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許多百年老店的創始人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特色,他們非凡的個性魅力,獨特的經營智慧,將做人之道與經營之道完美統一的理念,成為企業決勝商場步入輝煌的內驅力。陶朱公,呂不韋,胡雪巖,喬貴發等等,他們鮮活的商戰之道,鮮明的個性風採,無不使人欽服讚佩配受益良多。
此篇揭秘對中國歷史上商界巨子個性智慧給予總結提煉,以求對現代及未來的中國企業家青出於藍創造新的商業奇蹟,提供借鑑和啟迪,近期隆重推出中國古代十大巨商揭秘敬請閱讀。
中國古代十大巨商,首先要給您介紹的是陶朱公,陶朱公,原名範蠡,字少伯。他是春秋末期,楚國宛邑,今河南省南陽人,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17年,約於公元前420年無疾而終,享年高齡,幾近百歲,他被稱為中國商人聖祖。
範蠡是中國著名商人。他出身貧寒,為人有計謀,識時務受到越王的重用,為越國稱霸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越國滅吳國後,被授為上將軍,而此時範蠡急流勇退,開始了棄官從商的後半世的生涯,因為善於經營而成為巨富,名聞天下,範蠡後來為什麼又贏得了商聖和商祖的桂冠呢?這與他特殊的人生經歷,傑出的聰明才智,長期的商業實業的實踐成功的致富要素,崇高的商業精神是分不開的,尤其是他堅毅而博大的個性,成為後世商人從業商道的典範。
範蠡其實是以計然之策從商,他實施技然,盡傳其術,因此也用於經商,他是計然之術的實踐者與發展者,當範蠡辭官到齊地經商時,他曾說過,當初既然所獻給越王的七策,越國只用了其中的五策。僅十餘年就滅掉了稱霸中原的吳國。過去我要把它用於治國,今後呢把這七策用於制家。現在人們常說商場即是戰場,行情就是軍情,商戰就是兵戰。不懂得政治的商人是一個不合格的商人,不懂得兵法的商人是一個不能做大生意的商人,可以肯定,範蠡那段忍辱負重,開創進取英勇輝煌的軍政人生,和超人的毅力與謀略,為他今後經商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這使他一入商海,就如魚得水,經營得法,富甲天下的重要資本和有力保證。
最終成為置業的奇才,成為聞名天下的善於經商理財的大富翁。範蠡還留下了許多商訓,成為後人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後來他的子孫繼續經商,也是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頗承父志家風,開闢出一個全新的事業,範蠡在棄官之前有一段英勇輝煌的軍政生涯,他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他的家在春秋時代的楚國宛邑三戶龍。地處伏牛山方城山之南,五羊銅柏之西內,內鄉至東漢水之北。白河流貫全境,而到襄樊匯入漢水,這裡自古是荊襄和關洛地區的交通要道,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為範蠡的成長造就了一個十分有利的環境。
相傳範家,自及高祖以來,獨苗單傳,因而家人對範蠡是愛護備至,剛到學齡便送他到私塾啟蒙。與少年及頗有名氣的木桐莊生都為同窗,其中以範蠡最年少,但是他天資聰明,思想敏銳,領悟精深,技藝超群,小小的年紀就苦讀了《書》《易》《詩》等簡冊,對書中。夏商周三代那些禪讓試點,政治文告,戰爭宣言,習文氏祠,天文氣象,地理山川等都能夠領會,並將幾千年來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大事背的滾瓜爛熟。範蠡從中不僅掌握了歷史經驗,還學到了治國安邦的大道理,這為他以後走向軍政指導無疑起了導向的作用。
範蠡對父母很孝順,對朋友講信義,落落大方而不拘禮數,範蠡十來歲的時候,夏天就知道為父母打扇。冬天知道為父母暖席,每天早晚向父母請安,他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因家居白河之濱而自字為少白,為了郊遊求師訪友,經常束髮戴冠,宛若成年。老師莊博深知範蠡有學問,又有德行,非同凡響,每每談起範蠡時總要發出魚大塘小之嘆,並勸他的父母順其自然發展,範蠡的父母看到飯裡品學兼優,更是對他百依佰順,求師訪友一人自便。18歲之前,範蠡曾求進來訪的孔子,並結識了計然,後來他拜鬼谷子為師學習道,術,兵。所謂道,就是道法自然,術是自然科學,兵乃軍事學有縱橫捭闔之道。
戰國楚國之戰範蠡家毀人亡,父母雙親死於戰火。從此他以行醫看病當神客先生。給人佔卜,為謀生手段,他出遊越國,所到之處尋訪名流,廣交天下才子,細心考察社會,通過名師指教,遊學修煉實地考察,使他對天文,歷史,人情世故,行軍之道,布陣之法,捭闔之術都十分精通,範蠡由此從一個風華正茂的智士稱為識時務的智者,即兵法韜略,雄才睿智,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
然因世道多變,列國並爭,範蠡懷才難遇。而倜儻不羈,佯狂於世。時任官位的文仲,發現範蠡才對非凡與眾不同,是個有大用之才,便與他結為至交,後來文仲是越王勾踐,推薦範蠡予越王,受到重用。被拜為上大夫,文仲和範蠡後來都成了越國的知名大夫,範蠡到越國時,正值越國大商和吳越爭霸之際,範蠡苦身戮力為勾踐深謀20年。經過10年努力,最後終於在公元前473年冬一舉滅掉了吳國報仇雪恥。公元前472年春,範蠡又以他統帥的數10萬馬步三軍和數十萬周師為堅強後盾,縱橫捭闔,金戈鐵馬,叱吒風雲。使勾踐東巷會盟諸侯於徐州,徵得霸主,為越王稱霸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授為上將軍。
範蠡輔佐越王勾踐二十多年,他使已經稱霸中原的強大吳國滅亡,使弱小接近敗亡的越國興旺強盛起來時,只可為對越國有著再造之功。其輔佐之功足可與周公相比。因此詩人都說範大將軍是當世之周公,為什麼範蠡卻要轉而棄官從商了?
範蠡使越國獲得霸主地位後,受到越國人民和越王勾踐的空前敬仰和厚愛,威名馳揚列國。然而範裡卻認為勾踐這個人只能與他共患難,而不能與他共安樂。今後勾踐很可能會翻臉無情殺戮功臣。所以為越國功成之後自己必須離開。於是範蠡決意棄政從商。他讓人向越王傳遞了他的抱怨,報越王說明緣由秩序,強烈並聲明將軍府的黃金等一切物品,一應財務以及原有的家臣同途近百人,全部移交充公,不枉取衣物,就連自己的家奴也交給了國家。對越國他兩袖清風而來,兩袖清風而去,就這樣大功告成之後,在盛名之下,在朝野的一片讚揚聲中,悄悄攜帶美人西施。離開了越國新都姑蘇城。乘扁舟。浮於江湖,以沫於煙波浩渺的太湖長江之上,既不完全效法他的師祖老子,也不像孔子那樣去處事,而是進入另一種生活,範蠡的這段生涯集中表現了他的性格堅毅的一面。
範蠡先泛舟太湖,靜靜地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讓美麗的自然風光儘量衝走過去的一切,集中精力,仔細認真的思考著未來的去向與打算,經過深思熟慮,他下定決心更名易姓。經營農商把用於治國的才能用於治家,然後他離開太湖順江而下直入浩瀚的大海,在泛舟北上來到商業發達的齊國,範蠡化名鴟夷子皮。在旅途考察了大海沿岸的市場貿易的商品種類價格產地,上到城郊貨幣流通等情況根據沿途的考察,最後決定在一片有河有海有山林有草甸的海濱安家置業,為了在荒無人煙的海濱之地定居下來,範蠡把古代聖賢列入祭祀典禮的五項條件,以勞定國能御大災能捍大患,作為人生貢獻的準則,他篳路藍縷開山林,建造家園。
他聘請木工鹽員工又買了一些各具專長的童僕,把奴隸僕從,分成若干生產組織,女奴負責桑麻紡織由西施統轄,西施原本是侏羅山中的浣紗女以織娟販賣為業,現在回歸山林重操舊業,可謂得心應手,男奴負責耕種漁獵等,有家臣總管統領,他們先後建成了房舍,糧倉並把草甸開墾成了農田,把山坡開闢成了桑園。還備至了農具車馬,繅絲之具主源設備開挖的溝渠修建的鹽池,人們按照分工協作的方式,分別進行農桑繅絲釀造,醃漬,海洋捕撈,山林狩獵,海水煮鹽等勞動生產,一個及農工商為一體的海濱大家園很快就建立起來了。
家園建好,後範蠡便派人到附近的蓬萊及齊魯以東各地考察商業貿易情況,他自己還親往齊國勘測商道。每到一處,他都要了解那裡的社會現狀歷史地理,風俗人情物產物價產地以及供需量,公平九年他來到齊國,這一年齊國,大旱三個月滴雨未見土地崩裂穀物近枯,秋天剛到已是萬物蕭瑟,範蠡就在這時進入齊國的境內,他風塵僕僕直奔齊國的都城鵓鴣,也就是今天山東淄博而來,一路上滿目儘是背著破爛的行囊伸手乞討的行人。男女都有,到處都是枯萎的樹木,到處都是悽涼的土地和日益殘壁的房舍,走了數日路上竟不見一個騎馬的達官貴人,也再難看見遊山玩水的富家公子,路旁屍骨成堆,橫豎不止有男人女人老人也有孩子,能吃的都吃完了樹皮也早已剝光,人們開始吃草根,那草根雖能充飢卻不消化,吃了草根的人也一樣倒在了路邊,飢餓慘狀令人斷腸。
範蠡帶兵打仗,許多年死的人是見多了,可現在見了齊國的這種慘狀還是心底發顫,剛到鵓鴣城邊範蠡就感覺到了一種敗落的氣息,鵓鴣城門處冷冷清清,全部見平日裡鄉下人挑著擔子挎著籃子進進出出的熱鬧情形,也沒有了那些遊手好閒搖頭晃腦的富家公子哥,城裡面也沒有往日的繁榮,只見一些面黃肌瘦的人踉蹌行走,雖然仍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可那剝落的雕漆早已顯出了樓閣裡面的悽涼。街道兩旁的茶亭酒店大多是關門閉窗人去樓空,灰塵布滿了門框和窗欞,範蠡走了二三十家店鋪,總算尋到一個有人家的館子,此刻天已近晌午那小館子裡卻零零散散三五個人在吃飯,桌子上沒有米飯,連一小碟小菜也沒有。
範蠡只見有一個50多歲的老者,看模樣,像是掌柜的,他倚在櫃檯邊,見範蠡進來連瞅都懶得瞅一下。範蠡掏出幾個金鑄板,要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麵湯,走了這半天路他累了也餓了,片刻見麵湯上來,他全部不裡面的面片兒奚落可數,滋溜一口入肚,卻差點又吐出來。哎掌柜的,怎麼這裡面連一個鹽粒兒沒有放啊,範蠡把掌柜的喊過來詢問,那老頭卻苦笑道,嗨呀大人,別說小小的一個店,即便這麼大一個鵓鴣城有幾家能吃上鹽啊。外面不是流傳得有鹽比金貴的話嗎,已經有一個多月啦,這裡連鹽末兒都沒,陳鹽的罐子,用水都泡過幾十遍啦。範蠡你聽了掌柜的這一番話,心裡突然一動,他隱約就有了一個念頭,要是發動人從沿海運至此地來,賣給那些富貴人家,再用得來的錢從鄰國購來穀物,如此形成規模,則齊國的災荒豈非可平安度過,嗯,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範蠡邊吃邊又叫來老頭向他打聽在鵓鴣城內有沒有家資過萬又好客樂施的人物,掌柜的便把太宰田亮子的府邸指給他,太宰田亮子是齊國的三家大富之一,範蠡來到田亮子的府邸前,只見朱紅的大門漆已經剝落,卻閉得很緊,門前的兩個石獅子依舊威武的模樣,範蠡直往進走,只見有一下人上來攔住他問,竟不管範蠡的身世來歷報了田亮子,一會兒聽到天亮子請他去見,範蠡見到田亮子,此人已近60,頭髮大多落頂,肥面大耳待人溫和,範蠡與他鑑了禮入席而坐,二人先是人生哲學的高論,其中範蠡的治士之學使田亮子非常佩服,天亮子聽了範蠡的這番話良久無語,楞了半晌才嘆道,先生所學我竟不能領略十指一二,起初我以太宰之職輔佐天下,執掌法紀,憂民生死,如今才知,我非但沒有實際,還輕用了我的身體,今年齊國大旱,不正是因為我的無知造成的嗎?
那麼範蠡和田亮子到底達成了什麼協議,又採取了什麼措施來鎮濟齊國的災荒,而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敬請期待下一篇。感謝您的閱讀。
#範蠡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