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老師趁著辦公室只剩下他和老趙的時候,苦歪歪地湊到老趙跟前,說:老師,我到現在都管不住學生,是不是很無能?
小孫去年入職,今年剛當上了班主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新教師,他考到的正是當年讀初中的學校,老趙恰好是他當年的班主任老師。
所以,作為新手,小孫老師經常向老趙請教。雖然成了同事,小孫還保持著對老趙的尊敬,所以,老趙對這個年輕人也是不吝指教。
老趙問:你說的管不住學生是什麼意思?
小孫回答:就是學生不聽話,經常跟我唱反調。
老趙說:你舉幾個例子聽聽。
小孫說:比如我在班上布置任務的時候,學生們常常提出不同意見。而且,有的時候他們還集體起鬨,沒有把我當成老師的意思。
老趙說:他們提不同意見是針對具體的事情呢還是針對你呢?他們是為了反對你本人而故意起鬨呢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而想出更多主意呢?
小孫沉吟片刻,說:好像不是針對我本人。不過,他們為什麼對我不像對其他老師那樣尊重呢?從來沒看到他們正襟危坐、鄭重其事的樣子。
老趙嘆息道:小孫啊,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們背後說起來都羨慕你呢,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讓學生不把老師當外人,這是很了不起的啊!你仔細想想,你們班哪項工作落在別人的後面了?哪個學生有明顯的違反校紀班規的行為了?
小孫沉默了一陣,說:還真是。他們雖然跟我比較鬧騰,愛起鬨,但是班級榮譽感很強,各項任務完成得也比較出色,沒有拖後腿。
老趙說:我當了這麼多年班主任,越來越領悟到一個道理,管理的高境界恰恰是不管理。只要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環境和平臺給學生,讓他們自我驅動,讓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各盡其才,這樣的班級管理更令人放心。
你們班的學生思想活躍,對班級的榮譽感看得很重,他們提反對意見是為了把一些事情幹得更好,很明顯,他們是熱愛這個班級的,也是願意為了這個班更好而主動發揮聰明才智的。
不管是學習也好,班集體工作也好,能激發出學生的自我驅動力都是高段位的!
小孫說:老師誇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其實,我想的不是這樣的,不過,我的想法不知道怎麼沒有實現,反而成了現在這種情況。我個人很迷茫,覺得自己挺無能的。
老趙說:這與你的性格有關。你當年就是個規規矩矩、謹言慎行的人,現在,還是有當年的影子。你是不是覺得學生對老師恭恭敬敬,服服帖帖就是老師的本事?也與我當年對你們的管束有關,當年我不懂管理,對你們太嚴格古板了些。我知道,當年你們都在背後喊我老闆,老是板著臉嘛。
小孫撲哧一笑。
說完這個故事,劍客老師想念叨幾句:
1,我們應該更新理念,不要再試圖去「管住」學生。
本來,一旦提到「管」這個字,就已經把老師和學生放到了互相對立的關係當中,再加上不但要管,還要「管住」,就更可怕了!什麼叫「管住」呢?那就是在老師面前,學生不能有任何的自主性,一切都要按照老師的規矩來,不能突破老師劃定的框子。倘若老師本人認知有限、思維僵化呢?則學生就會深受其害。任何一點有創造性的想法和行為都會被老師扼殺。
2,管理這個詞可以一分為二,該管的是事,該理的是人。
在事上面,老師應該嚴格,而在人的方面,老師則不能食古不化,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不能把所有的學生都按照一個模子來進行打造。一個班,如果班主任覺得應該把學生管住,那麼這個班一定是死氣沉沉的,學生也會多數是老氣橫秋的或者畏畏縮縮的。
3,不「管住」學生,也不意味著徹底撒手,無為而治。
要講一點辯證法,不是說班主任就完全撒手,當甩手掌柜,這樣的結果肯定是把一個班帶成一盤散沙。好的班級管理重在給全體學生一個良好的願景,讓他們每一個人都以這個班為榮,積極主動地為這個班爭光添彩。它不需要用績效考核的方式,也不需要用強硬的規章條款,而是指明一個方向,劃出一些底線,在看似鬆散的結構中,又能把學生擰成一股繩,向著共同的方向進發。
不能激發學生的自我驅動,而是用條條框框來勒住學生,完全按照老師的意志來拖著學生前行,這樣的教育管理其實是失敗的。
為什麼很多老師喜歡學生聽話?說到底,這樣的方式最輕鬆。試圖「管住」學生的老師,都是懶老師!他們懶得思考如何去激發學生的自我驅動,讓學生自覺自愿地向上向善。
對此,你有什麼高見?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