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1-11 10:24:29
1月5日,卡達埃米爾塔米姆抵達沙特,出席海灣合作委員會第41屆峰會。當日海灣國家籤署「團結與穩定」協議,與會旁聽的埃及也宣布與卡達復交,長達三年半的卡達斷交危機終於落下帷幕。然而,各國的關係修復能走多遠引發了外界討論。
2017年6月,沙特、阿聯、巴林和埃及四國宣布與卡達全面斷交,並對其施以海、陸、空封鎖。這場聲勢浩大的斷交危機雖事發突然,但也早有伏筆,此前雙方已爆發過幾次小型外交風波,矛盾的焦點是對伊朗和政治伊斯蘭的不同態度。沙特、巴林、阿聯三國或擔心伊朗煽動本國什葉派人口反抗政權,或不滿伊朗在地區擴張勢力,與伊朗勢同水火。但卡達國小民富,政權無憂,還與伊朗共享南帕斯巨型海上天然氣田,不願與其交惡。此外,卡達認為維持地區均勢才符合本國戰略利益,對老大哥沙特也心存忌憚,不甘被其左右。除伊朗外,沙特等國將政治伊斯蘭視為政權另一重大威脅,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強力打壓「穆斯林兄弟會」等政治伊斯蘭團體。而卡達則是其長期贊助者,並利用半島電視臺等渠道大力宣揚伊斯蘭民主化進程。因此,卡達早已成為沙特、埃及等國「眼中釘」,雙方撕破臉皮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本次復交更多是沙特單方面妥協。斷交之初,沙特陣營力壓卡達低頭,對其提出關停半島電視臺、關閉伊朗駐卡達使館、驅逐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人員、關閉土耳其駐卡達軍事基地、切斷與穆兄會聯繫等13點苛刻的復交條件,沙特甚至曾威脅在兩國邊界挖深溝,將卡達徹底封堵。但卡達坐擁雄厚的天然氣資本,一開始就擺出硬抗到底的姿態。土耳其和伊朗則趁機對卡施援,擴大與其經貿和軍事合作,使卡進一步倒向了土伊。此後,海合會分崩離析,阿拉伯世界分裂加劇,伊朗、土耳其地區影響力不斷擴大,阿拉伯板塊在地區事務中進一步遭到侵蝕。沙特等國弄巧成拙,得不償失。除海灣斷交外,葉門人道主義危機、卡舒吉事件也使沙特國際形象大跌,美伊海灣對峙、油價暴跌更使其日子不好過。沙特這些年一直抱緊美國大腿來應對外部壓力,此前成功押寶川普,獲其為沙特的一系列莽撞舉動撐腰。雖然川普在斷交之初似有偏袒沙特之嫌,但眼見內訌中的阿拉伯世界無法形成合力抗擊伊朗,卡航每年還支付伊朗1億美元過境費使對伊「極限施壓」效果打折,轉而開始大力撮合海灣復交。眼下川普下臺在即,新總統拜登對沙特多有批評,威脅將對沙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沙特此時與卡達和解能夠兩面討好,既可為川普的政治遺產再添一筆,又可向拜登示好。因此,沙特言和意願強烈,王儲穆罕默德親赴機場熱情歡迎卡達埃米爾,並稱「今天迫切需要團結一致」,以「應對我們周圍的挑戰,特別是伊朗的威脅」。
對比之下,卡達僅同意撤銷對沙特等國封鎖行為的國際訴訟,並未做出實質性的讓步。伊朗外長祝賀卡「勇敢抵抗壓力和勒索並取得了成功」。半島電視臺稱「卡達謹慎歡迎協議籤署」,但「解決核心問題仍需時間」。復交之後,卡達將擁有更大行動空間和更多戰略選擇,但這也對其戰略智慧形成更大考驗。
未來卡達與沙特等國的關係能修復到什麼程度,外界普遍持謹慎看法。相比沙特,阿聯與卡達裂痕更深,曾對復交態度遲疑。阿外長承認雙方「還需更多措施以建立信任和重建關係」。阿聯和埃及對政治伊斯蘭及其「旗手」土耳其的地區野心深惡痛絕,並與土在利比亞等問題上尖銳對立,而卡已將土視為重要戰略夥伴,將土在卡駐軍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不大可能犧牲與土關係。《華爾街日報》稱,本次復交「治標不治本」「忽視了危機的意識形態根源」。就在復交前幾日,半島臺還在抨擊沙特打壓國內異見人士,而親政府的埃及媒體直到復交頭天晚上仍在批評卡達,稱「不會與恐怖主義政權和解」。雙方進一步增進關係的難度可見一斑。
雖然根本分歧難以彌合,但此次復交使阿拉伯世界分裂、下沉的勢頭得到了遏制,有利於中東地區的總體穩定。恢復正常往來也使地區國家可更好地聯手應對疫情下的經濟復甦等一系列嚴峻挑戰,而這或許是各方可從這次復交中看到的最直接、最確定的利好。就在「團結與穩定」協議籤署當天,卡達在埃及的全資酒店隆重開業,美、埃、卡三國財長共同出席捧場。(責任編輯: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