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球技術可以說是桌球運動中最核心的技術,擁有一個好的發球,往往能夠開場取得主動。伊藤美誠的發球可以說是威力巨大,浮誇的引拍動作,極為隱蔽的出手,讓人猜不透的旋轉,接發球環節往往能讓對手直接吃發球;就算勉強能夠接過去,質量要是出不來,接下來你需要應對的就是快如閃電的反手暴彈或者是正手的無情拍擊。
伊藤美誠發球
這裡先不討論伊藤美誠的發球動作是否違規,今天主要是談伊藤發球的精華所在。小編認為伊藤美誠發球技術的精髓是快,在她的發球體系中快是首要特點,然後才是旋轉,大家平時看她的比賽,可以重點關注一下伊藤發球的出手速度和臺上的球速。
小編為何說伊藤的發球體系中速度的地位比旋轉高,大家可以看一下德國公開賽公開賽的一場混雙,這場比賽中大頭王楚欽出現了多次接發球擰拉出界的情況。小編那時候看的是侯英超主播的解說,他不止一次地說過說「伊藤美誠的這幾個發球其實是不轉的,主要是快」這裡我們就可以清晰的認識到,伊藤美誠的發球其實不是特別的轉,主要是靠速度,你可以試想一下這球突然就奔到你的面前,根本來不及作出正確的動作,更不用說接出高質量。
在這裡我們就來討論一個話題,我們業餘平時發球是不是越轉越好呢?
小編是橫板兩面弧圈快攻打法,幾年的打球經歷告訴我,發球並不是越轉越好。當然我們這裡承認把球發得賊轉是具有一定威脅,而且是一種能力,但是我們業餘發球有時候過於追求旋轉,認為發得越轉越好,而且還要短,儘可能二跳不出臺,平時練發球的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它的實用性,有些發球超出了我們的實力範圍,更重要的是和我們的技術框架不匹配。
比如筆者練過一段時間的張繼科甩飛碟式的逆旋轉,也發得自己感覺不錯,但是到了打比賽,逆旋轉倒是發出去了,可是下一板反手的銜接跟不上,出不了高質量,經常給自己挖坑,練習多種發球,更重要的是在實戰中作為變化,不適合作為主要發球。
那我們平時應該發怎樣的球呢?
通常來說,我們的發球主要是以下旋球為主,如果發了上旋或者不轉,就有可能出現被對手直接進攻或者推兩個大角的被動局面,所以我們一般是以下旋為主,上旋或者不轉作為變化去幹擾對方的節奏。
接下來我們發球的長短,旋轉程度我們應該怎麼去取捨,要不要發得賊旋或者弱旋呢?這是說到的弱旋是那種能夠不讓對方直接推過來的基礎旋轉,基本功好點的人通常會當做不旋去處理,直接用正手去輕挑或者反手撥過來。
我們這裡討論一下,我們發了一個賊旋的球,如果對手實力和我們水平相當,一般都是加轉搓過來,甚至是直接劈長過來,這時候就把問題拋給我們了,這麼轉或者底線追身的長球,都是給我們的搶攻增加了難度。再說一下短球,我們業餘的短球一般不會太轉,很多都是直接把球託過去,假設我們發了一個短下旋球,對手很多都是搓過來,當然不排除水平高的直接擰拉,搓過來的球有時候不會很轉,但是有點發飄,這就是比較初級的擺短,但是還是會出臺,這時候如果你想要進攻,比較難借上力。這時候就對你的基本功要求比較高,你可以選擇回擺,或者去挑打。
所以對於我們來講,最適合搶攻的發球可能就是長球了。
這裡或許有朋友會說,你球都發出臺了,不怕被對手直接進攻嗎?所以這裡就對我們的發球提出了要求,發球要快。最好是奔球和急下旋的組合或者急側上下旋的配合。我們最核心的目的是造成對方來不及引拍,只能被動去搓球或者擺短,擺就高,出現機會球,一搓就出臺,有利於我們下一板的搶攻。發這種長球,旋轉並不是我們看中的,速度才是我們的追求。轉不轉讓對手去猜,我們要造成對手接發球出現猶豫不定,畏手畏腳,過於保守的情況,這樣子才有利於我們的搶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