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恢復軍銜制,17人成為新時代上將,這其中開國將帥有幾人?

2020-12-27 騰訊網

1955年9月,我軍實行軍銜制,到1965年軍銜製取消,全軍共授予或晉升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合計1614人。他們被尊稱為「開國將帥」。

1988年9月,我軍恢復實行軍銜制,中斷了23年的軍銜授予與晉升機製得到恢復。當月14日,軍委為17名上將授予軍銜。當時,全軍共授予17名上將,146名中將和1289人被授予少將軍銜。

在1988年恢復實行軍銜制時,我軍17位上將中有12人曾經是「開國將帥」之一,佔比近70%。其中有開國上將1人,開國中將2人,開國少將9人。

下面,筆者就來盤點一下他們的情況:

上篇已經介紹了5位開國上將(1人)、中將(2人)和少將(2人),這是下篇,介紹晉升上將的其他7位開國少將。

郭林祥,1914年9月出生於江西永豐。1930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團政委、八路軍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第六十一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蘇區歷次反「圍剿」、長徵、百團大戰、中原突圍、淮陰、漣水、鹽城、魯南、萊蕪、孟良崮、臨汾、晉中、太原等重大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他任西南軍區公安部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併兼任西南軍區第三聯防剿匪指揮部總指揮,組織指揮了川北、川東、黑水、蘆花、雪山草地剿匪戰鬥,參加領導了涼山、康定、川西北平息叛亂作戰。他是這12人中少有的未參加抗美援朝的將軍(另一位是劉華清,他當時在海軍任職,弱小的人民海軍也幾乎未參與這一戰事),但承擔的作戰任務卻一點也不簡單。

1955年9月,時任成都軍區兼四川省軍區第二副政委的他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此後,他長期在成都軍區任職,曾任第二政委、第三政委、政委。1973年8月任總後勤部政委。1975年8月任新疆軍區政委。1980年1月任南京軍區第一政委。1988年9月,時任軍委紀委書記兼總政治部副主任的他成為17位上將之一,排名第8位,時年74歲。算是比較年長的上將了,僅比洪學智小一歲。1990年4月離休。2010年4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尤太忠,1918年12月出生於河南光山。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紅軍營教導員、八路軍129師團長、二野12軍34師師長。先後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長徵、百團大戰、挺進大別山和淮海、渡江、成都等重大戰役。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3兵團12軍34師師長,在著名戰將王近山的直接領導下,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金城防禦作戰和上甘嶺戰役。

回國後任12軍副軍長,27軍副軍長、軍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軍委紀委第二書記。1990年4月離休。他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時年70歲。1998年7月24日在廣州逝世,享年80歲。他有一個兒子尤海濤後來成為陸軍副司令員,擁有中將軍銜。

王誠漢,1917年12月出生於湖北紅安。1930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曾任紅軍團長、八路軍129師留守炮兵營副營長,太行軍區新編第1旅1團團長,第十八兵團第六十一軍一八一師師長、志願軍60軍副軍長、軍長,西藏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軍事參加了蘇區反「圍剿」、長徵、反「掃蕩」、萊蕪、孟良崮、膠東、臨汾、晉中、太原等重大戰役,參加了解放大西南作戰、抗美援朝和保衛祖國邊疆的戰鬥。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5年,裁軍100萬時,11大軍區調整為七大軍區,時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的王誠漢自知年齡偏大(時年已經68歲),已經做好了離休的準備。卻不料卻意外地調任軍事科學院政委,又幹了5年,直到1990年4月73歲時才離休。這使得他意外地趕上了1988年9月的那次大授銜,成為被授予上將軍銜的17名上將之一,排名第10位。2009年11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李德生,1916年4月生於河南新縣。1930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指導員、八路軍129師團長、二野3兵團12軍35師師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長徵、夜襲陽明堡、響堂鋪、百團大戰、隴海、定陶、滑縣、豫北、魯西南、千裡躍進大別山、襄樊、淮海、渡江作戰、千裡追擊和進軍大西南,參與組織指揮了西南剿匪等重大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3月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3兵團12軍35師師長、12軍副軍長、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在著名戰將王近山的直接領導下,率部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金城以南地區防禦作戰和上甘嶺戰役。1954年回國後任12軍代軍長。1955年9月,時任12軍軍長的李德生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在軍長任上,他發現了享譽全軍的郭興福,主持總結「郭興福教學法」,後被推廣到全軍。

1968年9月起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安徽省軍區司令員,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1988年9月,時任國防大學政委的他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首批被授予上將軍銜的17名上將之一,排名第12位,時年72歲。1990年4月離休。2011年5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劉振華,1921年7月出生於山東泰安。1938年4月參加八路軍,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也是抗日戰爭時期入伍的老將軍,和徐信、李耀文一樣。但李耀文進步更快,在1955年就是開國少將了,他們倆是開國大校,1964年最後一批晉升少將。雖然參軍較晚,但劉振華進步並不慢,抗戰時期就是團政委了。解放戰爭時期,則升任四野40軍118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遼瀋、平津、渡江、湘贛、衡寶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了有極端重要意義的解放海南島戰役,是首批上島的師級指揮員。

1950年10月首批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40軍118師政治部主任、副師長、120師師長、118師師長。率部參加了第一、二、三、四、五次戰役,曾3次打過「三八」線,圍殲韓國李承晚軍第8師於橫城。

回國後,他升任40軍副軍長、軍參謀長、副政委、政委,瀋陽軍區副政委。1971年,他又再次轉型,出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後又任外交部副部長。1979年再次回歸軍隊,任瀋陽軍區副政委、政委,北京軍區政委。1990年4月離休。他40年的革命生涯中,先後換過多個崗位,既幹過政工,也當過軍事主官,還從事過外交工作,算是軍政兼優、內政外交才幹兼具的難得將才、通才。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4月晉升少將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首批被授予上將軍銜的17名上將之一,排名第13位。2018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向守志,1917年11月出生於四川宣漢。1934年6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副排長,八路軍129師團長、二野15軍44師師長兼政委。參加了長徵,參加了黃崖底、神頭嶺、響堂鋪、凌石屯、百團大戰、巨鹿、新河、磁武涉林、林南、元獲和太行區1945年攻勢作戰等戰役戰鬥,參加了邯鄲、豫東、定陶、洛陽、鄭州、淮海、渡江等戰役戰鬥。

1951年3月參加抗美援朝,歷任志願軍4兵團15軍44師師長、15軍參謀長。在著名戰將王近山、秦基偉的直接領導下,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西方山防禦作戰、上甘嶺戰役的指揮工作。

1954年回國後任15軍副軍長兼參謀長、軍長,西安炮兵專科學校校長,西安炮兵技術學院院長,軍委炮兵副司令員。1967年7月至1968年9月、1975年4月至1977年9月兩度出任第二炮兵司令員,是二炮首任司令員,也是二炮唯一一位曾兩次擔任司令員的將軍。1977年9月後歷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1990年5月離休。

他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首批被授予上將軍銜的17名上將之一,排名第14位。2017年9月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100歲。

李耀文,1918年5月出生於山東榮成。193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參加八路軍。

曾任八路軍軍分區副政委兼警備旅政委、三野26軍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了臨朐、魯南、萊蕪、豫東、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戰鬥。1950年11月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26軍政委,參加了第二、四、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6月回國,後任山東省軍區政治部主任,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濟南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70年4月任外交部軍代表,1971年7月任外交部副部長。1972年4月任中國駐坦尚尼亞大使(還曾兼任兼任中國駐馬達加斯加大使)。1976年2月調任中國駐蘇聯大使(因故未到任)。1977年4月,離開軍隊近7年的他再次調回軍隊,出任國防科委政委,後又出任中央軍委委員。1980年10月任海軍政委,期間參與指揮了1988年3月南沙海戰。1990年4月離休。

和劉振華一樣,李耀文也曾經在軍隊和外交系統多個重要崗位工作過,也算得上是難得的通才。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9月被授予海軍上將軍銜。成為首批被授予上將軍銜的17名上將之一,排名第16位,也是首批17人中唯一的海軍上將。2018年4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相關焦點

  • 1988年恢復軍銜,有17人被授予上將,他們都是什麼職務?
    1988年,我軍恢復了中斷23年之久的軍銜制,並把最高軍銜設為上將。在此次授銜儀式中,共有1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開國將校,資歷和戰功都很高。那麼1988年的17位上將,當時都擔任什麼職務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中國有1614名開國將帥,時至2020年還剩多少人?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我國的軍銜制共分為六等一共19級,1955年執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軍銜制在1988年後再次恢復,故此我國的軍銜制目前經歷了兩個歷史時期,1955年到1965年這一歷史時期,授銜的將帥都稱之為開國將帥。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時,共定下了10大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798位少將。
  • 1988年恢復軍銜制,七大軍區政委,分別是誰?授予什麼軍銜?
    1988年恢復軍銜制,七大軍區政委,分別是誰?授予什麼軍銜?1979年2月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的時候,我軍規模非常大,擁有500多萬人。1982年,經過精簡整編仍有400多萬人。1988年恢復軍銜制,七大軍區政委,分別是誰?授予什麼軍銜?
  • 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七大軍區政委分別是誰,是什麼軍銜?
    1987年,我國恢復軍銜制之前,劉振華將軍已經擔任了北京軍區的政委,並在恢復軍銜制後,被授予上將軍銜。南京軍區、傅奎清、中將軍銜傅奎清出生於1920年,湖北英山人,傅奎清自1939年進入新四軍後,便開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軍旅生涯。
  • 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12集團軍政委都有誰?什麼軍銜?誰任期長?
    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12集團軍政委都有誰?什麼軍銜?誰任期長?集團軍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軍,在二戰中得到了充分的實戰檢驗。二戰後,世界軍事強國都開始了集團軍化。1985年百萬大裁軍之際,我軍以38軍為試驗點,整編為38集團軍。
  • 「開國將帥」只剩30人:18人已達100歲以上
    記者統計發現, 當年的1614名「開國將帥」到今天只剩下最後30名少將,他們年齡均超過90歲,其中有18人年齡已達100歲以上。從此,「麻雀戰」這一打法就被傳開了。千名「開國將帥」僅剩最後30名少將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開國將帥就是在此後一段時間內被授予軍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軍銜中沒了大將和元帥?
    1955年,新中國成立後向戰爭時功績優異的將領授予元帥和大將軍銜,我國的開國十大元帥和開國十大將便是這時候授予,而10年後我國又取消了軍銜,但是軍隊畢竟離不開等級管理,取消軍銜後,讓部隊裡的工作開展不易,也不利於軍事交往。
  • 1614名「開國將帥」只剩這30位少將,他們每個人都是一段傳奇!
    王貴德(資料圖)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上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記者統計發現, 當年的1614名「開國將帥」到今天只剩下最後30名少將,他們年齡均超過90歲,其中有18人年齡已達100歲以上。
  • 徐信上將:開國少將,原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曾任63軍軍長
    徐信上將:開國少將,原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曾任63軍軍長1988年恢復軍銜制授銜,不僅有1955年授銜上將洪學智再授上將,留下了「六星上將」的美談,也有以開國少將身份被授予上將的軍銜的高級將領。原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徐信上將,就是其中之一。徐信生於1921年,河北省靈壽人。燕趙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歷來有尚武之風。河北地處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過渡地帶,再加上河北地「薄」,惡劣的地理環境使河北人尚武風氣濃厚。因而,古代數得上號的名將,基本上都是河北人。最為直接的例子,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廉頗、李牧都是出自河北。
  • 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有誰,當時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1955年新中國舉行首次授銜儀式,從此解放軍有了自己的軍銜,當時上將軍銜是排在元帥和大將之後,不過第隨後因為種種原因,軍銜一度在解放軍中被取消。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使得我軍更好的發展,在1988年,解放軍再一次實行軍銜制。
  • 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大家都知道,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被譽為國共兩黨將帥的搖籃,培養了許多能徵善戰的革命將領,為東徵、北伐和抗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 【一周人事觀察】最近新晉4名上將都是什麼來頭?一年晉升2批上將...
    2020年底,又有4人晉升上將。上將是我國現行軍銜警銜制度中的最高等級。這次在八一大樓舉行的晉升上將軍銜儀式,獲頒上將軍銜警銜的軍官警官有4人:軍委後勤保障部政治委員郭普校、西部戰區司令員張旭東、戰略支援部隊政治委員李偉、武警部隊司令員王春寧。這也是中央軍委今年第二次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
  • 貴州籍上將有幾人?人數雖不多,但是都有出彩表現,他們都是誰?
    因此,這裡出的我軍開國將帥不多,開國元帥、大將均無貴州省人。57名上將中,僅有一名貴州籍,即楊至成上將。1988年9月後,我軍恢復實行軍銜制,上將成為最高軍銜。此後,共進行了29次上將軍銜的授銜儀式,共計有192名高級軍官成為新一代上將,這其中,僅有1位來自貴州的上將,即廖錫龍上將。開國上將楊至成
  • 1996年有幾位將軍晉升上將,他們是什麼職務,誰最年輕?
    1955年,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這代表著我國的軍隊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可由於種種原因,十年後,我國取消了軍銜制。直到20世紀80年代,邊境作戰爆發,我軍因沒有軍銜制,出現了指揮系統散亂,部隊容易暴露等問題。為此,我國決定於1988年恢復軍銜制。
  • 盤點我軍大將、上將中的全部少數民族將軍,共有幾人,哪些民族?
    軍中少數民族中的一部分優秀分子成為了我軍高級將領中的一員。他們中有大將1人,上將6人。而我軍總共也只有10名大將,243名上將。下面,筆者就來盤點一下我軍中的大將和上將,特別是1988年9月恢復軍銜制後,上將成為我軍最高軍銜,這個時候也有4人成長為上將。
  • 最年輕的開國大將 上將 中將分別是誰?誰最長壽
    1955年至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以後,這10年的時間裡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將領有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 。他們被稱為「開國將帥」。那麼在這些將帥中,最年輕的開國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呢?
  • 八一南昌起義走出許多開國將帥,其中有5位開國上將,他們是誰?
    1927年8月1日舉行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後來,8月1日相繼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從南昌起義中走出了很多開國將帥,如朱德、賀龍、劉伯承等。
  • 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晉升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
    1955年,我軍實行了軍銜制,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尉官,一共授予了六十多萬名將軍。這其中就數尉官和校官的人數最多,校官是3.2萬多人,尉官是49.8萬多人。而在校官裡面開國大校有1266人,在這裡面有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來都晉升為了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他們都是誰?
  • 開國上將中最特殊的一位,兩次授予上將,三個兒子取名虎、豹、獅
    在57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位在30多年後成為了最特殊的一位,眾所周知,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直到1988年再次實行軍銜制,這一年,一共有17位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排名第一的叫洪學智,他是我軍中唯一一位被兩次都授予上將軍銜的特殊人物,人稱「六星上將」
  • 開國上將的女兒去買車,為了省錢,竟然被經理灌醉,後來怎麼樣了
    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叫楊俊生,可能大多數人都不認識這個名字,但是提起她父親,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大名鼎鼎的開國將軍楊成武。楊成武,福建長汀縣人,15歲參加革命,一生戎馬,戰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官至總參謀長,地位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