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 | 智慧城市的「初心」與「始終」——看騰訊、阿里、百度、華為四大玩家的各自玩法

2021-01-15 深智協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於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被認為是資訊時代城市發展的方向、文明發展的趨勢,其實質是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信息技術與城市有機融合,對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業經營發展、政府行政管理過程中的相關活動,進行智慧化的感知、分析與集成,從而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服務、為企業創造更有利的商業發展環境、為政府賦能更高效的運營與管理機制。


在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參與下,智慧城市建設也取得階段性進展。截至目前,我國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座城市,均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期間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群眾過得更幸福。「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城市建設歸根到底是要為居住其中的居民服務,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管理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極為重要。


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人」——即市民、企業和城市管理者,在提升城市智慧過程中,無論是增強城市服務能力、提高城市運行管理水平,還是便民惠民改善宜居環境、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效最終都要落實到「人」的獲得感上。


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印發《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強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絡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16年12月,國家出臺《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年》提出要按照「以人為本、惠民便民、績效導向、客觀量化」的原則制定。


回顧國家關於智慧城市的政策導向,不難發現,「以人為本」一直是國家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初心,即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構建一流的城市治理體系與服務體系,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與治理效率的同時,更好地服務於城市「人」。



智慧城市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內涵廣泛,影響智慧城市建設的因素很多,不僅包含了城市的信息化基礎設施,也包含城市的治理系統與人文系統,涉及到頂層設計、保障措施、架構設計等多個方面,是一個建設周期長、工程量大的系統工程。如何能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始終做到「不忘初心」呢?


一、頂層設計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綱」,是指導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做好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工作需要重點考慮以下要素:


一是通過市場調研,基於城市「人」的業務需求,從城市面臨的問題、城市發展需求與願景出發,因地制宜地制訂智慧城市總體目標。


二是圍繞智慧城市建設總體目標,依據國家對新型智慧城市相關要求,做出智慧城市總體架構設計。


三是從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出發,提出智慧建設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


四是結合城市項目特點、產業基礎等條件,選擇合適的商業模式。


五是根據智慧城市建設需求和資金投入節奏,制訂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路徑和分期分步實施計劃。


六是因地制宜建設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多元化運營模式,切實有效地推進項目可持續運營。


二、保障措施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協調城市多方面資源形成合力,因此需切實做好以下五大保障措施:


一是組織保障:成立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專項工作組(大數據局或智慧辦)、專家諮詢委員會等,有序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二是運行機制保障:包括聯席會議機制、諮詢機制和合作機制。


三是政策保障:制定智慧城市數據共享、信息安全等政策法規,制訂考核政策,按責任分工對智慧城市建設進展情況進行評估與考核。


四是人才保障:一方面依託本地教育資源培養智慧城市人才,另一方面通過合理政策引入外部高端人才。


五是資金保障:依託新基建相關政策,設立專項資金,做好建設項目的投資預算評審工作,此外,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其它投入為補充的智慧城市投融資機制。


三、架構設計


2017年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GB/T 34678-2017),《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提出了智慧城市總體架構,包括物聯感知層、網絡通信層、計算與存儲層、數據及服務融合層、智慧應用層五個橫向層次和安全保障體系、運維管理體系、建設管理體系三個縱向支撐體系。


《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建議的架構如圖1所示。其中五個橫向層次要素可以歸納為「感傳知用」:物理感知層即為「感」,就像人體的「眼睛」一樣,感知獲取城市各種數據;網絡通信層即為「傳」,就像人體的「脈絡」一下,傳導各種信息和數據;計算存儲層+數據即服務融合層即為「知」,就像人體的「大腦」一樣,分析處理各種信息和數據;智慧應用層即為「用」,將各類數據應用於城市各種行業場景,就像人體的「手腳」一樣驅動城市運行優化和改變。


智慧城市ICT支撐的技術參考模型


目前國內主流智慧城市供應商提供的解決方案,比如騰訊的WeCity、阿里的ET城市大腦、百度的城市大腦以及華為的「1+1+N+X」解決方案,都參照了此技術架構模型。


《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還對業務架構設計、數據架構、應用架構、安全體系、標準體系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等知名企業紛紛投入智慧城市領域,對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騰訊智慧城市理念、解決方案與特點


1、騰訊「WeCity未來城市」品牌理念


2019年7月,騰訊雲正式發布 「WeCity未來城市」品牌理念,旨在立足城市可持續發展角度,構建以人為中心的分布式智能、多中臺協同、海量服務隨需調用的技術體系,支持城市像生命體一樣可以靈活配合、協同作用和整體智能。


「WeCity未來城市」品牌理念包含以下內涵:


(1)城市即平臺,城市是市民激發潛能發展創意的平臺,城市成為對公共服務開源接口的操作平臺。


(2)市民即用戶,人是城市的目標,人成為城市的數據節點,市民成為城市治理的參與者、城市服務的開發者和城市數據的貢獻者。


(3)連接即服務,基於廣泛的社會化平臺與豐富的應用場景的崛起,服務形態漸漸趨向於「無需安裝,感知觸發,即連即用」。


2、「WeCity未來城市」解決方案


「WeCity未來城市」以騰訊雲的產品和能力為基礎,從政務民生、數字政務出發,擴展到城市治理、城市決策、產業互聯,重新定義未來城市的服務、空間場景,給居民未來生活帶來豐富的可能性,並為數字政務、城市治理、城市決策和產業互聯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並通過微信、小程序等工具觸達用戶。


騰訊雲把網際網路思維融入到行業中,規劃了WeCity未來城市「1+3+4」總體架構,即一朵基礎雲(即集約後臺),三大中臺(即敏捷中臺,包括:應用中臺,數據中臺,人工智慧中臺),支持四大領域(即生態前臺,包括:數字政務,城市治理,城市決策,產業互聯)。


騰訊「WeCity未來城市」解決方案架構


騰訊「WeCity未來城市」解決方案其優勢是「知」,即基於騰訊雲大數據、AI能力構建的「應用中臺」、「數據中臺」、「AI中臺」,對城市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感」的維度,騰訊在2C城市入口具有天然的優勢,但在物聯網、視頻監控等獲取城市數據方面能力不足;「傳」也是其短板,在騰訊的技術基因中,不具備網絡通信的能力;「用」主要靠生態合作。


3、「WeCity未來城市」特點


騰訊具有「與生俱來的2C基因」,在城市入口與市民應用體驗具有較明顯的優勢。騰訊「WeCity未來城市」理念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對實現智慧城市的「初心」勢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9年7月2日,騰訊雲宣布中標長沙市「城市超級大腦」項目,這是騰訊雲智慧城市解決方案「WeCity未來城市」的首個落地項目。儘管「WeCity未來城市」還處於起步階段,缺少綜合性的案例和實踐,但「WeCity未來城市」的理念與願景值得期待。


二、阿里智慧城市理念、解決方案與特點


1、阿里「ET城市大腦」品牌理念


2016年4月,城市大腦在杭州啟動,由杭州市政府主導,包括阿里雲、富士康、依圖科技在內的13家企業參與其中。2016年10月,在杭州雲棲大會上,城市大腦1.0版發布,以交通領域為突破口,開啟了利用大數據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2020年6月,阿里宣布城市大腦升級到3.0版,更強調數據智能,通過感知能力的強化,致力於全城市要素數據的智能化深度融合。


正如「智慧城市」被IBM最先提出之後被業界廣泛使用一樣,「城市大腦」首先是杭州市的一個項目名稱,杭州市和包括阿里在內的13家企業共同包裝了「城市大腦」的品牌名,已經逐步被業界廣泛認同和使用。城市大腦是支撐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全新基礎設施,其核心是利用實時全量的城市數據資源全局優化城市公共資源,實現城市治理模式、服務模式和產業發展的三重突破。


2、阿里「ET城市大腦」解決方案


阿里雲ET城市大腦解決方案架構架構如圖3所示:


阿里雲ET城市大腦解決方案架構


(1)穩定的「雲」:基於飛天雲平臺的數字城市基礎設施,包括飛天雲平臺、城市基礎網絡、視頻聯網平臺、IoT平臺、區塊鏈平臺等。這一層阿里自身能提供的是飛天雲平臺,不具備「城市基礎網絡」的「感」和「傳」能力提供。


(2)強大的「腦」:包括城市運行中臺系統(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城市領域應用(交通、城管、公共安全等)、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城市中樞系統、城市運營管理場景、領導數字駕駛艙等)。這一層是「知」和「用」,是ET城市大腦的主要內容,其中部分業務應用能力是通過生態合作來補齊的。


(3)靈活的「端」:包括政務移動端、企業移動端、個人移動端。這一層的「端」主要是指使用的用戶端,不是阿里的核心能力。


阿里雲ET城市大腦解決方案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智慧城市「感、傳、知、用」解決方案,在「感」、「傳」等層次能力存在短板。


3、阿里「ET城市大腦」特點


「ET城市大腦」結合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為強大的決策、控制和服務支撐, 對實現智慧城市的「初心」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城市大腦的本質就是通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技術優化城市管理。阿里ET城市大腦以杭州城市交通治理為起點,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的加持,讓交通大腦具備信號燈優化、交通事件實時識別、應急車輛優先調度、重點車輛管控、社會治理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對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是有益的嘗試。


三、百度智慧城市理念、解決方案與特點


1、「百度城市大腦」品牌理念


2016年9月1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大腦」1.0正式發布,同時宣布對外開放百度AI核心技術。2020年5月18日,百度智能雲重磅發布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和《百度城市大腦白皮書》。百度擁有積累10年的AI技術優勢、數據優勢和生態優勢,將打造新一代智能基礎設施賦能城市,助力城市從智能化向智慧化發展,讓城市更安全、更從容、更通暢、更宜居。


2、「百度城市大腦」解決方案


圍繞城市治理這一核心體系,百度設計了「1(城市感知中臺)+2(城市數據中臺、城市AI中臺)+1(城市智能交互中臺)」的城市大腦架構(如圖4),通過充分進行多源數據的時空關聯融合,提供「時空動態」的城市感知和多方數據融合協同的能力,以數據為驅動力,提供全棧AI的智能協同響應,實現對城市全要素全狀態的全景洞察和發現。

百度城市大腦解決方案架構


從上圖可以看出,百度城市大腦解決方案架構主要是基於百度人工智慧能力構建的「知」,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智慧城市「感傳知用」的解決方案,沒有把百度並不擅長的「感」和「傳」等層次的內容涵蓋在內。


3、「百度城市大腦」特點


百度基於自身在全棧AI、百度地圖和網際網路生態的優勢,可以將城市大腦布局在包括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智能交通、城市管理、智慧教育等多個領域,為更好服務城市「人」、實現智慧城市「初心」有所裨益。。


四、華為智慧城市理念、解決方案與特點


1、華為智慧城市理念


2017年,華為在深圳高交會上提出智慧城市是從數據感知到數據分析與處理完整閉環的有機生命體,基於城市神經系統,實現城市數據融合與多業務協同,提升城市運行效率與服務能力。2019年,華為提出:「隨著5G時代到來,萬物互聯變成現實,AI的加速發展實現虛擬與現實深度融合,智慧城市進入了孿生新時代」。華為通過提供「新聯接、新智能、新體驗、創造新價值」,多層次賦能智慧城市孿生新時代。2020年,華為基於自身在聯接、智能兩大領域的技術優勢,結合不斷積累的案例實踐,提出「1+1+N+X」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價值主張是「用簡約驅動智能普惠」。華為智慧城市方案依託安全可信的全棧化產品,融合的城市基礎IT資源,開放敏捷的平臺化能力,提供簡約化應用場景,實現社會普惠化的智能服務。


2、華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華為提出「1+1+N+X」的集約化架構設計;即1個城市新基建+1個城市新大腦+N個垂直行業應用+X個簡約智能場景:

華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架構


華為智慧城市完整方案架構涵蓋了「感、傳、知、用」各層次的能力。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個高級生命體,城市的「眼、腦、手、脈」在方案中可全部生動體現。


3、華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特點


華為在智慧城市建設所需要的5G、光纖通信、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數字平臺等關鍵技術領域持續創新,具備硬核技術實力,是業界唯一能夠提供涵蓋雲、管、端及PaaS層、SaaS層服務的全棧式解決方案的廠商。華為在智慧城市領域有清晰的業務規劃,明確的業務邊界,基於「平臺+生態」理念聚合了完整的智慧城市生態圈,可以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華為是全球智慧城市成功案例最多的廠家,為全球40多個國家,200多個城市提供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華為智慧城市案例既包括深圳、天津、蘇州等一、二線城市,也包括甘肅敦煌、山西靈石、河北靈壽、河南長垣等中西部四、五線城市。此外,華為有長期為政府客戶提供服務(2G)的經驗與服務團隊,在國內建立了覆蓋到地級市的銷售服務團隊,可以貼近客戶快速響應,提供持續服務,因此華為近期提出了「普惠中國」的觀點。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實現「以人為本、普惠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初心」,需要什麼樣的核心能力?


一、全周期服務能力


智慧城市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投融資、頂層設計、ICT基礎設施設計、業務應用設計、集成交付、運維、運營等多個環節,這既需要具備上述綜合能力的公司積極參與,也需要一個領軍企業,以城市客戶業務需求為驅動,從頂層設計入手,統籌、整合併引領生態合作夥伴,幫助客戶建設一個開放而不是封閉的生態系統,能為智慧城市提供諮詢、規劃、交付、維護、優化、運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


二、全棧產品提供能力


智慧城市實現「感、傳、知、用」需要物聯網、基礎網絡、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全棧技術能力作為底座支撐,需要智慧城市供應商能夠在上述領域長期進行研發投入,確保關鍵技術創新發展、自主可控,可迭代演進。


1、物聯網:實現智慧城市「感」的重要技術,是城市實現智能化的基礎技術之一。智慧城市供應商應具備物聯網統籌規劃、網絡規劃、平臺建設、設備管理、策略聯動、數據共享等能力。


2、基礎網絡:實現智慧城市「傳」的重要技術。結合本地運營商網絡建設條件,為城市規劃一張全融合網絡,承載智慧城市業務,包括有線(IP+光)/無線(5G、NB-IoT)網絡的融合,電子政務外網、內網與專網的融合。需要供應商具備城市級網絡規劃、建設、運維能力與經驗。


3、雲數據中心:城市新的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為全市各委辦局、各區縣業務系統及數據提供統一的計算、存儲等基礎IT資源。需要供應商提供混合雲建設、異構跨雲數據融合、雲業務遷移、雲安全與災備、雲運維等全方面的技術服務能力與經驗。


4、人工智慧:將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智慧城市,可以解決城市發展所面臨的諸多難題,讓居住在城市的人們生活更加智能美好。智慧城市供應商應一方面持續加強研發投入,確保人工智慧技術領先性;另一方面能夠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充裕的、經濟的算力資源,以及易操作、高效率、全流程的AI能力。


5、區塊鏈:為智慧城市建設中跨部門信息共享、跨領域業務融合、跨城市協同發展、跨行業誠信約束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要求智慧城市供應商在區塊鏈技術研發、產業合作、安全監管等方面具備完整的技術實力。


三、全要素聚合能力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在打通城市數據壁壘的基礎之上,結合城市場景,做業務橫向協同設計,提升市民獲得感;智慧城市供應商需要以城市業務需求為驅動,聯合生態圈夥伴,結合城市場景進行業務設計,並基於開放的平臺能力,不斷豐富城市的綜合業務應用,真正打造一個利民、便民、惠民的業務系統。如推動城市治理業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逐步融合、集約演進,通過「一網城市管理」、「一圖資源統覽」、「一體聯動指揮」、「一站基層治理」等服務的簡約場景打造,逐步達到一網城市統管的目標。這樣的業務場景還有很多,如城市服務、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等。


四、全場景建設能力


從城市劃分看,既有東部沿海發達城市,也有中西部城市;既有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也有地級市和縣級市,這就要求智慧城市供應商具有全場景的交付能力;組織設置上要有覆蓋到區縣的地面部隊,既能貼近客戶了解需求,也能持續交付,提供優質的售後服務能力;既要能為一、二線城市提供服務,也要能給廣大的三、四、五線城市帶來科技「福利」,讓智慧城市普惠中國,共享數位化發展帶來的紅利,「一個都不能少」。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誰能堅持智慧城市的「初心」,守得「始終」?


在於誰能深切洞察用戶需求、以人為本,並心懷天下、普惠中國;在於誰能具備「四全」能力;在於誰能沉得下身段、靜得下心思,久久為功。



深圳市智慧城市產業協會(簡稱「深智協」)是經深圳市民管局批准成立的非營利性行業組織。「深智協」以智慧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目標,整合智慧城市產業鏈條,打造智慧城市產業集群,為智慧城市上下遊企業提供整體優質服務。

協會專家:

李德仁 | 姚建銓 | 鄧中翰 | 蘭玉彬 | 高新民 | 張效民 | 陳友斌 | 伍成柏 | 李廣乾 | 徐振強 |楊安 | 楊金才 | 顧友良 | 張涵誠 | 齊力 | 曹開星 | 喬志偉 | 黃啟明 | 張果琲 | 季春霖 | 陳寧| 付英波 | 趙志偉 | 張文杰 | 楊順祥 | 湯珍攢


掃描二維碼 | 關注「深智協」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深南大道英龍大廈4樓(518040)

聯繫人:王小姐、楊小姐

電話:0755-88309165、88309115

郵箱:ssciamsc@163.com

http://www.swcia.org

相關焦點

  • 掃描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的智慧城市玩法
    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等知名企業紛紛投入智慧城市領域,對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些智慧城市主流玩家,是如何發力智慧城市的?
  • 雲端賽道:騰訊被華為反超,阿里繼續領跑,百度AI是核心競爭力
    諸如在智慧港口場景,百度智能雲與河北港口合作的AI新基建落地的案例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機場進行得到展示。還有與浦發銀行合作探索科技服務金融的模式創新,共同打造了行業首個金融數字人等。在近日2020百度雲智峰會上,百度智能雲展示其所取得的最新成績和產業智能化實踐,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能製造、智慧能源等領域的解決方案及成功案例,比如百度智能雲聯合合作夥伴打造的海澱城市大腦,構建新一代城市智能基礎設施;與貴陽經開區合作打造AI技術和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相融合的AI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 華為、阿里、百度出手提供免費在線辦公平臺!騰訊、京東...
    同時,百度官方消息稱,百度發起共度計劃,通過免費開放AI技術、幫助傳統企業線上化轉型、全方位營銷賦能等一系列措施,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環境下的轉型助力。百度表示,後續還會根據疫情發展情況,進一步調整相關扶持政策和扶持力度。
  • 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為何能得到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的青睞?
    華中科技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三間大學合併而成。華中科技大學的歷史悠久;是首批博士點及國家重點學科培養點;教育部學科評估華中科大排在全國前10名;是國家科技三大獎排名靠前的大學;是高考錄取中生源很好的大學;騰訊,阿里,百度,華為最喜歡這所大學的畢業生。在QS2019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中,華中科技大學在中國所有大學位居第15名。
  • BATH四大「承包商」登場新基建時代
    一方面,能夠真正給出硬茬技術能力的其實並不多,很多被「篩掉」的玩家要加入新基建浪潮,需要找到可以攀附的力量;另一方面,由於新基建是一個系統性的技術體系,一環扣一環,很大程度上將是幾個圍繞各自核心企業的生態圈子唱戲,這樣才能保證技術應用的體系化、一致性。
  • 騰訊員工炫耀:騰訊職級改革,T4對標阿里P7,這不過分吧?
    在網際網路坊間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意思大致是百度靠技術,阿里靠運營,騰訊靠產品。那麼,大家知道網際網路這頭三把交椅的職場體系是如何區別的嗎?三大網際網路之間的人才體系又是怎麼劃分的?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小職等更多,等到T2-3的時候,就是T8了,聽起來比阿里P7高級。也有網友說到。4.x撐死阿里p5,騰訊阿里舊等級一樣的,t5.1~t5.3對標p5,p7目前只有劉熾平和pony能對標。數字上有點像華為職級減9,騰訊4級菜鳥對應華為13級菜鳥。也有網友吐槽到。能有頭條的2.2大?連朝三暮四都算不上,換個稱呼大家就這麼激動?就像985211換成雙一流,有啥變化?
  • 2019軟體百強企業榜單:華為、阿里與百度排名前三
    從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在會上揭曉了「2019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榜單看,華為、阿里巴巴和百度分列前三名,騰訊、京東和中興也進入前十名。在雲計算領域,阿里雲躋身世界前三;騰訊、百度等積極發展PaaS和SaaS服務,推出AI即服務雲、雲計算加速晶片等新產品與服務框架。此外,在人工智慧領域,百度的深度學習算法框架、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引領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鏈規模。在開源軟體領域,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百強企業在全球開源社區中的參與度和貢獻度不斷提升,同時也帶動了國內開源軟體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和完善。
  • 阿里百度之後,騰訊也要「造芯」?
    中國BAT巨頭中,阿里、百度都是自研晶片的先行者,如今騰訊或許也要進軍自研晶片市場了。Rjrednc早在2018年7月的第二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首次向外界公布了百度自研的AI晶片「崑崙」。
  • 阿里、騰訊、網易,在線音樂?如果音樂只能在線
    神轉折,國家版權局出面,網易雲音樂迎來轉機眾人本以為在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互換合作之後,在版權和用戶量上有絕對優勢騰訊音樂似乎要成為在線音樂最後的大贏家時,沒想到國家版權局去出面約談了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百度太合音樂主要負責人,要求全面授權廣泛傳播音樂作品。
  • 鄭州高新區百企進阿里 管委會與阿里合作籤約 攜手共建智慧高新...
    「一臺」是指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基礎平臺,由管委會統籌基礎設施資源、科研資源、企業資源形成統一資源池,作為支撐多峰生態繁榮的底座;「五峰」是指在這個基礎平臺上構建各個生態體系山峰,即利用高新區提供的開放性實驗場,吸引國內頂尖智慧城市建設領航企業阿里巴巴、華為、百度、騰訊、新華三等應用生態進入,按照高新區轄區五個辦事處管轄範圍為邊界分為5個區域,為阿里巴巴、華為、百度、騰訊、新華三提供項目和應用場景,從而形成
  • 《財經》雜誌:BATH四大科技巨頭亮出新基建家底
    6月15日,這個維持了幾乎整個中國的電力網絡運行的巨無霸公司進行了一場大型雲籤約儀式,和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為代表的一眾科技公司籤署「數字新基建」戰略合作協議。項目計劃布局十大重點領域,包括電網數位化平臺、能源大數據中心、電力大數據應用、電力物聯網、能源工業雲網、智慧能源綜合服務、能源網際網路5G應用、電力人工智慧應用、能源區塊鏈應用、電力北鬥應用等項目。
  • 智慧城市以用為本,十大趨勢必知道!
    有數百家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及其相關產品和服務在各自領域發揮不同優勢,競爭十分激烈。華為、神州信息、新華三、浪潮、三大運營商、中興通訊、大唐電信、太極股份、易華錄、東華軟體、中國軟體等一批長期耕耘智慧城市的廠商,仍然繼續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持續的作用;海康威視、科大訊飛、四維圖新、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等一批人工智慧廠商,開始加入智慧城市建設的大軍;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京東雲、華為雲、紫光雲、中國電子云等一批公有雲廠商也齊聚智慧城市大本營。
  • 揭密華為、阿里、騰訊、美團等企業的職級薪酬體系
    今天分享一份薪資、職級、考核、晉升條件資料,包含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字節跳動、華為、京東、美團、滴滴、小米 9 家網際網路大廠。 3、崗位薪酬 騰訊薪資結構:一般是12+1+1= 14薪。 騰訊標準薪資是14薪,但是通常能拿到 16-20薪。年終獎看部門盈利情況,一般是3個月。
  • 阿里P10、騰訊T4、華為18,網際網路公司職級、薪資、股權大揭秘
    BAT、頭條、華為職級薪資報告以 BAT 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其職級規則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標杆,不管是 BAT 系的創業公司,還是成長中的各型企業,都在參照 BAT 的職級規範給公司員工評定級別、職稱、薪資等。比如阿里的技術序列是 P 系列,騰訊、百度的技術序列是 T 系列,而華為則是數字系列。
  • 浦東智能照明聯合會一屆六次理事會成功召開,華為、百度、騰訊等...
    上海浦東智能照明聯合會秘書長代照亮向全體理事匯報了《跨界,不忘初心,互聯未來》的總結髮言,2019年聯合會舉辦包括沙龍、培訓、科普教育、論壇等活動超過了40場,足跡從上海、杭州、南京、深圳、香港、成都等地,走進會員及接待會員企業不下50場次,策劃三場大型峰會論壇深圳40人智能照明論壇、智慧城市照明供應鏈論壇、物聯網照明論壇並發布《SIG MESH 智能家居照明白皮書》、《通過智能照明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技術白皮書
  • 百度、阿里、騰訊,大廠職級是如何對應的
    在中國的網際網路大廠中,BAT(百度阿里騰訊)和TMD(頭條(字節)、美團、滴滴)是標杆性的存在,雖然現在百度日漸式微,被拼多多、京東、網易甚至小米反超,但拼多多成立時間尚短,包括職級在內的各項體系並不完善,而作為「網際網路黃埔軍校」的百度成立已經20年,上市也已經15年有餘,內部職級和體系都比較成熟,很多公司設置職級體系時也會參考這些先行者,相對比較有研究價值。
  • 新風口 | 搶食校園市場,看巨頭如何布局智慧教育
    目前已有290個城市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並有超過300個城市分別與BAT、華為以及三大運營商等優秀的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運營服務企業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智慧教育作為智慧城市布局的重要一環,也成為了巨頭紛紛青睞的對象。智慧教育源於IBM在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
  • 在線教育這麼火,百度、騰訊、阿里、網易今年都幹了些什麼?
    網易方面表示,將為參與行家計劃的優質講師/機構提供包含流量傾斜、資金支持、服務支持、知識IP包裝四大維度的扶持。網易雲課堂上線於2012年,定位是實用技能的學習平臺,目前主要包含職場技能、IT網際網路以及生活興趣三大品類。網易雲課堂隸屬於網易教育事業部,是後者第一個商業化的產品,也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目前,職場技能品類在網易雲課堂的營收佔比最大。
  • 中國最有錢「四大財團」:個個資產萬億,阿里、騰訊都望塵莫及!
    一提到中國企業,很多人會第一個想到阿里、騰訊。阿里、騰訊無疑是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除此之外,華為、海爾、京東、蘇寧等企業也很有名。但他們的實力比起大型國企,還是有很大差距。很多超級有實力的國企都非常低調,但實力卻超強。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國內超強的「四大財團」。第一家是華潤。
  • ...騰訊、華為會跨界造車嗎? 華為:我們不造車,我們要幫車企造好車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阿里巴巴副總裁、斑馬網絡聯席CEO張春暉,百度車聯網事業部總經理蘇坦,騰訊智慧出行戰略總經理沈沛等來自網際網路「大廠」的智能網聯、自動駕駛領域的大咖現身論壇。「華為公司不造車,我們的使命是幫助車企造好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在論壇上說,因為華為做了30年的ICT技術,我們發現很多通信領域的技術,稍微轉化一下,優化一下,結合客戶需求,把產品做出來,在市場上就有一定的競爭力,「華為希望在這方面能夠幫助車企,聚焦車企,與車企一起開發基礎軟體和平臺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