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麥哲倫星雲是離我們最近的兩個星系?為什麼形狀不規則?

2021-01-19 一起來漲知識

早前,大、小麥哲倫星雲是人類已知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兩個星系,前者的距離約為16.3萬光年,後者的距離約為20萬光年,它們在南半球很容易用肉眼看到。

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發現了比大、小麥哲倫星雲距離銀河系還近的星系。

目前已知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是大犬座矮星系,它離銀心的距離只有4.2萬光年。大犬座矮星系離太陽系的距離只有2.5萬光年,這個距離相當於太陽系與銀心的距離。

大、小麥哲倫星雲都是環繞銀河系旋轉的衛星星系,它們都是形狀不規則的矮星系。

但根據這兩個星系的結構特徵來推測,它們曾經都像銀河系一樣是一個棒旋星系,中心有一個棒狀結構,然後在其周圍輻射出多條旋臂。

但由於大、小麥哲倫星雲的質量都要比銀河系小很多,在銀河系強大引力的作用下,它們的結構都被銀河系破壞,最終演變為如今的不規則星系。

相關焦點

  • 失蹤星系之謎:數十億年前,大小麥哲倫星雲曾有過第三個「小夥伴」
    失蹤星系之謎:數十億年前,大小麥哲倫星雲曾有過第三個「小夥伴」  Winnie Lee • 2018-09-19 14:27:10 來源:前瞻網 E608G0
  • 麥哲倫星雲突然加快了和銀河系碰撞的速度!
    我們知道,麥哲倫星雲其實是銀河系的兩個衛星星系,每15億年繞銀河系軌道轉一圈。這看起來相當正常,但是如果你了解了麥哲倫星雲的命運之後,你會對這個神秘的星雲更加感興趣。因為這片星雲最終將和銀河系相撞,並徹底融為銀河系的一部分!
  • NASA發布大小麥哲倫星雲高清照
    NASA發布大小麥哲倫星雲高清照 (1/2) "← →"翻頁
  • 大量麥哲倫星雲流入銀河系,形成新的恆星
    到現在為止,幾乎所有這些都起源於我們星系盤中最近的恆星形成事件,這些事件是由我們的旋臂的密度波和冷氣體的崩塌所驅動。在銀河系的光環中,這種氣體更為瀰漫和更為熾熱,產生了錯誤的條件才能生出新星。圖注可以通過此處顯示的顏色/大小圖表了解星星的生命周期。
  • 梵谷大作、解密麥哲倫星雲圖像?為何如此?
    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衛星近日對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進行了觀測,繪製出這兩個衛星星雲的圖像。圖像右下方在普朗克望遠鏡的觀測頻率中處於較暗的區域,圖中藍色色調的區域暗示這裡有著非常低密度的宇宙塵埃。
  • 為什麼星系的形狀不同?
    有些星系和我們的銀河系一樣,是旋轉的藍色盤狀星系;其他則是紅色的球狀星系或畸形、團狀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星系。為什麼會如此不同呢?事實證明,星系的形狀可以向我們透露該星系漫長一生中發生的故事。基本上,星系的形狀可以分成兩類:盤狀和橢圓狀。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卡梅倫·赫默斯說,盤狀星系,也叫旋渦星系,形狀有點像煎蛋。這些星系的中心更接近球體,像蛋黃被氣體和恆星(蛋清)包圍一樣。
  • 宇宙射線正在緩慢「撕裂」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
    大麥哲倫星雲(LMC)是銀河系最近的星系鄰居之一,這張圖片由位於智利帕拉納天文臺的歐洲南方天文臺VISTA望遠鏡拍攝。它們本身並不可怕,但如果宇宙射線的數量非常多的話,它們可以對整個星系造成浩劫。最近,一組研究人員發布了大麥哲倫星雲(LMC,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的模擬結果,他們發現,來自一次星爆事件的宇宙射線正開始將LMC撕裂。值得慶幸的是,目前LMC似乎還能保持穩定。
  • 宇宙到底有多大(五)離我們最近的十萬個星系與本超星系團
    不過,他們口中的「星雲」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星雲不完全相同。他們只是用這個詞去指代一些看上去模糊不清,卻又不是彗星的天體。而且,他們相信這些「星雲」都是銀河系內的天體。 在他們1864年編制的星表中,約翰注意到許多星雲都聚集在室女座周圍。(其實,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早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注意到了。)沒有人知道這是為什麼。
  • 形狀像天空中的雲霧似的天體,並由此得到了「星雲」的名稱
    除了恆星之外,適有一和形狀像天空中的雲霧似的天體,並由此得到了「星雲」的名稱。不過,只有極少數星雲在我們很河系內,這種星雲由被其稀薄的氣體和塵埃組成,形狀很不規則,我們稱它們為很河星雲(也叫河內星雲),如有名的獵戶座星雲。
  • 恆星如此黯淡時,為什麼還能看到星系?
    這是一個關於大麥哲倫星雲(LMC)的問題。圖解:大麥哲倫星系又稱大麥哲倫雲,是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距離約為50,000秒差距,直徑大約是銀河系的1/20,恆星數量約為1/10。雖然比大多數星係為大,但在討論銀河系的時候也會被當做矮星系。 大麥哲倫星系的形態類似不規則星系,但似乎有一些螺旋結構的痕跡。
  • 正在發生,銀河系已經被麥哲倫星系撕裂,20億年後可威脅地球
    目前我們的宇宙在膨脹,像是一個正在被吹起的氣球,或者像是一個正在烤箱裡發酵的麵包,宇宙中的星系就像是貼在氣球表面的硬幣,或者像是麵包裡的葡萄乾;隨著宇宙空間的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而這種關係是,離我們越遠的星系,它遠離我們的速度就越快。
  • 我們在晴朗夜空中看到的每一顆星星,是一顆恆星還是一個星系?
    除了流星、人造衛星等,一般我們用肉眼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大約6000~7000顆星星,其中90%以上都是恆星。由於每個人的視力不一樣,因此數據並不精確。(溫馨提醒:內容較長,可以先收藏後閱讀)地球是一個球體,人站在地球表面觀察到的星星就分布在天球上。天球是我們假想的一個以地心為中心、半徑無限長的假想球面。
  • 為什麼太陽系銀河系都是扁平漩渦狀?整個宇宙是一個更大漩渦嗎?
    為什麼太陽系或者更大的銀河系和仙女星系,都是這種扁平漩渦狀,宇宙就是由這樣的星系構成的嗎,或者在更大的尺度上會有更大的漩渦出現嗎?,這類星系內部星雲物質很少,幾乎難有年輕恆星,比如去年剛拍下中心黑洞照片的M87就是一個橢圓星系!
  • 大麥哲倫星雲:我太難了,又要被銀河系吞併,又要被宇宙射線撕碎
    1520年,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麥哲倫在環遊地球時,發現了夜空中的兩片明亮的「雲團」,將它們分別命名為大麥哲倫雲和小麥哲倫雲。如今我們知道,這兩片所謂的「雲」,其實是兩個河外星系,屬於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系,距離我們大約16.3萬光年,是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它的直徑是銀河系的1/5,質量是1/100,中心有一顆200萬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在夜空中,它佔據了11°×9°的天區,也就是說,從視覺上看,相當於差不多300個滿月那麼大。
  • 是不是所有的星系都是互相離很遠?兩個星系有可能相撞嗎?
    在這些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星系的碰撞(事實上碰撞不是一個恰當的詞,因為沒有碰撞,只有合併)。我們已經觀察到數百個星系在不同的階段中合併。而且我們的銀河系也將在大約500億年之後面臨這樣的事,那時我們將和鄰近的仙女座星系合併。
  • 七年級地理複習: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速記清單】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 記錄神秘的大小麥哲倫星雲 努比亞Z20再曝震撼樣張
    而就在此前的多次驚豔的樣張曝光最後,21日晚,@倪飛轉發了由努比亞官微發布的Z20拍攝銀河和首次拍攝到神秘大小麥哲倫星雲樣張,再次展示努比亞Z20的拍照實力。在此前公布日全食和風光樣張時,就有不少網友期待努比亞公布Z20星空樣張,現在努比亞官方終於如願以償帶來了銀河和首次拍攝到神秘大小麥哲倫星雲樣張。在樣張中,努比亞Z20完美的呈現了漫天星海的壯觀場景,捕捉到了未知的銀河。
  • 努比亞新旗艦竟已拍到大小麥哲倫星雲
    最近,努比亞官方頻繁曝光的 Z20 新機成為了微博攝影圈的熱門話題,因為這款手機不僅有著出眾的日常拍照能力,在對天體的觀測方面也堪稱一絕。在多次樣張曝光之後,努比亞又再一次放出Z20於南半球拍攝銀河與首次拍攝到大小麥哲倫星雲的樣張,旨在用影像致敬探索精神。
  • 恐怖而又迷人的「星系殺手」,正緩慢地朝銀河系移動,會遭殃嗎?
    目前,人類能夠觀察到的宇宙半徑大約為465億光年,可見宇宙中包含所有的天體,共同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天體系統,我們稱為總星系。比總星系小一等級的天體系統成為星系,在總星系中包含了大約10億個星系。我們地球所在的銀河系就是其中之一,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大星系」也是之一。
  • 天空中的鑽石——宇宙星系
    夏天的時候,我們也能在空中觀察到天空中一條白色的「河流」,當然需要去周圍光不那麼強烈的地方才能夠看到。關於星系的分類,目前最常用的是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在1926年提出的哈勃分類法,將星系主要分為三大類:橢圓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後來又在橢圓星系和螺旋星系之間加入了透鏡狀星系。哈勃分類的依據分為三點。第一,核球相對於扁盤的大小;第二,旋臂的特徵;第三,旋臂和星系盤分解為恆星和電離氫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