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賞析:文徵明行書《琵琶行》

2021-02-27 書法思考

文徵明行書代表作《琵琶行》,書於88歲(1557年)。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琵琶行》(pí pa xíng)原作《琵琶引》,選自《白氏長慶集》。行,又叫「歌行」,源於漢魏樂府,是其名曲之一。


作為文氏行書典範,《琵琶行》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於變化,可多次換韻。歌、行、引(還有曲。吟。謠等)本來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它源於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後來成為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


白居易《琵琶行》創作於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為七言古詩,凡六百一十六言。白居易任諫官時,直言敢諫,同情民間疾苦,寫了大量的諷諭詩,觸怒了唐憲宗,得罪了權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鎮李師道派人刺殺。白居易情急之中上書請捕刺客,觸犯了權貴的利益,被指責越職奏事,貶為江州刺史;又進而誣陷他作《賞花》《新井》詩「甚傷名教」,再貶江州司馬。江州當時被看成是「蠻瘴之地」,江州司馬雖然名義上是刺史的佐史,實際上是一種閒散職務,這對白居易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貶其實是一樁冤案,他連遭打擊,心境悽涼,滿懷鬱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en pu)口,遇到琵琶女,創作出這首傳世名篇。

這首詩的藝術性是很高的:

其一,他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身世後,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後,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後,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溼。」風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

其二,詩中的寫景物、寫音樂,手段都極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寫身世、抒悲慨緊密結合,氣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終浸沉在一種悲涼哀怨的氛圍裡。

其三,作品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概括力,而且轉關跳躍,簡潔靈活,所以整首詩膾炙人口,極易背誦。諸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等都是多麼凝鍊優美、多麼叩人心扉的語句啊!

白居易本來就是一個關心下層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詩人,這次他又用淺近流轉的語言描寫了一個動人憐惜的風塵女子形象。由於這首詩,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三十年後唐宣宗在為白居易寫的一首詩中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連少數民族的兒童都能背誦,稍有文化的漢族人就更不用說了。

附白居易《琵琶行》原文: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書法思考

書法丨社群丨九雅丨文房丨品藏

發....現....書....法....的....美....好

相關焦點

  • 文徵明書法《琵琶行》欣賞
    文徵明行書《琵琶行》之二,書於88歲(1557年)。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是該館壓軸作品之一。 《琵琶行》(pí pa xíng)原作《琵琶引》,選自《白氏長慶集》。行,又叫「歌行」,源於漢魏樂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於變化,可多次換韻。歌、行、引(還有曲。吟。
  • 心下則筆正,文如其人,品讀文徵明行書《北山移文》
    心下則筆正,文如其人,文徵明行書《北山移文》文徵明的書法淡定從容,筆畫直接輕鬆,書寫緩和,有漫步青雲之感。不論是行楷還是其他書體,他的書法總是在淡然中,流露出文士的儒雅之氣。文徵明時期,文風世風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幾乎使人達到心靈的扭曲,各種現象層生,其中不僅是從文徵明在此文中所表達的意思,我們都讀過《官場現形記》,文徵明此文所表達的意思與《官場現形記》所表達的是一個主題。每一個時期,總會有那麼一兩個文人,在同階層異軍突起,鶴立雞群,以筆代刀,表達對世俗世界的看法,諷刺現實,針砭時弊。象近代大文豪魯迅。
  • 《滕王閣序》—— 文徵明行書作品欣賞
    文徵明《滕王閣序》文徵明《滕王閣序》行書,紙本,高23.5釐米、長211釐米,現為蘇州博物館收藏。此作品為文徵明的代表作。文徵明曾談道他的老師說:「公既多閱古帖,又深詣三昧,遂自成字,而古法不亡,」「凡運指凝思,吮豪濡墨,與字之起落轉換。大小向背,長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
  • 文徵明最喜歡他的字,寫出一片瀟灑!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他寫的字氣質非凡,十分瀟灑,竟然被文徵明評價為「當為國朝第一,今人莫能及也!」我們一起看看:明 李應禎 行書致沈周信札2013春拍成交價184萬元李應禎的尺牘,秀麗而又有氣度,行筆自然大方,橫向取勢的撇、捺、橫都很生動有致,字的大小,粗細變化自然。
  •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賞析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 白居易《琵琶行》賞析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 我下馬和客人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管弦。
  • 天下十大行書第五|楊凝式《韭花帖》賞析
    《韭花帖》是楊凝式的代表傳世墨寶,被稱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第五。《韭花帖》 共7行,63字,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乾隆帝行書題「楊少師韭花帖妙跡」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館,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為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跡大成》,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本為羅振玉藏本
  • 書法家趙孟頫行書《前赤壁賦》秀麗妍美,極盡書法藝術之美
    書法家趙孟頫行書《前赤壁賦》,結字秀麗妍美,極盡書法藝術之美。我比較喜歡趙孟頫和文徵明的行書《前赤壁賦》,也許非常適合我的風格,看了多遍愛不釋手,閒暇之時也會臨摹,確實是不錯的學習法帖。
  • 遒勁典雅——文徵明 行書《醉翁亭記》欣賞
    明代,著名書家文徵明曾多次揮毫書寫《醉翁亭記》一文,其中以其小楷《醉翁亭記》和大字行書《醉翁亭記》最為珍貴。這件現存於瀋陽故宮博物館的大字行書《醉翁亭記》,書於嘉靖十六年,時年書家年近古稀,正值其藝術創作之盛年。這一長卷墨跡,氣勢宏大,字跡遒勁典雅,其規格縱達四十七釐米,橫一千五百匣米,曾經清內府收藏,是國家級一級文物,亦是瀋陽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行書字體硬筆書法作品高清圖片賞析
    行書是我國書法字體中的一種風格,它有獨特的字體魅力。
  • 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賞析
    《寒食帖》,別名「天下第三行書」,是北宋時期蘇軾的書法,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內。《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 毛筆書法行書字體作品賞析
    毛筆書法行書字體1  毛筆書法行書字體5  行書規律你知道哪些  行書,是書法藝術中,最常見的書體。行書風格多樣,就結構來說,各種風格的行書有其個性,又有共性,即他們的行書結字都有基本的規律可尋。其中和諧、變化是統領行書結字規律的最內在規則,以下所列的如「平正欹側」、「疏密勻豁」等都無不源於和諧、變化的需要。學習掌握好行書基本規律,可以指導我們的欣賞、臨摹、創作活動。下面我們以米芾的行書為例加以說明。  1、大小長短  首先我們要整體把握字形的大小長短。
  • 雅誦 | 白居易:琵琶行
    無論是朋友還是親戚,也是一有機會就要我朗誦白居易的詩,那些短詩不說,長詩如《琵琶行》更是屬於經常在親朋聚會時表演的篇目,一口氣朗誦下來得六七分鐘的長詩,不說一字不差的背下來不容易,單就是聲情並茂地演一遍也是頗費體力的事情,但我卻樂此不疲。
  • 中書協主席蘇士澍的行書一件,估價5000元,行書也見功夫
    蘇士澍楷書寫得不錯,行書寫的也見功夫。空口無憑,有實際作品為證。在書畫藝術品市場閒觀之際,發現了蘇士澍的一件行書作品,寫得筆意灑脫,很有觀賞價值,就轉來與大家共賞。所以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蘇士澍這件行書作品的藝術風格。首先從筆法上來說,蘇先生寫行書,是很嫻熟的筆法表現。書法之法,貴在筆法自如。蘇士澍的這件行書作品,用筆就顯得相當自如,不激不厲,很有文人書法放手寫心的自由感,伸縮得體,高低有趣,從行書的用筆上來論,書法相當見功夫。那些認為蘇士澍行書功夫不到位的朋友們,依這件行書作品為見證,可以消除這種誤解了吧。
  • 演繹傳統經典 講好九江故事——音舞詩畫劇《琵琶行》在江西藝術...
    7月11日晚19:30,由中共九江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旅局出品,市演藝有限公司精心創排的音舞詩畫劇《琵琶行》在江西藝術中心大劇院精彩上演,這是我市參加2020江西省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大會文藝精品展演而精心創排劇目。一曲琵琶語,盡彈千古情。
  • 行書臨創訪談——以古為徒體悟經典的魅力
    本文由羅思寶先生授權發布行書臨創訪談—— 以古為徒體悟經典的魅力文/羅思寶羅思寶硬筆書法羅思寶硬筆臨蘇軾手札1.行書的學習也和其他書體一樣,要掌握行書的用筆和結字規律。掌握了用筆方法,我認為從行書入手也是學習書法的一條路徑,而且在今後的書法學習中不容易把字寫呆板。相反,楷書寫得好的不一定能很好過渡行書。
  • 硬筆老師,請用這些小楷經典代替田英章字帖!
    作為王羲之小楷經典。讓孩子們心摹手追,感受魏晉小楷的風度,何樂而不為呢?二、《樂毅論》《樂毅論》也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寫的文雅大方,筆勢精緻美妙,具備了楷書的規則,書寫流暢自然,用筆超脫而無拘束,也是孩子們學習的最佳範本。唐代一、《心經》《心經》是歐陽詢小楷代表作,用筆犀利,剛柔相濟,字字嚴整端莊,理法兼備。
  • 這位豐先生,寫一手逆天小楷,文徵明也自嘆不如......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其擅長行書和小楷。
  • 著名書法家蕭育明,精品行書立軸書法欣賞,瀟然灑脫,美感十足
    行書主攻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的天下第二行書,草書主攻懷素,張旭。隸書以漢隸為主。著名書法家蕭育明精品行書立軸書法欣賞:書者介紹:蕭育明,男,字然之,蘭陵居士,號雪峰樵夫,紅葉草堂堂主。幼從父習書弄墨,數十年刻苦臨習王羲之,智永,孫過庭,趙孟、文徵明等眾多名家書貼。並先後得到楊為中,蕭重江,李立,史穆,王希俊等多位湘籍書畫名家傳授和指導。在北京學習期間,得到張旭光老師和張華慶老師等多位當代書法界名家教授指導,後又結交了北京美術家協會主席,香港美協主席等眾多好友,書藝得到增進。
  • 300多年前的行書精品,這字美得如痴如醉,被譽為「清朝最美」
    而他的書法先學柳公權,又學趙子昂和文徵明,後學顏真卿和李北海,他將各個書法大家的精髓融於一身,然後又加入自己的風格,才寫出了一手精美絕倫的書法。梁詩正此人尤善行書,他筆下的行書被人們稱為「清朝最美」,後世有許多人都受到過梁詩正的影響,其中就有著名的啟功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