的比賽中同樣接受了隊友的讓球,然後轉身便拒絕讓球給隊友,這豈不是享樂在前、吃苦在後;二,何智麗事先答應了讓球,但臨時變卦、打了隊友一個措手不及,最終得利的是自己、被「犧牲」的還是別人。

但話又說回來了,只要讓球仍然普遍存在,那麼運動員又如何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比賽?何智麗的人品、道德如何我們不做過多評價,但站在當時的角度看,她若想奪冠,似乎也只有那一條路可以走,否則難道提前告訴教練自己決定不讓了?

何智麗

世乒賽結束後讓球一事原本還沒有發酵,但落選奧運會終於成為了壓垮何智麗心態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國乒方面的人有否認何智麗的落選是因為讓球事件,而本文也不打算深究此事,但重要的一點是:何智麗本人絕對不會這樣想。

作為一位攀登上了世乒賽巔峰的人,何智麗豈會不願爭奪奧運史上的首枚桌球項目金牌?但這次她不但沒機會奪冠,而且連在比賽中讓球、或者被讓的機會都沒有了,這又豈會甘心?

不過無論是自我「放逐」不參加國乒集訓,還是媒體宣傳輿論施壓,何智麗最終還是沒獲得國乒的允許、無緣飛赴漢城參加奧運會,最終她做出了人生中的另一個重要決定:徹底脫離培養自己多年的中國隊,不久後更是復出賽場、成為了海外兵團中的一員。

然而故事卻沒有到此結束,因為何智麗沒能獲得在奧運會上讓球或被讓的機會,不代表別人沒有。

漢城奧運會女單半決賽,教練組因為擔心頭號主力焦志敏可能輸給捷克斯洛伐克選手赫拉霍娃,所以命令她讓球給隊友李惠芬。在此之前,焦志敏剛輸了赫拉霍娃一次,而且當時她與李惠芬的半決賽先打,所以為做萬無一失的打算,領導再次做出了讓球的決策。

然而戲劇性的事情在於,赫拉霍娃壓根就沒進決賽,被小將陳靜打掉了。而三、四名決賽,焦志敏卻成功擊敗了赫拉霍娃,重新證明了自己。但遺憾的是,這場球所決出的,僅僅是銅牌的得主而已。

奧運會結束後,焦志敏帶著無盡的遺憾,也和何智麗一樣宣布退出中國桌球隊,後來遠嫁韓國、與名將安宰亨結為夫妻。而她留給乒壇的,還有這麼一段話「八年的國際比賽,我讓了五次球,所以不想再打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種種跡象表明,國乒大規模讓球的傳統即將成為過去,一個新的時代也即將到來。

焦志敏與丈夫安宰亨

漢城奧運會結束後,國乒是否還存在讓球?這是許多人所關心的問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何智麗世乒賽拒絕讓球、奧運會落選、亞運會奪冠這「三連擊」之後,中國桌球隊的比賽確實更加有懸念了,許多老將、功臣都在大賽中被年輕人、新人衝擊,讓觀眾大呼過癮。

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是利己還是為他,何智麗最終在客觀上成為了魯迅先生筆下的那個主張拆掉屋頂的人——她當然拆不掉國乒的屋頂,但的確在客觀上為無數抗拒讓球的運動員們打開了一扇大窗,雖然最後付出的是沉重的代價,以及一個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結局。

可我們確實無法假設,如果沒有這個結局,後面許多人的故事會是怎樣的版本。

回到文章主線:作為國乒主力的何智麗既然沒有去漢城奧運會,那麼中國隊會派誰參賽?而一位19歲小將又做了什麼,最終讓國乒的戰略布局發生重大變化?她和何智麗之間又有哪些關聯?這些,我們下一章再說:連載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憶國乒奧運選拔史: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揭開國乒讓球鬧劇內幕
    很多桌球球迷對何智麗和1987年的新德裡世乒賽中因拒絕讓球而遭受打擊,最終無緣漢城奧運會的事情都非常了解了,同時也對焦志敏因在漢城奧運會中被迫讓球,憤然決定退役,終生不再碰桌球也很熟悉了。兩位中國選手打進了決賽,還有必要讓球嗎?就去找徐寅生,徐寅生安慰何智麗「沒關係,這次你讓了她,下回比賽她讓回來」。就這樣滿心不甘的何智麗只得被迫在決賽中讓球給了焦志敏,在自己的生日當天獲得了亞運會的女單亞軍!
  • 深度分析-從國乒歷史上38位奧運人選,看中國隊內選拔特點
    在此之前,筆者已經用13篇文章的篇幅對國乒的歷屆奧運選拔過程進行了回顧(結尾有附上文章連結,或者搜索《國乒奧運選拔史》查看),那麼通過前8屆比賽教練組的選人,我們能否找出一定的規律、然後對東京奧運會的參賽名單進行簡單預測? 此即為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 女乒包攬漢城奧運會前三,主力為何紛紛出走?兩人後來成國乒勁敵
    女乒包攬漢城奧運會前三,主力為何紛紛出走?兩人後來成國乒勁敵 一直以來,國乒奧運席位的競爭非常激烈,女乒尤為突出,多位選手都有機會。時間回到32年前的漢城奧運會,當時的女乒內部競爭,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多人具備衝擊冠軍的實力,這也就導致在選人的時候有很大難度。
  • 她在何智麗奪冠之後橫加指責,本有望參加奧運,卻最後一刻被拿下
    何智麗找到了媒體,將自己無緣漢城奧運會的事情透露出去,同時,何智麗還揭開了一個在國乒多年的一個公開的秘密,那就是讓球。何智麗表示,自己不讓球,確實對不起管建華,但是和你戴麗麗有什麼關係?你自己和梁英子的比賽,不管我和管建華誰贏,怎麼能干擾到你呢?是你自己出了問題,憑什麼對我破口大罵? 所以,在第一次上報的奧運參賽名單中,沒有上榜的何智麗揭開了自己和國乒以及戴麗麗的恩恩怨怨,這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 她倆是國乒奧運冠季軍,因讓球風波離隊,一人後來完成奧運大滿貫
    你知道國乒隊史上首位奧運女單冠軍是誰嗎? 遙遠的1988,桌球項目首次納入奧運會,那年是漢城奧運會,時年只有20歲的國乒年輕國手陳靜,力壓大將李惠芬,奪得個人也是國乒隊第一個女單冠軍。
  • ...冠軍無緣奧運會?新華社資深記者講述「何智麗落選風波」事件始末
    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一場「何智麗落選風波」在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 何智麗在新德裡世乒賽上以有爭議的手段獲得女單冠軍,但世乒賽女單冠軍卻無緣參加奧運會,在中國體育界乃至社會上引發很大的爭議。
  • 李惠芬,漢城奧運會「讓球」風波的中心人物,為何如此的受寵?
    李惠芬,漢城奧運會「讓球」風波的中心人物,為何如此的受寵?,而作為第一次有桌球項目參與的奧運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註定是銘記與歷史的,而這一屆奧運會,中國隊可謂是大獲全勝,但是也為中國桌球留下了擦拭不掉的黑點,那就是糾葛已久的「讓球風波!」
  • 國乒往事:張繼科、丁寧異軍突起入選倫敦奧運!郭焱等人遺憾落選
    在此前的連載文章中,筆者曾多次強調奧運前一年獲得世乒賽單打冠軍的重要性,因為回顧國乒的歷屆奧運選拔史,除1988年的何智麗之外,所有符合上述條件的運動員最後都獲得了奧運會的參賽資格,而且都拿到了單打比賽的門票。
  • 世乒賽後,她對何智麗大加指責,自己卻在最後一刻被拿下奧運資格
    漢城奧運會,是桌球項目第一次進入到奧運會。而這屆奧運會,也成為中國女乒的一大轉折點。漢城奧運會前後,當時中國女乒的幾大主力紛紛選擇了退役,有的徹底退出乒壇,有的加入外協會,成為海外乒壇中的一員。1/8決賽中,焦志敏在對陣捷克選手赫拉霍娃的比賽中,曾經一度大比分2-0領先,但是卻以3個19-21慘遭對手逆轉,這也為一年後的漢城奧運會,焦志敏被迫讓球埋下了伏筆。
  • 國乒最豪橫奧運名單在1988 3新手包攬金銀銅此景歷史上僅出現四次
    講述人是羅宏濤大姐,節目裡提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點——那次奧運會國乒女隊的參賽陣容,在前一年的1987年世乒賽上都沒有獲得獎牌,三個大賽成績不怎麼顯山露水的球員,最終實現了中國隊奧運歷史上首次包攬金銀銅牌的壯舉。奧運歷史上中國隊四次包攬金銀銅牌,其中三次由中國桌球隊實現。而1988年之後,國乒歷屆奧運陣容主要參考前一年的單項世乒賽球員的表現。
  • 她倆因讓球事件被迫出走,和國乒對抗多年,為何如今處境大不同?
    何智麗是因為在漢城奧運會前一年的新德裡世乒賽中,遭遇了被迫讓球的事件。第二年的漢城奧運會,儘管何智麗當時世界排名高居第一,又是世乒賽單打冠軍,但是何智麗依然第一個被排除出奧運會的參賽陣容!何智麗一怒之下宣布退役,憤而出走到了日本,很快何智麗改名小山智麗,開始代表日本隊參加國際比賽!
  • 漢城奧運之爭:三次投票終將何智麗淘汰,戴麗麗最後一刻被拿下
    漢城奧運會,是桌球項目第一次成為奧運會的參賽項目,當時的中國女乒實力強勁,因此圍繞著奧運會的資格,競爭也是非常激烈。在漢城奧運會前夕,當時中國女乒有奧運參賽資格的運動員主要是何智麗、焦志敏、李慧芬、戴麗麗和陳靜五個人。
  • 她是國乒首位奧運女單冠軍,卻因拒絕讓球,最終被迫從國家隊退役
    轉自鯨鯡魚桌球項目正式納入奧運大家庭,是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對於在國際舞臺上佔據了主導地位的國乒隊而言,第一次奧運之旅,必然要在國際乒壇史上青史留名才對。國乒男單沒能奪得單打金牌,但國乒女單卻真的在國際乒壇史上「青史留名」,這裡筆者為什麼要加引號,一來國乒女單大包大攬了奧運史上首枚女子單打金牌、銀牌和銅牌;二來,國乒女隊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留下了一些略帶「黑色」的陰影。
  • 漢城奧運會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中國女乒主力紛紛退役遠走他鄉
    到底漢城奧運會發生了什麼呢?為什麼當時中國女乒的幾大絕對主力會紛紛選擇退役呢?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還是和當年的讓球傳統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何智麗和管建華的比賽中,何智麗並沒有讓球,而是打了管建華一個措手不及。
  • 世乒賽輸球她將矛頭指向何智麗,本望參加奧運會卻最後一刻被拿下
    漢城奧運會是桌球項目第一次成為奧運會的參賽項目,當時很多優秀的運動員都希望能夠獲得漢城奧運會的參賽資格。 在漢城奧運會前,中國女乒有資格參加漢城奧運會的分別是何智麗、焦志敏、戴麗麗、李慧芬和陳靜。
  • 國乒往事!李菊與孔令輝一起落選雅典奧運單打,坦言:遺憾、委屈
    無論哪一屆奧運會選拔,國乒總要面對這樣一個質疑:是繼續用老將,還是大膽使用新人?老將經驗豐富,但年紀大、傷病多、被對手研究得也多;小將衝勁十足、體力充沛,但經歷的風雨太少,面對奧運會這樣的大賽難免會緊張,把握不好的話容易出現失控崩盤的情況。
  • 她17歲奪全錦賽冠軍,卻因與何智麗矛盾,最後一刻被拿下奧運資格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乒曾經出現過很多優秀的選手,由於漢城奧運會是桌球項目第一次進入到奧運會,所以,很多運動員都希望能夠代表國乒獲得首個奧運會冠軍。 這其中就包括當時24歲的名將戴麗麗。
  • 國乒奧運選拔史:張繼科、李曉霞裡約受重用!劉詩雯留遺憾
    2012年倫敦奧運會,國乒6虎將出徵、2人在比賽結束兩年後選擇了退役,分別是男隊的老將王皓,以及女隊曾經的「希望之星」郭躍——王皓退役的時候已經超過了30歲,所以告別賽場不讓人感到意外;而郭躍卻在26歲時選擇離開球場,這讓許多人都感到惋惜不已。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2015年蘇州世乒賽的結果讓國乒教練組在奧運名單上犯了難。
  • 她是國乒首位奧運女單冠軍,巔峰離隊後,再奪兩枚奧運女單獎牌
    桌球項目首次納入奧運大家庭始於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那屆奧運會,國乒隊也迎來了乒壇史上第一位奧運女單冠軍,她叫陳靜,當年完成奧運單打冠軍這份偉大成就時,她年僅20歲,年少成名天下知。陳靜屬於快攻打法的選手,18歲便進入了國家隊,作為當時國乒女隊的一顆新星,當時教練組並沒有讓陳靜參加奧運賽事的想法。或許是年輕氣盛,或許是相信機會需要自己去爭取這句話,當時的陳靜,給教練組遞上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你們為什麼不用年輕的選手?
  • 漢城奧運會後女乒主力為何集體選擇退役,鄧亞萍等才得以提前上位
    在國乒的歷史上,有一屆奧運會不得不提,因為正是這一屆奧運會,發生了太多的故事,改變很多人的命運,甚至直接影響了中國桌球的發展。這一屆奧運會就是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首先說一下何智麗。漢城奧運會前夕,何智麗的世界排名高居第一,而且還是1987年新德裡世乒賽的女單冠軍。但是,由於在新德裡世乒賽中,何智麗沒有聽從領導的讓球命令,半決賽中戰勝了管建華進入了決賽。何智麗的這一公然違抗領導命令的做法也直接導致了何智麗無緣漢城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