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準備講兩個企業的故事:
企業A:天時地利人和下定了1個億的追金目標
這個企業經營了十多年了,選擇了一個壁壘很高的領域(外界沒有很多積累或者背後硬關係支持很難去做的)。
在前 6-7 年的發展中,基本算得上是順風順水,積累了很好的客戶資源,在行業中市佔很高,甚至承擔了很多行業推動的峰會,在行業整體的品牌感和知名度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在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A的業績增長也是很喜人的,外面有什麼風浪,他們的業績基本都可以堅挺。
於是在三年前,定下了追金目標,1個億的小目標。
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業績連續幾年完不成,甚至為了團隊信心,業績目標一降再降,但還是於事無補。
他們開始了各種自救的方式:
分析了行業整體情況,以及企業的市佔情況,嘗試去重新整理定位和可快速開拓的細分市場
嘗試引進經驗豐富的外貿管理人才空降領導,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勵政策,企業大幅度讓「利潤」,高額激勵獎金給到業務人員,期望先把業績額做漂亮
調整企業運營策略,對人員要求逐步提高,為了新業務的人員準備高薪引進了一批更有能力的人才
給團隊加油打氣,從半年度到季度到月度,都進行全員動員會,講事實擺道理,甚至將企業整體情況做部分公開,希望通過這個舉措讓企業員工有「主人翁感」,更加努力,更加想要奉獻自己。
...
在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激勵下,經過一年時間的實踐,企業業績並沒有預想中的增長,只是做到了跟歷史持平,甚至因為激勵等策略,支出大幅度提高,導致最後企業的淨利潤遠低於歷史。
怎麼回事?
天不時嗎?還是那個得天獨厚的高壁壘行業啊
地不利嗎?行業裡雖然有一些競爭企業出現,但其實力、能力,市佔完全不能跟A抗衡,甚至完全沒有會影響到A的趨勢
人不和嗎?團隊成員能力確實有提升:
利用了一些正負向激勵措施,加大了對新人的培訓力度,減少新員工成單時間,實施1對1老帶新的策略
為了保證人員基礎,確保團隊在外界的專業度,重新梳理流程和話術,增加對人員的業務知識進行定期考核制度
團隊的能力在行業中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每個團隊成員拿出去在其他公司都是很有口碑的,除了業績團隊其他團隊的考核指標完成的也都很不錯
那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論,仿佛在所有的木桶理論中,都只強調了短板的問題(最短的板子會影響你最後能盛水的體量),但是今天想做一個另一方面的解讀。
當你有很多很長的板子,但是你沒有將他們捆牢固,那你什麼水都裝不下。
這個就是這個企業的其中的一個問題,每個團隊單打都很強,但是沒有主要的將他們捆在一起的人。
為了最後的目標,可能每個團隊都要有所犧牲,才能更好的配合。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出現犧牲就說明最開始制定考核目標的人有問題,但事實是,無論是KPI還是okr或者是平衡計分卡等等的考核方式,他更多的是只能在重要的維度去衡量你的結果。
白話說一下,公司最後的目標是更多的收入,更少的支出,那你不能用營收來考核採購團隊,你不能完全用支出考核營銷團隊。
所以每個考核方式都有自己的缺失點,這個缺失點其實就是要靠團隊的領導甚至老闆來權衡,一旦需要某個團隊在某個項目作出合理範圍內的割讓的時候,誰來負責?誰來開口?誰來平衡?誰來拍板?
前幾天JAC老師在深圳的《大客戶高價成交銷售訓練私董會》的一名學員投稿中說了一句話:「公司的天花板就是老闆」。
當時看到的時候覺得這句話似乎真的具備很高的概括性,可以用來適配到很多環境和企業問題中。
歷史推送內容截圖
很多企業在轉型也好,在出現問題也好,會有很多想當然:
我覺得應該是激勵不夠,給錢,讓業務衝吧
我覺得應該是人員不努力,來,增加考核方式,營銷給我每個月達到多少詢盤,業務人員要有多少通話時長或者多少個有效跟進
我覺得應該是不夠聚焦,以前的ABC都停下來,今年就全力做這一件事,我不相信做不到
結果呢?結果往往影響業績和最後成績的不只是一個因素,也許我們的方法解決了一個,也許沒有解決甚至還帶來了連鎖反應(人員流失等)。
企業有多少成本可以給你試錯?多少時間?多少錢?
企業B:去年的天花板連今年的地板都夠不到
上圖是利貿諮詢的一個服務客戶,合作是從 2019 年開始,業績增長顯而易見的,在這個企業中,有一個業務員甚至做到了 5 倍業績增長。
他們發生了什麼?
2019年籤約後,先是幫助企業全面激發業務員的談判能力,完善內部管理機制。
在同年8月,通過產品強化訓練和展會地推培訓,在9月份的墨西哥和孟加拉兩場展會中展露頭角,現場籤單約8單新客戶,整體展會地推轉化相較之前有明顯提升。
同年12月,企業在整體的服務中感受到了增長和團隊的可能性,於是新籤供應鏈管理的項目。
在2020年行業全面爆單中,企業供應鏈管理效果凸顯,依然可以絕對按要求出貨!
在「貨期+匯率」的戰術,成功拿下300多萬美金的訂單!同時業務員也全面爆發,其中最好的業務同事目前已完成訂金金額98萬美金業績目標。
兩個企業,完全不同的結果,一個是一手好牌打的稀裡糊塗,一個算不上絕地逢生,但是在今年這樣的情況下依然做到了高速發展。
發現問題很關鍵,但是用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只會帶來更多的連鎖反應。
別讓你,成為你公司的天花板。
別讓公司的天花板,在你目之所及的地方。