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巴林蘇丹三國 與伊朗斷交

2021-01-19 環球網

沙特外交大臣朱拜爾3日宣布,沙特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並責令駐沙特伊朗外交人員48小時內離境。

沙特司法機關2日處決了47名犯有恐怖主義罪行的囚犯,其中包括知名什葉派教士奈米爾,引發伊朗國內什葉派民眾強烈抗議。2日晚,伊朗示威者衝擊沙特駐伊朗大使館,打砸使館門窗並縱火焚燒使館部分樓體。

朱拜爾在3日晚的記者會上說,伊朗政府不僅不為沙特駐伊朗使領館安全採取保護措施,反而為衝擊、打砸和焚燒沙特使領館的伊朗示威者提供方便。為此,沙特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

朱拜爾還指責伊朗長期以來在沙特等阿拉伯國家支持和培訓恐怖分子,以達到破壞這些國家安全的目的。他表示,沙特將採取一切手段回擊伊朗的威脅。

沙特外交部發言人烏薩馬·納克裡說,沙特駐伊朗的47名外交人員及其家人已經在阿聯的幫助下,平安回國。他感謝阿聯提供幫助,儘管「伊朗當局方面設置障礙」。

沙特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後,沙特盟友巴林和阿聯4日先後做出表態,宣布與伊朗斷交或外交關係降級。

巴林外交部4日發布聲明說,伊朗「長期幹涉巴林及其他阿拉伯國家內政」,「破壞國際公約致使沙烏地阿拉伯駐伊朗使領館遭到破壞」。為此,巴林內閣會議決定,斷絕巴林與伊朗外交關係。

自2011年以來,佔巴林人口多數的什葉派民眾多次舉行針對遜尼派王室統治的抗議活動。巴林政府一直指責伊朗在背後煽動和支持巴林動亂,伊朗對此予以否認。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政府4日決定,將阿聯與伊朗外交級別由大使級降至代辦級。阿聯外交部發表聲明說,採取這一不尋常的步驟是因為「伊朗一直在幹涉海灣和阿拉伯國家內政」。

此外,蘇丹外交部也發表聲明,宣布與伊朗斷交。

因他翻臉

奈米爾是誰

被沙特處決的知名什葉派教士奈米爾1959年出生於沙特東部什葉派聚居區蓋提夫省的阿瓦米亞市。他的「名氣」,源自他針對沙特政權的批評,以及要求給予什葉派少數群體更多的權利。奈米爾曾稱如果沙特什葉派權利得不到尊重,建議東部省獨立。

因支持2011年發生在蓋提夫的示威活動,奈米爾2012年被捕。沙特內政部稱他試圖「逃跑並反抗安全部隊」。隨後,奈米爾被控「煽動叛亂」,以及「尋求外部介入」,還被認為支持此前發生在巴林的示威活動。2014年,沙特首都利雅得一家刑事法院判處他死刑,並於今年1月2日執行。

沙特總人口約為3000萬,遜尼派約佔85%,什葉派約佔15%。沙特國內什葉派民眾認為「被政府邊緣化」,對政府頗有微詞。不過,沙特政府否認歧視什葉派民眾,並指責伊朗在背後煽風點火。

伊朗反應

指責沙特通過製造衝突掩蓋內部矛盾

就沙特宣布斷交,伊朗副外長阿米爾-阿卜杜拉希安率先做出回應。他經由伊朗國家電視臺說,沙特無法通過斷絕與伊朗的關係來「掩蓋」其處決一名什葉派宗教人士的「大錯誤」。

伊朗總統魯哈尼同樣譴責沙特的處決行為,但認為衝擊沙特使領館的做法「完全不合理」,說那是「極端分子」所為,敦促指控肇事者。

德黑蘭警察局局長說,已逮捕一些「不法分子」。伊朗一名檢察官說,大約40人遭拘押。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安薩裡4日說,沙特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是巨大的錯誤,此舉只會進一步激化矛盾。

安薩裡指責沙特通過製造衝突來掩蓋其內部矛盾。他表示,只要沙特當局繼續製造衝突,兩國關係不可能恢復。伊朗政府已經極力控制民眾的憤怒,並將根據國際公約要求保護在伊朗的外國外交使團安全。

伊朗第一副總統賈漢吉裡表示,沙特與伊朗斷交,受傷害的只會是沙特自己,伊朗不會有任何損失,建議沙特停止進一步的破壞行動。

中方表態

對事件可能激化地區矛盾感到擔憂

對於近日沙特與伊朗兩國交惡,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日表示,中方高度關注事態發展,對有關事件可能激化地區矛盾感到擔憂。

「我們希望有關各方在反恐問題上加強溝通,形成合力。」華春瑩在當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我們也主張外交人員和機構的安全及尊嚴應得到保障。」

華春瑩表示,希望有關方面保持冷靜和克制,通過對話和協商妥善解決分歧,共同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相關焦點

  • 最後通牒:十天內跟伊朗斷交,關閉半島電視臺
    沙特率領弟兄們跟卡達的斷交風波中,卡達使出渾身解數來見招拆招。從阿拉伯世界來看沙特一方強悍霸道,卡達孤單形影。然而從全世界來看,卡達跟美國,跟中國,跟俄羅斯,跟伊朗關係都處得不錯。加上手中的半島電視臺,輿論上還佔有上風。據美聯社報導,清單裡含有十三項要求,最主要兩項是:一,關閉伊朗駐多哈大使館。
  • 中東面面觀丨卡達斷交危機三年後 《歐拉宣言》意味著什麼?
    從國際政治上來看,兩國的共同盟友美國選情一破三折,內政混亂,卡達這幾年的新盟友伊朗同美國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沙特近年來一直將伊朗稱為地區安全的威脅,這使得卡達不得不再次考慮同伊朗友誼的親密程度,因為一旦事態升級,沙特畢竟是卡達唯一的陸路鄰國。
  • 三年封鎖後,卡達斷交危機終現轉機
    2017年6月,沙特等四國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交,並對其進行封鎖。封鎖至今沒有解除。斷交危機後,被海灣同胞孤立的卡達加強了與土耳其、伊朗等國的合作,卡達航班開始借道伊朗。去年,沙特與卡達就解決危機進行會談,但最終不歡而散。
  • 一言不合就斷交 | 沙特阿聯等國宣布與卡達斷交 究竟發生了什麼?
    6月5日,沙特、巴林、埃及、阿聯四國先後發表聲明與卡達斷交。阿拉伯聯盟也宣布開除卡達。阿聯將禁止卡達公民進入阿聯或在阿聯境內旅行。沙特、阿聯將關閉與卡達的航空、海域和陸地邊境。這是要搞事情啊?一言不合就斷交了?卡達公民就這樣躺槍了?買了卡達航空機票的朋友就這樣不能飛了?卡達世界盃他喵還搞不搞了?斷交的原因?
  • 卡達斷交危機終結 海合會修復裂痕實屬不易
    當日海灣國家籤署「團結與穩定」協議,與會旁聽的埃及也宣布與卡達復交,長達三年半的卡達斷交危機終於落下帷幕。然而,各國的關係修復能走多遠引發了外界討論。2017年6月,沙特、阿聯、巴林和埃及四國宣布與卡達全面斷交,並對其施以海、陸、空封鎖。這場聲勢浩大的斷交危機雖事發突然,但也早有伏筆,此前雙方已爆發過幾次小型外交風波,矛盾的焦點是對伊朗和政治伊斯蘭的不同態度。
  • 海灣斷交危機是否迎來化解曙光
    新華社開羅12月7日電記者李芮王昊  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頻傳「破冰」信號:科威特透露各方有望籤署最終協議,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方面公開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  有分析人士認為,海灣斷交危機出現轉機的重要原因是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量的助推。
  • 伊朗系武裝高聲譴責美國與沙特:蘇丹黑人僱傭兵叛變加入胡塞武裝
    來自葉門方面報導稱,伊朗系葉門胡塞武裝的外交部門這幾天火力全開抨擊美國和沙特政權,特別是在美國黑人慘遭白人警察虐待致死之際。胡塞武裝下屬的,葉門外交部副部長海珊·厄齊諷刺美國當局的種族主義政策。胡塞武裝還主動展示了葉門戰場的照片:在2019年12月,胡塞武裝在哈傑省的西北部哈拉德地區伏擊了一支蘇丹僱傭軍車隊;在戰鬥過程中,多名蘇丹黑人僱傭兵胸部中彈倒下,被兩名胡塞武裝的士兵冒死從交火區中救出。兩名胡塞武裝的士兵又找來一瓶水,用瓶蓋一點一點地餵他。這彰顯了葉門胡塞武裝對非洲黑人兄弟的關心,並且嚴格執行《日內瓦戰俘公約》。
  • 海灣斷交危機緣何得以化解
    會議的最大亮點是持續三年半的海灣斷交危機得以化解,沙特等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分析人士指出,沙特等國選擇在此時與卡達「和好」,既是有意解決海灣阿拉伯國家內部問題以應對「伊朗威脅」,又是在向即將上臺的美國拜登政府示好。不過,鑑於雙方之間矛盾並未得到徹底解決,未來能否實現緊密合作仍存變數。
  • 王毅分別同伊朗、蘇丹外長和沙特外交大臣通電話
    據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2月3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同伊朗外長扎裡夫通電話。王毅感謝伊方支持中方抗擊疫情工作,讚賞扎裡夫是全球第一個公開聲援中國的外長,表達了伊朗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王毅表示,中方已經建立舉國體制,以最嚴格和最徹底措施抗擊疫情。王毅說,在抗擊疫情上,我們首先對中國人民負責,同時也對國際社會負責。我們會繼續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與世界各國分享信息,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
  • 一天之內卡達遭多國「集體斷交」 事出幾何?
    一天之內,多個國家先後發表聲明,與一國斷交,這在國際外交史上並不多見。那麼,卡達究竟為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遭到多國的「集體斷交」?後續事態又是如何演變的?這篇報導據稱是卡達埃米爾塔米姆的講話,稱支持伊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批評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並譴責對卡達支持恐怖組織的有關指控。 卡達方面隨後立即表示,卡達通訊社網站及社交帳號遭到了黑客襲擊,埃米爾講話內容等是黑客偽造的,所播發的內容並不正確。不過,分析認為,儘管卡達方面做出了解釋,但正是這起事件使得卡達與其它中東國家的關係迅速惡化。
  • 海灣斷交危機是否迎來化解曙光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新華社開羅12月7日電(國際觀察)海灣斷交危機是否迎來化解曙光  新華社記者李芮 王昊  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頻傳「破冰」信號:科威特透露各方有望籤署最終協議,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方面公開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  有分析人士認為,海灣斷交危機出現轉機的重要原因是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量的助推。
  • 海灣斷交危機有望化解 沙特、卡達表樂觀
    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傳出破冰信號。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科威特等方面4日均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美國消息人士披露,斷交相關方已經達成初步協議,有望在幾周內籤署最終協議。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4日通過視頻連線參加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辦的一場論壇。
  • 伊朗宣布將美國駐葉門大使列入制裁名單,以色列和摩洛哥實現關係...
    源自伊朗國家通訊社的消息,10日伊朗外交部發表的一份聲明說,美國駐葉門大使亨澤爾在葉門人道主義危機中發揮了不良作用,伊朗將其列入制裁名單。12月8日,美國將伊朗駐葉門大使列入制裁名單。
  • 卡達斷交問題出現解決的明顯跡象,為什麼這樣說,原因是什麼?
    這四個國家對卡達提出了13項要求,主要包括關閉半島電視臺、關閉一個土耳其基地、切斷與穆斯林兄弟會的聯繫以及降低與伊朗的關係層次。伊朗與卡達共享一個重要的天然氣田。卡達指責四國嚴重幹涉其主權,認為其提出的要求蠻橫無理,拒絕接受四國的要求。但是近日出現了解決「斷交問題」的十分良好的勢頭。
  • 蘇丹與以色列同意實現關係正常化
    中新社華盛頓10月23日電 (記者 陳孟統)美國、蘇丹、以色列三國領導人23日舉行通話,同意蘇丹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同日,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將蘇丹從美方認定的「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移除。在美國斡旋下,這是以色列連續第三個月在對外關係上取得突破。
  • 發動政變推翻父親,阿曼蘇丹卡布斯逝世,膝下無子堂弟繼任新蘇丹
    阿曼蘇丹卡布斯逝世膝下無子、堂弟繼任新蘇丹。阿曼國營媒體11日報導,阿曼蘇丹卡布斯昨日(10日)晚間因病逝世,享年79歲。他在位期間超過49年,是中東地區史上在位最久的統治者。卡布斯被譽為開明專制君主,以柔軟外交手腕與進步思想聞名,多次擔任中東衝突調解人,深受多國敬重。
  • 海灣斷交危機緣何得以化解
    會議的最大亮點是持續三年半的海灣斷交危機得以化解,沙特等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分析人士指出,沙特等國選擇在此時與卡達「和好」,既是有意解決海灣阿拉伯國家內部問題以應對「伊朗威脅」,又是在向即將上臺的美國拜登政府示好。不過,鑑於雙方之間矛盾並未得到徹底解決,未來能否實現緊密合作仍存變數。
  • 海灣斷交危機現轉機:卡達和沙特等國籤署一項和解協議
    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頻現「破冰」信號。1月5日,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應邀出席在沙特舉行的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首腦會議,並與沙特等國籤署一項和解協議,使海灣斷交危機迎來和解曙光。海灣斷交危機始於2017年6月。
  • 中東面面觀丨2020年蘇丹告別「支恐國家」 擺脫近30年制裁未來可期?
    隨後的2016年,蘇丹再次為解除制裁與美恢復合作,全面配合美國「反恐」,並在打擊非法移民的同時,努力結束南部地區衝突,甚至主動與朝鮮「斷交」向美示好,換來美國在2017年宣布解除對蘇長達20年的經濟制裁,並使蘇丹在2020年最終告別「支恐國家」,全面擺脫制裁。這些經過多番妥協而來的寶貴成果無疑會為蘇政治過渡和經濟復甦創造積極條件,但是現實中諸多困難和隱患並不容對未來盲目樂觀。
  • 中東又出事,阿聯、沙特、埃及、巴林與這個國家斷交,對中國的影響?
    與卡達斷交的「不公正」決定,感到遺憾。斷交事件影響及後續但川普剛走,5月23日,卡達通訊社旗下網站播發了卡達埃米爾在一場軍方慶典上的講話,表示伊朗是「不容忽視的伊斯蘭強國」,並且「對伊朗懷有敵意是不明智的」。卡達埃米爾在講話中表示支持伊朗和哈馬斯,批評美國和沙特,並譴責「卡達支持恐怖組織」的有關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