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300個瞬間看2020】養老服務業:標準化浪潮中洗牌重啟
編者按:30個垂直產業,各自用「10件大事」講述自己的故事,凝練成300個跌宕起伏的瞬間,記錄新舊產業的變革與資本市場的選擇,記錄行業的悲喜交集、絕地逢生、柳暗花明。這是中國產業生命力的真實寫照,見證了中國經濟在大考之下,每一次細微的驚人一躍。
1、我國出臺首個養老服務強制性國家標準拉起養老機構服務安全「紅線」
1月中旬,《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正式公布。作為我國養老服務領域第一項強制性國家標準,《規範》明確了養老機構服務安全「紅線」,明確了養老機構應當符合的強制性規定及要求;同時也對養老護理員培訓、建立晝夜巡查和交接班制度等基礎性工作提出了要求,有利於推進養老服務的高質量發展。同時,民政部還為《規範》的實施設立了「緩衝期」。讓涉老企業在兩年的過渡期內逐漸熟悉新標準。
2、民政部發文統一全國養老機構評級標準行業洗牌在即
養老服務需求快速爆發,大幅擴容的養老機構市場亟需一把「尺」作為統一的評價標準。1月中下旬,民政部發文提出,省級民政部門要在2020年啟動實施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到2022年,全國要基本建立統一的養老機構等級評定體系。在業內看來,目前地方建立的養老機構的評價體系各有不同,個別城市的標準建設尚存空白,亟待更新升級,隨著全國統一「評星」時間表的出爐,我國養老機構也將徹底告別野蠻生長,迎來一場大洗牌。
3、一級響應下北京養老機構實施封閉式管理
1月底,北京市正式進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狀態。隨後,北京市民政局宣布,北京全市養老機構將實施封閉式管理。實施封閉式管理的養老機構,將做到「三不」,即不得接待走訪、慰問和探視老年人的外來人員(含老年人家屬、朋友)、院內老年人不得離院外出。同時,各養老機構不再接收新入住老年人。
4、居家養老服務恢復疫情以來北京社區養老驛站首次重啟
業務停滯數月後,北京居家養老服務終於迎來了「解封」。在北京市第96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表示,北京疫情防控級別降至二級,有序恢復養老機構服務秩序,嚴格封閉管理,全面恢復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居家養老服務等為老服務項目。從2月初民政部發布通知要求養老驛站暫停集中式服務算起,北京市養老機構已暫停了近3個月。
5、北京疫情響應等級調至二級全市養老機構重啟嚴格封閉式管理
6月中旬,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級別調整至二級。此次調整過後,養老、福利、精神衛生等特殊機構場所,實行嚴格的封閉式管理。受疫情影響,1月底北京全市養老機構實施封閉式管理。隨著疫情形勢的逐漸向好,北京養老機構在具備隔離條件、護理能力的前提下,可接收新入住老人,並實行「預約探視」制度。然而,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變化,市民政局再次發文,全市養老機構也隨之重啟嚴格的封閉式管理模式。
6、上門入戶、堂食回歸北京全面有序恢復社區養老服務
7月中下旬,北京市民政局明確,本市再次強化調整了養老服務疫情防控政策,執行養老服務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根據最新版的防控措施,本市老年人期待已久的社區養老驛站服務終於要全面有序開放了,其中上門入戶和堂食服務均可在符合要求的情況下重啟。同時,本市不再對養老機構探視人數、探視次數作出限制,由養老機構根據設施條件、服務保障能力自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