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19年落實打好三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213個地方予以督查激勵,並相應採取30項獎勵支持措施。其中,東興市因在信用監管領域落實事中事後監管等工作成效顯著,相關政策措施社會反映好而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近年來,在廣西市場監管局的牽頭指導下,東興市積極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實事中事後監管,對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市場活力、轉變政府職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為全國各地提供了經驗和範本。
創新監管方式,在推進「雙隨機、一公開」上有實績。依託廣西協同監管平臺「雙隨機」系統,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對近千家企業開展「雙隨機」抽查工作,並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實現檢查結果公示全覆蓋。
強化信用監管,在增強企業活力上辦實事。將全市市場主體劃分為7個區域,主動指導企業按時公示信息。2019年,全市企業年報率94.31%,個體年報率87.73%,農合年報率95.86%。加強涉企信息歸集公示,將政府部門履職產生的724條行政許可、314條行政處罰、1100條抽查檢查信息歸集到企業名下並向社會公示,將企業誠信經營、質量生產、年報信息等內容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引導企業合法誠信經營,以信用促進東興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施行審慎監管,在服務企業發展上顯實幹。針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主動靠前服務,通過信用修復機制,引導企業主動糾錯、重塑信用。2019年,東興市共辦理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企業68戶,個體工商戶295戶,農民專業合作社7戶。
堅持簡政放權,在市場準入「寬進」上出實招。在釋放商事制度改革紅利的過程中,進一步簡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手續,實行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審核合一、一人通辦」「一網貫通」服務,將原來企業登記註冊、印章刻制、稅務發
探索監管手段,在實施外國籍自然人經營戶登記管理上見實效。廣西市場監管局積極在東興市探索邊民互市互利新模式,指導東興市開展外國籍自然人經營戶登記試點,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出臺實施《東興市外國籍自然人經營戶登記管理辦法(試行)》《越南籍自然人在東興市經營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等,允許外國籍自然人在東興市申請工商登記註冊從事投資經營,提供了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沿邊開發開放的經驗和模式。截至目前,該市共登記註冊外國籍自然人個體經營戶128戶、註冊資金1.52億元、從業人數328人。
據悉,自2017年建立督查激勵長效機制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已連續三年組織開展督查激勵工作。2019年,廣西共有10個單位受到督查激勵。東興市作為2019年度全國19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實事中事後監管成效顯著地方之一,將在2020年獲得一系列的激勵措施,將優先被選為企業登記註冊便利化改革、企業年報制度改革、社會共治、企業信用風險監管、大數據監管、信用修復等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後監管工作的試點地區,在國家廣告產業園區認定中優先給予支持。
【來源:廣西電臺私家車930】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